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大招募時代,招募不一定是最佳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劉潤在《商業洞察力》中提到一個國家治理的故事。

女王為了讓經濟繁榮,採取了「補貼生育」的方式,因為他認為財富是人所創造的,生育越積極,城市人口越多,經濟就越繁榮。這個思考方式相當符合邏輯!
然而,該國補貼生育的方案實施了二十年,女王並沒有等到計畫中的經濟繁榮,卻經歷幾次可怕疾病的侵襲。

到底是為什麼呢?

劉潤從系統的角度分析了這個故事的結構模式。他指出,有許多「變量」與城市人口及經濟繁榮相關,例如城市移民、出生人數、死亡人數、過度擁擠及疾病蔓延。
而這麽多變量中,我們可以以「因果鏈」的方式連結起來,例如經濟繁榮會使移民增加、移民增加會讓城市人口增加、但同時也會讓居住空間擁擠。
在這個因果關係中,有些因素是對於城市人口與經濟繁榮的關係增強的,劉潤稱之為「增強迴路」。反之,有些會抑制城市人口與經濟繁榮關係的,稱之為「調節迴路」。例如疾病蔓延會增加死亡率、減少城市人口。
而人口擁擠導致的疾病蔓延,不一定會立即帶來死亡,需要時間的發酵,故並沒有馬上警覺到這危機,通常都是等問題發生後才察覺到,這稱之為「遲滯效應」
因此,在這個模式的分析下,城市人口越多是沒有辦法帶來經濟的繁榮,反而因為人口增加帶來的疾病蔓延,導致城市的發展逐漸衰微。

大招募是補貼生育故事的翻版

回到大招募時代的議題,遇到缺人或是業務擴張的時候,主管的第一個想法一定是「生育故事」的邏輯:招募補人、增加報到率、增加員工數,讓事有人做。然而,招募補人只是「增強迴路」的變量。
員工數增加新進員工過多,有可能導致資深員工工作量增加、新進員工缺乏訓練、進而重要工作掉棒、主管管理困難等組織層面的「調節迴路」,導致離職率增加、離職人數增加,與原本設定的增加生產能力、業務能力提升背道而馳,甚至往相反的方向走。
新進員工不一定會馬上導致問題發生,人進到組織後可能3-6個月後團體不適應的問題才會發酵。這樣的「遲滯效應」可能會讓人沒有察覺到問題的發生。
所以在大招募時代,招募能力的提升不一定是最佳解。大部分的組織還是外在歸因,把問題丟給招募、增加雇主品牌行銷,但有可能招募能力的大幅提升卻加速了組織問題點的浮現。

