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兒育女的換位思考:惡女 vs. 健太郎

更新於 2024/09/1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片來源:網路
2022年的日劇《檜山健太郎懷孕了》以虛構的「男性可以生子」,來想像一個跟現實不同的世界,剛好可以跟另一齣日劇《惡女-誰說工作不帥氣》第8集(以下簡稱日劇《惡女》)一起看。

日劇《惡女》改編自1988年的同名漫畫,描述日本女性在職場的各種遭遇,主角田中麻里玲是看起來天兵型的爆衝惡女,一心想要出人頭地,在當時的日本,光是「想要出人頭地」的「女性職員」就已經夠惡了。當然,2022年與1998年的時代背景相差非常多,但相同的是,一樣塑造出主角衝撞現實體制、規定、主流價值觀的「惡女」特質。

第八集談到結婚生子的女性職員回歸職場的故事,主角的同事麻美子生了兩胎之後,申請縮短工時,由於必須早下班,有些工作因為要顧小孩的關係而無法分擔,為了避免造成其他同事麻煩,所以主動請調很閒的備品管理室,但因為好死不死,在這單位裡遇到會主動找許多事情來做的主角田中麻理玲,使得麻美子開始重拾想在工作上獲得成就感的渴望,但同時也因為要顧小孩,工作上有諸多限制,因而產生許多罪惡感,一再向麻理玲道歉。

田中麻理玲跟麻美子說:你只是養兒育女,沒什麼好道歉的。

當然後來麻美子被麻理玲「帶壞」,也主動申請重新轉調回企劃組。此時麻理玲跟他的上司峰岸小姐說:難道要臉皮夠厚,才能爭取到自己的權益嗎?

峰岸小姐說:你的臉皮一直很厚,所以應該沒有這問題,現在你知道女性在職場遇到的是什麼問題了吧!

另外一個沒在劇情中明說的問題是,為什麼孩子是兩個人的,但因為生養照顧的壓力,而必須犧牲工作的,卻只有女方?至今在台灣,有多少比例的男生,會像女生一樣會在求職時被問到以後是否有生小孩的計畫?又有多少比例的男生,真的在孩子出生之後,因為要照顧小孩而縮短工時,或有時無法出差、開會?

即使有的家庭裡,男生也會請育嬰假,還是可能潛藏「男生是幫忙分擔,女性才是主要照顧者」的觀念,例如某齣日劇曾出現以下情節:

女方請完育嬰假後回到職場,明明換成男方請育嬰假,卻還是搞到女方需要常常請假,因為男方因為各種原因照顧不來時,會打電話找老婆求援。

那如果生小孩的是男生,情況會有所不同嗎?日劇《檜山健太郎懷孕了》就是透過一個架空的世界,來探討這個議題。

檜山健太郎是個非常典型的男生,在職場上非常活躍,正要一展長才,感情生活瀟灑自由,絲毫沒有想過需要承擔懷孕的後果。有趣的是,有人會以為男生懷孕之後,變成某種弱勢(至少生理上跟某些社會處境上)之後,會比較能夠體會女生的辛苦。但日劇也演出了這個不太可能,因為發現自己懷孕可能是一夕之間,但想法觀念的轉變卻不太可能。而且對於一個習慣享有社會優勢的性別,要他突然變成某一種「弱勢」,對他來說更是很難適應。

「正常」來說,女生懷孕時,社會和男性會期待女方負責照顧,但即使懷孕的是健太郎,而非他的女性伴侶亞季,他也還是習慣性地期待亞季能夠照顧小孩,也會在聽到亞季想要去新加坡工作時,感到孤單和無力。現實中也有從未懷孕過的男生充滿歧視,除了認為生孩子不是「男人」會做的事情之外,也不太能接受懷孕會使自己變得很「脆弱」。

