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營運階層大多數只看業績數字,到底做了多少營收、達成率多少、明年目標訂單額多少、公司營運成本花費、人事花費...等數字。我也不例外。但除了營收數字之外,身為業務主管,我還會注重以下兩個由營收數字所呈現出的事實:
為何這兩組數字對我很重要?
「未雨綢繆」。
相信讀者都聽過商業中20-80的法則,也就是公司80%的訂單總額來很大的可能性是來自於總客戶名單中其中20%的客戶。因此很多人會對於訂單集中這件事情見怪不怪。認為這樣就是符合大數統計學的結果。
但我每年都會針對年度的訂單另外拉出報表,檢視以下三個資訊:
或許你會好奇我想從這三個資訊看什麼?
從第訂單來自哪個區域與國家,我要看的是趨勢,我會比對差不多五年的資料,看看該區域或國家是趨勢向上或者是趨勢向下,或者是持平。
僅針對過去一年的訂單,對比前一年度剛開始時所預估的訂單金額,看是否有預估與實際差異很大的區域、國家不論是比預估好或壞,只要差異太大我就會特別想要瞭解一下原因。
如果國際經濟好,區域經濟狀況好,有沒有同步反映在銷售額上?有則過關,若沒有,就要去找出問題點。
從單獨代理商的營收,我要看的是是否有代理商做得特別好或特別不好,為什麼?
單純從區域或國家取得的資訊可能是符合預期,但若一個國家有複數代理商時,我也會針對每個代理商的訂單額去做對比分析。若有特別突出或特別差的代理商,就要跟這個代理商好好聊一聊,看發生什麼事情。
上述這些動作,是要幫助自己客觀的面對事實,我們的成功有可能只是極少數幾兼代理商非常厲害所導致的結果。如果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會很戒慎恐懼,表示公司營運的好與壞掌握在這些代理商手中。要是其中一個代理商某一年因為任何原因(業務離職、老闆放假、會計生產去、遇到一個難搞的客戶...等)表現不好,就有可能大幅影響公司的業績。
讀到這邊你有可能跟我說,你想太多了,我們公司只靠2-3間客戶,也活了十幾年啊。但如果我是一間公司的老闆,我會非常害怕這種狀況,表示只要其中一間客戶倒戈,或任何原因不再下單了,我公司可能就會面臨營運困難而倒閉。
雖然公司不是我的,但我已經養成從更高的視野看整體。我習慣性地會以營運公司的角度思考事情。
因此我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就會很努力的拓展生意範圍,多多開發新代理商,讓我的風險分散到世界各地。一旦該客戶或市場出現問題,如經濟衰退、競爭對手的出現或法規變化、甚至戰爭等無法預期的因素發生,對於整個公司的營收影響不會太大。
影響營收不會太大,換句話說就是財務狀況可以比較穩健。
另外分散業績還有一個長遠的好處,單一客戶或市場的增長可能會達到一個天花板,隨後將導致業務增長的停滯甚至衰退。然而,通過開發多個客戶或市場,就可以不斷灑下新的種子,尋找新的增長機會,從而實現長期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