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集中營的極端人性,生命與苦難的意義──《向生命說Yes!》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我們已了解人類真正的本質。人類發明了奧許維茲毒氣室,同時也抬頭挺胸、口中念著主禱文或猶太祈禱文步入毒氣室。」[1]
這是歷經二戰集中營浩劫的維也納心理醫師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 Frankl)所寫下的一段話,可謂濃縮了《向生命說Yes!》…trotzdem Ja zum Leben sagen: Ein Psychologe erlebt das Konzentrationslager一書的精華[2]

集中營的日常紀錄,黑暗與光明的極端

《向生命說Yes!》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記錄弗蘭克醫師長達三年囚禁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他寫下這本書,並非要詳實指出納粹的種種暴行,或是追究納粹的集體罪責。他反而以一個較「抽離」的角度,將集中營視為研究田野,想知道「究竟集中營的日常生活會給普通囚犯的心靈帶來何種影響?[3]
也正是這種「日常性」紀錄,才得以把裡頭的掙扎、苦難、情誼、邪念、善良等人類特質放大刻劃。雖許多段落令人鼻酸、毛骨悚然,但也不禁令人折服人類面對困境的堅忍情操。在極端的處境,人類的黑暗與光明也變得更加「極端」。這也是本書為何會成為20世紀的偉大著作,至今已暢銷數千萬本。
弗蘭克觀察到,要振作集中營囚犯的精神狀況,便必須不斷提醒他們生命的目標與意義。否則,他們很快就會自我放棄、失去內在支撐的力量。他以哲學家尼采的一句話來闡釋:「一個人若有活下去的理由,幾乎任何痛苦皆能接受。

愛與成有意義,苦難本身也有意義

因此,為了克服精神上的折磨,他開始與不知是否還活著的妻子對話,這也是令我相當感動的一個段落。
「我終於明白,即使一個人在這世界上已經一無所有,只要在心中惦念著所愛之人,便能感受到無盡的幸福與喜悅──即便只是短短一瞬間。」[4]
此外,他也開始想像未來有一天獲釋後,能夠在華麗的演講廳內分享「集中營的心理學」,台下座無虛席。他用較高的視角來看他當下所受的折磨與苦痛,盼望有一天能「見證」這些痛苦。這些想法,都讓他得以保有內心的自由,以對抗腐敗人心的扭曲體制。
即使對某些人來說,體驗性(與愛人對話)與創造性(個人成就)的人生已經封閉,但「痛苦」本身也能夠轉化成生命的意義,端看他是否「勇敢堅強、尊嚴無私」。「他雖然遭受命運打擊而身陷苦難,但苦難中卻也隱藏著獨一無二創造成就的機會。[5]弗蘭克認為,這種「內在自由」任誰都無法剝奪。
「凡是親身體驗過集中營者,一定不會忘記穿梭在集合廣場與各營房間的人,他們不時給予安慰鼓勵,或把僅存的一口麵包施捨給別人!這種人即使寥寥可數,卻有力量證明,集中營囚犯所有身外之物都可以被剝奪,唯獨最後的人性自由,也就是無論如何都能對既有環境做自我調整的自由,是無法剝奪的,而且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剝奪![6]
對弗蘭克來說,面對極端的苦難,大多數人屈服於強權而墮落,被剝奪最後的自由;但仍有少數人選擇良善來抵抗,將苦難化作一種內在成就。每次的抉擇,都是在決定是否「配得上痛苦[7]

意義治療法:人最原始的動力是「追尋意義」

也因著弗蘭克在集中營所沉澱的思想,讓他在日後創立「意義治療法」(logotherapy)。相較於強調過去童年經驗、慾望與心理自衛機轉的心理分析,意義治療法著重人「未來」要實現的意義,主張人最原始的動力是「追尋意義」,並在追尋意義的過程中「自我超越」。
意義治療法的基本原則是,人最在乎的不是追尋快樂,也不是逃避痛苦,而是追尋「快樂的意義」與「痛苦的意義」。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他簡單描述意義治療法的核心精神,我認為有三個很值得分享的觀念。

