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活得很用力,有些人活得很無力,且都活得很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1.活得費力

有時候,人活得很用力。.活得費力

有時候,人活得很用力。

比如,被看見。

「被看見」是一種天生的需要,小嬰兒如果不被看見,需要食物、需要清潔、需要溫暖等需求就得不到滿足。不被看見,亦即「被忽視」,對任何人都是一種莫大的恐懼。

然而,有些人渴望被看見,但他們企圖讓別人看見的方式太用力了,就像演員用力過猛,把深刻的表情演成猙獰的表情。

這時,他們的需要可能非但得不到滿足,還會把人嚇跑,出現反效果。

可是要讓很用力的人放鬆下來,這並不容易,因為他們之所以用力,往往是過去被忽略太久了,他們內心並不相信自己能夠輕易被看見。另一方面,別人也沒有必要滿足他們的需要。就像小嬰兒對父母的需要,其他人沒有責任去扮演他父母的角色。

這就是諮商的價值,做為一種助人專業,在諮訪關係中,諮商師有責任去幫助來談者放鬆下來,建立起對自己能被看見的信心。

理想情況下,來談者會成為「讓自己被看見」的重要來源,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自己能看見自己、肯定自己、認同自己,他就不會那麼單向的去尋求被他人看見,被外界肯定。這時,他的自我就穩固了。

和擁有穩固自我的人相處,感覺很舒服。因為這樣的人很穩定,他不會因為你怎麼樣就過分敏感,他也願意把內心的話說出來,因為他同樣不會對別人過度敏感。簡單說,就是跟這樣的人相處,「沒那麼累」。


2.活得無力

有時候,人活得很怠惰。

比如,「自以為是」。

儘管我們談到被忽略的小嬰兒,但這不表示一個人渴望被看見,渴望的太用力,這就必然是父母的問題,必然要歸咎到原生家庭。

這種將個人發展歸咎為單一成因的觀點,早受到現代心理學的質疑,畢竟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一個人的人格發展有太多複雜的因素,歸咎為單一因素,很容易讓問題因為過度簡化,導致解答也跟著簡化,以至於那個解答壓根就解決不了問題。

就像發燒,如果我們把發燒都歸咎為新冠,那我們就忽略了有上千種疾病會引起發燒的症狀。

又像把少子化歸咎為就是房價的問題,好像解決房價問題,少子化的問題就解決了。

不符合實證研究的結果,被某些人「單純」相信著,相信一個問題必定匹配一個答案,這種過度簡化的思維,往往因為那個答案為這個人所相信。或者更務實的說,這個答案為這個人所理解,他也只能理解到這個地步,所以他會被那些片面、偏頗的信息給說服。

這就像一個人不具備金融知識,看不懂來自專家和研究院的專業論文、圖表、公式、數據,那麼他要搞投資,往往只能通過那些他能理解的信息,比如某些網紅、大V或投資群里傳來傳去,未經證實的文章。

這是因為那些專家和研究院的資料沒用嗎?可信度比網紅、大V還低嗎?並不是,只是後者的文章,他看得懂而已,因為看得懂,所以他更容易相信。他就像一隻青蛙,他坐在井裡頭,他只能通過井口有限的空間判斷世界。

如果他想真正認識世界,他得跳出這口井,但這是有門檻的,就像學習本身就有門檻,大學、碩士、博士……網絡文章、論文、專著……一道道的門檻,需要一個人願意花時間去學習。

通過學習累積的知識來跨越門檻,一個人方能進入一個更高層次的知識池,以獲取經過檢證、更加可信並接近真相核心的資源。

換言之,越是複雜的真相,會因為它的複雜而使某些人放棄謀求真相。所以有些人總是選「輕鬆」的那條路,但那條路其實是一條不歸路,因為輕鬆的選擇,減輕了認知負荷,卻使一個人永遠無法得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解答。

畢竟隨口聊聊八卦,說些未經檢證的個人意見,比起引經據典,歷經一番辯證思考以求得真相,前者容易得多,可以用很小的代價獲取情感上的滿足。


3.自欺

這大體便是生活的難處,有時我們活得太用力,有時我們又活得不夠積極。

為何如此?

