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標籤撕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小孩來說,認識這個世界,貼標籤是最快且最容易理解的方式。
但父母有責任選擇多講一些,#不讓貼標籤變得理所當然。
兒子大概三歲時問過我「媽媽,好人跟壞人有什麼不一樣?」這真的是很好的問題,答案不會只是「好人會做好事,壞人會做壞事」這樣的二分法:
有人做了壞事但他心可能並不壞;
有人沒有犯法但他可能不善良;
有人用說的很好聽,但做出來的是另一回事;
有人看起來很兇很可怕,但他的行為卻散發著光芒……
兒子似懂非懂,但我還是要講。
我們在家從來沒有說過「你是男生,所以你要...。」任何類似的言論,我比老公喜歡復仇者聯盟和變形金剛、我沒有什麼粉紅色的東西,老公比我還會摺衣服跟洗碗…… 我們共同為這個家努力,沒有主內或主外,只是各自負責著自己比較適合做的事情。
但上了幼兒園後,兒子開始強烈意識到性別刻板印象,不時會問我「是不是男生才能怎樣怎樣、女生才能怎樣怎樣」、「男生都比較壞,女生都比較乖」,我總是耐心告訴他「沒有規定男生女生一定要怎樣喔,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樣子和東西,也有文靜的男生和活潑的女生,每個人都不一樣。」
我們也曾聊過身體是某個性別,但心理認同自己是另一個性別的話題,兒子小腦袋一直轉。我想鼓勵他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去欣賞、尊重每個人的不同,
#尊重且自重
雖然我們再怎麼講也比不過同儕之間的影響,而且社會整體而言還是充斥著性別偏見與不友善,但我還是會繼續多講幾句,趁著兒子還會問東問西、還願意聽的時候。
兒子充滿好奇心,他透過讀書、與他人互動時接收了大量訊息,我則一直努力 #把標籤撕掉、稱讚他勇於提問和思考。我也盡量有意識的避免使用「什麼樣的人都怎樣怎樣」這類一桿子打翻一條船的以偏概全,也會提醒兒子避免這樣說話。
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溫柔、善良看待這個世界。
題外話,兒子五歲時曾把評價高第的「不是天才就是瘋子」口誤說成了「不是好人就是呆子」,我笑一個無法自拔,太可愛了!
那,我們都努力當個好人好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33內容數
希望孩子成為身心強韌、能為他人帶來幸福、自己也享受生命的人。生活的縫隙用孩子的笑容補滿,瑣碎的腳步成就了小窩的溫暖,不平靜卻平實的育兒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ill's On the Way 的其他內容
我跟兒子很久沒玩剪刀石頭布了。 每一次只要我們其中一個人說「剪刀石頭…」,另一個人就會立刻加入,各自模仿一隻寶可夢,玩得樂此不疲。兒子總能抓到各個寶可夢的精髓,逗得我笑嗨嗨。 某一次玩剪刀石頭布時,我故意比六、比七比八,兒子笑瘋,然後開始發揮各種肢體創意,從此不斷演化出更豐富的「剪刀石頭寶可夢對戰」
這是我認識的第一位醫生,我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就看過他了。媽媽很喜歡看醫生的文章,但唸給我聽時都支支吾吾的,媽媽說因為醫生的髒話用太多了,我問媽媽,醫生不是都是好學生嗎,怎麼會說髒話?媽媽嘆了口氣說,我該從「什麼叫做好學生」開始解釋呢,還是從「大人為什麼要說髒話」開始講起呢?
// 一代一代,都是盡力,都是愛 // 我們的父母盡他們所能的,給予我們一個他們未曾擁有過的童年:無憂無慮的安穩生活。現在我們成了父母,我們用小時候的自己希望被對待的方式,愛著我們的孩子,才發現親職之困、親職之難。
你永遠不會像我愛你那樣的愛我,但我心甘情願盡全力讓你快樂,就算你快樂的原因不總是我。 等你再大一些,當你最愛
這篇文章只是想在茫茫網路文章當中,多一個「親餵到三四歲也沒關係喔」的聲音。更要強調「沒有親餵、喝配方奶也沒關係喔」,因為這個世界沒有最好、最完美的教養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當人們試圖將情緒視覺化,爆發的火山、煮開逼逼叫的熱水壺、從耳朵鼻孔衝出的蒸汽,都在描述那種從體內不斷湧出、尋找出口的一股能量。但現實生活中,情緒沒有形體,人的肉體只有幾個出口
我跟兒子很久沒玩剪刀石頭布了。 每一次只要我們其中一個人說「剪刀石頭…」,另一個人就會立刻加入,各自模仿一隻寶可夢,玩得樂此不疲。兒子總能抓到各個寶可夢的精髓,逗得我笑嗨嗨。 某一次玩剪刀石頭布時,我故意比六、比七比八,兒子笑瘋,然後開始發揮各種肢體創意,從此不斷演化出更豐富的「剪刀石頭寶可夢對戰」
這是我認識的第一位醫生,我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就看過他了。媽媽很喜歡看醫生的文章,但唸給我聽時都支支吾吾的,媽媽說因為醫生的髒話用太多了,我問媽媽,醫生不是都是好學生嗎,怎麼會說髒話?媽媽嘆了口氣說,我該從「什麼叫做好學生」開始解釋呢,還是從「大人為什麼要說髒話」開始講起呢?
