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忙非忙!《不再忙到崩潰!高效率工作者的思維整理》--「忙碌不是勳章,而是提醒你沒有好好管理自己。」

更新 發佈閱讀 16 分鐘

在職場上,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忙到快要崩潰」,但回頭看,卻發現很多時間花在瑣事與應付上,真正有價值的產出卻不多。最近讀了《不再忙到崩潰!高效率工作者的思維整理》,裡面的一些觀點,讓我重新檢視自己對「效率」的定義。

*✩‧₊🎵•*¨*•.¸¸♪✧♫•*¨*•.¸¸♪

🔑 書中的核心重點

1. 忙碌不等於高效,擺脫「假忙碌」

很多人陷在看似努力,其實只是被雜事追著跑。

書中強調要辨識「真價值」與「假努力」,避免被低效任務耗盡精力。

把自己排滿行程,不代表真的有成果。

《從內做起》(Leadership from the Inside Out,頁 93-95)一書,曾經提到「餘裕」這個概念。什麼是「餘裕」?醫師作家 Richard Swenson 的定義是:

☆☆☆ 「餘裕」,是介於我們的「負荷」和「極限」之間的空間。
☆☆☆ 餘裕,是基本需求以外的彈性空間,是為無法預測的意外事件或偶發事件所保留的。
☆☆☆ 餘裕,是遊刃有餘和精疲力竭之間的差距。
☆☆☆ 餘裕的反面就是,超載。

👉 那麼,為何我們要「保留餘裕」?因為:

☆☆☆ 餘裕,可以增進自我察覺的能力
☆☆☆ 餘裕,可以提供思考的空間
☆☆☆ 餘裕,可以讓我們恢復精力(頁 92)。

以前的我,總是把自己的 Google Calendar 塞得滿滿滿,因為我覺得那樣很屌絲、很盡忠職守、很忙碌充實;長大的我,Google Calendar 還是很「豐富」,但其中藏有一些「貓膩」--

我會刻意設計一些「留白」時間,例如:

☆☆☆ 每週三 21:00~21:30:規劃隔年的家族旅行。
☆☆☆ 每週一 09:00~11:30:不安排任何會議,思考下一週跟下下一週「最重要但不緊急」的三件事。
☆☆☆ 每週五 22:00~22:30:思考孩子的升學問題。
☆☆☆ 每週日 19:00~21:30:覆盤上一週管理上做得好的跟不好的地方,各自靈魂拷問三件事。

在這些「留白」時間裡,我不會做任何決策,但我大量思考利弊得失。

在這些「留白」時間裡,我的「大腦使用說明書」,長這樣:

⭕ 毋須特別開工,但最好思索工作的大小事情;
⭕ 毋須煩憂心愁,但確實可以想想人生的走向;
⭕ 毋須做出抉擇,但務必蒐集關於決定的資訊。

在這些「留白」時間裡,我會問自己大量的問題。很不客氣的那種,很酸民的那種。

問對問題,不只是前置流程,而是核心能力。

首位獲得「電視包裝界奧斯卡」(Promax Asia Awards)的台灣設計師,羅申駿老師說:「我們花在提問的時間,應該比執行更多。」過去專案常會卡在執行期突然轉彎,往往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一開始問錯問題。

劉潤說過:「學會拆解問題,是邁向高手的第一步。」例如,在談「如何做決策」時,應該先分清「目標」、「方案」、「資源」、「風險」四個模塊,再逐一分析。萬維綱在《高手思維》中也說:「高手之所以是高手,不是因為他們知道更多,而是因為他們想問題的方式不一樣。」 羅申駿、劉潤、萬維綱這些「高手」都不用而同將「提問技術與思維」供上神壇,我們,還不快跟上?

