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逃避雖不可恥,但很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逃避疾患

長期伏案工作加上姿勢不良,我已經背痛好些日子了。
一開始只是頸痠,然後我把螢幕墊高,變成平視。
但是圓背的習慣改不了,我買了快一萬的人體工學椅,盡可能不要駝背,好讓肩膀自然垂下不聳肩,殊不知長年培養的姿勢習慣不是朝夕能改的。
確實好了一陣子,然後又捲土重來。這痛就沒有到頭的時候。
後來我今年健康檢查發現肌肉流失,就去報名健身房;又想要放鬆身心,也買了瑜伽課。說也奇怪的很,只要我開始動,就不痛了。
只要我因為逃避痛而不動,想說躺著歇息一下,就會一直很痛。然後更痛。
只要去運動,就算不是針對肩頸的運動,都會讓我好些。

不痛的時候很痛。
動了就不痛了。
不管是肌力運動,伸展運動,甚或是簡單的跑步。
身體真是奇怪的小宇宙。

彷彿造物主就是要你「動起來,不論它是哪個部位」

逃避課題

命運之神是個狡詐的小壞壞。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12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找情感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從文化分享到社會觀察,商業觀點接軌到行銷策略,我寫那些繽紛燦爛的,也寫那些緊湊燒腦的。歡迎閱讀我的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2.08.13,我沾友人的光,有幸躬逢 E.SO 瘦子的「地囚人」演唱會。也從瘦子的表演中,去嘗試用自己的角度拆解「行走的費洛蒙」為何這麼費洛蒙。
我盤點約會經驗中讓我感到對方魅力迸發的瞬間,試著用「魅力五感學」的角度解譯,希望在大暑的夜晚能帶給大家一點樂趣。
獻給我的大舅。
「我發現很會說故事的人,好像都經歷過很痛的過去。」 『因為痛苦是能讓你感知並學習情緒層次的催化劑。』
早上起床,聽到認識快 20 年的朋友C所發生的事。然後是朋友J和我與好友 A 的討論。在各種關係裡,存在不同的溫度。我給了別人幾度,又感受到幾度?如何才能讓情感保鮮不腐?我沒有答案,隨性記下自己的思考。
三月的某個週末,我跟同事去上起初文創陳煥庭老師的深層溝通技巧課程。此篇記述我在課程中最受打動的部分,以及自己的一些小小反思。讓我們一起成為自己人生道路上,能照耀前錄的白月光吧。
2022.08.13,我沾友人的光,有幸躬逢 E.SO 瘦子的「地囚人」演唱會。也從瘦子的表演中,去嘗試用自己的角度拆解「行走的費洛蒙」為何這麼費洛蒙。
我盤點約會經驗中讓我感到對方魅力迸發的瞬間,試著用「魅力五感學」的角度解譯,希望在大暑的夜晚能帶給大家一點樂趣。
獻給我的大舅。
「我發現很會說故事的人,好像都經歷過很痛的過去。」 『因為痛苦是能讓你感知並學習情緒層次的催化劑。』
早上起床,聽到認識快 20 年的朋友C所發生的事。然後是朋友J和我與好友 A 的討論。在各種關係裡,存在不同的溫度。我給了別人幾度,又感受到幾度?如何才能讓情感保鮮不腐?我沒有答案,隨性記下自己的思考。
三月的某個週末,我跟同事去上起初文創陳煥庭老師的深層溝通技巧課程。此篇記述我在課程中最受打動的部分,以及自己的一些小小反思。讓我們一起成為自己人生道路上,能照耀前錄的白月光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困擾不是性向或是性別認知(至少目前不是XD) 但我的確有些事情不想公開讓別人知道 當然那些我不想說的事情對我而言一點都不可恥 反而某方面來說可能還很勵志?! 但我評估了很多事情以後 我還是選擇不出櫃 當然我也不是什麼深櫃 我還是會和一些我覺得能夠講的
Thumbnail
在生活的忙碌與喧囂中,我們常常容易忽視身體發出的疼痛信號。 總以為忍一忍,疼痛就會過去,一切都會自行恢復正常。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身體的痛,若不加以重視,往往不會自己好,反而可能會愈演愈烈。 疼痛,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警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壓抑自己與身體疼痛之間的關係,並分享了三個個人成長與自我接納的故事。通過重新認識自己、調整姿勢、接受自身特質,作者鼓勵讀者發掘內在力量,療癒自己的心靈。這些故事觸及了許多人的成長與身體健康議題,讓人深感共鳴與啟發。
當現實情況過於嚴苛或充滿挑戰,個人可能會選擇逃避,放棄追求自我實現的目標。這種逃避可能帶來一時的輕鬆,但長期來看,會導致內心的不安和悔恨。 那麼就會產生以下這幾種狀況的發生: 內心不安和悔恨: 逃避困難雖然一開始會讓你覺得輕鬆一點,但時間久了,你會開始感到內心的不安和悔恨。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個小石
