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活得很用力,有些人活得很無力,且都活得很糟?

更新於 2024/07/1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活得費力

有時候,人活得很用力。.活得費力
有時候,人活得很用力。
比如,被看見。
「被看見」是一種天生的需要,小嬰兒如果不被看見,需要食物、需要清潔、需要溫暖等需求就得不到滿足。不被看見,亦即「被忽視」,對任何人都是一種莫大的恐懼。
然而,有些人渴望被看見,但他們企圖讓別人看見的方式太用力了,就像演員用力過猛,把深刻的表情演成猙獰的表情。
這時,他們的需要可能非但得不到滿足,還會把人嚇跑,出現反效果。
可是要讓很用力的人放鬆下來,這並不容易,因為他們之所以用力,往往是過去被忽略太久了,他們內心並不相信自己能夠輕易被看見。另一方面,別人也沒有必要滿足他們的需要。就像小嬰兒對父母的需要,其他人沒有責任去扮演他父母的角色。
這就是諮商的價值,做為一種助人專業,在諮訪關係中,諮商師有責任去幫助來談者放鬆下來,建立起對自己能被看見的信心。
理想情況下,來談者會成為「讓自己被看見」的重要來源,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自己能看見自己、肯定自己、認同自己,他就不會那麼單向的去尋求被他人看見,被外界肯定。這時,他的自我就穩固了。
和擁有穩固自我的人相處,感覺很舒服。因為這樣的人很穩定,他不會因為你怎麼樣就過分敏感,他也願意把內心的話說出來,因為他同樣不會對別人過度敏感。簡單說,就是跟這樣的人相處,「沒那麼累」。

2.活得無力

有時候,人活得很怠惰。
比如,「自以為是」。
儘管我們談到被忽略的小嬰兒,但這不表示一個人渴望被看見,渴望的太用力,這就必然是父母的問題,必然要歸咎到原生家庭。
這種將個人發展歸咎為單一成因的觀點,早受到現代心理學的質疑,畢竟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一個人的人格發展有太多複雜的因素,歸咎為單一因素,很容易讓問題因為過度簡化,導致解答也跟著簡化,以至於那個解答壓根就解決不了問題。
就像發燒,如果我們把發燒都歸咎為新冠,那我們就忽略了有上千種疾病會引起發燒的症狀。
又像把少子化歸咎為就是房價的問題,好像解決房價問題,少子化的問題就解決了。
不符合實證研究的結果,被某些人「單純」相信著,相信一個問題必定匹配一個答案,這種過度簡化的思維,往往因為那個答案為這個人所相信。或者更務實的說,這個答案為這個人所理解,他也只能理解到這個地步,所以他會被那些片面、偏頗的信息給說服。
這就像一個人不具備金融知識,看不懂來自專家和研究院的專業論文、圖表、公式、數據,那麼他要搞投資,往往只能通過那些他能理解的信息,比如某些網紅、大V或投資群里傳來傳去,未經證實的文章。
這是因為那些專家和研究院的資料沒用嗎?可信度比網紅、大V還低嗎?並不是,只是後者的文章,他看得懂而已,因為看得懂,所以他更容易相信。他就像一隻青蛙,他坐在井裡頭,他只能通過井口有限的空間判斷世界。
如果他想真正認識世界,他得跳出這口井,但這是有門檻的,就像學習本身就有門檻,大學、碩士、博士……網絡文章、論文、專著……一道道的門檻,需要一個人願意花時間去學習。
通過學習累積的知識來跨越門檻,一個人方能進入一個更高層次的知識池,以獲取經過檢證、更加可信並接近真相核心的資源。
換言之,越是複雜的真相,會因為它的複雜而使某些人放棄謀求真相。所以有些人總是選「輕鬆」的那條路,但那條路其實是一條不歸路,因為輕鬆的選擇,減輕了認知負荷,卻使一個人永遠無法得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解答。
畢竟隨口聊聊八卦,說些未經檢證的個人意見,比起引經據典,歷經一番辯證思考以求得真相,前者容易得多,可以用很小的代價獲取情感上的滿足。

