世道人心(六):吹捧,是一種控制,產生內疚和壓力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透過吹捧對方,達到控制的目的。 如何破解控制? 就是把問題丟給對方,不表達立場,呈現真實。 不必說謊,也不必偽裝,是什麼就是什麼。 「吹捧式控制」在人際互動裡很常見,看似讚美,實則暗藏操縱。例如: 「你最聰明了,一定能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吧?」 「你這麼大方,這點小忙應該不算什麼。」 表面是稱讚,實際卻是利用對方的自尊或形象,迫使對方順從。

🔍 為什麼吹捧能成為控制?

1. 利用人性對肯定的渴望:我們聽到讚美時,容易想「維持」這個形象。 2. 設下隱性期待:讚美後馬上提出要求,若拒絕,好像就不符合那個「被讚的角色」。 3. 製造內疚或壓力:讓對方覺得「不答應就不配得上這樣的評價」。 🛡️ 破解方法: 正如您說的,把問題丟回去,保持真實,不表立場,這是非常智慧的方式。 實際做法可以分幾步: 1. 不急著回應情緒 不必立刻接住讚美,也不必自我辯解。 先靜下來,給自己一點距離。 2. 丟回問題,轉換主體 「你覺得這件事最適合怎麼處理?」 「既然你這麼看重,依你的想法應該怎麼做?」 (這樣做,把「責任」還給對方,而不是被讚美推著走。) 3. 表達真實,簡單直接 如果不願意:「謝謝你這麼看得起我,但這件事我沒辦法。」 如果需要時間:「我需要考慮一下,之後再告訴你。」 如果可以配合:「我能幫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4. 不必拆穿,也不必迎合 不需要戳破對方的操縱(那樣會變成衝突)。 也不必假裝自己符合讚美的形象。 就是什麼就是什麼——真實、清楚,反而最有力量。 ✨ 小結 破解控制的關鍵是: 不被讚美綁架(不為了維持形象而妥協)。 把選擇權丟回給對方(問題是他的,不是你的)。 真實表達,而非迎合或偽裝。 這樣做,才能在互動裡保持 自由與清晰。

🛡️ 四步驟回應法(破解吹捧式控制)

步驟一:不急回應,先穩住 不要馬上說「好」或「不行」,先給自己一個呼吸的空間。 👉 內心提醒自己:「讚美 ≠ 義務」。 步驟二:把問題丟回去 把焦點轉回對方,讓他自己承擔責任。 👉 「你覺得該怎麼處理呢?」 步驟三:表達真實,不演角色 說出自己真正的狀態,不必符合對方吹捧的形象。 👉 「我現在沒有時間處理。」 👉 「這件事超過我的能力範圍。」 步驟四:保留選擇,不必拆穿 不必攻擊或揭穿對方的操縱,只要清楚表達邊界即可。 👉 「謝謝你看得起我,但這次我不方便。」

🎭 對話範例

情境一:同事的吹捧請求 同事: 「你最細心了,這份報告交給你準沒問題,幫我弄一下吧?」 你的回應: 1. (穩住,不急答應):「嗯……」 2. (丟回問題):「你覺得這份報告最需要加強哪一塊?」 3. (真實表達):「我現在手上有自己的案子,沒辦法全幫你做。」 4. (邊界清楚):「如果你要,我可以幫你看最後一遍,但內容還是要你自己寫。」 情境二:伴侶的情感操縱 伴侶: 「你最體貼了,這麼累還是會陪我去應酬吧?」 你的回應: 1. 「嗯……讓我想一下。」(穩住) 2. 「你覺得參加這場應酬對你最重要的地方是什麼?」(丟回問題) 3. 「老實說,我今天真的很累,不想勉強自己。」(真實表達) 4. 「如果你很需要,我可以陪你一小時,但之後想先回家休息。」(選擇保留) ✨ 這樣的對話模式,既不會被吹捧綁架,也避免了衝突,能讓自己站穩立場。

