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被同學提醒事情,就會衝去辦公室,告訴辦公室的老師他被刺激了。如果是師長的提醒,雖然偶爾還是會爆炸,但是反應平和多了。」這是學生近期的難點,一被提醒就會覺得別人就是在針對自己,在罵自己。這個問題我們反覆處理了好一陣子,問題仍沒有解決,因此出現了這堂課程:善意的提醒。
回顧情境
我丟出了幾個小朋友被提醒而生氣的情境,並且請小朋友回想後告訴大家後來結局是什麼:
1. 組長提醒要交作業→學生爆氣,反而故意不交(結局:被老師罵)
2. 朋友提醒排隊要走快一點→學生轉頭對後面的人說你不要管我(結局:被老師罵)
3. 媽媽提醒我出門要快一點→學生覺得很煩,生氣媽媽每次都講一樣的話(結局:被媽媽罵)
看起來,被提醒的時候如果顧著生氣,不但原本的事情做不好,還連帶的超級容易跟別人吵架。
超級比一比
我們開始認真思考,提醒跟罵人的不同。提醒是希望你變好,而且口氣比較和善。罵人則會讓人不舒服,而且沒有提出可以怎麼做。
我們把提醒跟罵人的定位說清楚後,緊接著讓小孩依這個方向,自己想幾個提醒跟罵人的語句。
在生活中會出現的提醒語句
「老說記得靠椅子!」「請不要在走廊上奔跑」「弟弟會提醒我要把字寫漂亮」
為什麼這些都是提醒呢?因為他們都是希望學生變得更好:
下課記得靠椅子→老師擔心免得空間太小,走路跌倒。
走廊上不要奔跑→老師擔心奔跑時互撞,容易受傷。
這個字寫錯了再寫一次→老師希望讓我學會寫正確的字。
在生活中會出現的罵人語句
「你有沒有腦袋啊!又忘記帶作業」「耳朵有沒有帶來啊!我都講幾次了」「屁股長蟲嗎?為什麼一直動來動去」
這些語句,通常都搭配著很兇的口氣,內容只有針對後果開罵,而且都使用讓人很不舒服的語句罵。事實上,這些罵人的語句,其實就像洋蔥一樣,要一層一層撥開研究。
第一層(多次的提醒就容易變兇):
為什麼語氣這麼兇?是否已經和善的提醒超級多次了呢?
第二層(罵人的同時有可能也是希望我們變好):
這些罵人的語句中,背後也都是希望我們把事情做好,我們如果有辦法每次都回頭去想一想,這些罵人的話語中,有沒有希望我們做好的部分,可能就會越來越搞懂這些討人厭的語句。
第三層(不舒服也會學著說出來):
真的感到不舒服,可以好好的表達出來。例如:你這樣說我真的很不舒服,不過我還是會努力做好我該做的事情。
框架要出現
前面好幾堂課的討論,很多學生會只記得那幾句罵人的語句,因此在一連串的討論之後,一定要再次跟著學生整理重點,到底該如何提醒其他人?遇到別人提醒自己,到底該怎麼回?
*提醒其他人可以怎麼說:態度友善、直接說該怎麼做。
*被人提醒時可以怎麼說:謝謝你的提醒,開始動作。
*被人罵時可以怎麼說:我會努力做好該做的事情,開始動作。
*被人罵感到超級不舒服時:你這樣說我真的很不舒服,不過我會努力做好該做的事情,開始動作。
情境演出
我們一起設計了兩齣戲劇,請大家利用上面討論出來的框架,在戲劇中正確的表達提醒及回應。
第一齣戲劇是在上課時分心,被老師提醒時該怎麼回應?分別有人要演出提醒的老師及被提醒的學生。
第二齣戲劇每次出門動作都很慢,媽媽提醒很多次之後,今天罵人了!這時候我們該怎麼回應?這裡的兩位角色則是罵人的媽媽,即被罵的小孩。
擬完劇本後,我將他們的演出錄影下來,最後播出讓大家看剛剛的表情、語氣跟肢體動作。讓大家試著去想像不同情境可能會發生的狀況。
我們可以一起注意的事情
1. 小孩常常會覺得被念、被提醒,就等於在罵他自己,這時候要再幫忙釐清:提醒是為了讓你進步,不是為了讓你覺得自己很糟糕。
2. 做每件事情都要想想目標,我們的每一次提醒都有目的,如果太兇、甚至用汙辱的方式,是達不到我們的目標的。(只會讓事情歪樓)。
3. 教導小孩勇於表達自己的情感之外,負責更重要。有時候我們只記得要教小孩:勇於說出自己的感受,到最後演變成,他有一點點不舒服,就會覺得是周遭的錯誤,但是他們沒有發現,他自己該承擔的責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