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是接續上一篇的內容。
上篇聊了我自己所觀察到的學校現況:學校應該是培育人才的搖籃,但似乎學校中的教職員,對於自己學校的學生,帶著滿滿的質疑,甚至直白的跟學生說: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
這一篇聊聊,繼續聊聊對於這樣的學校教育現場,學生有什麼反應?為什麼我覺得這樣的現況很矛盾,以及為什麼他是個問題!
當教師說學生程度很差,連基礎都不會的時候,學生的能力到底如何呢?
常看Youtube影片,有些外國人也都會很訝異:台灣人英文出乎意料的好!社會上,有人用實景解謎的方式討論政策,有人用遊戲說最嚴肅的歷史,也有人透過巧妙的行銷手法,把枯燥的日常生活變成最熱門流行話題,各種不同形式的熱們話題,有些甚至成為「台灣之光」。
這些案例,除了讓人津津樂道之外,也不免讓人感嘆:還是年輕人懂玩,但這些案例,是被老師們口中「越來越差的學生們」做出來的啊!難道差的學生,越能玩出這些東西?這些案例,又有多少是可以透過把學生留在教室裡可以做到的呢?
現在的教育環境中,學生似乎總是冷眼看著學校,覺得學校總是辦那麼多「奇怪」的活動、要求繳交這麼多「無聊」的文件,制定這麼多「八股」的規定,學生們淡定的反應:學校嘛,不意外!又或者不只是學生,社會大眾,甚至學校教職員自己,都覺得這些奇怪的規定是理所當然,毫不意外!
但,這個難道不值得意外嗎?
如果我們會因為一個單位是「學校」,就能容忍他的這些奇怪的行為與措施,那對於這些會端出奇怪行為的學校,他們所教育出來的學生,做出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行為的時候,難道是一件很令人意外的事情嗎?會不會這些「不意外」,可能就是教育現場最大的意外?
我自己是個滿叛逆的學生,不是行為叛逆,而是我會跟老師要求我要什麼,導致國高中時期的英文課,只要不打擾上課,我幾乎可以做任何事情,老師不太會管我,除了要登記分數的練習卷之外,單字跟默寫之類的小考,我可以不用考,甚至在老師的允許之下,我可以帶其他同學離開教室補英文或講解考卷。
其中一位同學後來也因此跟我成為很好的朋友,雖然後來上了不同的大學,大學的所在地也不同,但也一直都還有聯絡互相約出來玩,遇到她大學的英文課程不會寫的,他也會問我,有時甚至連她的同學們都順便教了。他曾說:學校的課最無聊了,要不是我需要學分,我寧願找家教,雖然比較貴,還比較有用!當時我還笑說:你說的那個家教,該不會是指我吧?我都沒收你錢了你還嫌我貴?
但現在想起他的反應,再看到校園裡面,說著:「學生的程度真的越來越糟糕了」的老師,我想的是:
會不會學生程度差,是因為教室裡,除了規定,根本就留不住學生?
真實情況,會不會是因為學生早已經帶著自己的學習主導權走出教室了?
每當教改,常常聽到教育現場的教師抱怨刪減課堂時數,課上不完!
但課堂時數到底夠不夠,該不該刪,這是應該由教師來說的嗎?
「課堂時數」和「學生能學習到的東西」到底有沒有成正比?
如果學生就是不想要待在教室裡面,那學生到底有沒有資格說:
請減少課程時數?甚至直接說「不想上課」呢?
曾經看過一句話:「不要讓學生成為教室裡的客人」,我那個討厭學校課程的朋友,或許就是被當成了教室裡的客人,至於我,我國高中時期,因為英文課也從來沒在上課,別說客人了,我大概算是個路人吧。
但不管是被當成客人還是路人,學校的自我懷疑、學校對學生的不信任,學生對課堂的不信任,這些難道不是應該要關注的點呢?
我是Yawen,我覺得議題是需要討論才會更明朗,所以藉著寫方格子的機會,整理自己的想法,並邀請大家與我討論與交流:
按下【愛心】,表示你喜歡這篇文章。
按下【追蹤】,我會繼續寫類似的文章。
按下【贊助】,支持我繼續寫相關的文章。
如果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或者和我討論,歡迎【留言】或【來信】
不是方格子會員,也可以到我的instagram留言或與我討論
我的Mail:[email protected]
我的Instagram:yawen.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