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如我們計畫的,我當了爸爸,但後來的發展,完全不在我的預期當中⋯⋯
原本以為該是「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我當一個辛苦賺錢、認真工作、爆肝熬夜、開創事業的爸爸,然後家庭大小事交給媽媽、孩子生活事交給保姆。
在第一胎綠豆出生之前,我們因為看了《康熙來了》這檔綜藝節目,當中來賓分享給主持人小S《親密育兒百科》這套書,而我們就因為翻閱書本之後的感動,就讓我們做出了人生最顛覆式的決定:
「男主內、女主外」!我成了全職奶爸,媽媽工作賺錢養家,而孩子則由我來照顧。
因為經營親子團體,我認識了好多爸爸,當中真的有許多爸爸和我當年的想像一樣:辛苦賺錢、認真工作、爆肝熬夜、開創事業,卻在功成名就的過程中,漸漸地和家庭、和孩子的距離愈來愈遠。
值得與否,當然各有看法,但從親子關係和孩子性格發展的角度,我想和爸爸們分享這六點「少一點、多一點」,或許會在十多年後,迎來更豐富完整的幸福感:
很多爸爸會說:「我這麼辛苦賺錢,還不是為了讓家庭幸福!?」當中的心酸、委屈、無奈與憤慨,爸爸很希望家人能夠體諒。
然而錢雖然可以讓生活無虞,卻無法買到幸福。
很多孩子跟我說:「我希望爸爸早點回家陪我,和我一起看電視、玩玩具、打球、騎腳踏車...」,看似簡單的願望,卻是多少孩子的日夜期盼。
我認識一位爸爸,他是兩間餐廳的經營者,每天關店都已經是凌晨兩點了,雖然很辛苦,但這位爸爸堅持每天早上和孩子一起起床,和孩子玩到九點出門後,自己再睡回籠覺。
在辛苦的工作中,別忘了經營家庭的幸福喔!
很多爸爸為了彌補陪伴不足的缺憾,會對孩子產生補償心態,跟孩子說:「只要你喜歡,爸爸都買給你」,有孩子擁有堆滿房間的玩具 、有孩子擁有用不盡的零用錢,但當中也有孩子並不快樂,甚至不自覺地製造很多狀況讓爸爸為他而忙,而爸爸則無奈地說:「他要的東西我都給他了,不然還要我怎麼樣?」
事實上,多數孩子的真實需求,都是錢買不到的,他們需要從親子關係中,感受到自己「有能力、有價值、有權力、有人愛」。
過度的金錢和物質,不但無法讓孩子感到被愛,反而會把孩子推向物欲擴張的人生,非常不值得。
綠豆粉圓一直到前年,才有全家一起出國旅遊的經驗,而他們也認識幾位從出生後就每年出國旅遊兩三次的朋友。
有天我們聊到這個話題,我問綠豆粉圓會不會很羨慕朋友的生活,他們笑著說不會,因為朋友的爸媽都很忙,出國旅遊以外的日子,幾乎難以見到爸爸,綠豆說:「爸媽陪著我們,比出國重要多了!」
我們這代的爸爸,無一不是經歷競爭長大的,從求學到職場、從生活到工作,「沒有競爭力」就像是緊箍咒一樣讓爸爸感到擔憂。
於是除了自己深陷在競爭的戰場,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擁有競爭力。
卻忘了,需要競爭代表人很多、同質性很高,在類似的特質下進行比較;也忘了,其實所謂的競爭力:「不是比別人多厲害,而是自己有多獨特」。
我們建議很多爸爸,看到孩子的獨特、優勢、亮點,然後隨時回饋給孩子,孩子因為爸爸的肯定,而會更往正向發展、更能展現自己的獨特性,是我們從很多孩子身上得到的反饋。
看到孩子字寫歪了、飯吃少了、鞋穿反了⋯⋯,爸爸能否接納孩子?能否陪伴孩子面對自然結果呢?許多時候,爸爸總是忍不住的「善意提醒」,然而一次一次的累積,卻讓孩子感受不到善意,而是覺得被挑錯。
孩子不是開始習慣被提醒,就是開始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價值。有的孩子變得善於討好、有的孩子則變得失去自信。而更多的孩子,則是抱怨著:「為什麼爸爸只看得到我不好的地方?我其實也有很多好的地方呀?」
我和綠豆粉圓睡前的窩窩心和暖暖抱,曾經以為他們長大後,會不需要我的聆聽和鼓勵,但事實上他們仍然很享受這段時光。不少爸爸也和我一樣,加入孩子的睡前時光,時間不需要太長,卻是拉近父子關係很好的方式。
孩子是需要父母雙方陪伴的,欠缺任何一方都相當可惜。
然而不少爸爸認為的陪伴,是「人在心不在」的方式,雖然待在孩子身旁,但電話不離手、公事不離身,往往讓孩子必須採取一哭、二鬧、三耍賴的技倆來吸引爸爸的關注後,卻又換來一頓責罰,對父子雙方都是關係的耗損。
我認識一位爸爸的工作室設在家裡,之前他會讓孩子自由進出工作室,想說這樣可以邊工作邊顧孩子,然而每天卻上演多次的親子衝突。
我們討論之後,爸爸和孩子召開家庭會議,訂出工作時間與陪伴時間,陪伴時間一到(有設鬧鐘提醒),無論工作到什麼段落,爸爸都要放下工作,陪伴孩子一起遊戲;而工作時間則會關起工作室的門,不讓孩子自由進出。
剛開始執行計畫時,孩子總是抱著懷疑,陪伴時間到了仍然捨不得爸爸離開,或是苦等在工作室的門口。但幾天下來,因為爸爸遵守承諾讓孩子自然的安心了之後,上述的情境也就沒再出現了。
孩子最不服氣的,就是大人往往要求孩子「照我說的去做,而不是看我做的去做」,也因為這樣的摩擦,親子衝突不斷上演。
事實上,孩子往往很崇拜爸爸,甚至想要超越爸爸。如果爸爸願意帶著孩子一起動手過生活,不僅提升孩子的生活能力、還能讓彼此更加瞭解對方。
我認識一位爸爸,每到了假日的早晨都會去洗車,但一回到家裡,看到孩子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就會叫孩子把電視關起來,然後孩子就會嚷嚷地說:「最討厭爸爸了,回來就只會管我」,這句話更是讓爸爸怒火中燒,直接飆罵孩子一頓。
但問題並沒有因為飆罵而改變,而是每週都持續發生。爸爸問我該怎麼辦?我問孩子:「你喜歡洗車嗎?」孩子說:「我很喜歡,可是爸爸不讓我跟他去洗車」,爸爸苦笑著,於是父子相約之後週日要一起去洗車,後來再聽爸爸分享,現在每週洗完車後,父子還會一起去騎腳踏車和打籃球,而原本爸爸在意孩子一直看電視的狀況,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很多爸爸和我一樣,在童年的印象裡,爸爸也是忙於工作事業,因此當我們成為了爸爸之後,很容易就重現了自己的兒時記憶。
然而由於時代不同、社會日趨複雜,家庭與孩子只靠媽媽是不夠的,而是需要爸爸一起分工合作,而爸爸也可以藉此機會,重新認識自己、肯定自己、悅納自己,和孩子一起活出屬於自己的第二人生!
同步刊登於 BabyHome《綠豆粉圓爸:現代爸爸的少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