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情緒了解自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有「情緒」是我們了解自己最好的時機。

有些敏感體質的人,可以感受到別人的情緒,導致自己也跟著有情緒或是想避開那個人。其實只要分清楚這個情緒是誰的,抓到自己的核心價值,就不會被這樣的情況干擾。例如去餐廳吃飯,因為廚師今天心情不好,所以你吃出了悲傷或憤怒的情緒,再來你可能會選擇不吃或跟著有情緒。但,試問一下,你認識這廚師嗎?他今天是吵架?分手?還是被老闆罵?既然你都不知道,那又何必把別人的情緒揹在自己身上?

你想要呈現的是
1. 你有敏感體質很厲害可以感覺出別人的情緒,讓自己受別人的情緒影響?還是
2. 分清楚這是誰的情緒,把自己拉回到當下繼續吃飯,讓別人的情緒流過,不受別人的影響。
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來吃飯的「初衷」是什麼。隨時覺知自己,覺察事物的本質,才不會一直受到別人的影響,要知道那是別人的事,不是你的事。



講到情緒就要講到 「人類圖情緒中心」的問題

●情緒空白的人
有害怕得罪人就是想要做好人的問題,在很多時候都會不知道要如何拒絕別人,只好做出違背自己心態的選擇,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所以需要練習好好溝通好好說話,回家思考怎麼說最好、最不會得罪人,這次來不及講沒關係,我們永遠都還有下一次機會,且無論多晚都要講出自己的不舒服讓對方知道,不然一直壓抑這樣的情緒,我們就會開始討厭對方,卻沒想過是因為自己不懂拒絕,把責任全歸在對方身上,然後就會從別的地方用故意不做、故意讓對方生氣的方式來讓對方不爽,這樣的行為叫做「被動式攻擊」。

而被動式攻擊只能帶來短暫的快樂,實際長時間未解的問題都沒解決,這樣的方式對自己人際關係(無論是家人、另一半、朋友或工作職場)的相處上,並沒有實質的幫助,只會讓關係越來越差。

●情緒中心有啟動的人
有情緒是件正常的事,我們要允許自己有情緒,不壓抑不批判自己的情緒,學習跟自己的情緒相處,安撫自己的情緒,或是跟身邊的人說自己目前有情緒,需要時間消化。最好不要帶著情緒與人互動,就算是這個人讓我們有情緒,也都要讓自己靜下來,之後再好好的溝通 ,講出是什麼原因引起了自己的不悅感。