回到懷孕生子對於工作生涯的影響。健太郎一開始十分抗拒,因為生理變化(容易疲倦、孕吐等)讓他幾乎飯碗不保,後來是因為男人懷孕剛好成為工作發展的契機,才使他決定把小孩生下來。等到他決定要先請育嬰假,好好陪伴照顧小孩之後再回來職場時,他跟兩名女性同事聊天。一開始是女同事A說:「我還以為你會辭職」(畢竟這是大多數生完小孩的女性會主動/被認為應該做出的決定),那段話大意是這些經驗都會成為我回來職場繼續發光發熱的養分,我把這些都當作充實自己的機會,他在發表這段「演說」時,另一名年紀較大的女同事B,全程斜眼看他,兩名女性同事嗤之以鼻,不是不認同,而是說:「少得意了」,看健太郎一臉驚訝,他繼續說:「我們女生一直都是這樣的啊」,同事A補槍說:「你還有得學呢。」

三人的對話充分展現出女人一副: 啊哈!終於輪到你們(男人來走我們這條路)了!

我自己猜女同事B意有所指的,就是日劇《惡女》裡的麻美子的經歷,如果他依循的是「誰生的誰主要負責照顧」,那他的英雄路就會跟生小孩的女生一樣,極有可能傷痕累累。但如果大家還是覺得男生生完小孩,就恢復「典型、正常男人」的身份的話,很有可能這條英雄之路,還是女生在走。

尤其這幾年來,大家應該都常常聽到,在北歐的公園等公共場合,會看到很多爸爸在推嬰兒推車,出來遛小孩,但這也是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能夠形成的畫面,據說瑞典除了會給準媽媽一份媽媽手冊之外,也會給爸爸一本爸爸手冊,讓爸爸即使不用像海馬一樣懷孕,也能一起參與懷孕過程,這樣應該能減少一些「啊我是在小孩兩歲以後,才意識到自己是爸爸」的這種心情。畢竟有研究顯示,通常被稱為「母性天生」的催產素,其實不是只有在女性懷孕時才會出現,任何主要照顧者,不論男女,只要接觸、照顧時間拉長,就能產生催產素,到時要叫母性或父性都行,所以這並不能當作「孩子是女人生的,所以本來就該由女人擔任主要照顧者」的藉口。