Thumbnail
「痛苦」總是讓人想要逃跑。不過在痛苦當中,卻可能有我們未曾想到的禮物。「痛苦」經常讓我們感到不舒服,而逃跑則是最簡單的選擇。我們可以忽略痛苦,假裝沒事地,日復一日。然而,如果我們選擇面對自己的痛苦經驗,我們則有可能從中受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恐懼的困難,過去因逃避習慣,現在在面對時感到痛苦並想逃。作者認為逃避只會減少轉換的時間,但也是一個生存模式。他描述了內心的狀態和麵對自我的挑戰,並提到了接納自己是一生的功課。這篇文章充滿了自我覺察和成長的內容。
Thumbnail
身為曾經患有拖延症,遇到讓自己不知所措、不想面對,或還沒有找到好的解決方式,就會想用先放放來面對的前拖延症(如今也不敢說已經完全好了)患者,我感覺「逃避雖可恥但有用」這句話和我的經驗是完全不符的。甚至反過來,事情通常都是在放著放著的過程中逐漸爛掉的……
Thumbnail
不論是身體上的痛或是心靈上的痛,總之痛就是不好。這個觀點讓我們對痛避之則吉,以保護自己。可是對痛賦予負面的標籤,也可能令我們的痛變得更加厲害。或許我們可以調教對痛的看法,讓我們痛得有意義。
Thumbnail
逃避vs面對:素珍老師說其實面對比逃避容易跟單純,可是我們無知的頭腦總是認為改變是危險的,未知讓人焦慮不安,所以就一直維持現狀,即使處在痛苦中也不知苦,無意識地在逃避我們所遇見的煩惱問題,讓焦慮害怕淹沒我們的生命,無法前進跟提升。 我要感謝老師的不離不棄,一直在指引我學習的動力。想想我自己也逃避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困擾不是性向或是性別認知(至少目前不是XD) 但我的確有些事情不想公開讓別人知道 當然那些我不想說的事情對我而言一點都不可恥 反而某方面來說可能還很勵志?! 但我評估了很多事情以後 我還是選擇不出櫃 當然我也不是什麼深櫃 我還是會和一些我覺得能夠講的
Thumbnail
在生活的忙碌與喧囂中,我們常常容易忽視身體發出的疼痛信號。 總以為忍一忍,疼痛就會過去,一切都會自行恢復正常。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身體的痛,若不加以重視,往往不會自己好,反而可能會愈演愈烈。 疼痛,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警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壓抑自己與身體疼痛之間的關係,並分享了三個個人成長與自我接納的故事。通過重新認識自己、調整姿勢、接受自身特質,作者鼓勵讀者發掘內在力量,療癒自己的心靈。這些故事觸及了許多人的成長與身體健康議題,讓人深感共鳴與啟發。
當現實情況過於嚴苛或充滿挑戰,個人可能會選擇逃避,放棄追求自我實現的目標。這種逃避可能帶來一時的輕鬆,但長期來看,會導致內心的不安和悔恨。 那麼就會產生以下這幾種狀況的發生: 內心不安和悔恨: 逃避困難雖然一開始會讓你覺得輕鬆一點,但時間久了,你會開始感到內心的不安和悔恨。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個小石
Thumbnail
「痛苦」總是讓人想要逃跑。不過在痛苦當中,卻可能有我們未曾想到的禮物。「痛苦」經常讓我們感到不舒服,而逃跑則是最簡單的選擇。我們可以忽略痛苦,假裝沒事地,日復一日。然而,如果我們選擇面對自己的痛苦經驗,我們則有可能從中受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恐懼的困難,過去因逃避習慣,現在在面對時感到痛苦並想逃。作者認為逃避只會減少轉換的時間,但也是一個生存模式。他描述了內心的狀態和麵對自我的挑戰,並提到了接納自己是一生的功課。這篇文章充滿了自我覺察和成長的內容。
Thumbnail
身為曾經患有拖延症,遇到讓自己不知所措、不想面對,或還沒有找到好的解決方式,就會想用先放放來面對的前拖延症(如今也不敢說已經完全好了)患者,我感覺「逃避雖可恥但有用」這句話和我的經驗是完全不符的。甚至反過來,事情通常都是在放著放著的過程中逐漸爛掉的……
Thumbnail
不論是身體上的痛或是心靈上的痛,總之痛就是不好。這個觀點讓我們對痛避之則吉,以保護自己。可是對痛賦予負面的標籤,也可能令我們的痛變得更加厲害。或許我們可以調教對痛的看法,讓我們痛得有意義。
Thumbnail
逃避vs面對:素珍老師說其實面對比逃避容易跟單純,可是我們無知的頭腦總是認為改變是危險的,未知讓人焦慮不安,所以就一直維持現狀,即使處在痛苦中也不知苦,無意識地在逃避我們所遇見的煩惱問題,讓焦慮害怕淹沒我們的生命,無法前進跟提升。 我要感謝老師的不離不棄,一直在指引我學習的動力。想想我自己也逃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