至於如何問問題?「麥肯錫的 5 Whys」分析法,也許是一個解方。「五個為什麼(5 Whys) 分析法」是一種用來尋找問題根本原因的工具,它通過連續追問 5 次「為什麼」來深入挖掘問題的本質,直到找到最根本的原因:

(1) 定義問題:: 首先,清楚地描述你所觀察到的問題或現象。
(2) 開始提問:: 針對這個問題,問第一個「為什麼」。 
(3) 持續追問:: 針對上一個問題的答案,再繼續問「為什麼」,直到你深入了解問題的根本原因。 
(4) 尋找根本原因:: 不限於五次,直到你找到最根本的原因。 
(5) 制定對策:: 找到根本原因後,就可以制定相應的對策來解決問題。 

2. 思維決定效率,思維比工具重要

不只是用待辦清單或時間管理技巧,而是要建立「高效率思維」,例如「做對的事比把事做快更重要」。

工具再多,如果沒有清楚的優先順序,依然徒勞。

進一步而言,時間管理不是時間管理,時間管理其實是精力管理 ( Energy Management )。

「你應該把自己的精力視為一種昂貴的能源,甚至是一種奢侈品,不是人人都能付得起,也不是人人都曾在你身上投入過,值得你花費你的「資本」去在意這些事。因為你把精力花在哪裡,那便是你的一天。無論你今天去了哪裡,也許只是喝了一杯咖啡,也許是與朋友見了面,但若你的心神始終被某件事牽絆,例如,有個男人隨口一句評語令你耿耿於懷,那麼,這便是你的一天,亦是你的一夜。正因如此,我學會一種健康的,調和的方式,即是眼不見為淨。」—泰勒絲,2025
雷蒙:「注意力自由,大於時間自由,大於財富自由。」

我們每一天與其說在看管時間,不如說在分配精力。因為認知到精力有限,或說精力有濃淡度,我們才會合理地權衡時間的配比 -- 不同的時間做不同的事情。

譬如說,聯考生一大早還沒醒腦,可以優先讀最愛的科目;兩小時後,頭腦清楚了,可以開始做數學題;午飯前後,時間零碎,也比較疲累,可以背些英文單字;又如職場工作者,早上早一點進辦公室,四下無人又還沒被老闆罵,第一件事情,應該聚焦於最困難、最需要動腦的中長期專案(如年度預算、CEO 指派的任務等);盡量不要一大早就收信,因為收信通常是接到別人對你的要求或者功課,你是在回應他人的需求,不是主動意志,除非那個「他人」是老闆,否則不應該是清晨精力最旺盛時的優先事項。

Loehr and Schwartz 講述的精力管理 ( Energy Management ) 有四個原則:

  • 精力有四個層面:生理的、心理的、情緒的、及心靈的 ( spiritual )。必須要能清楚地區分自己的精力構面,並且管理它們。
  • 管理精力最好的方式,是允許它在壓力跟復原當中擺盪。壓力可以激發潛能,讓我們更極致地運用天賦跟技能,然而,我們必須同時適當修復跟休息,畢竟精力是有窮盡的。而我們經常不知道節制。
  • 精力跟肌肉一樣是可以被訓練的。
  • 你必須建立一套可以灌注正面能量的儀式,精力才會長大,而且才能完全被我們使用。

時間管理被說得震而欲聾,但可笑的是,我們根本無法管理時間。

沒有人可以管理時間,沒有人。

《從內做起》(Leadership from the Inside Out)(頁 68)說得極好:

「管理某物表示,控制它和改變它。我們無法讓時間變少或變多,也無法使它變快或變慢。我們能做的,是:我的抉擇、我的行程、和我的優先次序。這才是我們能控制和改變的,而非時間。」

慶幸的是,我們還能做精力管理。

當我們在排定下一秒以後(或說未來)的每一個計劃時,其實都有選擇:

  • 下週三有個演講邀約,去還是不去?
  • 下週六孩子學校有親師座談,去還是不去?
  • 下個月公司壘球社有大型練球,去還是不去?
  • 年底的台北馬全馬組居然僥倖中籤了,去還是不去?
  • 明年的行事曆出爐了,朋友在邀約黃金海岸遊,去還是不去?