raw-image

故事:芳蘭的覺醒

芳蘭是一個心思細膩又溫柔的人,朋友們常說她「是最值得依靠的那個人」。 尤其是好友琪雯,總是滿口讚美: 「芳蘭,你真的最懂人心了,我最需要你的意見。」 「你是最有耐心的,這件事情非你不可。」 「只有你這麼善良,才會幫我到這個地步。」 每一次讚美,芳蘭心裡都暖暖的。她不想讓別人失望,也不願讓這份「好人」的形象破裂。於是她一次次答應:幫忙加班修改報告、陪伴熬夜準備比賽、甚至借錢給對方度過難關。 然而,慢慢地,她開始覺得疲憊。琪雯的需求像一個無底洞,怎麼滿足都填不滿。芳蘭偶爾流露出勞累時,換來的卻是另一種吹捧: 「芳蘭,你最堅強了,我就知道你一定能挺過來!」 聽在耳裡,芳蘭心中卻第一次湧起了苦澀。那不是信任,而是捆綁。 轉折 某天夜裡,芳蘭加班到深夜,手機再次響起,是琪雯的訊息: 「蘭,你一定會幫我的吧?你這麼重情重義,沒有人比你更適合了。」 她盯著這行字,忽然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壓迫。腦海裡浮現出過去無數個「有求必應」的自己,眼淚竟默默滑落。 芳蘭忽然明白: 那些讚美,從來不是單純的肯定,而是一種鎖鏈。 覺醒 隔天,琪雯又來找她。 「蘭,這次我真的需要你幫忙,只有你能做到……」 芳蘭深吸一口氣,第一次沒有急著回答。 她淡淡地說: 「琪雯,這件事你打算怎麼處理呢?」 琪雯愣住,笑了笑:「當然是靠你啊,你最可靠了!」 芳蘭搖搖頭,語氣卻很平靜: 「謝謝你這麼看得起我。但我有自己的事情要處理,這次就交給你自己吧。」 那一刻,她感覺到久違的輕鬆。她沒有責怪對方,也沒有拆穿,只是把選擇權還了回去。 結局 起初,琪雯有些不滿,甚至覺得芳蘭變了。但隨著時間推移,芳蘭不再凡事有求必應,反而在朋友圈裡贏得更多尊重。 芳蘭終於明白: 真正的善良,不是犧牲自己去滿足他人,而是在誠實與邊界中,保留自己的真實。 她依然溫柔,但不再被吹捧控制。 她學會了——溫柔可以是力量,而不是枷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星心的生命之光
80會員
416內容數
我是心靈花園的播種者,靜靜灑下文字的種子,讓故事在閱讀者心中悄悄發芽。 我的創作源自靈魂的低語,流動於雙生火焰的牽引、內在愛的覺醒,以及關係中的創傷與修復。 每一篇書寫,都是一次與內在對話的旅程;每一段故事,都像是一朵等待綻放的心靈之花。 若你渴望一處寧靜之地,願這座文字編織的心靈花園,能為你帶來片刻安歇與溫柔陪伴。
星心的生命之光的其他內容
2025/08/28
如果把「自戀者」視為「共情者靈魂的老師」,那麼整個關係就不是單純的傷害,而是一段深刻的靈性課程。榮格心理學可以幫我們梳理這四個階段。 共情者與自戀者的靈魂課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吸引(投射與幻象) 共情者遇見自戀者,被其魅力、力量或自信所吸引。 這其實是共情者將自己「渴望展現卻壓抑的部分」投
Thumbnail
2025/08/28
如果把「自戀者」視為「共情者靈魂的老師」,那麼整個關係就不是單純的傷害,而是一段深刻的靈性課程。榮格心理學可以幫我們梳理這四個階段。 共情者與自戀者的靈魂課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吸引(投射與幻象) 共情者遇見自戀者,被其魅力、力量或自信所吸引。 這其實是共情者將自己「渴望展現卻壓抑的部分」投
Thumbnail
2025/08/27
只有當人被逼到崩潰極限,才會去思索,是什麼把自己逼到絕境? 那時候,看見自己的內心,是從來沒有發現的潛在心理,而這樣的潛在心理,是那麼難以接受,羞辱感十分強烈,然後,在面對與逃避之間,決定成長與退縮。 經歷了生命的低潮,願意承認自己的不堪,願意愛自己,願意畫清界限,把對外付出的一切,收回到自己身上。
Thumbnail
2025/08/27
只有當人被逼到崩潰極限,才會去思索,是什麼把自己逼到絕境? 那時候,看見自己的內心,是從來沒有發現的潛在心理,而這樣的潛在心理,是那麼難以接受,羞辱感十分強烈,然後,在面對與逃避之間,決定成長與退縮。 經歷了生命的低潮,願意承認自己的不堪,願意愛自己,願意畫清界限,把對外付出的一切,收回到自己身上。
Thumbnail
2025/08/24