找出大招募問題的關鍵因素,做出系統性改變

在企業中,最重要的資產是人。掌握招募節奏、評估招募能量、按照需求進工只是增強生產的正向迴路,卻不足以解決問題。增加解決人問題的能力、完整工作流程與建立教育訓練制度,才能夠反過來抑制「調節迴路」。
就如同故事中的女王,最後藉由推廣看似沒有直接關係的茶文化,透過「茶」抑制了疾病的蔓延,找出了關鍵因素、做出系統性的改變。
每個組織遭遇的問題不同。建立系統性的視角是相當重要的,不論商業或是社會,找出問題的本質,這個本質不一定是某一個變量,而是一段關係、一個連結。而當你透過關係的視角來看組織,就會看到組織不是只有1、2、3個人的組合,而是整體的有機性、系統活力以及可能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7會員
128內容數
HR Lab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變動思維》的作者April Rinne 將職涯比喻成花朵,我覺得充滿想像、但也相當具象。 「我喜歡把他比喻為一朵花,每當過幾年學到新技能,或跨到可以運用原有技能的新領域或相近的領域時,便會長出新花瓣。假以時日,職涯這朵花會長得更大、更豔麗、更有意思,也更有價值。」
更拚命不會更成功 第一本結合最新績效科學實證 揭開讓你充分發揮實力 同時避免倦怠與過勞的秘密!
解決問題是職場工作者的必備能力,但你真的知道怎麼解決問題嗎?「發現問題時還沒釐清就馬上去解決」(解決的真的是痛點?)、「數據拿著就開始分析、比較,然後分析了好久看不出結果」(你的問題是?)、先讓老闆知道我有在做事做了再說(要達到什麼目標?) 這些是職場工作者常碰到的問題。
《複利效應》藉由比擬複利率可以造成價值翻倍來告訴我們行為及習慣的重要性為何,作者戴倫.哈迪為「複利效應」下了定義,即「從一系列小而明智的抉擇,獲取巨大的報酬」。他以數十年和成千上萬商業領導人、企業高階主管與各行各業高成就人士合作過的經驗,以及自身從年輕不斷試誤得出的心法,將他們的成功整理成系統原則
本書作者Chandler及Grealish長期以來協助非營利組織及跨國企業改善「績效管理」的制度,發現績效管理不彰的重點就在於缺乏回饋。HR除了改善績效管理制度面向外,也應該教育主管使用正確的回饋方式,讓績效管理功能得以發揮。
自從上次看了商業思維學院產品經理Final Pitch後,覺得同學們的報告也太強,不僅透過市場規模了解潛在商機、蒐集需求設計APP原型,或針對現有APP的用戶使用體驗作改善、各個決策的步驟都輔以用戶心理及數據做佐證,讓我不禁懷疑,產品經理平常的工作內容,是什麼養成他們信手拈來跨學科的思考。
《變動思維》的作者April Rinne 將職涯比喻成花朵,我覺得充滿想像、但也相當具象。 「我喜歡把他比喻為一朵花,每當過幾年學到新技能,或跨到可以運用原有技能的新領域或相近的領域時,便會長出新花瓣。假以時日,職涯這朵花會長得更大、更豔麗、更有意思,也更有價值。」
更拚命不會更成功 第一本結合最新績效科學實證 揭開讓你充分發揮實力 同時避免倦怠與過勞的秘密!
解決問題是職場工作者的必備能力,但你真的知道怎麼解決問題嗎?「發現問題時還沒釐清就馬上去解決」(解決的真的是痛點?)、「數據拿著就開始分析、比較,然後分析了好久看不出結果」(你的問題是?)、先讓老闆知道我有在做事做了再說(要達到什麼目標?) 這些是職場工作者常碰到的問題。
《複利效應》藉由比擬複利率可以造成價值翻倍來告訴我們行為及習慣的重要性為何,作者戴倫.哈迪為「複利效應」下了定義,即「從一系列小而明智的抉擇,獲取巨大的報酬」。他以數十年和成千上萬商業領導人、企業高階主管與各行各業高成就人士合作過的經驗,以及自身從年輕不斷試誤得出的心法,將他們的成功整理成系統原則
本書作者Chandler及Grealish長期以來協助非營利組織及跨國企業改善「績效管理」的制度,發現績效管理不彰的重點就在於缺乏回饋。HR除了改善績效管理制度面向外,也應該教育主管使用正確的回饋方式,讓績效管理功能得以發揮。
自從上次看了商業思維學院產品經理Final Pitch後,覺得同學們的報告也太強,不僅透過市場規模了解潛在商機、蒐集需求設計APP原型,或針對現有APP的用戶使用體驗作改善、各個決策的步驟都輔以用戶心理及數據做佐證,讓我不禁懷疑,產品經理平常的工作內容,是什麼養成他們信手拈來跨學科的思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誘因設計對於引導人們的行為和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商業領域、公共政策還是醫療系統中,適當的誘因可以推動積極的變革,而不恰當的誘因則可能導致嚴重的問題。《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的作者 Uri Gneezy 以一個章節深入探討了醫療系統中數量取向與品質
Thumbnail
上一篇聊到傳產對於工作內容跟薪資的想法,於是我想再聊一下傳產到底是因為什麼因素導致人員的流動率會這麼高? 我思考了一下,傳統產業留不住人才的幾個原因有哪些,當然這都是我個人見解而已,請看看就好,或者是有想要一起討論的也請歡迎哦~
Thumbnail