你應該把自己的精力視為一種昂貴的能源,甚至是一種奢侈品,不是人人都能付得起,也不是人人都曾在你身上投入過,值得你花費你的「資本」去在意這些事。

3. 專注單一任務

多工是最大的效率陷阱。

枡野俊明(Masuno Shunmyo,1953–)是日本當代最知名的禪僧之一,也是庭園設計師與多本暢銷書作者。他同時擔任曹洞宗建功寺住持、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作品結合 禪學、設計、美學、生活智慧,深受日本與國際讀者喜愛。他曾經說過:

  • 「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不被欲望牽引。」(《禪,給繁忙現代人的心靈處方》)
  • 「在日常小事中專注,就是最簡單的禪修。」(《只管打坐》)
  • 「學會捨棄,才會發現擁有。」

換言之,我們應該:

(1) 接受無常,面對變動

在快速變化的產業(如科技、新創),不可能追求永恆穩定。禪的智慧是:與其恐懼變動,不如在變動中找到安穩。

(2) 專注當下,提升專業力

做簡單事時的專注(如寫報告、開會聆聽),會讓人更有影響力。這跟職涯中的「深度工作」(Deep Work)異曲同工。

(3) 慢的智慧,長遠致勝

在快節奏競爭裡,很多人急於短期成果。但真正能在職涯長跑中勝出的,是懂得「慢下來,沉澱出洞察」的人。

4. 拒絕低價值任務

學會說不,把時間留給真正重要的事。

思考需要環境設計與習慣累積,你不能靠「純粹直覺」來拒絕低價值任務,你不能靠「靈光一現」來養成思考力,你需要打造思考的條件與儀式感。這邊有 3 個好方法:

☆☆☆ 為自己保留「無手機的沉思時段」。
☆☆☆ 每週一次進行「反思寫作」練習,例如:這週學到什麼?有哪些判斷值得再檢討?
☆☆☆ 將頭腦最清楚的時段,保留給「思考」──例如:「起床後的 15 分鐘」、「吃完晚餐散步 15 分鐘」。

5. 休息是效率的一部分

留白與休息是效率的一部分,留白與充電,才能避免崩潰。

忙碌不等於有效,休息與充電讓思緒更清晰,才不會崩潰。

6. 區分輸入與輸出

不要把時間花光在吸收資訊、回應訊息,要以輸出成果為導向。

*✩‧₊🎵•*¨*•.¸¸♪✧♫•*¨*•.¸¸♪

📖 這本書為什麼值得一讀?

1. 對抗現代「假忙碌」:特別適合被訊息轟炸、被工作填滿卻覺得沒有產出的職場人。

2. 方法簡單可落地:不是艱澀理論,而是能立即實踐的思維整理。

3. 幫助職涯發展:把時間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才會被看見價值。

4. 防止崩潰:不只談效率,還兼顧心態與生活平衡。

*✩‧₊🎵•*¨*•.¸¸♪✧♫•*¨*•.¸¸♪

💡 書中金句

  • 「忙碌不是勳章,而是提醒你沒有好好管理自己。」
  • 「高效率不是快,而是準確地抓住重點。」
  • 「思維的整理,遠比桌面的整理更能改變人生。」
  • 「拒絕低價值任務,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 「真正的高手,懂得留白。」

*✩‧₊🎵•*¨*•.¸¸♪✧♫•*¨*•.¸¸♪

✨ 我的延伸思考

回想過去在食品、新創與金融保險業的經驗,我曾經陷入「被訊息追著跑」的循環,每天結束時感覺筋疲力盡,卻說不出自己完成了什麼。

直到後來,我學會:

用「成果」取代「工時」來檢視自己。
在任務開始前,先問:這件事的價值是什麼?
把休息與放空,視為工作的一部分。

這些思維上的轉變,讓我能更長久地保持產能,而不是靠意志力硬撐--

  • 效率的本質:不是做更多,而是做更少但更有影響力的事。
  • 心態轉換:學會從「被動反應」到「主動選擇」,不再被 Email、訊息或會議推著走。
  • 長期可持續性:避免燃燒殆盡,懂得設限、休息,才有持久的產能。