// 一代一代,都是盡力,都是愛 // 我們的父母盡他們所能的,給予我們一個他們未曾擁有過的童年:無憂無慮的安穩生活。現在我們成了父母,我們用小時候的自己希望被對待的方式,愛著我們的孩子,才發現親職之困、親職之難。
你永遠不會像我愛你那樣的愛我,但我心甘情願盡全力讓你快樂,就算你快樂的原因不總是我。 等你再大一些,當你最愛
這篇文章只是想在茫茫網路文章當中,多一個「親餵到三四歲也沒關係喔」的聲音。更要強調「沒有親餵、喝配方奶也沒關係喔」,因為這個世界沒有最好、最完美的教養方法,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當人們試圖將情緒視覺化,爆發的火山、煮開逼逼叫的熱水壺、從耳朵鼻孔衝出的蒸汽,都在描述那種從體內不斷湧出、尋找出口的一股能量。但現實生活中,情緒沒有形體,人的肉體只有幾個出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為成人的我們都不願意在工作場合、社會場域中被貼上標籤。甚至現在許多團體、有影響力之人都極力撕下一些過去對於性別、種族、國族的標籤。平心而論,我們是都知道,任何群體無論大小,都有其好與壞、善與惡。在人身上也是,體現不完美才是自然的。
Thumbnail
許多父母的想法是小孩子盡可能讓他們保持「天真」及「單純」,所以希望大人世界的許多事物盡可能不要「污染」他們的心靈。 但,讓小孩子一直保持「單純」是好的嗎?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許多家長一直刻意騙小孩聖誕老公公是真的,只為了不要讓小孩單純的夢想破碎。 其實,每年的聖誕禮物是父母送的,為何會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身份的標籤 從小到大,我們確實被賦予了許多身份標籤,比如「乖孩子」、「優等生」、「好妻子」等等。這些標籤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讓我們不自覺地去迎合外界的期待。然而,這樣的過程容易讓我們迷失自我,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 性別的不平等 在許多文化中,女性面臨的標籤和期待遠比男性多。從小,女孩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貼標籤是否是一種我們再也不想認識他人,而執行的殘忍行動? 我覺得是,而且執行的方向是對內(家庭)而非對外,內/外有什麼差異? 記得還小時,對於父親也有類似的心情,覺得為什麼對外人那麼好?願意花很多時間去與之交談,卻不願意多花時間與自己家人相處,此時我想我大概知道為甚麼..... 外面的人無論如何從
天下有不是的父母,如果爸媽沒讓你感受到真愛、或是在你的人生中做出惡劣的行為,請保持安全距離,對方太過分,直接失聯,不用管那些鄉愿、理盲者的情勒,他們不會為你的幸福負責。
Thumbnail
對一位十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他所接收到的,往往就是「對事『也』對人」,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壞的,孩子會認為「我是壞的」,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不好的,孩子會認為「我是不好的」。
Thumbnail
凡事都有一體兩面,世間萬物的意義是以人的主觀視角去認知的,如果能意識到這點,對遇見的人貼上「好的標籤」,並避免貼上「壞的標籤」,你會發現你身邊的人都開始朝好的方向靠近!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身為成人的我們都不願意在工作場合、社會場域中被貼上標籤。甚至現在許多團體、有影響力之人都極力撕下一些過去對於性別、種族、國族的標籤。平心而論,我們是都知道,任何群體無論大小,都有其好與壞、善與惡。在人身上也是,體現不完美才是自然的。
Thumbnail
許多父母的想法是小孩子盡可能讓他們保持「天真」及「單純」,所以希望大人世界的許多事物盡可能不要「污染」他們的心靈。 但,讓小孩子一直保持「單純」是好的嗎?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許多家長一直刻意騙小孩聖誕老公公是真的,只為了不要讓小孩單純的夢想破碎。 其實,每年的聖誕禮物是父母送的,為何會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身份的標籤 從小到大,我們確實被賦予了許多身份標籤,比如「乖孩子」、「優等生」、「好妻子」等等。這些標籤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讓我們不自覺地去迎合外界的期待。然而,這樣的過程容易讓我們迷失自我,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 性別的不平等 在許多文化中,女性面臨的標籤和期待遠比男性多。從小,女孩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貼標籤是否是一種我們再也不想認識他人,而執行的殘忍行動? 我覺得是,而且執行的方向是對內(家庭)而非對外,內/外有什麼差異? 記得還小時,對於父親也有類似的心情,覺得為什麼對外人那麼好?願意花很多時間去與之交談,卻不願意多花時間與自己家人相處,此時我想我大概知道為甚麼..... 外面的人無論如何從
天下有不是的父母,如果爸媽沒讓你感受到真愛、或是在你的人生中做出惡劣的行為,請保持安全距離,對方太過分,直接失聯,不用管那些鄉愿、理盲者的情勒,他們不會為你的幸福負責。
Thumbnail
對一位十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他所接收到的,往往就是「對事『也』對人」,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壞的,孩子會認為「我是壞的」,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不好的,孩子會認為「我是不好的」。
Thumbnail
凡事都有一體兩面,世間萬物的意義是以人的主觀視角去認知的,如果能意識到這點,對遇見的人貼上「好的標籤」,並避免貼上「壞的標籤」,你會發現你身邊的人都開始朝好的方向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