公司職場應該讓懷孕生子的女性職員有些許工時和工作分配彈性,這是一回事,但另一個同樣重要的議題是,絕對不能只有女性職員「會對公司造成不便」,男性職員也要一起加入,才是一種共同育兒的「隊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2會員
383內容數
除了翻譯之外,這裡也是抒發烘焙、時事、戲劇、書、自然環境、信仰等想法的天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文片名是:The Eyes of Tammy Faye。(譚米.菲的雙眼) Tammy Faye 是誰呢?查了一下才知道,Tammy Faye (譚米.菲) 和 Jim Bakker (吉姆.貝克)這對夫妻是年輕時靠著布偶戲崛起的電視佈道家,活躍於美國1970-80年代,創立PTL club
父權/性別書單(「至少」以下3本): 1、《82年生的金智英》(漫遊者),有改編成電影 2、《我是男生,也是女性主義者》(日月文化集團) 3、《性別打結》(群學)
原文片名是:The Eyes of Tammy Faye。(譚米.菲的雙眼) Tammy Faye 是誰呢?查了一下才知道,Tammy Faye (譚米.菲) 和 Jim Bakker (吉姆.貝克)這對夫妻是年輕時靠著布偶戲崛起的電視佈道家,活躍於美國1970-80年代,創立PTL club
父權/性別書單(「至少」以下3本): 1、《82年生的金智英》(漫遊者),有改編成電影 2、《我是男生,也是女性主義者》(日月文化集團) 3、《性別打結》(群學)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預約制農場/ 近距離餵食、觸摸園區可愛小動物:水豚、梅花鹿、黑鼻羊、浣熊、迷你驢,好療癒。😍 穿上MiFresa財財的手作基地_手工製作、獨家設計的「不撞衫」魚尾蛋糕裙,出發海線最療癒新竹景點_廢物媽媽育兒農場走跳去~
Thumbnail
從大腦神經結構上的不同,來看男女性別帶來的天生差異。作者從科學以及教育觀點,探討男女孩在學習型態和情緒表達方式上的差異,提出男女分班上課的好處,並提供了一些教養孩子的方法。
Thumbnail
(圖片來源:龍海言推特) 【前言】 接續上一篇歌詞翻譯,這次要來深入介紹龍海言這位Vtuber! 龍海言於2021年以個人勢Vsinger出道,本來想以歌唱為主, 但因為有許多想嘗試的事情,便在出道幾個月後升級了Live2D模組, 漸漸以Vtuber的形式進行活動。 後來也陸續推出新服裝與3D
Thumbnail
感謝有方格子這片大海,讓我再次遇水而生。 Hi 格友們,我是微米女孩, 我的創作理念希望以「善」為本, 分為飲食、社會、札記三大主題, 來看看這篇文章,交個格友吧~!
Thumbnail
成為新生媽媽後,會獲得一本寶寶手冊,裡面的資訊很多,除了一般的育嬰衛教知識,也有疫苗注射表,同時也有一頁是嬰兒生長曲線圖,而這張圖是每次帶寶寶去健檢時,醫生都會對比寶寶的成長狀況.....
Thumbnail
詳細內容請點擊觀看:活著的意義:向死而生,不斷遇見未知的自己 - YouTube 我們的終極追求不是為了完成一個特定的任務,而是為了活出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們自己的故事。當我們認識到自己不是一個靜止不動的存在,而是一個不斷動態變化的生命時,我們開始理解:生活的真諦在於參與,而不僅僅在於觀察。所以
Thumbnail
過去我們對性教育的觀念多半只停留在懷孕、生產及避孕等生物學上的層面,但隨著網際網絡時代的崛起,「性」的相關議題彷彿變得隨處可見,即便我們不刻意跟孩子提起或減少讓他們接觸的機會,依舊抵擋不了他們對性的好奇與同儕之間的討論。 在我童年的時期,性教育只有在課本上出現,而且篇幅實在很少,幾乎是一知半解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預約制農場/ 近距離餵食、觸摸園區可愛小動物:水豚、梅花鹿、黑鼻羊、浣熊、迷你驢,好療癒。😍 穿上MiFresa財財的手作基地_手工製作、獨家設計的「不撞衫」魚尾蛋糕裙,出發海線最療癒新竹景點_廢物媽媽育兒農場走跳去~
Thumbnail
從大腦神經結構上的不同,來看男女性別帶來的天生差異。作者從科學以及教育觀點,探討男女孩在學習型態和情緒表達方式上的差異,提出男女分班上課的好處,並提供了一些教養孩子的方法。
Thumbnail
(圖片來源:龍海言推特) 【前言】 接續上一篇歌詞翻譯,這次要來深入介紹龍海言這位Vtuber! 龍海言於2021年以個人勢Vsinger出道,本來想以歌唱為主, 但因為有許多想嘗試的事情,便在出道幾個月後升級了Live2D模組, 漸漸以Vtuber的形式進行活動。 後來也陸續推出新服裝與3D
Thumbnail
感謝有方格子這片大海,讓我再次遇水而生。 Hi 格友們,我是微米女孩, 我的創作理念希望以「善」為本, 分為飲食、社會、札記三大主題, 來看看這篇文章,交個格友吧~!
Thumbnail
成為新生媽媽後,會獲得一本寶寶手冊,裡面的資訊很多,除了一般的育嬰衛教知識,也有疫苗注射表,同時也有一頁是嬰兒生長曲線圖,而這張圖是每次帶寶寶去健檢時,醫生都會對比寶寶的成長狀況.....
Thumbnail
詳細內容請點擊觀看:活著的意義:向死而生,不斷遇見未知的自己 - YouTube 我們的終極追求不是為了完成一個特定的任務,而是為了活出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們自己的故事。當我們認識到自己不是一個靜止不動的存在,而是一個不斷動態變化的生命時,我們開始理解:生活的真諦在於參與,而不僅僅在於觀察。所以
Thumbnail
過去我們對性教育的觀念多半只停留在懷孕、生產及避孕等生物學上的層面,但隨著網際網絡時代的崛起,「性」的相關議題彷彿變得隨處可見,即便我們不刻意跟孩子提起或減少讓他們接觸的機會,依舊抵擋不了他們對性的好奇與同儕之間的討論。 在我童年的時期,性教育只有在課本上出現,而且篇幅實在很少,幾乎是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