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27】與其依賴加班完成工作,不如有效率地適時懶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啊~忙了一整天,大腦跟身體已經累炸了,但又還沒完成任務,又要加班了......
想像一下我們的大腦是一台手機 (事實上遠比手機複雜多了),一次開 1 個、2個 APP 可以跑得很順,但開到 50 個、100 個的時候,就會開始發熱、處理速度越來越慢,出現卡頓,甚至當機的情況。更糟的是,有好幾個 APP 會自動發送各種通知訊息給你,不管你當下是否方便、是否想要、是否需要這些內容。
大腦已經在高速運行快超出能負荷的應用程式了,而這些應用程式還會有事沒事給你增加負擔,有沒有很像平常工作時的感覺?XD
總是時不時打開手機確認訊息,或是放任電腦中的通訊軟體隨時打斷你,不管手上在做什麼事情,先看一眼再說。有時候就是這麼一眼,大腦的能量就被帶往那裡,想讓能量再回來又得費一番功夫。
也許只是被中斷了幾次,每次可能就幾分鐘或幾秒鐘,但原本可以一個小時內好好完成的任務 (甚至可以提早完成,還有休息時間),卻要花三個小時還沒做完,內容也有明顯的疏失 (在要修改時被訊息打斷,回過頭來卻忘了要改什麼,也懶得回想)。
你就想像要跑 100 公尺,是朝著目標終點一次衝刺到底比較有效率,還是每跑 10 公尺折返 5 公尺再往前跑 10 公尺、來回好幾次,這樣比較快抵達?哪一種跑起來比較不累?
能不加班,就不加班,除非你很喜歡。與其依賴加班完成工作,不如有效率地適時懶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Work smarter and live life your wa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由於習慣使然,亦或是素材庫不足 (可能在腦中或電腦中的),所以才不自覺地用更多同義詞或近義詞作為 fillers 來填補空洞。寫作者自己可能不容易察覺,短時間內也比較難改變,不過有幾個小方法也許可以試一下。
上任的第一天就問自己:「我的接班人是誰?」管理者不是要把事情越做越多,而是要學會如何把自己的事情越做越少。
幫自己打造一個多方收入系統,原本職場上惱人的事情,也許就比較能輕鬆看待了呢 (?)
在市場上,「有多大需求」會影響銷售的價格。在職場中,「有多被需要」會影響人員的價值。事情總有輕重緩急,把寶貴的時間心力,聚焦在大家最需要你的地方。
試試「整體概況 → 分段說明 → 整體總結」這個表達小技巧,不僅可能會讓我們說話、報告變得比較有結構感、節奏感,有時候在客戶面前、同事在言談之間,還可以無形中展現出一種思路清晰、表達明確的聰明人形象呢!
這個時代在佔有搶奪的,不只是員工的時間、客戶的時間、你的時間,而是有限的黃金專注時間。
由於習慣使然,亦或是素材庫不足 (可能在腦中或電腦中的),所以才不自覺地用更多同義詞或近義詞作為 fillers 來填補空洞。寫作者自己可能不容易察覺,短時間內也比較難改變,不過有幾個小方法也許可以試一下。
上任的第一天就問自己:「我的接班人是誰?」管理者不是要把事情越做越多,而是要學會如何把自己的事情越做越少。
幫自己打造一個多方收入系統,原本職場上惱人的事情,也許就比較能輕鬆看待了呢 (?)
在市場上,「有多大需求」會影響銷售的價格。在職場中,「有多被需要」會影響人員的價值。事情總有輕重緩急,把寶貴的時間心力,聚焦在大家最需要你的地方。
試試「整體概況 → 分段說明 → 整體總結」這個表達小技巧,不僅可能會讓我們說話、報告變得比較有結構感、節奏感,有時候在客戶面前、同事在言談之間,還可以無形中展現出一種思路清晰、表達明確的聰明人形象呢!
