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位業務主管,分享自己工作中的幾個觀念。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業務部,追求的是業績。

當我們身為業務部主管追求業績成長是必然的挑戰,然而埋頭猛衝並不是最好的做法。先建立正確的觀念,然後再邁步向外走才能走對方向,不至於繞遠路。

以下有幾個觀念跟大家分享:

  1. Me Too的策略,無法將我們帶到想去的地方。
  2. 清楚的向同仁描繪我們的目標顧客。
  3. 要提交給客戶的資料,須讓客戶看了就能夠立即了解。並且融合公司的文化與優勢於介紹之中。
  4. 永遠不要放棄進步的可能性,只有當我們不斷在尋找客戶未被滿足的需求時,才有可能看到需求。
  5. 用絕對客觀的眼光看待自己部門的績效。

Me Too的策略,無法將我們帶到想去的地方。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100%的抄。

身為業務部的主管,其實我們很容易不知不覺陷入Me Too的泥沼之中,因為我們害怕錯過了什麼。因此發現競爭對手採取某個行動時,我們也會著急著想要採取相似的行動。

這樣的方式沒有什麼不好,後知後覺也比不知不覺好,只是需要為自己客製化,不要照單全收直接照抄。

因為每間公司的體制、文化、人員不相同,照單全收很容易消化不良。

最好的當然是由自己公司內部發想出來的策略,或者是透過外部角度結合內部觀點所規劃出的策略,才會是最適合公司的策略。與其成為一個追隨者,我們更應該朝向「被追隨者」邁進。


清楚的向同仁描繪我們的目標顧客。

上面提到Me too不是很好,主要是那是外部的策略,不一定跟我們公司內部的文化可以吻合。一個好的策略最好由內而外,理由是即使是兩間相互競爭的公司,其實每間公司的目標客群還是會略有不同。

我們身為業務部的主管,就有義務要清楚的、繪聲繪影的清晰的描繪出我們的客戶的樣態,讓全體同仁都知道我們的目標。

舉例來說不要告訴我們的業務反正去找汽車相關產業就對了,而是要清楚地告知是汽車製造還是汽車修護? 汽車製造的化是車體組裝還是周邊零件製造、若是周邊零件製造,是引擎相關?、結構相關?、門板金相關?

總之若上位者不能清楚地講出目標的客群,那就表示我們雖然身為主管,但我們已經跟市場脫節。


要給客戶的資料,須讓對方很容易看得懂,並且融合公司的文化與優勢於介紹之中。

簡報資料,文宣資料最忌諱做爽的,只有自己看得懂,或者是完全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舉例來說從研發出來的介紹資料,通常會塞滿了技術規格;從業務出來的介紹資料,則多半是東拼西湊沒有完整的框架;從行銷單位出來的簡報,則充滿了很多的表格與華麗的詞藻。這幾個例子問題是都只站在自己角度撰寫,自己很容易看得懂,客戶看到不一定能很快吸收。

再來當我們製作要提供給客戶的資料時,很容易忘記在介紹資料中要融合公司的企業文化或者是企業理念在其中。其實客戶選擇我們做生意,產品符合需求是其一,公司的企業文化與理念是否與自身相符合,也占據很大的一部分。若我們在介紹資料中遺漏這一塊,對方就只能從業務的言行來進行推估,有時會與真實情況有很大的落差。

至於簡報要如何做到讓客戶看了就能立即了解?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找一個非業內的人士看一遍,若對方看得懂,就可以。

主管的工作不一定要親自做這些簡報,但至少每個業務要提出去的簡報,我們有義務要確保簡報內容有融合上述的精神在其中。


永遠不要放棄進步的可能性,只有當我們不斷在尋找客戶未被滿足的需求時,才有可能看到需求。

業務部就是要時常尋求機會,機會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觀察。

很多時候業務自認為了解客戶,但進一步詢問客戶實際的生意型態時,我們卻又沒辦法說得很清楚。若有這樣的狀況就表示其實我們並不瞭解我們的客人。檢視所有的老客戶,重新去了解該公司從頭到腳的生產流程,知道客戶在做什麼生意,怎麼生產。我們就會發現原來除了XX設備外,雙方還有這麼多可以合作的機會。

公司會不斷推出新品、客戶也會不斷尋找新的生意機會。因此過去的需求不代表未來的需求,要時時的更新有關客戶的第一手消息,才不會錯過客戶未被滿足的需求。


用絕對客觀的眼光看待自己部門的績效。

我們,都會對自己寬容。但商業經營的現實並不會寬容我們。

我們若總是寬容地看待績效,老是將問題推給大環境,就沒辦法真正的去尋求突破點、真正的找到市場的趨勢、真正的看待公司的競爭力。

因此誠實面對自己的績效,不論績效好不好都了解績效達成的真實原因,從中尋找蛛絲馬跡,進行後續策略的調整。只有我們嚴格地看待自己目前的結果,我們才有可能開創出不同以往的未來


