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焦慮來自於不了解 ─ 談遠距服務的關鍵心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文/雅文基金會 社工師 陳俐靜

對於未曾使用遠距服務進行聽語療育的家庭來說,家長們常常會有焦慮反應,因此就雅文基金會常年的遠距服務經驗,我們試著找出遠距服務引發焦慮感的源頭、整理因應策略及分享遠距帶來的效益,讓家長們對遠距服務能有更多的了解。

如何降低遠距帶來的焦慮感

焦慮大多來自內在的感受,而非受到外在的影響。對於自己或情況失去控制感而感到焦慮。當人經歷焦慮時,往往沒辦法很正確指出焦慮來源。 同時,焦慮會以不同的型態和強度呈現,影響一個人的生理、行為和心理各層面(Edmund J. Bourne,1990/2010)。
對於大多數的家長而言,遠距為一種未知的服務形式,心理容易產生不安及困惑的感受,家長一方面希望可以解決交通問題,但同時又擔心著設備、教材準備,還需要密集與老師討論上課內容及在課程中引導孩子,因而引發焦慮感受。家長不妨透過以下步驟,幫助自己降低內心的焦慮感:

步驟一:找出激起心中漣漪的石子
試著覺察是什麼挑起了內在不舒服的感受,有助於找到緩解的方法。經由過往家長們的回饋,整理出幾種常見的焦慮來源:

1 視訊設備不足感
電腦或手機的規格有無限制?需要添購多少設備?費用會不會太高?頻寬及網速夠快嗎?上課時,畫面會不會延遲?

2 科技新手焦慮感
電腦、手機操作的步驟與使用介面會不會太複雜?使用過程中,若發生異常時該如何排除?

3 學習成效不安感
孩子在家中面對著螢幕上課,能不能像在機構教室一樣坐在位子上不亂跑?會不會影響專注?當孩子跑出鏡頭外或鬧情緒,影響課程進行時,該如何引導孩子?孩子雖有配戴聽能輔具,但透過電腦或手機喇叭傳遞出的聲音,會不會降低孩子的聆聽品質,進而影響學習成效?

4 經濟資源匱乏感
教學單位有充足的經費購買各式各樣的教材與教具,能對應學習的目標,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家中沒有如此豐富的教材,在僅有少許玩具的情境下,如何能在家中進行課程?
步驟二:仔細端倪,分門別類安放它們!

我們所擔憂的事情,發生機率不一, 有些發生的機率較低,若對此類型的事件過度的擔憂,可能會使自己陷入焦慮困境,而影響心情與生活。我們可以仔細地端倪在上一個步驟中所發現的石子,依照事件發生的可能頻率與事件發生時的自我掌控力的變項進行分類,如下表一,進而能更清楚地看出哪些是屬於可以事先準備降低焦慮事件發生的頻率,如課程教材;哪些是屬於發生頻率低且不可掌控的事件可以放下心中的擔憂,如業者網路異常或纜線故障。
表一 焦慮事件的分類變項:事件發生頻率及自我掌控力
步驟三:攜手專業人員,戰勝焦慮感

在前一個步驟,我們已經將擔憂的事件分門別類,從表一的左上角這個區塊中,歸類為發生率高、自我掌控力低的事件,同時也是引發焦慮感受最核心的事件。但在使用遠距服務的過程中, 我們並非孤軍奮戰,此時,建議與專業人員攜手找出可以運用的策略,讓這些事件逐漸往右下角發生頻率低、自我掌控力高的這個區塊移動,當我們聚焦在可控制或處理的事物上,焦慮感將能獲得緩解。

例如:「孩子活潑、好奇心強,一個玩具或活動玩幾分鐘就膩了,常常讓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改成遠距課程,我很擔心孩子學習成效不好。」若能與老師共同討論當孩子專注力下降時,可以運用的策略,以此提升自我掌控力,在事件發生時,就可以明確的採取行動,當家長能逐步拉回孩子的專注力讓課程順利進行,孩子不專心一事,已不再是焦慮來源了。

