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了!面對孩子厭學,如何支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一、 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

現在的孩子,很多都不喜歡上學。早上叫他起床,簡直像打仗!你家孩子是不是也這樣?在日本,很多孩子長期不去學校,被叫做「不登校」世代。2022 年,日本有將近 30 萬中小學生不去學校,創下了新高!

台灣雖然沒有用「不登校」這個詞,但情況也差不多。教育部統計的中輟生裡,很多是因為長期缺課。而且,根據調查,台灣大概每 60 個孩子裡,就有 1 個有「拒學」的傾向。另外,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讓孩子在家自學,這其中也有不少是因為孩子不適應學校生活。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喜歡上學呢?這到底是孩子的錯,還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二、 上學什麼時候變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孩子不想上學,原因有很多,學校、家庭、社會都有責任。

現在的學校,太重視考試和成績了!每天都是上課、作業、考試,孩子們壓力很大,喘不過氣。想想看,我們小時候,雖然也要考試,但還有時間玩耍、發展自己的興趣。

現在的孩子,除了學習,還是學習,他們的生活被考試填滿了,哪裡還有快樂可言?而且,學校裡還存在著霸凌、排擠這些現象。有些孩子在學校裡被欺負,或者被孤立,他們自然就不想去學校了。

再說到家庭。現在很多父母都要上班,沒時間陪孩子,或者乾脆交給爺爺奶奶帶。

有的家長對孩子期望太高,逼著孩子學這學那,希望孩子將來能出人頭地;有的家長又太寵孩子,什麼都替孩子做好,結果孩子什麼都不會,自理能力很差。

還有些家庭,父母關係不好,經常吵架,甚至離婚,這些都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最後是社會。現在社會競爭很激烈,人人都說「不能輸在起跑點」。孩子從小就被灌輸要努力學習,考好大學,找好工作,將來才能過上好日子。

這種單一的成功觀念,讓孩子們感到非常迷茫和焦慮。他們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將來想做什麼,只能被動地跟著大人的期望走。

 

三、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想想看,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上學?難道只是為了讓他們考高分、上名校、找好工作嗎?如果是這樣,那我們的教育就太狹隘了,也難怪孩子們會厭學。

教育的真正目的,應該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有道德感、有創造力、身心健康的人。要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和別人相處,學會照顧自己,更要讓他們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有能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對此,德國有一種教育方法稱為「耶拿教育」,當中有些精髓值得我們借鑑。

耶拿教育認為,教育應該培養孩子全面的發展,而不僅僅是學習課本知識。耶拿教育有四個重要的方面:


  • 對話: 鼓勵孩子多跟別人交流,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要學會聽別人的意見。這裡的「對話」,不只是簡單的聊天,而是要引導孩子深入思考,學會提問,學會辯論。
  • 遊戲: 讓孩子在玩中學,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想想我們小時候,是不是在玩遊戲的時候最開心?遊戲不僅僅是娛樂,更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途徑。通過遊戲,孩子可以探索世界,發展自己的能力,並學會與他人合作。
  • 工作: 這裡說的工作,不只是我們平常說的上班,更強調動手做事。讓孩子參與一些家務勞動,或者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可以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動手能力。
  • 慶典: 像生日、節日這些特殊的日子,一家人一起慶祝,能讓孩子感受到愛和溫暖,也讓生活更有儀式感和意義。通過慶典,孩子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培養對生命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這四個方面,不只是對孩子重要,對我們大人也一樣。現在很多大人每天忙著上班,賺錢,卻忘記了怎麼跟家人好好說話,怎麼享受生活,怎麼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成為快樂、有活力的人,我們自己首先要活得像樣,活出生命的熱情!

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第一個要處理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故在此,我想先請家長先關心自己:你自己是不是也被困在「工作」的單一維度裡,而忽略了與家人朋友的深度「對話」、讓身心放鬆的「遊戲」,以及讓生命更有意義的「慶典」?

 

四、 面對不想上學的孩子,家長可以怎麼做?

如果孩子不想上學,家長該怎麼辦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要試著去理解孩子

孩子是因為學習壓力太大?還是被同學欺負了?或者是老師的教學方式不適合他?或者是家裡發生了什麼事?