我們不該問生命有什麼意義,而是回答生命對我們的期待

第一,精神健康需要某程度的壓力。弗蘭克認為,將「平衡」視為人類的首要需求,如滿足欲望、克制衝動、冷靜情緒,是對人非常大的誤解。相反地,人需要的不是無壓力,而是掙扎於追求的目標、等待意義對他的呼喚。他稱之為「心靈動力學」,一端為等待實現的意義,另一端為實現意義的人。
有壓力,才會有成長。當我們開始質疑自己生命的意義,或是存在的價值,其衍伸而來的內在衝突,非但不是疾病,反而是一種健康的現象,能提供我們邁向圓滿生命的動力。
那麼,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就帶來第二點:「人不該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是要先認清,是生命對他有何期待。[8]
這看似是在玩文字遊戲,但仔細想想,還真有幾分道理。弗蘭克認為,生命的意義無法透過哲思或普遍的概念來解答,我們應學習成為「被追問的對象」,透過行動來「承擔責任」,承擔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天職、使命或挑戰
「人人都被生命質疑,唯有為自己的人生作答,才能回答生命的問題;負責任是他回應生命的唯一方式。」[9]
換言之,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具體任務等著他去挑戰,而在行動中,我們重新理解生命的意義為何,並自我超越。弗蘭克認為,
「強調一個人的生命意義,意味著奉獻自己,成就自我之外的人或事,不管是待圓滿的意義,或遇見他人。人愈是忘記自己、為理想或愛他人奉獻自己,便愈加有人性,也愈能實踐自我。」[10]

改變現在,改變過去

第三,告訴自己「假設生命已重來,而你又即將重蹈之前的覆轍![11]
這個意思是,假設你有能力回到過去,重新體驗人生,但你還是會經歷過去發生的事情。過去完全沒有辦法改變,而是完整地被封存。然而,當我們想像「當下已成過去」,我們便有辦法積極地在當下負責任地回應、創造生命,想像自己能打造一個有意義、不會後悔的過去。換言之,透過對未來的意義,我們改變現在,同時亦「改變過去」
這種時間的穿梭思考,正是電影《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裡闡述的重點!到了最後,主角Tim不再使用時空旅行的超能力。他意識到,只要把每一天都視作是從未來專程回到過去享受的那一天,只要把每一天都當成是最後一天,就能看見許多平凡又不平凡的寶藏。
人人都被生命質疑,唯有為自己的人生作答,才能回答生命的問題。