使用遠距服務的成功策略

了解焦慮來源與緩解的方式之後, 可以發現當我們對事件的自我掌控力愈高,且能降低事件發生的頻率,該事件愈不容易成為焦慮來源,因此我們整理出 4 個成功使用遠距服務的關鍵策略:
  • 善用視訊教戰手冊,降低焦慮感
每個家庭對於科技的熟悉度與使用程度不同,使用遠距服務前,透過獲取充足的資訊,能降低對於使用科技產品的焦慮感,也能使溝通更順暢。例如製作專屬的視訊教戰手冊:
1 詢問所需設備清單,有助於評估使用 意願及準備的便利性。
2 將操作說明步驟化,增加使用時的流 暢度。也可以尋求服務單位的協助, 編製軟硬體設備操作步驟圖,以淺顯 易懂的圖文形式,說明操作步驟。
3 事先了解常見問題的解決方式,讓狀 況發生時不會手忙腳亂。
  • 盤點家內外的資源,增加安心感
透過事先與老師一起盤點家庭資源, 有利老師了解家中可以應用的資源,老師才能依孩子的能力現況與自己能掌握的教學資源,設計符合孩子的學習目標、 上課場域或情境的課程,提升教學的成功經驗及安心感。
  • 與專業人員勤溝通,提升能力感
每次進行遠距服務前、進行中及結 束後,家長可以主動與老師保持密切的 互動,除了討論事前準備、教學目標、 教學流程、問題解決外,更需適時的回饋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專業人員才能給予協助調整上課的方向或進行的方式, 進而提升自己對課程的掌握能力,與專業人員相互合作一起發揮遠距課程的效益。


意想不到的遠距效益

一開始本會推動遠距服務是為了讓孩子的學習不受距離的限制,實務上我們發現遠距服務不僅能夠解決偏鄉地區的交通難題,更帶來意想不到的效益, 促使家長及孩子相互學習成長!
教學技巧大躍進
我們所熟悉的面對面課程形式,是由老師事先準備好教材與教具,家長和孩子在課堂中依循著老師的腳步學習即可,但遠距課程在開始前需要與老師充分討論教學目標,以及家中可運用的資源,經過多次的討論後,才能開始這一堂遠距課程。從完全由老師主導課程,到能參與事前準備,並獨立在鏡頭前依著老師的指導進行教學,不僅提升了家長的整體教學能力,孩子的學習狀況也隨之改善與進步。

認識孩子大前進
由於須事前與老師討論課程的內容,也要時常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況與行為表現,多數家長回饋,透過與老師討論,嘗試調整親子教養方式與教學技巧後,許多家長發現自己更了解孩子的特質、更擅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面對孩子的突發狀況時也不再感到慌亂、沮喪,更加瞭解孩子的需求與能力,親子關係也更加親密。
環境資源大探索
遠距課程所需使用的教具,如何能在有限的經濟資源下準備相對應的教材, 時常考驗著我們,除了不斷激發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家中的生活用品、 玩具能融入教學目標,創造第二生命之 外,與孩子一同製作教具、探索環境與社區中的資源更是另一件有趣的事情!這個過程讓家長的教學能力變得靈活, 親子互動增加,感情也隨之升溫。
參考文獻
Edmund J. Bourne(2010)。焦慮與恐慌自我療育手冊(劉鈺玲譯)。台北:心理。 (原著初版於 1990 年)















