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 》描寫大唐貞觀之治的世道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不過,以現代人能夠理解的角度來看,這景象應該不太可能存在,至少在眼下的週遭。
“鐵窗王國”這稱號,相信很多國人近幾年已經很少聽到了。因為到處大樓林立,一棟比一棟高聳,已經沒人蠢到再在高樓陽台上加裝鐵窗了。只是,轉入巷弄,看到兩側的四、五層樓建築的公寓住宅,就可以看看,沒裝鐵窗的住宅樓層,相信是寥寥可數的。
那些還裝鐵窗的住戶,腦袋當然沒問題。因為,現代宵小猖狂的程度,比起十幾二十年前,只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切還是小心為妙。
二十幾年前,帶著這刻板印象,初抵新加坡時,著實驚訝無比。那邊的低層公寓,唐樓,獨立屋宅,沒有人裝鐵窗。自己幫這景象找個理由,也許當地沒有小偷,或也許該歸功於嚴刑峻法的功效。
那麼,法律對宵小之輩異常寬鬆的紐西蘭,他們也沒人裝鐵窗, 這又是什麼道理?更甚者,是有不少的居家住宅,大門還經常敞開的,這不就是「夜不閉戶」的景象嗎!
對於我們這樣的新住戶,這印象當然會經常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裡。例如,給鄰居送個小點心,經常得站在大門敞開的門廊,先按門鈴,再敲門板,又叫喊,顯然屋裡沒人。相信主人可能是在後院深處某個角落忙園藝,難道他們不怕回房間時,客廳,房裡的珍貴物品被闖空門的賊人搬空嗎?
這樣的“太平盛世”景況,真的讓人感到驚訝。抱著幾個問號,詢問了所有可以探詢的當地“居民”。綜合所有“他們說”之後,心得大約如下。
這裡的房子都有和建築特色很搭的門和窗,就是給自家住宅有個裡外之分,但以美觀至上。當然也有防宵小的功能,但只防君子,不防小人。
當然,附近鄰居是有人遭過小偷,但多數都是不肖的青少年所為。偷竊的目的也都鎖定一些錢財,很少聽說搬走貴重家電。他們大都隨機犯案,得手就走。鄰居還提醒,若遇上小偷上門,只能動口大喊,嚇退,不可動手攻擊,否則傷人刑責難逃。
所以,住戶應當‘’無為‘’,或自顧自的逃命嗎?這法律太搞笑了,我內心是傾向於暴力嚇阻的,這麼一來就真的納悶了。
儘管聽來的“以柔,不克剛”的對付盜竊經驗談,我們倒是經歷過意圖“強力壓制”非法行徑的真實事件。
有一天開車回家,停好車,步行到走道口,看到我家屋前室外郵筒,上部房屋型郵箱被擺在草地上,而且殘破不堪。才拿起來仔細端詳,並環視左右鄰舍,就看到對面鄰居男主人Trevor,打著赤腳跑過來。他是一位友善的鄰居,是個壯漢。他在自來水公司擔任主管,閒暇時組隊打業餘橄欖球,是一位白人熱心人士。
據他說,他在他家廚房喝水時,往我們家看,剛好有位青少年拿著英式板球(Cricket)的球棒,猛力敲打路過的每一戶人家屋前的郵筒。他馬上拿起棍子追出來,狂喊那孩子, 別跑,還聲稱要痛扁他,把他捆起來,叫警察來抓人。
這是我家的真實經驗,是鄰居的出手相助,也是絕對的英雄式處理法。還好那孩子跑得快,否則,應該非常暴力無誤。我相信他不是吹牛的人。
問題是,我要如何教導家人,讓他們妥當應對這類的安全威脅呢?
我當然不會希望兒子仿傚對面鄰居,去做英雄式的反擊,那後果是難以想像的。再說,他還不到十歲,萬一反受人身傷害,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就後悔莫及了。
從週遭一派‘’太平盛世‘’的住宅形式來看,相信這一帶應該不會有窮兇極惡之徒出沒才對。可是,就像公園裡頭散步一樣,手上有支棍子或雨傘,萬一碰到野狗亂竄,可以做勢攻擊,是能達到嚇退的目的。因此,家裡幾個角落暗藏棍棒,是我在家時的應對方式。
若是我不在家時,白天或是半夜聽到某個房間有明顯被闖入的跡象,我告訴兒子,要他趕緊拉開嗓門大叫,最好三條街口以外都聽得見。就喊:「爸爸,這把來福槍給你,快!」。同時盡可能製造最大可能的大噪音,確定另一房間的賊人聽得見。然後,繞道側門,從屋子旁邊跑到正面人行道, 大喊: 「救命,救命!」。相信這麼一來,小偷兒應該很後悔進了這屋子,兩條腿一定毫不遲疑的往外狂奔。
孩子們都清楚,住這一帶的人都沒太多盜竊的驚覺性。但鄰居小朋友閒聊,是有聽說過的。所以,教他們「防患於未然」的一些可能狀況,他們覺得好玩,也用心配合玩一下遊戲。
最重要的是,我們的郵箱是被破壞過,那說明了突發事件的出現是沒有預警的,這也算他們真實的人生經驗,是很有價值的‘’安全認知‘’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