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講古我的洛杉磯經驗,分享十幾年前就讀CSULA的事,聊聊我回憶裡的美國加州,有朋友看完回應說,他聽到學校念UC,也是會問是哪一個校區的。
光是校區不同,學校的排名就會很不一樣!這也是我想分享我在CSULA認識的學生階級組成的原因。
我沒有要戰「校排好的意義」,只是如果大家都還是在看名校光環,聽到學校名字就....喔……喔……(不怎麼樣),我們會錯過很多孩子有機會獲得肯定、看到自己的價值機會!
我當然知道這次CSULA被拿出來討論的重點不在我上面說的「為了不在名校就讀孩子的光」上。
但孩子們不笨,他們最終都很有可能看得見這些討論,上了網路就像備了份一樣,即使孩子們可能不在用跟我們相同的平台,但是這些討論的愈熱烈,愈代表了一個「標準」,我們很難去避免,不讓孩子自然而然把這些標準套在自己身上去檢驗自己。
我只是幻想一個情境:
家長在聊天:「你看這個人超瞎,拿著什麼校排2000的畢業證書也要出來說自己很能教書,憑什麼啊!我分子科學系校排40耶都不敢教了!她誰啊!」
孩子剛好是中下段班的學生,在客廳看電視,耳聞家長的聊天內容…
等孩子大學時,發現自己對教育很有熱忱、是 某個相較名校而言,排名很遠的教育系,想到家長說的,或是他並沒有想起來確切的某次對話,只是她已經聽多了類似的聊天內容,即使不針對他,他也理解了這個社會價值…「他憑什麼………」
這時家長因為是自己的孩子,對孩子說:「你要相信自己!媽媽/爸爸知道你可以的」
孩子會不會在心裡想:「那只是因為我是你的孩子,世界上的其他人都會笑我的。」
幻想結束……
在我幻想的事件裡,排名40的分子科學專家不敢教的原因,對我而言,應該起於「這個人不是教學專業、對於如何適性教學沒有專業能力」,而不是「他校排多少」。
我並沒有在倡議反轉名校排名,也不可能跟你們說如果我的孩子唸 top50 學校我不會覺得很爽、很想炫耀!
但如果因為我的這種:「只是針對別人的單一價值觀的說法,我沒有想要套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我沒有把握自己可以做得這麼好......我如何在有這樣的想法、也把這個想法說出來了(但不針對我的孩子),在這個情況下,我又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不察覺,不會因為我不針對他的價值觀,把我的孩子真正的光關起來了呢?
如果我一邊唸著體制教育只重視單一評量標準,只重考生,我期待教育有更多可能,期許教育制度可以讓不同模樣、能力、學習方式的人,都收到肯定,有機會被引導、展現出他們最閃亮的內在特質,那麼我們在看這個世界的其他人價值時,是切出他:「掩蓋部分事件、以誤導他人成就自己的經濟價值,這件事是錯的」,這樣就好,還是我們也順手把「名校才棒棒」的價值觀,再次推高崇尚?
昨天我第二次參加陳德中老師正念進階班,其中一名同學是清大教授,他的專業在青少年的網路成癮。他說:「我們問過網路成癮的孩子,為何他要一回家就一直在打LOL?孩子說,回到家就只能聽家長在吵架,只有把耳機戴起來,登入LOL之後,他才能好好呼吸。」
將自己寄託至網路世界裡,因為現實世界他找不到支持、找不到成就,只剩下網路世界了。教授說如果我們的社會價值,一直認為只有好好念書功課好才能獲得肯定,一個班也只有前10名的孩子會被肯定,剩下的20幾個孩子怎麼辦?
我不清高,我也希望自己能有很好的、符合大眾價值觀的明星商品標籤,所以我也很俗昧,我只是剛好拿不到一間美國名校文憑,走了一趟我如果一直在台灣生活,不會經歷的異溫層,我看到很多不同領域的同學,CSULA是他們的最佳選擇,因為要自己賺錢養家,這間學校離現在的工作交通夠方便,下班後可以來上課,如果不是可以兼顧工作,他就無法念這個書,這並不只是他高中的SAT考得不好,他不夠聰明,他只是少了很多選擇。
我上述形容的,都不是要幫這次被針對的人說話,或是給他台階下,我是為我個人親身認識的那些CSULA的同學,他們聰穎、自信、努力的人生態度說話,當然,我自己畢業的學校加分,我也非常俗昧的有一同沾光的感受,我也不會否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