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知性議題閱讀寫作的拓展:社論評讀

2020/12/1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知性書寫的重點,除了培養學生能有邏輯、清楚的把自己的觀點及理由寫出來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其實是讓學生對於各種議題,能有更深刻的、更廣博的思辨能力。
然而,寫作及閱讀方法可以透過步驟化的引導及教學,讓學生方便掌握。但對於思辨力的拓展,可能需要更多的媒材及教學設計,才能讓學生有更深刻的學習。
約莫是五年前吧,我開始試著讓高三的同學讀社論,一開始的起心動念只是想說,學測前讓學生可以習慣知性文章的論述方式,透過理解作者觀點,可以增進閱讀能力,而且社論都是即時性的,所討論的議題大多正在發生,對學生來說,或許會更有感,也更有興趣。
後來逐漸發現,社論其實可以做很多層面的教學設計及引導。
首先,社論通常是作者對於一個議題的觀點及理由展現,因此,這可以用來作為訓練「議論文閱讀策略」的素材,引導學生找出作者的觀點及理由,甚至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該社論作者的某些價值觀及立場。
再者,因為我通常會挑選正在發生時事的社論,所以引導學生關注時事,並練習思辨,進而換位思考、表達立場,也是社論很好用的地方。
最後,前幾年某次在上課時,因為學生的一句話讓我突然發現,原來可以帶學生用「評鑑」的角度來觀察作者的書寫邏輯。有次給學生看某篇社論,學生很直接的說:「這篇文章理由都有扣合他的觀點,但理由沒有一項合理。」
其實,學生說出來一個重點,並不是所有社論都寫得非常有邏輯,有些可能為了捍衛某些立場,因而對於某些事件有較為偏頗的說法。因此,我在選材料時,會按照不同教學重點選用不一樣的社論,也會透過提問給學生一些思辨上的刺激。
在讓學生做社論評讀之前,他們必須要能掌握「知性文章閱讀策略」及熟悉「思辨的步驟」引導。
一般來說,社論評讀的設計,可分成「閱讀」及「思辨」兩個部分。
在閱讀部分,先引導學生找出「事件發生的背景」及「爭執點」。接著,再找出作者觀點,並且明確分析出作者的理由有哪些,用自己的話以列點的方式寫下來。
接著,再引導學生針對這篇社論討論的爭執點,開始進行思辨練習。
在思辨練習部分,首先,可以先釐清相關問題,這部分的設計主要是要拓展學生對於該議題的思考面向。再者,可以開始「釐清各方觀點」,這部分我會要求學生同時站在同意、反對或其他觀點,分別進行理由的說明,主要讓他們能夠去思考,不同觀點的人他們可能是基於什麼樣的理由,讓他們也能夠試著理解別人的脈絡。接著,試著「換位思考」,站在不同的身分立場的人的位置去是說他們可能會在意的是什麼,如此將「身分」這個條件加入思辨的過程。
很多學生在「釐清各方觀點」及「換位思考」兩步驟常有時不是很能掌握,如此我都跟他們說:「釐清各方觀點」主要就是分別對這件事情,就同意、反對或其他情況去試著思考理由,「換位思考」則是要加入「身分」的條件,因為同一個身分的人,可能會對同一件事情表達不同的觀點,就像之前給學生練習思辨的議題「你對於學校開放訂外食的看法」一樣,「釐清各方觀點」部分,要試著說明,同意的人可能是基於哪些理由,而不同意的人可能又是基於哪些理由。但是「換位思考」的部分,加入了校長及老師的身分條件,可以試著思考,校長及老師對於該議題最在意的可能是什麼?畢竟可能有一部分的校長及老師是同意開放,有一部分可能是不同意開放的。
經過這樣子的思索歷程,最後步驟就是讓學生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並以列點的方式寫出三到五項理由。
社論評讀需要持續不斷的引導及練習,才會看見顯著的效果,如此,老師的閱卷與檢討就變得相當重要。然而,如何更有效率的閱卷就是件重要的事。
因此,通常我會跟學生達成默契,只要答案旁邊出現「△」,表示「雖然寫一堆字,但沒有寫到點」或者「太簡要」;如果寫「ok」,就是沒問題;如果被標上「*」,就表示沒有掌握到作者觀點,或是誤解了作者的意思。
因此,批改完,發下去還給學生後,我就會簡要檢討(畢竟時間很有限),並要求收到「△」及「*」的學生,用紅筆訂正後再交回來。
以下用最近給學生做的社論評讀練習為例:
讓學生做社論評讀其實用到的課堂時間不多,但老師的批閱相當重要,因為,這個練習重點不在於「讀完後寫心得」,而是在於閱讀方面能否掌握作者觀點、理由及推論的邏輯,思辨方面能否聚集主題,開展出自己的想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JLH
JLH
雖然已經教了幾年書,但有時還是會覺得,當一位高中國文老師宛若一場夢。 每天準時到教室上課,喜歡和朋友隨意聊聊、好好聽一首歌、胡亂寫寫東西,這樣的生活持續到快要三十歲的某一天,才驚覺我的青春好像都在這裡了。 於是,決定慢慢寫下些什麼,聊以紀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