#我們一定要了解自己
#去思考是什麼引發生自己的情緒
#情緒背後有什麼是我們沒有覺察到的
#分開別人的情緒與自己的情緒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tella從覺知出發的沙龍
39會員
62內容數
相同的命格卻有不一樣的人生,差別在於「選擇」。 想要人生有所不同,想要不被表現迷惑,並做出更好的選擇 歡迎找我預約:|八字|答案桌遊|奇門遁甲|
2023/12/23
某年跟朋友在聊天,聊到我為什麼想要被呵護,於是連結到我「害怕被拋棄」的不安全感。
Thumbnail
2023/12/23
某年跟朋友在聊天,聊到我為什麼想要被呵護,於是連結到我「害怕被拋棄」的不安全感。
Thumbnail
2023/09/04
道理人人都會說上二句,經書也是人人都會念,還有每日打坐冥想的,這些行為都會讓人覺得是在修行。在身心靈圈,不時的會看到一些引經據典的貼文。
Thumbnail
2023/09/04
道理人人都會說上二句,經書也是人人都會念,還有每日打坐冥想的,這些行為都會讓人覺得是在修行。在身心靈圈,不時的會看到一些引經據典的貼文。
Thumbnail
2023/08/29
人性裡有一種基本的預設是:如果我是一個夠好的人,你就不可能對我太爛。所以如果有人以對待動物或是比對待動物更爛的方式對你,你會忘了你自己是人。 而這些受害者也相信自己一定有什麼不對,才會遭受這樣的對待。因為一般的人是不會碰到這種事的,所以非常相信自己有什麼不對,才會被這樣的對待。 施暴者先限制其交
Thumbnail
2023/08/29
人性裡有一種基本的預設是:如果我是一個夠好的人,你就不可能對我太爛。所以如果有人以對待動物或是比對待動物更爛的方式對你,你會忘了你自己是人。 而這些受害者也相信自己一定有什麼不對,才會遭受這樣的對待。因為一般的人是不會碰到這種事的,所以非常相信自己有什麼不對,才會被這樣的對待。 施暴者先限制其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透過覺察練習,體會到很多時候因為內心的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所以產生情緒。 學習在不如預期的人、事、物觸動過去的傷痛記憶時,允許自己有情緒產生。 讓自己獨處、沉澱。釐清為何有這樣的感受產生。不批判或指責當下引動情緒的人、事、物。 往往會發現是因為別人沒能照顧到自己的感受,而產生了不愉快的心情。
Thumbnail
透過覺察練習,體會到很多時候因為內心的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所以產生情緒。 學習在不如預期的人、事、物觸動過去的傷痛記憶時,允許自己有情緒產生。 讓自己獨處、沉澱。釐清為何有這樣的感受產生。不批判或指責當下引動情緒的人、事、物。 往往會發現是因為別人沒能照顧到自己的感受,而產生了不愉快的心情。
Thumbnail
「你現在在想什麼?」 當我們在與人相處過程中,感覺到不舒服、討厭甚至憤恨的情緒時,不妨先按個暫停鍵,在心中先問一問自己,現在想到了什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專屬信念,在面對新事件時,能夠在1/3秒內無意識的、自動爲它附加正面或負面的初步評估,也就是這「對我有好處」或是「對我有壞處」。
Thumbnail
「你現在在想什麼?」 當我們在與人相處過程中,感覺到不舒服、討厭甚至憤恨的情緒時,不妨先按個暫停鍵,在心中先問一問自己,現在想到了什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專屬信念,在面對新事件時,能夠在1/3秒內無意識的、自動爲它附加正面或負面的初步評估,也就是這「對我有好處」或是「對我有壞處」。
Thumbnail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覺得我再也受不了身邊人的情緒暴力。 會用情緒暴力這樣的嚴重字眼,是因為我深深覺得在生活中備受干擾。 當遇見事情不順時,我們會有情緒。 小的事情如煎蛋又沾鍋了、煮麵煮到焦了,大的如夫妻意見不合、財務上遇到困難。 有情緒是好事,有情緒代表在意,但是,我們必須要意識到自己有情
Thumbnail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覺得我再也受不了身邊人的情緒暴力。 會用情緒暴力這樣的嚴重字眼,是因為我深深覺得在生活中備受干擾。 當遇見事情不順時,我們會有情緒。 小的事情如煎蛋又沾鍋了、煮麵煮到焦了,大的如夫妻意見不合、財務上遇到困難。 有情緒是好事,有情緒代表在意,但是,我們必須要意識到自己有情
Thumbnail
情緒的問題很多人都有,也很正常,看到不順眼的事情會生氣、憤怒,遇到不順心的事會煩躁、鬱悶,有的人隱忍,但內心已波濤洶湧,還是要費心去安撫自己,而有的人大肆發洩,旁邊的人都會遭殃。雖然情緒的表達是屬於個人自由,那你自己的感受會是如何呢?我認為會大大的影響個人和家庭的生活、自我的表現和心理健康。
Thumbnail
情緒的問題很多人都有,也很正常,看到不順眼的事情會生氣、憤怒,遇到不順心的事會煩躁、鬱悶,有的人隱忍,但內心已波濤洶湧,還是要費心去安撫自己,而有的人大肆發洩,旁邊的人都會遭殃。雖然情緒的表達是屬於個人自由,那你自己的感受會是如何呢?我認為會大大的影響個人和家庭的生活、自我的表現和心理健康。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