3.自欺

這大體便是生活的難處,有時我們活得太用力,有時我們又活得不夠積極。
為何如此?
大抵是因為有些人用力的時候,他用力的目標並非真實目標,而是一個「假想敵」。
比如談到用力過猛,我會想起一些受了情傷的人。
有的人在愛情中被欺騙、被拋棄,他該處理的是和這個人之間的情感糾葛,以及造成的心理陰影。但他不是那麼想的,他把「這個人」視為「所有人」。
所以有些因為伴侶嫌貧愛富,因此受傷的男人,他把所有的女性都當成假想敵,認為她們都是勢利眼;有些因為伴侶出軌而受傷的女人,她把所有男性都當成騙子,只會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
這就會讓人太用力,因為他要處理的不是某個人,不是與某個人的關係,而是這個世界里的某個大群體。所以他要用盡一切力氣去對抗這個群體,但他忽略了,這個群體並非他真正要處理的對象,並且他也處理不了。
反之,有些人活得不夠用力,也是同個道理。
他們把應該處理的對象看得過於簡單,就像有些人把別人都當成笨蛋,覺得自己最聰明,那麼事實會告訴這個人,「你其實沒那麼聰明。」
有些人覺得別人都愛他,所以他從來不認真付出感情,那麼事實會敲打他,讓他知道:「你沒你想的那麼重要。」

4.中庸之道

尋找一個中庸的選擇是最難的,中庸不是把事情除以二,而是在兩個極端之間不斷嘗試,以尋求那個最恰當的位置。
並且這個答案不會永遠正確,因為生活就像一條前行的船,我們在某個人生階段找到的答案,大多只能切合當時的處境,處理當時的問題。我們得不斷調整,這也是生活令人心累的一部分,是前述談到的複雜性的一部分。
談到這裡,可能有人已經發現了生活的某個真相。這個真相就是生活就是那麼複雜,就是那麼累。
或許我們可以盡可能讓生活輕鬆一點,但我們無法回避某些注定累人的部分。比如生兒育女,一旦你做了這個選擇,你就得負責到底。你當然可以逃避責任,生了孩子不聞不問,這是一種極端的選擇,而這個選擇需要你付出代價。
所以我們能考慮的,就是在不同的代價之間,選擇我們能負擔的。
同時督促自己,負擔不是掏空當前所有,而是在付出的同時,將一部分的精力用於積累新的資源,包括我們的智識和其他能力,避免我們坐井觀天,導致最後我們只相信我們「能」相信的,然後活得盲目、愚蠢,傷害自己就算了,還把錯誤的見解傳遞給別人,害人害己。
比如那些將個人遭遇的困境、弱項和挫折體驗都歸咎為單一原因的觀點,有些人散布這些觀點,但他從來不願深究這些觀點背後的來源,檢證背後的邏輯。他對別人說的話,和他對自己說的差不多。