只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不要一味地責備孩子,或者強迫孩子去學校,那樣只會讓情況更糟。

其次,可以考慮讓孩子「自主學習」

這不是說就讓孩子待在家裡不管了,而是根據孩子的情況,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不過,這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自制力,而且家長也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陪伴和引導。所以,在決定是否讓孩子自主學習之前,家長需要仔細評估:


  1. 孩子的自制力如何? 他能不能自己安排好時間,按時完成學習任務?
  2. 孩子的學習意願如何? 他是不是真的想學習,還是只是想逃避學校?
  3. 家長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 自主學習需要家長投入很多,您是否做好了準備?


如果評估下來,覺得孩子目前還不適合自主學習,家長可以先嘗試與學校老師、輔導人員多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遇到的困難,並尋求專業的協助。同時,家長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是不是給予孩子過多或過少的壓力?是不是真正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是不是忽略了與孩子的溝通和陪伴?

如果孩子適合自主學習,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 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畫

目標要合理,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要讓孩子有參與感,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家長的安排。

  • 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像怎麼安排時間,怎麼找學習資料,怎麼做筆記,怎麼管理自己的情緒等等,這些能力都需要慢慢培養。

  • 多利用網路上的學習資源

現在網路上有很多免費的課程和學習工具,例如:Khan Academy, Coursera, edX等平台,都提供了豐富的課程,涵蓋各個學科,可以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進度來學習。

  • 創造多元的學習體驗

不要把學習局限在書本上,要多帶孩子去外面看看。比如參觀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參加志工活動、實習、旅行等等,讓孩子在真實的生活中學習和成長。

例如:如果孩子對動物有興趣,可以帶他們去動物園當志工,或者參加一些動物保護組織的活動;如果孩子對歷史有興趣,可以帶他們參觀博物館或歷史遺跡,或者鼓勵他們閱讀相關的歷史書籍和觀看紀錄片。

  • 重視人際互動

即使是自主學習,也要鼓勵孩子多和同齡人接觸,避免社交孤立。可以參加一些興趣班、線下讀書會或者線上的學習社群,讓孩子有機會與他人交流和合作。

最後,要多關注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出現了嚴重的情緒問題,比如經常哭鬧、發脾氣、失眠、做噩夢,甚至有自殘的想法,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心理諮商可以幫助孩子處理情緒困擾,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並學習應對壓力和挑戰的有效策略。不要覺得看心理醫生是什麼丟人的事情,這是幫助孩子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徑。

 