大抵是因為有些人用力的時候,他用力的目標並非真實目標,而是一個「假想敵」。

比如談到用力過猛,我會想起一些受了情傷的人。

有的人在愛情中被欺騙、被拋棄,他該處理的是和這個人之間的情感糾葛,以及造成的心理陰影。但他不是那麼想的,他把「這個人」視為「所有人」。

所以有些因為伴侶嫌貧愛富,因此受傷的男人,他把所有的女性都當成假想敵,認為她們都是勢利眼;有些因為伴侶出軌而受傷的女人,她把所有男性都當成騙子,只會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

這就會讓人太用力,因為他要處理的不是某個人,不是與某個人的關係,而是這個世界里的某個大群體。所以他要用盡一切力氣去對抗這個群體,但他忽略了,這個群體並非他真正要處理的對象,並且他也處理不了。

反之,有些人活得不夠用力,也是同個道理。

他們把應該處理的對象看得過於簡單,就像有些人把別人都當成笨蛋,覺得自己最聰明,那麼事實會告訴這個人,「你其實沒那麼聰明。」

有些人覺得別人都愛他,所以他從來不認真付出感情,那麼事實會敲打他,讓他知道:「你沒你想的那麼重要。」


4.中庸之道

尋找一個中庸的選擇是最難的,中庸不是把事情除以二,而是在兩個極端之間不斷嘗試,以尋求那個最恰當的位置。

並且這個答案不會永遠正確,因為生活就像一條前行的船,我們在某個人生階段找到的答案,大多只能切合當時的處境,處理當時的問題。我們得不斷調整,這也是生活令人心累的一部分,是前述談到的複雜性的一部分。

談到這裡,可能有人已經發現了生活的某個真相。這個真相就是生活就是那麼複雜,就是那麼累。

或許我們可以盡可能讓生活輕鬆一點,但我們無法回避某些注定累人的部分。比如生兒育女,一旦你做了這個選擇,你就得負責到底。你當然可以逃避責任,生了孩子不聞不問,這是一種極端的選擇,而這個選擇需要你付出代價。

所以我們能考慮的,就是在不同的代價之間,選擇我們能負擔的。

同時督促自己,負擔不是掏空當前所有,而是在付出的同時,將一部分的精力用於積累新的資源,包括我們的智識和其他能力,避免我們坐井觀天,導致最後我們只相信我們「能」相信的,然後活得盲目、愚蠢,傷害自己就算了,還把錯誤的見解傳遞給別人,害人害己。

比如那些將個人遭遇的困境、弱項和挫折體驗都歸咎為單一原因的觀點,有些人散布這些觀點,但他從來不願深究這些觀點背後的來源,檢證背後的邏輯。他對別人說的話,和他對自己說的差不多。


5.你是自己的專家

從這個角度來說,學心理學真的能夠對有心理困擾的人有幫助嗎?

這就要看這個人怎麼看待「學心理學」這件事,有些人不是學,他只是在尋覓一個自己能看懂,且能說服自己的觀點。所以他有觀點,但他只是觀點的復讀機。

更麻煩的是,原本他要解的「題」可能是他的父親,但他卻想研究所有父親。又像有的人要瞭解的是某個孩子的內心,但他卻把力氣用在瞭解所有孩子的心理。那麼他壓根沒有認准他學心理學為的是什麼。

與之相比,有些人學心理學,他費了不少功夫去蒐集相關資料,展開大量閱讀,一點一點去檢證自己內心的質疑,檢驗自己的問題,他不斷去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問題。