*✩‧₊🎵•*¨*•.¸¸♪✧♫•*¨*•.¸¸♪

✅ 結語:真正的時間管理,是留白,是選擇,是覺醒

有時候,人們只有在危急存亡之際,才會做出異常但正確的抉擇。

1912.4.14 晚上,鐵達尼號撞上大西洋的冰山。

在那場災難中,發生了許多難以理解的故事。

其中之一,是有一位已經登上救生艇的頭等艙婦人,在最後一刻詢問是否可以回房間拿東西。

「3 分鐘。」她被告知說。

她匆匆忙忙地踩過滿是金錢和貴重物品的走道,回到頭等艙房間,也沒有拿取任何珠寶首飾,而是拿了「3 顆橘子」。

最重要的,不是她成功地回到救生艇,而是那「3 顆橘子」,後來據說救了 3 個人。

包括她自己。

這是我近期最喜歡的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的後座力真的很強。

這不是很諷刺嗎?

「人們只有在危急存亡之際,才會做出異常但正確的抉擇。」

我們總是要到世界崩塌、九死一生之際,才會人間清醒。

後來,我開始選擇做出異常但正確的抉擇--

我開始練習「不塞滿」、開始「放空」、開始「耍賴」、開始「宇宙模糊」。

  • 每天中午午休時間,我會選擇關機 25 分鐘,無論晴雨空汙,就在信義區漫逛。不僅關機,我甚至脫下眼鏡、脫掉手錶。就這樣離開一下下,應該沒甚麼大不了,後來我發現,真的沒甚麼大不了。那是一段給自己和生活的練習空間。大家給了它一個藝名,叫「ME TIME」。
  • 有一些晚上,孩子睡去後,我練習發呆,練習關掉所有手機通知,反正,什麼也不做。剛開始的確會有點不安,但漸漸地,我感受到一種久違的自由:我重新擁有選擇權了。
  • 我選擇把時間用在自己想要的人、事、物上,而不是被一連串「應該」推著走。

蔡康永說過:「你的人生,不該是一掰就開的易開罐。」

我們不是自動運作的時間機器,而是需要節奏、需要深度的有感存在;我們不該是一掰就開的易開罐。

《不再忙到崩潰!高效率工作者的思維整理》提醒我們,真正的高效,不是「做更多」,而是「做對的事」,並且讓生活與工作保持平衡。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效率的根本其實是——選擇。

最後,枡野俊明有 6 句禪意金句,非常跟這本書互相輝映,甚至提供一些特別的解方:

  • 「留白不是空虛,而是孕育可能性的空間。」
  • 「當你覺得心亂時,先動手整理身邊的物品。」
  • 「靜坐不是逃避,而是回到自己最真實的狀態。」
  • 「簡單生活,才能讓心靈澄明。」
  • 「無常不是恐懼,而是提醒你珍惜當下。」
  • 「真正的自由,是能夠不被慾望牽引。」

作為一個高效率工作者,表面上我們任勞任怨,速度飛快,做了一大堆事情,但夜深人靜時,只能對自己傾訴,這算不算一種被「想讓自己感覺很厲害、被人說好棒棒」的慾望牽引?

我們到底是做很多事情,還是做很多對的事情?甚至做很多,但沒甚麼貢獻值的事情?