五、 結語:讓我們一起努力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一種教育方法適合所有的孩子。作為家長,我們要多了解孩子,多和孩子溝通,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教育不只是學校的事,也是家庭的事,更是整個社會的事。讓我們一起努力,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都能健康、快樂地長大!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道禾實驗教育基金會兒童青少年哲學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台灣哲學諮商學會(TPCA)監事。著有《小腦袋裝的大哲學》、《心靈馴獸師》等書。課程、講座或其他合作邀約,請來信studiomowen@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容我說
85會員
98內容數
哲學博士。結合哲學諮商與教育的實務經驗,以存在心理學視角,提供對於:自由、責任、命運、孤獨、存在感、價值感等人生課題的分析與覺察。
容我說的其他內容
2025/02/15
2024 一年下來,我在教學現場有哪些成果,又有哪些不足?有哪些進展,又有哪些停滯? 企盼通過分享我這一年的教學心得,拋磚引玉,讓哲學教育與其他領域的教育人,共同思考我們在2025這一年,還能做點什麼,好為更多家長與孩子,提供有助家庭與個人發展的教育指南。
Thumbnail
2025/02/15
2024 一年下來,我在教學現場有哪些成果,又有哪些不足?有哪些進展,又有哪些停滯? 企盼通過分享我這一年的教學心得,拋磚引玉,讓哲學教育與其他領域的教育人,共同思考我們在2025這一年,還能做點什麼,好為更多家長與孩子,提供有助家庭與個人發展的教育指南。
Thumbnail
2024/09/27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少數精英,而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釋放潛能,改善生活,成為獨立自主、有自己想法的人,並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 教育不是選擇,而是給予;不是排斥,而是包容;不是限制,而是釋放潛能。 真正的教育,不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而是讓每一個普通的孩子都能成為自己生命中的主角。
Thumbnail
2024/09/27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少數精英,而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釋放潛能,改善生活,成為獨立自主、有自己想法的人,並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 教育不是選擇,而是給予;不是排斥,而是包容;不是限制,而是釋放潛能。 真正的教育,不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而是讓每一個普通的孩子都能成為自己生命中的主角。
Thumbnail
2024/07/25
或許,我們可以將廢棄的幼兒園重新改造,讓它煥發新的生機。不僅是修繕建築,更要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那份童真和希望。讓它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樑,成為治癒「空心化」的一劑良藥,讓這個曾經充滿歡笑的地方重新成為兒童成長的樂園。就像小林老師為巴學園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樣,我們也可以為這個廢棄的幼兒園帶來新的希望。
Thumbnail
2024/07/25
或許,我們可以將廢棄的幼兒園重新改造,讓它煥發新的生機。不僅是修繕建築,更要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那份童真和希望。讓它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樑,成為治癒「空心化」的一劑良藥,讓這個曾經充滿歡笑的地方重新成為兒童成長的樂園。就像小林老師為巴學園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樣,我們也可以為這個廢棄的幼兒園帶來新的希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我們要孩子,快樂學習 學習應該快樂,但在教育裡必須嚴肅地看待。 原因是,太自然而然的慣性,仍會用著大人習以為常的語氣或概念在跟孩子相處,無論這個大人是老師或是爸爸媽媽,去嚴肅的對待快樂學習真正的意義,才會是正確的道路。 盡情的玩 因為只有玩,孩子才撓充滿能量,主動學習,解決問題。 在愛裡相
Thumbnail
我們要孩子,快樂學習 學習應該快樂,但在教育裡必須嚴肅地看待。 原因是,太自然而然的慣性,仍會用著大人習以為常的語氣或概念在跟孩子相處,無論這個大人是老師或是爸爸媽媽,去嚴肅的對待快樂學習真正的意義,才會是正確的道路。 盡情的玩 因為只有玩,孩子才撓充滿能量,主動學習,解決問題。 在愛裡相
Thumbnail
想想看,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上學?難道只是為了讓他們考高分、上名校、找好工作嗎?如果是這樣,那我們的教育就太狹隘了,也難怪孩子們會厭學。 教育的真正目的,應該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對此,德國有一種教育方法稱為「耶拿教育」,當中有些精髓值得我們借鑑。
Thumbnail