他追求的不是被認同,而是能夠跳脫固有的框架,他知道在固有的框架中,他不可能看清問題,遑論解決問題。

所以你願意為你的問題付出多少努力,背後動力看的是你追求的是什麼。

你追求的是問題的答案,還是其他東西?如果你追求的不是問題的答案,而是被認同,或者看見自己的影響力,或是通過高聲呼喊來宣洩內心的焦慮不安。

你的追求將成為你的答案,你將成為答案本身。那是因為,我們同時也是自己今生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認清自己,你才知道從哪裡解題。認准你要處理的對象,才能避免用力過度或用力不足,然後把每一分力氣用在「刀口上」。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前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監事。著有《孤獨白》、《心靈馴獸師》、《別害怕當個流淚的大人》等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容我說
96會員
100內容數
哲學博士。結合哲學諮商與教育的實務經驗,以存在心理學視角,提供對於:自由、責任、命運、孤獨、存在感、價值感等人生課題的分析與覺察。
容我說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放不下的人,往往受困於某些心結,這些心結既使他們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影響更大的是,使他們無法活出自己,以致於一直活在一種自我消耗的痛苦之中。
Thumbnail
2025/04/28
放不下的人,往往受困於某些心結,這些心結既使他們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影響更大的是,使他們無法活出自己,以致於一直活在一種自我消耗的痛苦之中。
Thumbnail
2025/04/01
如果在清明節這個關於死亡的日子,我們能夠提醒自己生命中必須面對和學習的重要課題,那麼清明節的意義才能真正豐富起來。孩子理應得到大人的尊重,而欺騙絕非尊重。唯有幫助他們面對生命的真相,以適當的方式引導他們在死亡之前以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這才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Thumbnail
2025/04/01
如果在清明節這個關於死亡的日子,我們能夠提醒自己生命中必須面對和學習的重要課題,那麼清明節的意義才能真正豐富起來。孩子理應得到大人的尊重,而欺騙絕非尊重。唯有幫助他們面對生命的真相,以適當的方式引導他們在死亡之前以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這才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Thumbnail
2025/03/27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我想要被理解」,實際上他想要的是「你照我說的做!」,到底真正的理解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5/03/27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我想要被理解」,實際上他想要的是「你照我說的做!」,到底真正的理解是什麼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消耗情感型的人,特徵是: 1. 他們的行為和思維很衝動,容易觸發強烈激動的情緒反應 2. 他們很容易防衛、時時不安因此需要時時安撫 3. 時時以自我為中心,以致人際關係是片面的.....
Thumbnail
消耗情感型的人,特徵是: 1. 他們的行為和思維很衝動,容易觸發強烈激動的情緒反應 2. 他們很容易防衛、時時不安因此需要時時安撫 3. 時時以自我為中心,以致人際關係是片面的.....
Thumbnail
探究原生家庭並不是為了責備或是究責,而是開始自我察覺,我們免不了原生家庭的羈絆,但我們應該也能夠活出屬於自己的努力。 好書分享:過度努力。 作者:諮商心理師 周慕姿 寶瓶文化出版。 職場上會有過度努力嗎?會有人不喜歡自己的同事夥伴過度努力嗎?還是看不慣不同世代的過度安逸?又或是怎麼在該努力的時候選擇
Thumbnail
探究原生家庭並不是為了責備或是究責,而是開始自我察覺,我們免不了原生家庭的羈絆,但我們應該也能夠活出屬於自己的努力。 好書分享:過度努力。 作者:諮商心理師 周慕姿 寶瓶文化出版。 職場上會有過度努力嗎?會有人不喜歡自己的同事夥伴過度努力嗎?還是看不慣不同世代的過度安逸?又或是怎麼在該努力的時候選擇
Thumbnail