人不僅存在著,更能決定他該如何存在

最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弗蘭克批判當時心理分析「泛決定論」(pan-determinism)的危險。這指的是,人「不過是」生物、心理、社會條件的組合,是環境下的承受者,是外在影響或內在情況的受害者。這種思想,假定了人的自由是有限的,會受到環境限制,只能屈服於各種困境。
然而,他認為
「人類其實忽視自己其實有能力選擇如何面對各種情況。人類並非全然受到制約或限制,而是能決定自己要屈服或面對不同的狀態……人類不僅僅是存在著,更能決定他該如何存在,決定下一刻的面貌。[12]
這些批判至今仍然相當適切。當心理學、神經科學、行為科學蓬勃發展時,我們一不注意,就會傾向將自己的所有思想與行動,都解釋成只是某種機制或環境下的承受者。例如,做出不理性的行動(過度消費、過度飲食),都是因為大腦的神經問題,或是童年經驗的影響,而不深刻反思自己能否在既有的限制有所突破。
弗蘭克在集中營看到的是,人永遠都有自由。端看我們要選擇成為善良的人,還是墮落的人。這也難怪,他會說:
「我們已了解人類真正的本質。人類發明了奧許維茲毒氣室,同時也抬頭挺胸、口中念著主禱文或猶太祈禱文步入毒氣室。」
面對無法改變的命運,人仍然有一絲自由改變自己,透過苦難的淬鍊來自我超越、找到意義。這種看似神蹟或心靈雞湯的描述,都在弗蘭克的見證中顯得更加真實與有血有肉。
無論我們經歷何種磨難或挑戰,甚或覺得生命幾乎毫無意義。弗蘭克的《向生命說Yes!》,無疑給我們新的眼光去看待人存在的可能性,以及自由的真諦。
[1] 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 Frankl),《向生命說Yes!》(台北:啟示,2009),頁188。
[2] 另一中譯本名稱為《活出意義來》,由光啟文化出版。
[3] 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 Frankl),《向生命說Yes!》,頁50。
[4] 同上,頁90。
[5] 同上,頁136。
[6] 同上,頁123。
[7] 同上,頁125。
[8] 同上,頁166
[9] 同上,頁166。
[10] 同上,頁168。
[11] 同上,頁166。
[12] 同上,頁185–186。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各種書的心得與評論,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科學、神學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是我們太自私,才會教出這種變態。」 2018年公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全台掀起一波針對教養的討論,該劇不僅批判升學主義造成親子之間的緊張與疏離,也表達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強調孩子的自主性。其劇本大多以中產階級家庭為例,深刻描寫一群飽受升學壓力所苦的學生產生的負面精神影響,亦呈現現代父母對
這次要來介紹深深令我著迷的作家。他曾任教於哈佛、耶魯等一流大學;他也致力於美國的反戰、反核武與黑人民權運動,為真理與正義發聲。但是,就在事業與成就蒸蒸日上時,他卻毅然決然辭去教職,將人生的最後階段都奉獻在照顧重度身心障礙者的「方舟團體」。他是盧雲(Henri Nouwen),一位非常有才華、極具影響
今年為期九天八夜的大甲媽祖繞境,估計全台有400萬人次參與。信眾行經多個縣市、約340多公里路程,從隊伍第一人到最後一人,預估要走超過一天的時間。有的時候,我們不免懷疑,為什麼眾人甘願為了一個神明奔波,並獻上許多時間與金錢,只為了祈福? 要現在的年輕人去相信、遵守這些宗教的信條、儀式、文化,只是令人
拖延是因為性格問題嗎? 說好要赴的約,卻在前一晚才跟人取消;明明知道死線將近,卻在最後的凌晨趕工做報告;房間很髒亂,卻覺得還有時間整理;已經空下一段時間要運動,卻躺在床上滑手機;處在痛苦的親密關係中,卻遲遲不肯結束。 你也是拖延症候群嗎?拖延代表我們天生的時間感不好嗎?還是我們在逃避些什麼呢?暢銷3
陌生男子闖入房間 有一次我在睡午覺時,突然驚覺我的紗門被人開啟。在那三秒鐘,我的心臟加速、呼吸急促,一股不安感在我身體裡狂竄。當內房門也被打開時,我已呈現戰鬥狀態,怒視那個亂開房門的中年陌生男子。中間過程不贅述,最後我把他驅離宿舍。然而,我不僅沒有睡到覺,還必須趕著去參加講座,緊張的情緒在事發後一小
