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為什麼到處有「巨嬰」?總要別人照顧而不肯為自己負責!談如何解套與巨嬰的黏膩互動。

2022/07/2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巨嬰為什麼總讓人無法拒絕!?

  是否曾經覺得身邊某些朋友,表現上很成熟穩重,但相處久了發現個性像個孩子一樣需要人照顧?不管已經幾歲,跟他們相處起來心智年齡就像「小孩甚至嬰兒」一樣?不會想太多也不會表達,如果不順他們的意,就容易覺得自己委屈或是生氣,像極了小孩在哭鬧!也讓我們不忍心棄他們不顧,但回到社會上時好像又變回大人,能把工作或事情做好,這種說不出來的「不協調感」到底是什麼呢?
  知名動漫「進擊的巨人」中,有大量看起來呆呆但數量龐大的普通巨人,被稱之為「無垢巨人」,他們的特性是單純的需求,包含吃東西、玩樂、破壞等,就像剛生出來的嬰兒一樣,純潔無瑕而直接,想要就是要!想吃想玩想摸摸,不立刻滿足就生氣哭鬧,讓我們拿他沒辦法,只能繼續照顧著他們。
  說也奇怪,面對這種擁有「嬰兒特質」的人往往最沒輒?一邊照顧他們一邊感到自己很哀怨,就像一個媽媽在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在自己心中永遠都是個孩子,轉眼間就照顧對方幾十年,大半輩子都在自討苦吃,甚至覺得自己好活該!卻又遲遲不肯放手?而「巨嬰」的心靈是怎樣子?又是如何影響身邊的人呢?讓人總是離不開他們。

關係越親密,巨嬰長得越大?身心都越會依賴他人!

  精神分析心理治療中有兩個專有名詞退化(regression)與固著(fixation),簡要來說指當人在遇到困難時應對危機的反應,退化是心靈會回到小孩的狀態,固著則是心靈卡在小孩時期並沒有真的長大成熟。
  比方說一個外表看起來很成熟的男人,在工作表現或人際應對都還不錯,但回到家或跟家人、女朋友、伴侶相處時,日常生活很依賴他人,飯要別人煮、衣服別人洗,垃圾不會倒,就算襪子發臭也沒關係,只要天沒塌下來都沒差,對任何事都無關緊要,先看不過去的絕對是你自己。
  生活與心理上其實很依賴他人但不自知,想與他們溝通時會特別愛面子,絕對不承認自己沒長大,相反會告訴你他們懂了哪些做了什麼,有一套看似有理很懂社會標準的邏輯、擅長分享道理,覺得自己很獨立很成熟,但實際上沒有做出相符的行為,溝通時只談論對錯,不分享自己想法或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讓別人沒辦法交流,若沒有妥協就「不跟你好了」,強迫你做選擇題,即視感就像當年小5小6認為身心都已經很成熟的自己(屁孩模式)。
  也因為這樣退化封閉的特質,會讓人在照顧他身心都累,也很難有「交流」的溝通,互動起來會感覺自己像一個壞爸爸壞媽媽在逼迫孩子,而孩子覺得「我好無辜,我又沒做錯事,為什麼要逼我?」,會使人在「煩躁感」與「罪惡感」間不知道該怎麼辦,為了讓自己不這麼焦慮,只好用「唉…算了吧!」讓自己脫離不舒服的狀態,繼續維持巨嬰現象,也因此越長大越難改,巨嬰越來越強壯。
  而通常會納悶,為什麼巨嬰回到社會上好像又能像個正常大人?人的性格很立體同時具有多種特質,可能巨嬰有90%而保留10%的成人,到社會上因為知道撒嬌耍賴沒有用,沒人會買單照顧自己,所以只能暫時脫離嬰兒狀態用10%去辛苦生活,也因為「當大人」很累,回到家或伴侶身邊時,會更退化回嬰兒要身邊人照顧,希望身心能被體諒關懷,所以巨嬰會覺得自己很委屈是非常合理的,因為10%的能量太少,運作起來非常吃力。

關係是雙方「聯合建造」的!其實各自都感到委屈

  「每個巨嬰的背後,都有一個害他變成這樣的受虐狂,並從中得到滿滿好處!」,照顧者的心理也非常豐富,何以明明知道巨嬰這麼讓人難受,卻仍是無法丟下嬰兒?在照顧巨嬰的同時,心裡也會感覺到「自己是很有用的!」
  會有一股很強烈的「關係能量」讓自己感受到「我有被需要、他沒有我怎麼辦、我只好讓他了」,在這過程中,內心能產生一種「利他」的滿足感,彷佛我長出一種愛的翅膀,能深深包容自己所愛的人,照顧對方的同時也能到滿足,是一種雙方各取所需的狀態。
  人跟人的互動是「聯合的」,在伴侶諮商或婚姻諮商中都會談到伴侶的「聯合人格」,拆解為什麼兩個人在一起之後,從原本自己的樣子成為現在的互動狀況?比方說一開始柔弱依人的女性配上大男人的男性,在一起結婚後轉變為強勢的太太與忍讓的丈夫,為什麼強弱如此倒轉?兩個人似乎認同傳統社會的美德「聽某嘴大富貴」、「愛一個女人就是要讓她」、「女人就該持家打理好一切」。
  這些傳統俗語就像參考書一樣給我們「正確解答」,但在實際執行的同時,「女人覺得我無私照顧家裡的一切,我也想要被照顧疼愛」;「男人認為我一生忍耐,讓老婆使我既有面子卻又沒男人尊嚴」雙方進到關係中都有很多複雜心理變化,有些與自己原本所期待的不一樣,但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參考最多人支持的相處模式,聯合起來創造強勢太太乖老公的組合,太太不想那麼潑辣,先生不想承擔責任,兩人心中都各自感到委屈。
  表面上巨嬰看起來很依賴他人,實則是身邊的人們一起寵出來,而寵後憂鬱所帶來的影響很混亂,很常讓人邊抱怨邊覺得無解,期待巨嬰要自己努力改變,但同時又剝奪他為自己負責的機會,很難弄清楚,到底誰才是真正有問題要調整的人。

每個人都有巨嬰特質,雙方都放手才能長出新互動

  每個人都是由嬰兒成長到現在的階段,人性中都有嬰兒特質,如果展現嬰兒特質可以讓身邊的人都來照顧自己,自然也「不用努力」去發展更多能力,只需要哭鬧就能達到期待的狀態,身邊的人也能因此感到自己有用,為什麼需要改變呢?
  相反,面對固著嬰兒特質的人,若無法放手讓對方學習去改變,只透過照顧來降低在關係中的焦慮,那就很容易雙方一起聯合把嬰兒養得白胖胖又大又肥,彼此也都覺得自己很委屈,進入無限循環的抱怨中,維持一種巧妙的關係平衡。
  「媽媽要放孩子走,孩子才可能學習長大」,巨嬰互動是非常黏膩難以釋手的,每個人都是巨嬰的加害者與受害者,只有認清這樣的關係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雙方都有共識想發展新目標,或是其中一方有辦法忍受關係可能破裂的焦慮,決心想脫離這種黏膩互動,相信對方有能力照顧好自己時,才有可能長出新的生活方式。
圖:蔡博堯 心理師
文:蔡博堯 心理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0會員
35內容數
心裡話很珍貴,慢慢地說、緩緩地說,好好的說,傳達給我們身邊重要的人,更是說給自己。共同探索人們心裡的酸甜苦辣,一起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