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以為說的話是為對方好,但其實讓別人覺得不舒服而不自知,甚至令人有說話不得體的印象。
如果我們真的想幫助別人,說的應該是對方聽得進去的話,而不是自己想要講的,用讓人感到舒服的方式去溝通,而不是因為自己想說,然後用一種「以上對下」的方式在跟別人講話,造成別人的不舒服。
很多人沒意識到自己的講話方式是把自己放在比對方高的位置上,例如:「你好棒!很不錯!做的很好!」 這些看似正面的鼓勵語言,其實內心的潛意識都是把自己放在比對方高的位置上才產生的,因為只有對晚輩,我們才會用"嘉許"的態度。
另一種是:「你開心就好」。這句話裡隱藏著 支配,因為不想得罪人,所以這部份我不做決定,讓你自己表現跟發揮,後果由你自己負責,如果要我來負責,那我到時也會以聖人姿態來搭救,這樣的狀態,在二性關係中尤其常見。這是一種生存之道,從原生家庭中學習來的察言觀色,這樣不得罪人,甚至討好別人的人其實潛意識裡隱藏著極深的憤怒。
每個人都不喜歡不請自來的建議,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別人沒問就不要輕易開口,尤其那些永遠把別人當學生的老師說話方式,以及表現出自己可以罩你的老大態度,這只會讓別人覺得自己渺小無知,感覺更像是在突顯自己很厲害,最後造成別人的反感而不自知。
講出讓人覺得舒服的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反省是最好的訓練,真正會說話的人是都是會反省的人。說話前先想想再說,不急著搶話,先說不一定先贏,了解自己說話的目的,明白自己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想清楚再說。就事論事不針對人,分享意見但不表明立場,舞台留給別人讓大家一起發光,這些都是能讓人覺得平等對談,舒服說話的表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