沒有藝術頭腦的孩子 我自認我是一個沒有美術天分的人。自小學開始,每逢美術課,我都會有點故意把作品弄得很爛,深怕自己如果付出真心,結果會不盡人意。這種「自我應驗」的思考是這樣的:先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故意弄不好,以證明自己真的不夠好。於是,我就成為那位沒有「藝術頭腦」的孩子。 相信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樣
「是我們太自私,才會教出這種變態。」 2018年公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全台掀起一波針對教養的討論,該劇不僅批判升學主義造成親子之間的緊張與疏離,也表達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強調孩子的自主性。其劇本大多以中產階級家庭為例,深刻描寫一群飽受升學壓力所苦的學生產生的負面精神影響,亦呈現現代父母對
這次要來介紹深深令我著迷的作家。他曾任教於哈佛、耶魯等一流大學;他也致力於美國的反戰、反核武與黑人民權運動,為真理與正義發聲。但是,就在事業與成就蒸蒸日上時,他卻毅然決然辭去教職,將人生的最後階段都奉獻在照顧重度身心障礙者的「方舟團體」。他是盧雲(Henri Nouwen),一位非常有才華、極具影響
今年為期九天八夜的大甲媽祖繞境,估計全台有400萬人次參與。信眾行經多個縣市、約340多公里路程,從隊伍第一人到最後一人,預估要走超過一天的時間。有的時候,我們不免懷疑,為什麼眾人甘願為了一個神明奔波,並獻上許多時間與金錢,只為了祈福? 要現在的年輕人去相信、遵守這些宗教的信條、儀式、文化,只是令人
拖延是因為性格問題嗎? 說好要赴的約,卻在前一晚才跟人取消;明明知道死線將近,卻在最後的凌晨趕工做報告;房間很髒亂,卻覺得還有時間整理;已經空下一段時間要運動,卻躺在床上滑手機;處在痛苦的親密關係中,卻遲遲不肯結束。 你也是拖延症候群嗎?拖延代表我們天生的時間感不好嗎?還是我們在逃避些什麼呢?暢銷3
陌生男子闖入房間 有一次我在睡午覺時,突然驚覺我的紗門被人開啟。在那三秒鐘,我的心臟加速、呼吸急促,一股不安感在我身體裡狂竄。當內房門也被打開時,我已呈現戰鬥狀態,怒視那個亂開房門的中年陌生男子。中間過程不贅述,最後我把他驅離宿舍。然而,我不僅沒有睡到覺,還必須趕著去參加講座,緊張的情緒在事發後一小
沒有藝術頭腦的孩子 我自認我是一個沒有美術天分的人。自小學開始,每逢美術課,我都會有點故意把作品弄得很爛,深怕自己如果付出真心,結果會不盡人意。這種「自我應驗」的思考是這樣的:先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故意弄不好,以證明自己真的不夠好。於是,我就成為那位沒有「藝術頭腦」的孩子。 相信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弒母:梅蘭妮‧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是克莉斯蒂娃出版於 2000 年的女性的天才三部曲之二,另外兩位女性天才是思想家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與作家柯蕾特 (Colette)。在日後的著作中,克莉斯蒂娃仍不時談到寫作這三部曲的至關切點。我認為也有助於我們以作者的角度,去回想及沈
Thumbnail
一位新手小學老師在認識班上小朋友的過程中,她觀察到小明同學常常欺負莎莉同學,她便帶著為莎莉抱不平的心態,去詢問班上其他小朋友,到底小明為甚麼這麼討厭莎莉。其他小朋友一聽,就露出驚訝的表情,搶著糾正說:「老師,不是呀!小明是很喜歡莎莉的!」聽完以後,老師就更不解了,小朋友們只好幫忙解釋:「因為他不想讓
Thumbnail
華人教育文化很強調犯錯就得接受罰懲,而且是要看到犯錯者誠心誠意的表達出悔意,最好是小孩哭著說「我知道錯了…」,彷彿這樣就確保了對方真的悔過,然後審判者老師,或家長,便會心滿意足。 我常常想,事情是有這麼簡單就好囉! 許多時候,只是(恐懼)懲罰本身迫使犯錯者表達悔意,但結果往往像那些幫助罰抄「我以
Thumbnail
「少年」與「少女」是日本動畫的一個長期大主軸,如電影: 新世紀福音戰士:碇真嗣和明日香的童年創傷與自戀補償(我寫過兩篇,可搜女人迷的關鍵字)。 你的名字:三葉和瀧在災難的創傷後,如何重新找尋離散與錯位的自我與他者碎片。 聲之形:將也與硝子在霸凌與被霸凌的路上,如何得到同理、罪惡的救贖、寬恕。
Thumbnail
