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以為網路上什麼都有,事實上卻並非如此。重要的情報、難得的職缺、極具利益的合作機會,常常還來不及在網路上公開,就已經傳遞給有本事得到它的人。許多居於上位的人,也不避諱地表示,比起將任務和機會給客觀能力最強但不熟悉的人,不如交給能力可能只是不錯,但信得過也抱有好感的人。
本書作者桐生稔,是日本溝通能力培訓公司「Motivation & Communication」董事長,他在剛出社會時曾因溝通能力不佳吃遍苦頭,痛定思痛後徹底改造自己,在數個事業獲得成功,之後才成立這間公司,希望能幫助職場上的說話苦手。這本《一流、二流、三流的說話術》算是集大成的教戰守則,不管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經驗的職場人士都能有一定的收穫。
書中針對數十種情境,列出一流、二流、三流的人分別會是什麼樣子,除了學習一流的說話術,也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現在是什麼程度。
三流的人會問出難以回答的問題,像是:「你在乎健康嗎?」
二流的人則是提出模稜兩可的問題,像是:「你在健康上特別注重哪些事?」
一流的人會選擇丟出能立刻作答的具體問句:「你最近有上健身房嗎?」
人的大腦一旦認真思考就會劇烈消耗能量,純粹想要閒聊的話,請在提問時選擇能用反射回答的問題,才不會容易讓對方感到疲倦而不自在。
常看日本戲劇或動畫的人應該都知道,日本人見面最愛聊天氣!邊擦汗邊說;「今天很熱呢!」是再熟悉不過的橋段,但這其實只能說是三流的見面語,常常對方只能回答:「是阿,滿熱的呢..」就句點了。一流的人會把話題「集中在對方身上」,因為絕大多數的人最在意的都是自己,談自己的事情也最容易,即使只是聊天氣,也可以在「今天很熱呢」後面加句:「您怕不怕中暑呢?」、「這裡的冷氣會不會太強?您感覺如何呢?」、「你喜歡夏天的感覺嗎?」就很有機會能將話題延續下去!
記住人每天都要做的五件事:「吃、動、工作、花錢、睡覺」。談話突然停住沒梗時,趕快從這五件事找一個出來聊,通常都不會太失敗。「最近有家新開的餐廳!」、「您最近在從事什麼運動呢?」、「最近事情很多,您睡眠夠不夠呢?」等等,也都是對方不太需要用腦就能回答的問題,務必好好運用。
很多人都想學習當個好的聆聽者,有些人甚至會全神貫注記下對方說話的每個細節,但更高超的人會做到「共感」。當對方說起他去沖繩度假時,就要試著想像沖繩的沙灘、海的顏色、空氣的味道…在腦中嘗試構築對方所體驗的一切,就很容易能興奮地一直聊下去!若有些內容不好想像,也可以中途提問對方一些細節,讓體驗更完整,通常他也會很開心你想要了解得更多哦!
不少人在面對抱怨時,很自然地會與對方同仇敵愾,一起數落那個該被討厭的人,但做到這樣只能說是二流。一流的人在附和完之後,仍然會把話題帶到正向的鼓勵上面,像是「你一直受委屈還能堅持下去,真的很堅強耶!」、「工作這麼辛苦卻能持之以恆,真的很敬佩你!」這樣既可讓對方的負能量得到釋放,也能在結局得到一個好心情!
現在的人見面互動的時間相對縮短,許多連結都發生在社群媒體,應對技巧也會有點不太一樣,因為人幾乎總是把最好的一面放上社群媒體,要看出發文的動機並做出適當的回應才是高手。像是有人曬出在峇里島躺椅喝著飲料做日光浴的照片時,最聰明的回應就是「好Chill!」、「天啊太羨慕了!」「怎麼這麼美~~」之類的話,而不是「我上個月也在這!」(她可能不覺得跟你去同個地方很開心)、「記得吃OO餐廳」(打亂別人計畫)、或是發一張更美的照片來搶鋒頭。
看綜藝節目時,偶爾都會看到有人一人分飾多角的橋段,通常都能讓人笑得合不攏嘴,我們可以把這個方法運用在描述事情上。在和大家分享故事時,比起用第一人稱,一句一句地描述情節與場景,用不同聲調扮演不同人物來「表演」更能讓人有畫面,絕對印象深刻。
其他書中的說話技巧,就留給有興趣的人細讀了,若覺得自己總是缺乏賞識和機會,不妨嘗試看看能不能讓自己變好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