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圖卡《生命樹》與工作坊體驗|Jinna Sun
。跟著光,進入內在
「閉上眼睛,請用你慣用的手指,畫出剛剛那棵你選中的樹。……請想像一道光打下來,你身處在一個充滿光的空間,前方有一處影子,請朝那裡走去,那棵樹,現在就在你的眼前。……請摸摸它、用雙手環抱它。抬頭望樹之上的天空,低頭看看所站的地面,慢慢地觀察你的四周,那是什麼樣的場景?」
我很意外,品璇老師的引導語,竟然與催眠師,那麼相似。
光,引導著我們的潛意識,來到另一個時空,內心的世界。
。藝術圖卡與藝術教育治療
今年(2022)開始與品璇有頻繁的合作機會,先是一月份的夢N花蓮場視覺藝術教師工作坊,後來是三月份的夢N嘉義場。當初合作的主題,便是「藝術圖卡」的運用。契機源自於我對敘畫(Scribing)的興趣,與品璇在「藝術教育治療」的學習。
去年,品璇帶著我和幾位小友一起探索。深深體驗到,運用「藝術圖卡」的自由創作、自由書寫、說故事與聆聽反饋,是如何開啟內在的切口,進入到平常難以企及,在冰山底層的感受、期待和渴望。
「圖像」總是有一種魔力,牽引著我們內心難以言喻的抽象感受與想望。藉由內在意像的顯化,很多複雜難解的團塊節結,在「畫-寫-說-畫-說-寫」之間,被重新看見、覺察、梳理、組織、領悟、結晶、洞悉、決定。
兩場夢N工作坊,我們使用江學瀅老師出版的
《我的任意門》,藉由門裡門外,出入內心。
江學瀅老師是台灣藝術教育治療研究與發展的重要學者,又是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所的指導教授,把藝術教育治療的方法帶給無數美術系大學生、研究生、師資培育生及實習老師們,將「藝術圖卡」於感官引導的取徑帶入藝術教學場域,培育了無數擅用此法的藝術老師們。我身為藝術教育現場的一員,真是無限欣喜與振奮,天知道雖然同處一個教室空間當中,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有多遠多遠啊!善用「藝術圖卡」這樣的素材,可以多麼有效地從感受與回溯層次切入,幫助孩子自我覺察,更幫助老師理解孩子。
學瀅老師的學生當中,於貢寮國中服務的曾品璇老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品璇提到,因為她所面對偏鄉地區孩子,往往缺乏足以安身立命的穩定家庭支持,內心創傷以至於習於封閉自我,也沒有足夠的滋養與機會,可以好好學習如何表達自我、發展優勢,引動她往「青少年復原力」領域去探索、實踐與研究。運用無需太多媒材技法精熟訓練的低控制媒材探索,以及藝術圖卡的引導,成為她在藝術教學上努力融化冰冷、溫厚心房、連結彼此的好方法。
。生命中的那棵樹
看到品璇使用江學瀅老師的另一套藝術圖卡《生命樹》引導教師工作坊時,我馬上敲品璇來中和國中分享。一來是對《生命樹》引導方式的好奇,二來也希望藉由實作體驗,讓藝術領域的同事們有機會認識這樣的教學引導方法,同時,因為自己體驗過,我知道,在工作坊過程中大家彼此的述說與分享,本身就是一場療癒暖心的美好歷程。
《生命樹》和其他藝術圖卡最不一樣的特色,是每個手繪的樹是被印在半透明卡上。因為半透明,樹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被觀看、被疊放,讓平面的卡產生更多被應用的可能性。
「藝術圖卡」的起手式,往往是隨機擇取一張目前最有感的卡。隨機,不帶分析批判、沒有好壞、沒有為什麼,往往可以讓我們繞過需要邏輯解釋的理性腦,開啟通往潛意識的感性之門。
先將卡拿在手中,向夥伴分享目前的心境與選擇的原因。這是小團體check-in之必須,透過簡單自介與透過圖卡分享心情,讓小團體的氣氛柔化與產生連結。
再仔細觀看圖卡之後,品璇要我們閉上眼睛,觀想這棵樹並用手指空畫出樹的樣貌,通過光束,我們來到內心世界這棵樹的所在之處,8分鐘左右的時間,使用粉蠟筆在黑色紙上畫出來。藝術教育治療的繪畫時間,不在意媒材控制技法,小朋友常用的雄獅粉蠟筆,是很好的操作材料,在黑色紙上也很容易大筆塗鴉任意揮灑。
創作過程總是舒暢的,品璇要我們自己決定位置,把自己的生命樹圖卡放在自己圖繪的黑紙上,並用一張透明片覆蓋上去,使用油性筆在透明片上進行5分鐘的自由書寫(Free writing)。
我體會到《生命樹》圖卡與眾不同的魅力了。「透明性」讓圖與文的覆蓋疊加,產生極為美妙的視覺效果,品璇甚至邀請我們打光,讓透明片、圖卡與圖繪,發生奇幻迷離的光影效果。
接下來,是說故事獨白及聆聽敘畫的時間。每位夥伴輪流說自己作品的故事,其他夥伴邊聆聽邊依著自己的感受,用牛奶筆在黑紙上圖文紀錄,最後這些回饋都成為彼此交換的真誠禮物。
過程中,我們說自己,我們聽別人,彼此回饋、彼此貼近、彼此擁抱。那種被理解被支持的感覺,真是人與人之間最美的風景。
兩個小時的工作坊,正是一趟內在旅行,感謝學瀅老師的圖卡,感謝品璇的帶領,感謝夥伴的敞開,感謝彼此的真誠。
品璇老師一個月後即將啟程前往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攻讀藝術教育博士學位,相信她的這些教學實踐經歷,在經過高等學府殿堂的淬煉,待她歸國之時,我們又可期待她帶回藝術教育的新格局與新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