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開啟小鈴鐺通知
檢舉內容
《練習改變》- 讓成功指導200位以上CEO的頂尖主管教練教你如何改變,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2021/01/1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也許你已經讀過許多教你如何養成好習慣、戒掉壞習慣、幫自己成長的書,像是去年(2020)在台灣非常暢銷的一本書《原子習慣》也是其中之一,那麼為什麼我要推薦這一本《練習改變》呢?
原因是,我在實際嘗試之後,覺得《練習改變》書中介紹的方法看似簡單不複雜,但也因如此,可以長期運用在生活裡也很具彈性,我覺得是一種以馬拉松的跑法持續進行自我改善的方式。
本書作者馬歇葛史密斯是美國知名的高階經理人教練,他訓練的人大多是財星500大企業的執行長,包括福特汽車執行長、世界銀行總裁等,曾經指導過200位CEO。簡單的說,他就是幫忙高階主管改進他們工作表現或自我改善的教練。
他的收費模式是:只要他評估願意接的case,被他訓練的經理人有達到設定要改善的目標時(必須經過重要關係人評估且認同)他才收費,意思是他有把握一定可以完成任務,否則他就會白忙一場。他曾經被Thinkers50推崇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領導力思想家,與韓第、柯特勒等大師並列Thinkers50管理名人堂。富比世雜誌把他列入最受尊敬的五位高階主管教練之一,美國「公司 Inc.」雜誌封他為「全美第一的高階主管教練」。可以想像他指導的方法肯定很有用。

為什麼我們沒有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為什麼會需要改變呢?原因是我們有時會感到遺憾「為什麼我沒有成為我心目中理想的自己呢?」,面對遺憾,我們通常會覺得「好吧,也只能這樣了」,但真是如此嗎?其實我們是可以選擇另一條路—嘗試改變,讓之後不再遺憾的。
但通常我們會遇到兩個大阻礙:

第一個障礙 我們自己

長期演化的基因裡讓我們先天對於改變有著疑慮—因為對生物來說,改變就意味著風險。所以首先要克服的障礙就是我們自己。以下兩個事實:
  • 有意義的改變非常難達成:我們會不承認自己需要改變,我們低估了惰性的力量,以及我們並不知道如何有效進行改變
  • 除非我們真心想改變,否則沒有人能讓我們改變:即便是我們已經看到改變對我們有百利而無害。
但馬歇說,你改變的原因並不是你自己,而是
當你置身於你尊敬與摯愛的人身邊時,你希望你是怎麼樣的自己。他們,才是你應該要改變的原因。

第二個障礙 環境

我們的行為通常是由周遭的環境觸發的,環境包括:
  • 人(或特定某個人)
  • 氣氛
  • 角色
  • 場景
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高階經理人,他每天要碰到的人、當下的氣氛、他在工作、社交、家庭生活的不同角色與場景,都會影響到他的行為。他也許在工作時嚴格積極,但在家裡卻只想放鬆擺爛。在客戶面前、部屬面前、家人面前,在不假思索之下,他的行為與反應都會受到當時的環境而觸發,所以,環境是最強大的「行為觸發物」,甚至逐漸會建立起習慣模式。
我舉我自己的例子:我有一陣子每個星期四晚上會直播說書,通常直播前我不吃東西,都會在忙完結束之後到家附近下車後在附近的豆漿店買個飯糰與都將權充晚餐。
後來直播停了,但我發現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有時候比較晚回到家附近,我還是會走到豆漿店買飯糰與豆漿,即便那天我已經吃過晚餐。無形中建立了「比較晚到家」「看到豆漿店」,觸發我「去買飯糰跟豆漿」的行為模式,但我卻不自覺。
所以,想要改變自己,就必須針對「環境」與「觸發的行為」兩部份著手。

由觸發物與行為間的關鍵流程著手

行為發生的關鍵流程
既然「環境」就是最強大的行為觸發物,那麼我們就必須去思考「哪些環境之下會對我的行為產生影響?」,然後
  • 預先設想:準備好因應的方式,以免措手不及。
  • 規避:特意避開某些環境
  • 調整:藉由自己發現或其他人提醒,調整我們在某些環境之中的反應
環境畢竟不是我們可以完全掌控的,但是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去調整我們的行為,也許是創造新的行為,或保留既有的好行為、去除壞習慣,又或者在權衡之下接受那不完美的結果。馬歇葛史密斯用「改變之輪」來呈現我們可以進行的改變。
改變之輪
當我們直接了當的探索什麼是我們能夠與不能改變的東西,以及什麼該丟棄,什麼該保留,往往會發現,答案竟如此簡單。

運用「主動式提問」的力量

同一件事,問法不同,產生的思維也不同。藉由「提問的方式」,會讓我們對於改變產生主導權:我們必需要用「主動式提問」而非「被動式提問」的方式。意思是,你不能問「我有明確的目標嗎?」「我今天有多吃蔬菜嗎?」「我今天有多運動嗎?」,因為答案可能會是「老闆沒有告訴我目標是什麼」「今天因為加班,沒有時間運動」「今天同事聚餐,所以沒辦法只吃蔬菜」,即便問了,可能做不到的責任似乎不在自己身上。
正確的問法是「我有盡全力為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嗎?」「我今天有盡我可能多運動嗎?」「我今天有盡我可能多吃蔬菜少吃澱粉嗎?」,這些問題就很明顯地把自己的責任凸顯出來,也才可以讓自己意識到「我應該盡可能做到我能做的,而不是怪罪給其他人或環境」,這就是「主動式提問」的奧秘。
葛史密斯自己本身持續使用「每日提問」的做法。方法是:根據你想要作出的改變,你設定幾個相關的問題,每天晚上問自己當天的情況如何,舉例:假如你因為想要維持健康的體重,你的目標是每天要運動,要以蔬果代替澱粉。那麼每天晚上睡前,你就問一次自己這兩件事當天做得如何,然後用1~10分幫自己計分,持續寫上日期記錄在一個表格裡。所以葛史密斯他自己每天設定好問自己22個問題,甚至初期還曾經雇人每天晚上打電話給他問這些問題,免得自己忘記。
統計自己的「每日提問」成果
這個做法的一個優點是:你會把你想做出的巨大改變,拆解成每天每天的部分,今天就算因為某些原因沒做到,自己給的分數很差,但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只要你每天這樣問自己一次,一天一天累積下來,你的習慣很自然就做出改變。
假如你真心希望自己可以成為「理想中的自己」,《練習改變》是我從讀完之後就一直推薦給朋友的好書,嘗試讓已經指導過數百位高階經理人的頂尖主管教練也來指導我們真正的改變吧!
以下,是我幫您整理的《練習改變》好書簡報(簡報頁數:45頁)
以下還有更多精華簡報內容,歡迎訂閱「老查商業好書簡報」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James Lee
James Lee和其他 28 人喜歡這篇
illustration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是老查
我是老查
1.8K追蹤者
124內容數
數位轉型顧問、出租大叔、探索人生下半場的中年級實習生/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oldchaoldschool 老查@啾音好書 https://pse.is/pressplay_oldcha 老查@生鮮時書 https://pse.is/newsveg_oldcha
老查商業好書簡報
NT499/次(單次購買)
一本商業好書,必須經過廣泛的案例收集與深入分析,進而構築出理論架構、思考框架以及行動建議。在閱讀的過程裡,可能幫你解開苦思已久不得其解的疑惑,進而產生極大的實質效益與價值。「老查商業好書簡報」希望提供給訂閱者是,閱讀消化後的摘要與精華,並以簡報方式讓訂閱者在短時間內,吸收到這本書的重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