「只要做了ABC,就可以達到目標」,「就是因為欠了XYZ,所以才會失敗」。這種單線敘述的邏輯有道理嗎?其實還蠻有道理的,單線邏輯可以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小事,像是「考試考不好就應該多練習」。可我們遇到網路上宣稱某種觀點才是正確者,解決的對象都是系統性問題,不是小事。
Thumbnail
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幾乎可以說就是少子化所造成,不是只有台灣才少子化,全世界的先進國家都一樣。真正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一個是避孕技術的成熟與低成本,另一個是文化上鼓吹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使人規避家庭與生育。
Thumbnail
所以講了兩個月,這問題該怎麼解? 坦白說不是沒有,只是不管你走偏左還是偏右的作法,都必定建立在犧牲特定一群人身上。被犧牲的人當然抵死不願意,這也是極端政治的土壤。 說了跟沒說一樣,到底怎麼做?
Thumbnail
就經濟結構論,移民來協助台灣產業,填補基層工作人口並無不當,但我們是否要考慮開放移民?這個答案顯然是必要的。
Thumbnail
愈來愈多以「人」建構的組織營銷模式,無論是微商、電商或是其他新型態,都可以把它們歸納為「類直銷」產業。 共同點都是在追求「量」的無限增長,量是指代理商、經銷商或是會員。事業剛開始不斷拉人衝量,可以創造業績,但是一段時間後,業績就不再因人增加而成長,甚至下降。 問題出在哪裡?答案很簡單,因為「質」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從個人到組織不改變就衰退! 不斷改變的環境,在走到盡頭前,就該鋪設新路,不是適應環境而是讓變動根本追不上你。 在人力資源運用必須跨越鴻溝!  鴻溝理論 高科技企業因為某項產品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沒能跨越市場中的「鴻溝」。 要想破除失敗的詛咒,必須做到認識鴻溝、跨越鴻溝。 在主流市場之前,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誘因設計對於引導人們的行為和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商業領域、公共政策還是醫療系統中,適當的誘因可以推動積極的變革,而不恰當的誘因則可能導致嚴重的問題。《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的作者 Uri Gneezy 以一個章節深入探討了醫療系統中數量取向與品質
Thumbnail
上一篇聊到傳產對於工作內容跟薪資的想法,於是我想再聊一下傳產到底是因為什麼因素導致人員的流動率會這麼高? 我思考了一下,傳統產業留不住人才的幾個原因有哪些,當然這都是我個人見解而已,請看看就好,或者是有想要一起討論的也請歡迎哦~
Thumbnail
「只要做了ABC,就可以達到目標」,「就是因為欠了XYZ,所以才會失敗」。這種單線敘述的邏輯有道理嗎?其實還蠻有道理的,單線邏輯可以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小事,像是「考試考不好就應該多練習」。可我們遇到網路上宣稱某種觀點才是正確者,解決的對象都是系統性問題,不是小事。
Thumbnail
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幾乎可以說就是少子化所造成,不是只有台灣才少子化,全世界的先進國家都一樣。真正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一個是避孕技術的成熟與低成本,另一個是文化上鼓吹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使人規避家庭與生育。
Thumbnail
所以講了兩個月,這問題該怎麼解? 坦白說不是沒有,只是不管你走偏左還是偏右的作法,都必定建立在犧牲特定一群人身上。被犧牲的人當然抵死不願意,這也是極端政治的土壤。 說了跟沒說一樣,到底怎麼做?
Thumbnail
就經濟結構論,移民來協助台灣產業,填補基層工作人口並無不當,但我們是否要考慮開放移民?這個答案顯然是必要的。
Thumbnail
愈來愈多以「人」建構的組織營銷模式,無論是微商、電商或是其他新型態,都可以把它們歸納為「類直銷」產業。 共同點都是在追求「量」的無限增長,量是指代理商、經銷商或是會員。事業剛開始不斷拉人衝量,可以創造業績,但是一段時間後,業績就不再因人增加而成長,甚至下降。 問題出在哪裡?答案很簡單,因為「質」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從個人到組織不改變就衰退! 不斷改變的環境,在走到盡頭前,就該鋪設新路,不是適應環境而是讓變動根本追不上你。 在人力資源運用必須跨越鴻溝!  鴻溝理論 高科技企業因為某項產品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沒能跨越市場中的「鴻溝」。 要想破除失敗的詛咒,必須做到認識鴻溝、跨越鴻溝。 在主流市場之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