5.你是自己的專家

從這個角度來說,學心理學真的能夠對有心理困擾的人有幫助嗎?
這就要看這個人怎麼看待「學心理學」這件事,有些人不是學,他只是在尋覓一個自己能看懂,且能說服自己的觀點。所以他有觀點,但他只是觀點的復讀機。
更麻煩的是,原本他要解的「題」可能是他的父親,但他卻想研究所有父親。又像有的人要瞭解的是某個孩子的內心,但他卻把力氣用在瞭解所有孩子的心理。那麼他壓根沒有認准他學心理學為的是什麼。
與之相比,有些人學心理學,他費了不少功夫去蒐集相關資料,展開大量閱讀,一點一點去檢證自己內心的質疑,檢驗自己的問題,他不斷去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問題。
他追求的不是被認同,而是能夠跳脫固有的框架,他知道在固有的框架中,他不可能看清問題,遑論解決問題。
所以你願意為你的問題付出多少努力,背後動力看的是你追求的是什麼。
你追求的是問題的答案,還是其他東西?如果你追求的不是問題的答案,而是被認同,或者看見自己的影響力,或是通過高聲呼喊來宣洩內心的焦慮不安。
你的追求將成為你的答案,你將成為答案本身。那是因為,我們同時也是自己今生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認清自己,你才知道從哪裡解題。認准你要處理的對象,才能避免用力過度或用力不足,然後把每一分力氣用在「刀口上」。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前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監事。著有《孤獨白》、《心靈馴獸師》、《別害怕當個流淚的大人》等書。
avatar-img
77會員
80內容數
哲學博士。結合哲學諮商與教育的實務經驗,以存在心理學視角,提供對於:自由、責任、命運、孤獨、存在感、價值感等人生課題的分析與覺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容我說 的其他內容
新的一年,不會是新的。我們只能繼續背負已經發生的過往前行,但願你在前行的路上不再自欺
新的一年,不會是新的。我們只能繼續背負已經發生的過往前行,但願你在前行的路上不再自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人類生存的意義,提出了在父母、同事、情人等多重角色中,如何保持自我,並對外界評價的反思。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尋求真實的自我變得越來越重要。透過質疑顧慮與意見,作者鼓勵讀者找到自我價值,實現真正的生活態度。這不僅是一段哲學思考,也是對現代人心理的深刻探究。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本書提醒了我們要瞭解自己的需求,投入時間到真正想做的事情上。生命的意義在於是否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活過一生,是否能意識到自己才是遊戲的主宰。
Thumbnail
在長大後很難找到真正的「做自己」,隨之而來的是在他人面前的自我保護。羞辱和內心掙扎使我們想要隱藏自己,即使只是很小的不完美。有時我們感到困擾,生活中的壓力讓我們慾望更好的處境,這也許是策略,但是策略可以變動。進一步釐清自己的真正想法,並設置界限,是達到真實做自己的第一步。
身為一個憑實力生存的人 身邊有小人必然是標配 就是有些人 看不見那些成果是你拼了命努力換來的 卻認為只想躺平擺爛的自己 只是運氣沒你好 什麼廢物思維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部分的人多是很容易把自己當作受害者。比如說,今天報告沒做好或東西遲交,可能許多主管的第一個反應是卸責給下屬:「因為那個誰的工作能力有狀況」、「那個誰沒有把控好時程」或「那個誰如何如何」……總之,總有「那個誰」可以成為最適切的背鍋俠。
Thumbnail
有人說要看透一個人很難,因為人很複雜 因為我們連看透自己都很困難。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人類生存的意義,提出了在父母、同事、情人等多重角色中,如何保持自我,並對外界評價的反思。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尋求真實的自我變得越來越重要。透過質疑顧慮與意見,作者鼓勵讀者找到自我價值,實現真正的生活態度。這不僅是一段哲學思考,也是對現代人心理的深刻探究。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本書提醒了我們要瞭解自己的需求,投入時間到真正想做的事情上。生命的意義在於是否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活過一生,是否能意識到自己才是遊戲的主宰。
Thumbnail
在長大後很難找到真正的「做自己」,隨之而來的是在他人面前的自我保護。羞辱和內心掙扎使我們想要隱藏自己,即使只是很小的不完美。有時我們感到困擾,生活中的壓力讓我們慾望更好的處境,這也許是策略,但是策略可以變動。進一步釐清自己的真正想法,並設置界限,是達到真實做自己的第一步。
身為一個憑實力生存的人 身邊有小人必然是標配 就是有些人 看不見那些成果是你拼了命努力換來的 卻認為只想躺平擺爛的自己 只是運氣沒你好 什麼廢物思維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部分的人多是很容易把自己當作受害者。比如說,今天報告沒做好或東西遲交,可能許多主管的第一個反應是卸責給下屬:「因為那個誰的工作能力有狀況」、「那個誰沒有把控好時程」或「那個誰如何如何」……總之,總有「那個誰」可以成為最適切的背鍋俠。
Thumbnail
有人說要看透一個人很難,因為人很複雜 因為我們連看透自己都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