這個時代在佔有搶奪的,不只是員工的時間、客戶的時間、你的時間,而是有限的黃金專注時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這陣子上班太悶了,沒有成就感,總想要有個突破,於是就在跑步機上獲得解脫。 聽著 Spotify 的音樂,莫名的腳步輕快而且可以持續很久的,就這樣跑了10公里。小米手環顯是我的速率是4分速!?要確定捏,不要讓我白白開心,但我確實是跑得滿頭大汗,也跑得很過癮。 跑步真的是很讓人放鬆的一件事,我以前很
Thumbnail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生活就是這樣忙忙碌碌 平時工作總是一天忙過一天 到假日能走入山林時,也硬要犠牲休息的時間 我一直處於快節奏的生活步調裡 只是,偶爾我也會進入什麼事都不想做的狀態 明明天氣很好,就是不想出門拍照 明明滑著手機,卻不想認真的去打一篇文章 跟心情完全無關,就只是想耍廢 這陣子可能也因為腳的
運動真的是大腦的最佳燃料,做有氧運動會讓大腦分泌一種叫 BDNF 的東西,可以讓神經細胞更強壯,還能預防腦袋退化。每天花個 30 分鐘跑跑步或快走一下,記憶力和專注力真的會變更好。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覺得開心又適合的運動方式,像跳繩、騎腳踏車都很不錯!把健康跟活力融入生活,日子會更有朝氣。
常常在職場上聽到人家在談論這個標題,其實我自己本身就是身體力行者。
Thumbnail
今年年初有點找不到生活的動力,下班回家後只想耍廢 連煮飯都發懶,二月希望自己可以振作起來 設定了「動起來」這個目標 但是即使設定目標後,仍是沒什麼動力 有天下班,突然發現,好像只要抽離3C的世界 自然而然就會想要去做些什麼 每天下班一點一點地完成 一個月回顧下來的成果好像還不錯
Thumbnail
自然安排的事情其實很多,不斷地發生,只是懶得寫。昨天的2件事比較明顯,那就來寫一下好了。   一、開始了想了很久的超慢跑   昨天吃完早餐,坐下來開電腦。開得有點慢,然後每個動作都很慢,甚至不動,幾分鐘後我決定重開機,將網頁和檔案都關掉,重開機,這是我這幾年碰到電腦很慢時的做法。   重
先動腦再努力,別只用體力和努力克服問題。
Thumbnail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
Thumbnail
  超慢跑顧名思義就是跑得超級慢,時速大約和走路的時速差不多,每公里大約在十到十五分鐘左右完成。換言之,跑了一個小時大概可以前進五公里左右。這樣看來,就是用跑步的姿勢來進行走路。雖然兩者的姿勢有所差別,但卻可以達到相同的時速。跑步的姿勢是膝蓋彎曲,然後往前踏時是腳尖先著地,再來是後腳跟;而走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這陣子上班太悶了,沒有成就感,總想要有個突破,於是就在跑步機上獲得解脫。 聽著 Spotify 的音樂,莫名的腳步輕快而且可以持續很久的,就這樣跑了10公里。小米手環顯是我的速率是4分速!?要確定捏,不要讓我白白開心,但我確實是跑得滿頭大汗,也跑得很過癮。 跑步真的是很讓人放鬆的一件事,我以前很
Thumbnail
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多工作業常被視為提高效率的方式。然而,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需要認知能力的任務,只能進行任務切換。研究顯示,多工反而使得每項任務的效率降低,因此,專注於單一任務可能更能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讓我們擺脫多工迷思吧!
Thumbnail
生活就是這樣忙忙碌碌 平時工作總是一天忙過一天 到假日能走入山林時,也硬要犠牲休息的時間 我一直處於快節奏的生活步調裡 只是,偶爾我也會進入什麼事都不想做的狀態 明明天氣很好,就是不想出門拍照 明明滑著手機,卻不想認真的去打一篇文章 跟心情完全無關,就只是想耍廢 這陣子可能也因為腳的
運動真的是大腦的最佳燃料,做有氧運動會讓大腦分泌一種叫 BDNF 的東西,可以讓神經細胞更強壯,還能預防腦袋退化。每天花個 30 分鐘跑跑步或快走一下,記憶力和專注力真的會變更好。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覺得開心又適合的運動方式,像跳繩、騎腳踏車都很不錯!把健康跟活力融入生活,日子會更有朝氣。
常常在職場上聽到人家在談論這個標題,其實我自己本身就是身體力行者。
Thumbnail
今年年初有點找不到生活的動力,下班回家後只想耍廢 連煮飯都發懶,二月希望自己可以振作起來 設定了「動起來」這個目標 但是即使設定目標後,仍是沒什麼動力 有天下班,突然發現,好像只要抽離3C的世界 自然而然就會想要去做些什麼 每天下班一點一點地完成 一個月回顧下來的成果好像還不錯
Thumbnail
自然安排的事情其實很多,不斷地發生,只是懶得寫。昨天的2件事比較明顯,那就來寫一下好了。   一、開始了想了很久的超慢跑   昨天吃完早餐,坐下來開電腦。開得有點慢,然後每個動作都很慢,甚至不動,幾分鐘後我決定重開機,將網頁和檔案都關掉,重開機,這是我這幾年碰到電腦很慢時的做法。   重
先動腦再努力,別只用體力和努力克服問題。
Thumbnail
以前在訂定每周或每日的工作計畫,總是把項目排得滿滿當當。彷彿時間能夠被清楚地塊狀切割,但卻忽略了,每一項任務之間,還有轉換成本。 可能包含注意力的轉換需要的時間、精神收斂需要的能量,還有進入到不同工作情境的時刻,或許也需要不同的情緒狀態。 隨著年紀漸長,現在不太喜歡在一天之中處理太多事情或見到太
Thumbnail
  超慢跑顧名思義就是跑得超級慢,時速大約和走路的時速差不多,每公里大約在十到十五分鐘左右完成。換言之,跑了一個小時大概可以前進五公里左右。這樣看來,就是用跑步的姿勢來進行走路。雖然兩者的姿勢有所差別,但卻可以達到相同的時速。跑步的姿勢是膝蓋彎曲,然後往前踏時是腳尖先著地,再來是後腳跟;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