作為巨型組織中的中階主管,我時常提醒自己--先穩定自己,才能穩定團隊。

在高壓與變動中,領導者的「能量場」比指令更有影響力。你是否慌張、急躁、心神不寧,團隊都能感受到。

實踐方式:

▍每天給自己 10 分鐘靜心時間(例如在上下班通勤、午餐後),檢視今日狀態。
▍建立團隊「Check-in」習慣,會議一開始先分享每人此刻的心情或能量狀態,促進彼此理解與連結。

關於穩定自己,我最愛的《我可能錯了》一書中,有 4 句金句發人深省:

▍適時放下執念,即便它是對的。
▍我一生擔心的大部分事情,從來沒發生過。至於大多數確實發生的事,我永遠無法預料。
▍我們無法操控腦海中要跳出哪些念頭。我們只能選擇是否要相信它們。
▍我們的心理痛苦主要不是由外部事件引起,而是自己內心發生的事引發的──那些一個又一個湧現、我們可以相信或不信的念頭。

當領導者的「能量場」遠比指令更有影響力時,領導者有必要時時提醒──

▍你一慌張,團隊大亂;
▍放下執念、不要杞人憂天;
▍不要相信你的每一個念頭;
▍反求諸己,不要成為思想囚徒。

我記得,有一次負責的年度大型行銷活動即將舉行,最高主管在 3 天前突然告知無法出席,使得行程、大合照站位、致詞代表、頒獎程序等全都要連帶調整,同事告訴我這個災難時,我也覺得天要塌下來了,但轉念一想,危機就是轉機,我主動建議邀請其他高階主管替代,而那位取而代之的主管在致詞時引經據典、談笑風生,讓全程沸騰。讓我再一次明白:

「天無絕人之路,變動不見得不好,而在所有決策之前,必先穩定心神,才能引領團隊;狀態先穩定好,明心見鏡,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的能量、情緒、精力、腦袋,該何去何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lvis Lin的沙龍
132會員
411內容數
曾向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執行簡報。累積超過181場演講或訓練,主題涵蓋:履歷表/自傳/Cover Letter撰寫、面試技巧與職涯諮詢、社群行銷、減醣心得與體適能、咖啡等;著作散佈在《大人學》、《Cheers》、《商業週刊》、《104》等。也在 104, 1111, Yes123, Sofasoda 等擔任職涯顧問。
Elvis 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30
關於即將離職的她: ▍超級會做 PPT,很快、品質又好 ▍能力很全面,文案穩定、也會做基本排版設計,甚至會微剪片 ▍邏輯思路很清晰 ▍手腳超快 ▍很安靜、很 I、超級冷靜 ▍情緒穩定 ▍會自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很多事情,我們都沒有做過,她甚至是第一個鑽木取火,生出熊熊火焰的人
2025/09/30
關於即將離職的她: ▍超級會做 PPT,很快、品質又好 ▍能力很全面,文案穩定、也會做基本排版設計,甚至會微剪片 ▍邏輯思路很清晰 ▍手腳超快 ▍很安靜、很 I、超級冷靜 ▍情緒穩定 ▍會自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很多事情,我們都沒有做過,她甚至是第一個鑽木取火,生出熊熊火焰的人
2025/09/26
靠出租時間,你不會致富。 用腦袋賺錢,而不是用時間。 特殊知識來自於追隨真正的好奇心與熱情。 清晰的思考需要清晰的書寫。 最重要的能力是學會如何學習。
2025/09/26
靠出租時間,你不會致富。 用腦袋賺錢,而不是用時間。 特殊知識來自於追隨真正的好奇心與熱情。 清晰的思考需要清晰的書寫。 最重要的能力是學會如何學習。
2025/09/24
佛陀:「心為法本,心造諸法。」 Henry Ford:「無論你相信自己能,或相信自己不能,你都是對的。」 Oprah Winfrey:「你成為你所相信的。」 黃仁勳(延伸詮釋):「做正確的事,不要擔心成功,因為成功是後果。」
2025/09/24
佛陀:「心為法本,心造諸法。」 Henry Ford:「無論你相信自己能,或相信自己不能,你都是對的。」 Oprah Winfrey:「你成為你所相信的。」 黃仁勳(延伸詮釋):「做正確的事,不要擔心成功,因為成功是後果。」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利用生產力工具來提升時間管理技能,說明如何透過數據分析來了解自己的生產力黃金時段。透過 Rescuetime,你可以追蹤並分類你的日常行為,找出心流時刻,提升工作效率。文章建議找出最佳工作時間、減少分心行為,並適時休息來維持生產力,避免過度疲勞導致效率下降。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利用生產力工具來提升時間管理技能,說明如何透過數據分析來了解自己的生產力黃金時段。透過 Rescuetime,你可以追蹤並分類你的日常行為,找出心流時刻,提升工作效率。文章建議找出最佳工作時間、減少分心行為,並適時休息來維持生產力,避免過度疲勞導致效率下降。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提升工作效率的技巧。文章建議每天僅安排四小時專注工作。每週五下午不安排會議,讓大腦休息,類似洗澡時靈感迸發的效果。持續反思與改進,尋找更有效率的方法。透過提前規劃、減少干擾和不分心,優化時間管理以達成工作與生活平衡。文章鼓勵讀者學會這些技巧後能更高效完成工作,享受更多生活時間。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提升工作效率的技巧。文章建議每天僅安排四小時專注工作。每週五下午不安排會議,讓大腦休息,類似洗澡時靈感迸發的效果。持續反思與改進,尋找更有效率的方法。透過提前規劃、減少干擾和不分心,優化時間管理以達成工作與生活平衡。文章鼓勵讀者學會這些技巧後能更高效完成工作,享受更多生活時間。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事情做不完?別擔心,你不是孤軍奮戰!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學習壓力大,如何提升效率、讓大腦火力全開成為一門顯學。今天特別整理了 21 個提升效率的實用技巧,從日常習慣養成、時間管理到學習方法,全方位幫你解鎖大腦高效密碼,讓你工作學習都開外掛! (先加入書籤點讚追蹤以免錯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事情做不完?別擔心,你不是孤軍奮戰!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學習壓力大,如何提升效率、讓大腦火力全開成為一門顯學。今天特別整理了 21 個提升效率的實用技巧,從日常習慣養成、時間管理到學習方法,全方位幫你解鎖大腦高效密碼,讓你工作學習都開外掛! (先加入書籤點讚追蹤以免錯
Thumbnail
你是不是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教你成為工作與生活的雙贏高手!記得安排休閒時間,避免健檢報告紅字一堆。保持健康習慣,告別胃食道逆流。尋找導師,不懂就問,別當潛水王。快來看看這些實用的時間管理秘訣,讓你人生開掛!
Thumbnail
你是不是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教你成為工作與生活的雙贏高手!記得安排休閒時間,避免健檢報告紅字一堆。保持健康習慣,告別胃食道逆流。尋找導師,不懂就問,別當潛水王。快來看看這些實用的時間管理秘訣,讓你人生開掛!
Thumbnail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Thumbnail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Thumbnail
我們花錢時都非常謹慎,但我們卻時常在浪費時間。明明生活中有很多事要忙,我們有帳單要付,家裡要整理,孩子要照顧,當然還有工作要在期限內完成。太多事情想要面面俱到,反而讓我們沒有把有意義的時間留給自己,也沒有多少時間來培養與他人的有意義的關係。 事實上,當我們說我們 “時間不夠” 時,我們真正的意思是
Thumbnail
我們花錢時都非常謹慎,但我們卻時常在浪費時間。明明生活中有很多事要忙,我們有帳單要付,家裡要整理,孩子要照顧,當然還有工作要在期限內完成。太多事情想要面面俱到,反而讓我們沒有把有意義的時間留給自己,也沒有多少時間來培養與他人的有意義的關係。 事實上,當我們說我們 “時間不夠” 時,我們真正的意思是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時間管理對於現代人來說是一個挑戰。這篇文章將分享作者親身實驗下來確認可行且有效的提升效率的方式,藉此提升效率並保持工作品質,成功地擠出更多時間來做更多不同的事情。
Thumbnail
時間管理對於現代人來說是一個挑戰。這篇文章將分享作者親身實驗下來確認可行且有效的提升效率的方式,藉此提升效率並保持工作品質,成功地擠出更多時間來做更多不同的事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