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注意自己的需求和渴望,我要慎重地看待自己 (1)
延續上一篇,當我開始把生活的重心脫離對方,我才真切的去感受上面那一段話,並且開始在生活做出實質的改變。
有幾個大學的朋友,20歲時的我們聊得來,不過人都會變,無論是我或他(她)們。畢業後還是會相約吃飯閒聊,但是漸漸的聊不搭嘎,都約了但在約會中我期待早點結束,回到家獨自一人時反而輕鬆,納悶為何自己要安排這個邀約。我婚變後,老朋友講的一些話讓我不舒服,我曾經試著告訴自己:對方也沒有惡意,他只是對於我提出小孩的問題在幫我分析,但是不舒服的感覺持續。
過去,我幾乎不和別人吵架或是起正面衝突,我想只是因為自己膽怯及害怕自己不融入人群吧,講白就是鄉愿,或者說期許自己做一個「好人」;忽略自己的感受以求和他人和平共處,甚至討好別人。
現在,我體認到,能夠持續呼吸著,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啊。所以我只想把時間心力專注在我自己、孩子、愛我的家人和朋友身上。
既然不對盤了,那我何必在為對方造成我不愉快的行為話語找正面的理由來解釋呢?這麼做只不過在說服自己繼續和對方來往而已!為何這麼做呢?說穿了是怕自己沒朋友吧。
當我頭一次在社群軟體封鎖除了渣男和渣男家人以外的人,這感覺,挺爽的!對於我的身心沒有幫助的關係,早早結束的好,我更不需要花費時間和力氣在這些人身上。
婚變是友誼的照妖鏡。相反的,有幾個久未謀面但主動關心的老同學,雪中送炭溫暖了我。原來,身邊不對的人太多,蒙蔽視線,讓身陷深淵的自己看不到那些原本就圍繞在身邊的愛。
(1) 每一天, 都是放手的練習 (Melody Beattie) 遠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