買書有時候是這樣,就是你完全無法預料你會在何時買下一本你也沒想過要買的書。 但就是買了。 是這樣的,去年我正在為論文文獻資料傷透腦筋的時候(真的很傷腦筋,最近我找到一篇紐約大學的報告,裡面也提到相關研究非常少,顯然不是我不會找……),我有點自暴自棄的把放眼望去正好看見的寫作書都買進來(感謝上帝,當時
Thumbnail
貓能教會我們的事,那就是盡可能在當下不帶焦慮看待世界。若是焦慮沒被消解,那就是分散自己的心智,徹底沉浸在俗世的活動之中。
Thumbnail
人性的最初,都是非黑即白,兩者勢均力敵,終己一生像在打一場靈魂的爭奪戰。
Thumbnail
我叫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 —鄭南榕,1987年金華國中演講。 各位晚安,歡迎大家收看我寫的第一篇書評<《本刊文責一律由總編輯鄭南榕負責》—淺談鄭南榕的關懷與精神>。在這篇書評裡,我將討論我所理解到的鄭南榕,以及他帶給我的啟發是什麼。 歡迎大家一起閱讀這個月的書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經典十大禁片;被奉為「惡之教典」;不可不看;卻不可再看的邪淫奇片;以「惡之百科全書」之姿─匯聚各種禁斷元素──以惡言穢語,褻瀆神明,詛咒上帝;糞宴屎餐、雞奸、亂倫;施暴與各種酷刑─剝頭皮、剜眼、割舌、炮烙;在以地獄之門開啟的《神曲》文本結構設計中,我們能否得以進入洗滌靈魂惡罪的淨界,創建人間天堂?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弒母:梅蘭妮‧萊恩的痛苦、瘋狂與創造》是克莉斯蒂娃出版於 2000 年的女性的天才三部曲之二,另外兩位女性天才是思想家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與作家柯蕾特 (Colette)。在日後的著作中,克莉斯蒂娃仍不時談到寫作這三部曲的至關切點。我認為也有助於我們以作者的角度,去回想及沈
Thumbnail
一位新手小學老師在認識班上小朋友的過程中,她觀察到小明同學常常欺負莎莉同學,她便帶著為莎莉抱不平的心態,去詢問班上其他小朋友,到底小明為甚麼這麼討厭莎莉。其他小朋友一聽,就露出驚訝的表情,搶著糾正說:「老師,不是呀!小明是很喜歡莎莉的!」聽完以後,老師就更不解了,小朋友們只好幫忙解釋:「因為他不想讓
Thumbnail
華人教育文化很強調犯錯就得接受罰懲,而且是要看到犯錯者誠心誠意的表達出悔意,最好是小孩哭著說「我知道錯了…」,彷彿這樣就確保了對方真的悔過,然後審判者老師,或家長,便會心滿意足。 我常常想,事情是有這麼簡單就好囉! 許多時候,只是(恐懼)懲罰本身迫使犯錯者表達悔意,但結果往往像那些幫助罰抄「我以
Thumbnail
「少年」與「少女」是日本動畫的一個長期大主軸,如電影: 新世紀福音戰士:碇真嗣和明日香的童年創傷與自戀補償(我寫過兩篇,可搜女人迷的關鍵字)。 你的名字:三葉和瀧在災難的創傷後,如何重新找尋離散與錯位的自我與他者碎片。 聲之形:將也與硝子在霸凌與被霸凌的路上,如何得到同理、罪惡的救贖、寬恕。
Thumbnail
買書有時候是這樣,就是你完全無法預料你會在何時買下一本你也沒想過要買的書。 但就是買了。 是這樣的,去年我正在為論文文獻資料傷透腦筋的時候(真的很傷腦筋,最近我找到一篇紐約大學的報告,裡面也提到相關研究非常少,顯然不是我不會找……),我有點自暴自棄的把放眼望去正好看見的寫作書都買進來(感謝上帝,當時
Thumbnail
貓能教會我們的事,那就是盡可能在當下不帶焦慮看待世界。若是焦慮沒被消解,那就是分散自己的心智,徹底沉浸在俗世的活動之中。
Thumbnail
人性的最初,都是非黑即白,兩者勢均力敵,終己一生像在打一場靈魂的爭奪戰。
Thumbnail
我叫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 —鄭南榕,1987年金華國中演講。 各位晚安,歡迎大家收看我寫的第一篇書評<《本刊文責一律由總編輯鄭南榕負責》—淺談鄭南榕的關懷與精神>。在這篇書評裡,我將討論我所理解到的鄭南榕,以及他帶給我的啟發是什麼。 歡迎大家一起閱讀這個月的書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經典十大禁片;被奉為「惡之教典」;不可不看;卻不可再看的邪淫奇片;以「惡之百科全書」之姿─匯聚各種禁斷元素──以惡言穢語,褻瀆神明,詛咒上帝;糞宴屎餐、雞奸、亂倫;施暴與各種酷刑─剝頭皮、剜眼、割舌、炮烙;在以地獄之門開啟的《神曲》文本結構設計中,我們能否得以進入洗滌靈魂惡罪的淨界,創建人間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