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追求好公關,世界不會更關公│《教出殺人犯 I: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書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華人教育文化很強調犯錯就得接受罰懲,而且是要看到犯錯者誠心誠意的表達出悔意,最好是小孩哭著說「我知道錯了…」,彷彿這樣就確保了對方真的悔過,然後審判者老師,或家長,便會心滿意足。

我常常想,事情是有這麼簡單就好囉!

許多時候,只是(恐懼)懲罰本身迫使犯錯者表達悔意,但結果往往像那些幫助罰抄「我以後不再抄寫作業」的作弊工具(連體筆,見下圖)一般,一尾追求懲與罰,只會擠出「虛偽的反省」。

港澳的教育是差不多的變體,常說的「錯就要認,打要企定」,其實是在追求「主動認錯與受罰」的德行,但這要求顯然是違反人性的。心理學家 Alice Miller 指出絕多數小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做錯了甚麼,他們長大後只記得被打一事。面對大人可怕的權威,小孩當然只求不被罰、打不中。

raw-image
這種「犯錯→認錯悔過→表現良好」的無縫接軌的要求,一直根深柢固在我們的社會結構中,因為我們想回到或保住他人眼中的「乖寶寶、好孩子」自我形象,以求從懲罰中脫身,所以早早練就了更精緻、更高階的「說謊與偽善」。

這種精緻的假反省,其實就是網民及許多 KOL 在每一起社會事件後,無意識地不斷追求、評斷、審視的「公關文化」。犯錯後面對的首要社會要求,就是交出一份誠意拳拳的「悔過書」。

「XX藝人的新聞稿到底有沒有用腦的呀?」
「YY歌手的邏輯去哪了?」
「從他最新的貼文裡,我看不出一點悔意!這次一定要下架他!」
「他(她)還在為自己找借口!沒有人教他作文嗎?」

然而,難道一封精美的道歉信,就代表了真相?那些文字一旦不符合我們所認同的「犯錯→認錯悔過→表現良好」認知的,難道就沒有被認真看待的真誠存在?

《教出殺人犯: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的作者岡本茂樹,以其社會學教授身份及臨床教育學的背景,且從他長年服務的監獄中跟受刑人相處的經驗總結出:一味要求人們反省、說對不起,只會不斷強化情緒的壓抑,讓「壞人」變得更壞

相反,唯有先得到接納式的表達,讓那些自身的情緒都得到安頓,「犯錯者」才能真正的想到他人的情況,即事後反思(reflect)──而不是當下被他人強求──的能力才能帶來真正的後悔(regret)。

這讓我想到幾個月前燒起來的各起 #MeToo 事件,其實不少人都是帶著「看被指控者道歉得夠不夠到位」的心態來評斷。不過精神分析相信人是複雜又矛盾的,那些富含公關能力的文字,很可能是虛偽的;那些被網民和 KOL 評為沒在道歉的「還在找借口」,卻可能是真實的人性反應,如被好好聆聽,將能發展出真誠的道歉。──只可惜,他們的真並不是社會想聽的,社會要看的,從小到大仍然是讓他人看得順眼的「悔過書」。

raw-image

從社會結構上批評了「反省文化」後,作者進一步把成人的問題拉回原生家庭,指出「問題行為是孩子的自我展現」,換言之,「孩子的問題行為就是大人的機會,父母應該將之視為孩子給予我們機會,思考他為什麼出現問題行為,而且換個角度想,也可以解釋為孩子內心痛苦的『釋放』。」

我在《願你,永恆少年》一書中也寫到類似的觀點:

「孩子往往在青春期冒現的不良行為,成為所謂的不良少年(delinquent),不過是對早期被家庭超我與其繼承者霸凌下生病了。而早期父母不恰當的照顧及由家庭超我所造的議題,便會蔓延到學校的學業、人際、情緒裡去,這些小孩無法得到老師的讚賞、被忽略、甚至常因為某事而受懲罰。這些生病的小孩往往不是繼續成為霸凌的對象,就是成為一位霸凌者。
很可惜,他們發出的往往是訊號不良的求救訊號,我稱為一種「以違法為方法的求救訊號」(a delinquent S.O.S.),使得這個代表「希望」的意義很難被社會看見,更遑論能平心靜氣的理解,因為面對著暴力與惡行,大部分人的直覺反應便是排拒和譴責──這只要我們看看酸民在各種社會新聞下的留言便能體會。
只是作為心理工作者,我深信唯有讓情感成熟,或更好的說法是「有肉有血有淚,同時有理智有方法的人」去帶領心靈受傷的人去真實地感受彼此,去認識到外在與內在現實的真實意義,從而讓他們在早期照顧中還未發展起來的情感能力,重新走向成熟之路。這時候,他們心中才可能出現成長的指標,即「關切」與「罪惡感」,以及去「修復/改過」問題的動力。」