看完本篇文章若得到了一點啟發,記得〔點擊愛心〕、〔訂閱〕、〔追蹤〕喔。

業務可頌 杭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2B Sales&Business Development
133會員
235內容數
B2B業務行銷 筆者是專職於國際B2B業務行銷的工作者,以旅行國家或城市來說,在台灣應該是PR99的等級,數十個國家,數百個城市。在2024年末改任職於一間德國公司,也是擔任國際B2B業務行銷的工作。本專欄主要分享B2B工作中的案例、觀念、經驗,與在德國公司的工作日常。
2025/04/15
一板一眼把產品做好,這是普羅大眾對日本與德國人的認知。在日本,我們常聽說要款待客戶,意思是要把服務做好讓客戶很滿意。在德國有類似的概念,我們要把產品做好,要替客戶想怎樣的產品功能可以讓客戶使用起來更方便,更滿意。但我目前只感受到產品面這塊。 對於工作,德國人分工非常的清楚,明確,該我做的就是我做,
Thumbnail
2025/04/15
一板一眼把產品做好,這是普羅大眾對日本與德國人的認知。在日本,我們常聽說要款待客戶,意思是要把服務做好讓客戶很滿意。在德國有類似的概念,我們要把產品做好,要替客戶想怎樣的產品功能可以讓客戶使用起來更方便,更滿意。但我目前只感受到產品面這塊。 對於工作,德國人分工非常的清楚,明確,該我做的就是我做,
Thumbnail
2025/03/18
部門同事說,同事A就像是典型的德國政府,一板一眼的做事。 最近一個案例: 我請同事A幫我做一份報價單,並要求給我報價單的同時也給我大概的包裝材積重量。這樣可幫助客戶計算運費。由於都是標準品,我也列出所有的品項需求,同事A所需要做的就是進系統幫我把報價單做好,然後告訴我材積。 即使看似如此單純的
Thumbnail
2025/03/18
部門同事說,同事A就像是典型的德國政府,一板一眼的做事。 最近一個案例: 我請同事A幫我做一份報價單,並要求給我報價單的同時也給我大概的包裝材積重量。這樣可幫助客戶計算運費。由於都是標準品,我也列出所有的品項需求,同事A所需要做的就是進系統幫我把報價單做好,然後告訴我材積。 即使看似如此單純的
Thumbnail
2025/03/11
Job at a Germany Company 記得我兩個月前寫到我在做跟有關產品經理有關的工作嗎?現在我真的多了一個頭銜Product Manager。(我的本業是Global Sales Director)。 當時我發現的問題如下 針對其中第五點我發現產品缺了一塊,由於我的背景關係,老闆
Thumbnail
2025/03/11
Job at a Germany Company 記得我兩個月前寫到我在做跟有關產品經理有關的工作嗎?現在我真的多了一個頭銜Product Manager。(我的本業是Global Sales Director)。 當時我發現的問題如下 針對其中第五點我發現產品缺了一塊,由於我的背景關係,老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包含以前嘗試的,我肯定試超過20種以上「新奇口味」的餅乾,但現在的「新奇口味」像雨後春筍般,多到我疲乏了。所以這次雙11,我要怎麼買呢?
Thumbnail
如果包含以前嘗試的,我肯定試超過20種以上「新奇口味」的餅乾,但現在的「新奇口味」像雨後春筍般,多到我疲乏了。所以這次雙11,我要怎麼買呢?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去年的職涯歷程由「一人行銷」晉階帶領新人,同時也帶領大專院生參與電商大賽並獲獎。這段過程有很多收穫和啟發。原本自己一個人可以從頭到尾,把一件事情完整執行,轉變為必須建立系統方法,才能把已知的事務傳遞給新手,並且協助他們也把事情做好。 這段過程,發現建立順暢的工作流程和文件,相當重要。
Thumbnail
去年的職涯歷程由「一人行銷」晉階帶領新人,同時也帶領大專院生參與電商大賽並獲獎。這段過程有很多收穫和啟發。原本自己一個人可以從頭到尾,把一件事情完整執行,轉變為必須建立系統方法,才能把已知的事務傳遞給新手,並且協助他們也把事情做好。 這段過程,發現建立順暢的工作流程和文件,相當重要。
Thumbnail
身為主管,要分清楚工作的輕重緩急,不要整天操兵急行軍。
Thumbnail
身為主管,要分清楚工作的輕重緩急,不要整天操兵急行軍。
Thumbnail
「每個工作者,不論是個人還是團隊,都應該把自己當作是管理多個生產線的工廠。」上回寫《如何把工作快狠準搞定?洞悉流程才是關鍵》,意外獲得滿多迴響,決定寫個續篇,來補充一些當時寫完之後想加入的內容。 其中一個想補充的是針對下面這段話: 然後,擴及到去洞悉其他任務、其他工作者、其他內外部組織的工作流程。
Thumbnail
「每個工作者,不論是個人還是團隊,都應該把自己當作是管理多個生產線的工廠。」上回寫《如何把工作快狠準搞定?洞悉流程才是關鍵》,意外獲得滿多迴響,決定寫個續篇,來補充一些當時寫完之後想加入的內容。 其中一個想補充的是針對下面這段話: 然後,擴及到去洞悉其他任務、其他工作者、其他內外部組織的工作流程。