聽損兒到雅文基金會學說話,是聽見世界的開始,而且他們不僅聽見世界,也努力開口為自己發聲,自信展現獨特的天賦才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為了協助聽損兒家庭克服交通距離、節省金錢及體力的消耗,本會在 2012 年啟動了遠距教學服務,提供偏遠地區的聽損兒家庭不受限學習場域,在家中依然能得到專業諮詢及聽語學習。接著依過往進行遠距教學至今累積的服務經驗與心得,分享包括與實體課程操作的差異, 以及如何掌握遠距教學入門的關鍵。
三個月了,晴晴媽帶著孩子,她唯一的、出生以來就聽損的孩子,從台北搬到彰化已經三個月過去。她帶著孩子投靠在彰化的好友家,找了一份會計工作,沒有意外的話,下班能趕上五點十五分雅文為晴晴量身評估的聽語課,她和六歲的晴晴上課時每每都有一份混著挑戰冒險、新奇科技的闖關感,因為⋯⋯
為了協助聽損兒家庭克服交通距離、節省金錢及體力的消耗,本會在 2012 年啟動了遠距教學服務,提供偏遠地區的聽損兒家庭不受限學習場域,在家中依然能得到專業諮詢及聽語學習。接著依過往進行遠距教學至今累積的服務經驗與心得,分享包括與實體課程操作的差異, 以及如何掌握遠距教學入門的關鍵。
三個月了,晴晴媽帶著孩子,她唯一的、出生以來就聽損的孩子,從台北搬到彰化已經三個月過去。她帶著孩子投靠在彰化的好友家,找了一份會計工作,沒有意外的話,下班能趕上五點十五分雅文為晴晴量身評估的聽語課,她和六歲的晴晴上課時每每都有一份混著挑戰冒險、新奇科技的闖關感,因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焦慮和憂鬱彼此交融,特別在孩童成長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以愛心陪伴與理解,給予正向情緒命名、自我揭露與正念的培養,以促進情感健康與獨立。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在學業和情緒調適上的經歷,並提出了應對焦慮和憂鬱的建議。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現代社會節奏快,壓力大,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家長在幫助孩子管理壓力和焦慮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本文探討了幾種幫助家長協助孩子管理壓力和焦慮的方法。
不安感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事情,但是要克服它,先要了解它的來源。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常見的不安來源,還有一些實際的做法來應對。 1. 工作壓力:工作太緊張了 解決辦法: 和老闆講講,把你的狀況講清楚,也許能有改善。 調整一下工作優先順序,分配任務,讓自己輕鬆一點。 學幾招時間管理,讓工作變得更有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焦慮」幾乎已經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從孩子到大人,從社會各個不同領域跟階層,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焦慮 我跟家裡老大都是很容易焦慮的性格,想到有事還沒做會焦慮,事情做完了也會焦慮😖 除了對於事情的焦慮感以外,更多的是對人生的焦慮 很多時候在人生的路口,不知道該往哪兒走,好像GPS有點失控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和孩子分開時,孩子會出現強烈的不愉快情緒,這種狀況很常讓家長苦惱,因此,不少家長帶著 #分離焦慮 的議題來找我聊。 在面對分離焦慮的議題上,我跟許多仿間的建議有著基礎上不同的見解。    首先,我不認為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裡,會有較嚴重的分離焦慮狀況;再來,我也不認為分離焦慮應該被當成一個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焦慮和憂鬱彼此交融,特別在孩童成長時期,家長和教育者應以愛心陪伴與理解,給予正向情緒命名、自我揭露與正念的培養,以促進情感健康與獨立。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在學業和情緒調適上的經歷,並提出了應對焦慮和憂鬱的建議。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Thumbnail
現代社會節奏快,壓力大,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家長在幫助孩子管理壓力和焦慮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本文探討了幾種幫助家長協助孩子管理壓力和焦慮的方法。
不安感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事情,但是要克服它,先要了解它的來源。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常見的不安來源,還有一些實際的做法來應對。 1. 工作壓力:工作太緊張了 解決辦法: 和老闆講講,把你的狀況講清楚,也許能有改善。 調整一下工作優先順序,分配任務,讓自己輕鬆一點。 學幾招時間管理,讓工作變得更有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焦慮」幾乎已經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從孩子到大人,從社會各個不同領域跟階層,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焦慮 我跟家裡老大都是很容易焦慮的性格,想到有事還沒做會焦慮,事情做完了也會焦慮😖 除了對於事情的焦慮感以外,更多的是對人生的焦慮 很多時候在人生的路口,不知道該往哪兒走,好像GPS有點失控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和孩子分開時,孩子會出現強烈的不愉快情緒,這種狀況很常讓家長苦惱,因此,不少家長帶著 #分離焦慮 的議題來找我聊。 在面對分離焦慮的議題上,我跟許多仿間的建議有著基礎上不同的見解。    首先,我不認為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裡,會有較嚴重的分離焦慮狀況;再來,我也不認為分離焦慮應該被當成一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