各位讀者,不知道你生活周遭有沒有遇過這樣類型的人,他們很勤勉做事,能力也很好,若你交與他們任務會感覺十分安心可靠,因為他的理智總是上線,事情按部就班的在掌握中要去達成。 但這樣類型的人,相處久了也會有壓力,因為事情若不如他們預料的發展,他們會對周圍的人充滿指導性或應該如何如何的責難要求。 這樣類型的
Thumbnail
各位讀者,不知道你生活周遭有沒有遇過這樣類型的人,他們很勤勉做事,能力也很好,若你交與他們任務會感覺十分安心可靠,因為他的理智總是上線,事情按部就班的在掌握中要去達成。 但這樣類型的人,相處久了也會有壓力,因為事情若不如他們預料的發展,他們會對周圍的人充滿指導性或應該如何如何的責難要求。 這樣類型的
Thumbnail
認清自己,你才知道從哪裡解題。 認準你要處理的對象,才能避免用力過度或用力不足,然後把每一分力氣用在「刀口上」
Thumbnail
認清自己,你才知道從哪裡解題。 認準你要處理的對象,才能避免用力過度或用力不足,然後把每一分力氣用在「刀口上」
Thumbnail
人生,它無法一條直線到底,是彎彎曲曲的,有時還很尖銳、來個大轉折,也許在過程中更充滿了荆棘。 人生不是那麼順遂。也許不該這麼篤定。假如人生那麼順遂,我懷疑那個人若不是白癡,就是可能刻意矇騙自己。有時,我很羡慕白癡~ 因為他不懂得察顏觀色,既看不懂社會的反射,但不存在難過心情的阿Q。但到底我們是血肉之
Thumbnail
人生,它無法一條直線到底,是彎彎曲曲的,有時還很尖銳、來個大轉折,也許在過程中更充滿了荆棘。 人生不是那麼順遂。也許不該這麼篤定。假如人生那麼順遂,我懷疑那個人若不是白癡,就是可能刻意矇騙自己。有時,我很羡慕白癡~ 因為他不懂得察顏觀色,既看不懂社會的反射,但不存在難過心情的阿Q。但到底我們是血肉之
Thumbnail
身為世代忙碌的一份子,你曾經也有事情多到焦頭爛額,或是因為手上事情太多,而做到充滿無力感嗎?如果有這個狀況,你得注意,這可能是踩到毒藥的前奏。
Thumbnail
身為世代忙碌的一份子,你曾經也有事情多到焦頭爛額,或是因為手上事情太多,而做到充滿無力感嗎?如果有這個狀況,你得注意,這可能是踩到毒藥的前奏。
Thumbnail
當大家從小到大成長時,未真正與自己經營好一個關係之前,未真正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之前,甚至未真正發掘自己的才能天賦之前,我們習以為常從家庭中,從學校中,從社會中等等……買入學會一些不同價值觀以及思維行為模式。 活成一個機械人,沒有你的想法,只有能說:要,是,對!從不能說:不要,不,不是!
Thumbnail
當大家從小到大成長時,未真正與自己經營好一個關係之前,未真正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之前,甚至未真正發掘自己的才能天賦之前,我們習以為常從家庭中,從學校中,從社會中等等……買入學會一些不同價值觀以及思維行為模式。 活成一個機械人,沒有你的想法,只有能說:要,是,對!從不能說:不要,不,不是!
Thumbnail
汲汲營營的生活,拼命想在人生中找到自己,有時候,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或別人的一個動作讓自己充滿憤怒、不滿、憂鬱、傷心,不知不覺,這些"聲音"漸漸在我們的大腦中進駐,而更可笑的是,我們還自以為這些就是的「內心的聲音」 你知道嗎,這些都是"非自己"的狀態。 覺察,是通往真實的世界。
Thumbnail
汲汲營營的生活,拼命想在人生中找到自己,有時候,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或別人的一個動作讓自己充滿憤怒、不滿、憂鬱、傷心,不知不覺,這些"聲音"漸漸在我們的大腦中進駐,而更可笑的是,我們還自以為這些就是的「內心的聲音」 你知道嗎,這些都是"非自己"的狀態。 覺察,是通往真實的世界。
Thumbnail
是否曾有過那些時候? 無論怎麼努力工作都提不起勁,縱使是自己熱愛的事情? 事情無法按照預期,而感到煩躁和壓力山大? 不了解自己的情緒源自於何方? 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ㄧ書 讓我們知道我們大多時候都不夠了解自己 也正如此我們該設法理解 面對和接納自己的那些情緒。
Thumbnail
是否曾有過那些時候? 無論怎麼努力工作都提不起勁,縱使是自己熱愛的事情? 事情無法按照預期,而感到煩躁和壓力山大? 不了解自己的情緒源自於何方? 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ㄧ書 讓我們知道我們大多時候都不夠了解自己 也正如此我們該設法理解 面對和接納自己的那些情緒。
Thumbnail
讓我們沒有辦法鼓起勇氣去做自己的原因之一,是內心深處的恐懼與害怕,害怕做自己太亮麗會被攻擊、害怕到最後只剩自己一個人,於是小心翼翼的把自己變得透明,深怕一個不小心,我們就成了眾矢之的。
Thumbnail
讓我們沒有辦法鼓起勇氣去做自己的原因之一,是內心深處的恐懼與害怕,害怕做自己太亮麗會被攻擊、害怕到最後只剩自己一個人,於是小心翼翼的把自己變得透明,深怕一個不小心,我們就成了眾矢之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