退讓,還是退縮,在人際互動中的覺察。分析,並引經據典說明 「退讓」與「退縮」表面上看似相近,都是一種「不爭」,但背後的心理動機卻大不相同。 一、概念區分 1. 退讓 出於成熟的覺察與選擇。 並非否認自我,而是基於全局、情境或關係的需要,暫時讓出空間。 含有「理性」與「善意」的成分,類似
Thumbnail
2025/08/24
退讓,還是退縮,在人際互動中的覺察。分析,並引經據典說明 「退讓」與「退縮」表面上看似相近,都是一種「不爭」,但背後的心理動機卻大不相同。 一、概念區分 1. 退讓 出於成熟的覺察與選擇。 並非否認自我,而是基於全局、情境或關係的需要,暫時讓出空間。 含有「理性」與「善意」的成分,類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   頻繁更新你的社群資料,向其他朋友去打聽你的事情、最近在做什麼,關注你的一舉一動。 2.   刻意模仿你很多事情。 3.   他和別人滔滔不絕地談話,但你一出現他就靜默。  4.   對於你做得不錯的事情自動略過,或刻意稱讚。 5.   當你遇到好事時,他會假裝一點也不在乎。
Thumbnail
1.   頻繁更新你的社群資料,向其他朋友去打聽你的事情、最近在做什麼,關注你的一舉一動。 2.   刻意模仿你很多事情。 3.   他和別人滔滔不絕地談話,但你一出現他就靜默。  4.   對於你做得不錯的事情自動略過,或刻意稱讚。 5.   當你遇到好事時,他會假裝一點也不在乎。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作者的話: 發現有些朋友對抽牌時的用詞很疑惑,所以特地畫了一篇專門解釋用~ 控制也有「把自己繃得太緊」的含意, 有點像是為了實現計劃、承諾,感受不到一開始的制定計劃時的動力的感覺。 通常這些人意志都很堅定,所以會更追求實踐目標, 所以比起"不要控制!!",更像是在說"太多了~你放掉一點,事情
Thumbnail
作者的話: 發現有些朋友對抽牌時的用詞很疑惑,所以特地畫了一篇專門解釋用~ 控制也有「把自己繃得太緊」的含意, 有點像是為了實現計劃、承諾,感受不到一開始的制定計劃時的動力的感覺。 通常這些人意志都很堅定,所以會更追求實踐目標, 所以比起"不要控制!!",更像是在說"太多了~你放掉一點,事情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今天來分享關於「說服」這件事,說服分兩個不同角色位置,我們可以是扮演主動「去說服人」的那一方,也可以扮演接受-「被說服的」那一方。我認為倘若我們意識到自己試圖想說服別人,那麼與其拐彎抹角用負面語言去限制對方,不如直接提供一個這件事的益處供對方做選擇,那麼對方或許能感受到的是,自己有自由意志選擇。
Thumbnail
今天來分享關於「說服」這件事,說服分兩個不同角色位置,我們可以是扮演主動「去說服人」的那一方,也可以扮演接受-「被說服的」那一方。我認為倘若我們意識到自己試圖想說服別人,那麼與其拐彎抹角用負面語言去限制對方,不如直接提供一個這件事的益處供對方做選擇,那麼對方或許能感受到的是,自己有自由意志選擇。
Thumbnail
精神控制俗稱PUA,也就是耳熟能詳的「洗腦」,它通常指的是團體或某個人透過非道德的操縱手段,使另一個人在意志上服從於自己。 PUA經常出現於伴侶關係,但普遍來說,社會職場上、師生間、宗教信仰上,我們也會遇到那種站在至高點上,以巧妙的控制手段,反倒過來,讓我們覺得自己才是做錯的人。 PUA
Thumbnail
精神控制俗稱PUA,也就是耳熟能詳的「洗腦」,它通常指的是團體或某個人透過非道德的操縱手段,使另一個人在意志上服從於自己。 PUA經常出現於伴侶關係,但普遍來說,社會職場上、師生間、宗教信仰上,我們也會遇到那種站在至高點上,以巧妙的控制手段,反倒過來,讓我們覺得自己才是做錯的人。 PUA
Thumbnail
探討「我是為你好」的矛盾性,認識控制傾向的特徵並提出正確的處理方式。分析了控制傾向人的特徵以及與之相處的技巧,引導人們學會尊重對方的選擇並堅定捍衛自己的價值觀。文章闡述了控制傾向的原因,以及正確理解「我是為你好」的態度。
Thumbnail
探討「我是為你好」的矛盾性,認識控制傾向的特徵並提出正確的處理方式。分析了控制傾向人的特徵以及與之相處的技巧,引導人們學會尊重對方的選擇並堅定捍衛自己的價值觀。文章闡述了控制傾向的原因,以及正確理解「我是為你好」的態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