想想看,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上學?難道只是為了讓他們考高分、上名校、找好工作嗎?如果是這樣,那我們的教育就太狹隘了,也難怪孩子們會厭學。 教育的真正目的,應該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對此,德國有一種教育方法稱為「耶拿教育」,當中有些精髓值得我們借鑑。
Thumbnail
今天媽媽社群分享了一篇來未來Family的文章,特別有感。 文中提及,現在的家庭生的少,對孩子總是予取予求,任何事情都幫忙做好做滿, 導致孩子忘了自已的本份,失去該有的"態度" 家長們總說「我不在意成績,品行好就好」,而不在意成績的背後,卻是一個個送補習班先修,以致於學生開學後,無法專心在新課
Thumbnail
今天媽媽社群分享了一篇來未來Family的文章,特別有感。 文中提及,現在的家庭生的少,對孩子總是予取予求,任何事情都幫忙做好做滿, 導致孩子忘了自已的本份,失去該有的"態度" 家長們總說「我不在意成績,品行好就好」,而不在意成績的背後,卻是一個個送補習班先修,以致於學生開學後,無法專心在新課
Thumbnail
所謂才藝,目的是在提供孩子 豐富的生活與開拓生命視野的機會 如何開啟才藝學習在家長的心中必定有許多的疑問 葉子老師有時遇到被擺錯位置的孩子 其實孩子在教室裡是很痛苦的,是反效果的學習 教育是一門專業,但是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去認識這些專業內容,才能幫助孩子有正確的選擇! 性之所近,
Thumbnail
所謂才藝,目的是在提供孩子 豐富的生活與開拓生命視野的機會 如何開啟才藝學習在家長的心中必定有許多的疑問 葉子老師有時遇到被擺錯位置的孩子 其實孩子在教室裡是很痛苦的,是反效果的學習 教育是一門專業,但是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去認識這些專業內容,才能幫助孩子有正確的選擇! 性之所近,
Thumbnail
大家有沒有發現,那些本來學習成績很好、頭腦很聰明的孩子,突然變得不愛學習了,還經常感到鬱悶、火氣大,心情不好,也不愛和父母溝通。 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其實就是因為他們看不到希望的光。因為曾經的他們也是成績優秀,突然間不優秀了,就會認為自己沒有變優秀的能力。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想法,就會導致他們往
Thumbnail
大家有沒有發現,那些本來學習成績很好、頭腦很聰明的孩子,突然變得不愛學習了,還經常感到鬱悶、火氣大,心情不好,也不愛和父母溝通。 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其實就是因為他們看不到希望的光。因為曾經的他們也是成績優秀,突然間不優秀了,就會認為自己沒有變優秀的能力。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想法,就會導致他們往
Thumbnail
考試和學習的目的以及華人教育存在的問題,並指出了未來人類面臨被機器取代的可能性和挑戰,提出了身為人類需要具備的靈活思維和應變能力
Thumbnail
考試和學習的目的以及華人教育存在的問題,並指出了未來人類面臨被機器取代的可能性和挑戰,提出了身為人類需要具備的靈活思維和應變能力
Thumbnail
文摘 「考試擺爛、上課趴睡...」國中輔導老師:最普遍的狀況,是孩子不知道為何要讀書,又被大環境逼著讀 . 最根本的解方,就是陪孩子找到意義感。張鎮遠說,人就是需要意義感,孩子從有意識、知覺開始,就會尋求意義感,當覺得有意義的時候,就會自動的去做一些事情。 . 掌握三大關鍵,陪孩子找出學習的意義感
Thumbnail
文摘 「考試擺爛、上課趴睡...」國中輔導老師:最普遍的狀況,是孩子不知道為何要讀書,又被大環境逼著讀 . 最根本的解方,就是陪孩子找到意義感。張鎮遠說,人就是需要意義感,孩子從有意識、知覺開始,就會尋求意義感,當覺得有意義的時候,就會自動的去做一些事情。 . 掌握三大關鍵,陪孩子找出學習的意義感
Thumbnail
意願 究竟是因為沒有學習意願所以成績落後?還是因為成績落後所以沒有學習意願? 在安置機構中最常聽到描述孩子的課業學習狀況就是因為孩子沒有學習意願,所以成績才會落後。可是在從事弱勢學童的補救教學11年當中,我不斷地發現與印證學習意願並不是成績落後的原因,而是成績落後的結果。
Thumbnail
意願 究竟是因為沒有學習意願所以成績落後?還是因為成績落後所以沒有學習意願? 在安置機構中最常聽到描述孩子的課業學習狀況就是因為孩子沒有學習意願,所以成績才會落後。可是在從事弱勢學童的補救教學11年當中,我不斷地發現與印證學習意願並不是成績落後的原因,而是成績落後的結果。
Thumbnail
如何幫助孩子認識學習的重要及找到學習動機?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需要因應不同年紀的孩子,從小以不同的方式去培養和訓練,並透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來相輔相成…
Thumbnail
如何幫助孩子認識學習的重要及找到學習動機?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需要因應不同年紀的孩子,從小以不同的方式去培養和訓練,並透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來相輔相成…
Thumbnail
從家長們對孩子高考的緊張和關心程度,足以看出家長希望孩子成才的願望有多強烈。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高考的時候考一個好大學,越來越多的想法,到最後都變成了「唯分數論」。 為了讓孩子「搶跑」,家長們紛紛給孩子報補習班和興趣班......
Thumbnail
從家長們對孩子高考的緊張和關心程度,足以看出家長希望孩子成才的願望有多強烈。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高考的時候考一個好大學,越來越多的想法,到最後都變成了「唯分數論」。 為了讓孩子「搶跑」,家長們紛紛給孩子報補習班和興趣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