岡本茂樹在書中第四章〈努力「管教」會教出罪犯〉及第五章〈如何讓孩子與自己都不要成為罪犯〉中,有更多相關的觀點,很推薦大家一讀,一起讀。

關公(即關聖帝)代表著忠貞與正義,是人們追求的社會行為,而由於關公又有「武財神」及「商神」的身分,因此每次社會事件中都會聽到的「人沒公關,關公也救不了你」,說的是一種社會現實,有好公關形象,才有利益。

只可惜,從精神分析角度思考,原來一味追求好公關(悔過書—乖孩子行為—金錢利益),世界不會更關公(真實的反省—成熟的心智—情感真誠)。

遠流出版


※本文同步轉貼至臉書「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
※追蹤我的 IG:@harris_apres.couch
※若有心理諮商需求與相關疑問,可聯絡伯特利敦南身心診所,或電郵至【psy.couch.harris@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的沙龍
1.3K會員
183內容數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2025/04/15
心理師反思人類心理演化的不完美,探討童年經驗對人格發展的影響,並以依戀理論解釋心理治療的長遠效益。文章結合生物演化、發展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觀點,闡述人類心理的脆弱與韌性,以及情感經驗在生命意義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4/15
心理師反思人類心理演化的不完美,探討童年經驗對人格發展的影響,並以依戀理論解釋心理治療的長遠效益。文章結合生物演化、發展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觀點,闡述人類心理的脆弱與韌性,以及情感經驗在生命意義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24
藉由動畫《吉伊卡哇》與《風之谷》的對比,探討吉伊卡哇的世界觀,以及角色在「夠好的環境」中如何面對挫折與成長,並分析友誼在克服創傷與個體差異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24
藉由動畫《吉伊卡哇》與《風之谷》的對比,探討吉伊卡哇的世界觀,以及角色在「夠好的環境」中如何面對挫折與成長,並分析友誼在克服創傷與個體差異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3/09
《風之谷》不只是一部動畫電影,更像是人類心靈的地圖。本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將腐海比喻為創傷後的心靈缺陷,王蟲則為心理防衛機制。各種簡化的療癒方法如同火與槍,難以治本。真正的療癒在於與創傷共存,在「假我」的防衛下,尋找到「真我」的重新萌芽。
Thumbnail
2025/03/09
《風之谷》不只是一部動畫電影,更像是人類心靈的地圖。本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將腐海比喻為創傷後的心靈缺陷,王蟲則為心理防衛機制。各種簡化的療癒方法如同火與槍,難以治本。真正的療癒在於與創傷共存,在「假我」的防衛下,尋找到「真我」的重新萌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Karma 業力 教育下,都教導我們要得饒人處且饒人 要我們去 寬恕 要我們不要落井下石,真的 🖕️ ,到現在還有多少老師要被霸凌者跟霸凌者互相道歉,然後握手言和?。 你也有今天 很多歌詞隱晦描述的好貼切~
Thumbnail
Karma 業力 教育下,都教導我們要得饒人處且饒人 要我們去 寬恕 要我們不要落井下石,真的 🖕️ ,到現在還有多少老師要被霸凌者跟霸凌者互相道歉,然後握手言和?。 你也有今天 很多歌詞隱晦描述的好貼切~
Thumbnail
「這麼說來,你真正的期待是什麼?」 「我也不清楚,多數人在偵訊的過程中,數百次、數千次的問答當中,靈魂就這樣輕易地被消磨殆盡了,即便是隨機殺人看似喪盡天良的傢伙,實際上本質還是某個脆弱的孩子。」 「你的意思是,這次的案子──」 「我一開始真的以為是開玩笑。」 那是一間位於文心路上的音樂教室「
Thumbnail