Thumbnail
業務部,追求的是業績。 當我們追求業績成長時,最佳的做法不是埋頭猛衝,而是先正確的內省,然後在邁步向外走。如何內省? 有幾個建議的觀念。 Mee Too的策略,無法將我們帶到想去的地方。 清楚的描繪我們的目標顧客。 用絕對客觀的眼光看待自己部門的績效。 不要照單全收直接照抄。 業務可頌 杭特
Thumbnail
業務部,追求的是業績。 當我們追求業績成長時,最佳的做法不是埋頭猛衝,而是先正確的內省,然後在邁步向外走。如何內省? 有幾個建議的觀念。 Mee Too的策略,無法將我們帶到想去的地方。 清楚的描繪我們的目標顧客。 用絕對客觀的眼光看待自己部門的績效。 不要照單全收直接照抄。 業務可頌 杭特
Thumbnail
今天更深入產品開發的前段,基本上會談到市場部,以及市場部為何無法發揮功能,由業務部負責市場部的工作。我們會談到失靈的績效考核,如何讓流程推進,變得如孝子上墳、轎夫起轎般沉重。本篇也會對業務開發提出建議,以及如何正確評估市場部及業務部的績效。
Thumbnail
今天更深入產品開發的前段,基本上會談到市場部,以及市場部為何無法發揮功能,由業務部負責市場部的工作。我們會談到失靈的績效考核,如何讓流程推進,變得如孝子上墳、轎夫起轎般沉重。本篇也會對業務開發提出建議,以及如何正確評估市場部及業務部的績效。
Thumbnail
前幾天收到 公共關係事務所 的評論文章投稿聯播邀請,文章主題從甲方視角,談該如何對乙方PR Agency作出一個專業的、好的服務需求Briefing?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題目,也是台灣公關產業甲乙雙方合作現況中一個非常弔詭的課題...
Thumbnail
前幾天收到 公共關係事務所 的評論文章投稿聯播邀請,文章主題從甲方視角,談該如何對乙方PR Agency作出一個專業的、好的服務需求Briefing?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題目,也是台灣公關產業甲乙雙方合作現況中一個非常弔詭的課題...
Thumbnail
      身為公司的一員,自然要持續注意公司業務的變化,即使是不關自己的事情也是一樣,這也正是實踐了零極限的法則。別人的業務執行情況,也可能有自己需要幫得上忙之處,雖然不是自己的事,但可以觀察並收集情報。而且每個人的專業不同,並不是收集了情報就會產生競爭的問題,所以
Thumbnail
      身為公司的一員,自然要持續注意公司業務的變化,即使是不關自己的事情也是一樣,這也正是實踐了零極限的法則。別人的業務執行情況,也可能有自己需要幫得上忙之處,雖然不是自己的事,但可以觀察並收集情報。而且每個人的專業不同,並不是收集了情報就會產生競爭的問題,所以
Thumbnail
之前在這篇文章講過,Mission 是我們公司的存在意義、Vision 是我們要努力實現的理想狀況、Way 是我們的做事方式。 同事超過 100 位的時候會需要一些資訊共享的方式,其中一個辦法是開始請大家用 Email 的方式寫月報給我和公司的 VP、GL(General Manager,算總監位置
Thumbnail
之前在這篇文章講過,Mission 是我們公司的存在意義、Vision 是我們要努力實現的理想狀況、Way 是我們的做事方式。 同事超過 100 位的時候會需要一些資訊共享的方式,其中一個辦法是開始請大家用 Email 的方式寫月報給我和公司的 VP、GL(General Manager,算總監位置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此次分享文章為:目標不一致是組織內最嚴重的損耗。 文章重點: 1.員工只會做老闆要求跟緊盯的事情 2.習慣告訴員工做什麼(What),但很少告訴他們為什麼(Why) 3.手段不該凌駕於目的之上 4.目標偏誤發生的原因,多數不在執行過程,而在溝通與認知過程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此次分享文章為:目標不一致是組織內最嚴重的損耗。 文章重點: 1.員工只會做老闆要求跟緊盯的事情 2.習慣告訴員工做什麼(What),但很少告訴他們為什麼(Why) 3.手段不該凌駕於目的之上 4.目標偏誤發生的原因,多數不在執行過程,而在溝通與認知過程
Thumbnail
「不要再用業務角度,而是要用管理者的角度來思考事情。」這句話聽起來,我知道很像是一句廢話;但這句廢話,是當時的老闆,每一次見到我,就會跟我說一次的忠言。在我一開始管理團隊的時候,所有書上說不要犯的管理錯誤,不誇張,我幾乎全都犯過了……
Thumbnail
「不要再用業務角度,而是要用管理者的角度來思考事情。」這句話聽起來,我知道很像是一句廢話;但這句廢話,是當時的老闆,每一次見到我,就會跟我說一次的忠言。在我一開始管理團隊的時候,所有書上說不要犯的管理錯誤,不誇張,我幾乎全都犯過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