「這麼說來,你真正的期待是什麼?」 「我也不清楚,多數人在偵訊的過程中,數百次、數千次的問答當中,靈魂就這樣輕易地被消磨殆盡了,即便是隨機殺人看似喪盡天良的傢伙,實際上本質還是某個脆弱的孩子。」 「你的意思是,這次的案子──」 「我一開始真的以為是開玩笑。」 那是一間位於文心路上的音樂教室「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瞭如何在人際關係中面對講話不禮貌的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小孩,有時候對方可能只是受傷了還沒長大的孩子,需要被接納和愛。通過分析如何善待自己,同時寬容對方的無禮舉止,建立更良好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瞭如何在人際關係中面對講話不禮貌的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小孩,有時候對方可能只是受傷了還沒長大的孩子,需要被接納和愛。通過分析如何善待自己,同時寬容對方的無禮舉止,建立更良好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讓霸凌、歧視等負面行為到此為止; 讓下一代用誠實、自信、同理心,打造更美好的世界。
Thumbnail
★讓霸凌、歧視等負面行為到此為止; 讓下一代用誠實、自信、同理心,打造更美好的世界。
Thumbnail
身為教師,你確實不該教導學生:他們外溢的情緒會有撞槍口的人來負責。
Thumbnail
身為教師,你確實不該教導學生:他們外溢的情緒會有撞槍口的人來負責。
Thumbnail
過年期間除了看飢餓遊戲被各種殘忍包圍,只看完第一部之外,就是讀完這本書。日本的犯罪事件和霸凌的預防、矯治反省、實踐,著實帶來了許多重要的想法,而這些也值得每一個希望社會能更好的人注意、努力。 反省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首先否定自己就已經相當困難,再者對於這個否定還得給出社會期待的回應。加害者對於這樣
Thumbnail
過年期間除了看飢餓遊戲被各種殘忍包圍,只看完第一部之外,就是讀完這本書。日本的犯罪事件和霸凌的預防、矯治反省、實踐,著實帶來了許多重要的想法,而這些也值得每一個希望社會能更好的人注意、努力。 反省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首先否定自己就已經相當困難,再者對於這個否定還得給出社會期待的回應。加害者對於這樣
Thumbnail
有沒有曾經因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而感到被冒犯,或者在情緒激動的時候用傷人的言辭冒犯他人,隨後深感懊悔。然而,往往在類似的情境中,人們經常習慣性地重蹈覆轍,再次使用可能傷害他人的措辭。
Thumbnail
有沒有曾經因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而感到被冒犯,或者在情緒激動的時候用傷人的言辭冒犯他人,隨後深感懊悔。然而,往往在類似的情境中,人們經常習慣性地重蹈覆轍,再次使用可能傷害他人的措辭。
Thumbnail
比起感慨怎麼會有割喉案、是不是社會道德淪喪 大家都不讀廉恥,我更在意的是如何避免容易成為目標、或是遇到他人惡意攻擊/跟蹤時該怎麼辦。
Thumbnail
比起感慨怎麼會有割喉案、是不是社會道德淪喪 大家都不讀廉恥,我更在意的是如何避免容易成為目標、或是遇到他人惡意攻擊/跟蹤時該怎麼辦。
Thumbnail
華人教育文化很強調犯錯就得接受罰懲,而且是要看到犯錯者誠心誠意的表達出悔意,最好是小孩哭著說「我知道錯了…」,彷彿這樣就確保了對方真的悔過,然後審判者老師,或家長,便會心滿意足。 我常常想,事情是有這麼簡單就好囉! 許多時候,只是(恐懼)懲罰本身迫使犯錯者表達悔意,但結果往往像那些幫助罰抄「我以
Thumbnail
華人教育文化很強調犯錯就得接受罰懲,而且是要看到犯錯者誠心誠意的表達出悔意,最好是小孩哭著說「我知道錯了…」,彷彿這樣就確保了對方真的悔過,然後審判者老師,或家長,便會心滿意足。 我常常想,事情是有這麼簡單就好囉! 許多時候,只是(恐懼)懲罰本身迫使犯錯者表達悔意,但結果往往像那些幫助罰抄「我以
Thumbnail
兩害之間,應該取其中庸之道。一切回歸到事實,大家來講道理。
Thumbnail
兩害之間,應該取其中庸之道。一切回歸到事實,大家來講道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