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間的衝突 從「我是為你好」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是希望你好!」「我是為你好!」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不管是我們曾經從爸媽、老師口中聽到,還是我們現在常常對孩子這樣說? 

      我想起孩子五、六歲時發生的事,有次我跟他們說等下到超商,你們可以選擇一樣五十元以下的零食,當孩子興高采烈的挑選了他們喜歡的零食準備要結帳,我看著他們拿的零食說:「這個太多色素;那個太甜,吃糖長不高;這個媽媽上次吃過,很油,不好吃.......」後來,我花了一些時間說服他們選擇「較健康」的零食,他們走出超商時,拿著不是真正他們想選的零食,臉都臭臭的~

        在這之後,我毫無悔改,甚至我也沒發現自己的盲點,屢犯這種錯誤,直到孩子進入青春期,開始嗆我說:「我不是說我不要,你還倒牛奶。」或是「你每次都這樣,我又沒說我要參加,你下次要報名什麼活動,要先問過我,我要去,你才可以幫我報名…...」。

       你熟悉這樣的畫面嗎? 我們常常美其名讓孩子選擇,小從零食,大至學什麼才藝、寒暑假怎麼規劃等等,但我們家長其實在心中已經有些想法,而為什麼這些想法都會造成我們跟孩子的衝突呢? 的確是我們大人的問題。我們常好像尊重孩子,同時又以「我是希望你好!」的理由,讓他們事實上只得接受大人的想法,難怪他們有被打槍,感覺被騙、自由被剝奪的感受。

      怎麼改善這樣的問題? 面對我們自己吧! 接納自己因為是父母,所以我們不希望他們走冤枉路、我們希望他們努力成才、健康幸福等等,這背後是有著不安、恐懼、希望孩子比別人更好等等心理,並且反問自己,這些安排真的就是對孩子最好嗎?

        因此當你要跟孩子討論一件事,你必須先問自己:「這件事我的看法是什麼? 我是真的要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承擔嗎?」若答案是「是的,我要讓孩子選擇」,那你就必須接受孩子若他的選擇跟你不同,甚或孩子的選擇可能是你不希望、或你不喜歡的答案,你也得尊重;若你檢視自己心中想法後,你還是有希望孩子依你想法做的地方,我們就應該在一開始要誠實跟孩子說。

        譬如暑假生活安排,你已經打算孩子一定得繼續補英文、回外婆家3天、一週要幫忙洗碗3次,清潔陽臺等,那你就要跟孩子說:「上面這些事是我已經安排的,除了這些事以外,你可以選擇你自己想做的事,你想一想跟爸爸媽媽說,看需要甚麼幫忙,爸媽可以先想想看。」

         以心為鏡,與孩子共同成長,想想父母為何不敢放手,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幫助父母如何從「我是為你好」到「尊重孩子選擇」呢?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怡怡的沙龍
74會員
457內容數
有根羽毛喜歡到處旅行,記錄生活、想像、教育、教養....不管是光或陰影都值得擁有翅膀,跟著這羽毛一起去旅行。
怡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6
「嘎~~碰!」敏惠煞車不及摔倒在地,左手舉不起來,左腳則有多處流血。「那怎麼辦?」我們瞪大眼睛問,聽敏惠分享到此,當時只想像到她和孩子在花東縱谷迎風而騎的快意畫面, 怎會突然有這嚇人的插曲。
Thumbnail
2025/04/06
「嘎~~碰!」敏惠煞車不及摔倒在地,左手舉不起來,左腳則有多處流血。「那怎麼辦?」我們瞪大眼睛問,聽敏惠分享到此,當時只想像到她和孩子在花東縱谷迎風而騎的快意畫面, 怎會突然有這嚇人的插曲。
Thumbnail
2025/03/31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在養育過程中顯得格外真實。近日,阿嘉帶著兒子外出購物時被一位陌生人撞到,而一旁拿著平板看影片的兒子頭抬都沒抬,完全沒反應。這件事讓阿嘉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出了問題。
Thumbnail
2025/03/31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在養育過程中顯得格外真實。近日,阿嘉帶著兒子外出購物時被一位陌生人撞到,而一旁拿著平板看影片的兒子頭抬都沒抬,完全沒反應。這件事讓阿嘉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出了問題。
Thumbnail
2025/03/24
2025/03/24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是希望你好!」「我是為你好!」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不管是我們曾經從爸媽、老師口中聽到,還是我們現在常常對孩子這樣說?        我想起孩子五、六歲時發生的事
Thumbnail
       「我是希望你好!」「我是為你好!」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不管是我們曾經從爸媽、老師口中聽到,還是我們現在常常對孩子這樣說?        我想起孩子五、六歲時發生的事
Thumbnail
成長環境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本經裡,最難唸的就是,當貧窮的思維沿襲,當你想打破這個窠臼時,就會被貼上叛逆的標籤。 家庭中的情緒勒索,無所不在! 媽媽對我說:「妳再不聽話,我就不要妳了!」 我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你應該做個聽話的小孩,所有的事情都該聽我的安排! 如果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就不要待
Thumbnail
成長環境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本經裡,最難唸的就是,當貧窮的思維沿襲,當你想打破這個窠臼時,就會被貼上叛逆的標籤。 家庭中的情緒勒索,無所不在! 媽媽對我說:「妳再不聽話,我就不要妳了!」 我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你應該做個聽話的小孩,所有的事情都該聽我的安排! 如果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就不要待
Thumbnail
前幾天朋有致電給我,說到小孩子的教養問題,讓她十分頭疼,甚至有時也容易脾氣上來,讓她在情緒的當下幾乎不想理他的孩子,他也被自己的脾氣嚇到… 我問他: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讓你這麼有情緒? 她說(無奈狀):就一樣是老問題啊!小朋友吃飯愛吃不吃的,吃一口左顧右盼、東張西望一下,甚至含在嘴裡,然後指著什麼東
Thumbnail
前幾天朋有致電給我,說到小孩子的教養問題,讓她十分頭疼,甚至有時也容易脾氣上來,讓她在情緒的當下幾乎不想理他的孩子,他也被自己的脾氣嚇到… 我問他: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讓你這麼有情緒? 她說(無奈狀):就一樣是老問題啊!小朋友吃飯愛吃不吃的,吃一口左顧右盼、東張西望一下,甚至含在嘴裡,然後指著什麼東
Thumbnail
「親子溝通課題」真的只能用在親子嗎?  在主管或老闆們「學習管理和提升公司向心力」是不是有所關聯呢? 成為大人(成年人)後是否忘了小時候的情誼,缺乏團結,忘了互相照顧,還是遇事害怕得推卸責任,只剩彼此競爭利益關係的陌生人呢?
Thumbnail
「親子溝通課題」真的只能用在親子嗎?  在主管或老闆們「學習管理和提升公司向心力」是不是有所關聯呢? 成為大人(成年人)後是否忘了小時候的情誼,缺乏團結,忘了互相照顧,還是遇事害怕得推卸責任,只剩彼此競爭利益關係的陌生人呢?
Thumbnail
小時候,我最討厭聽到我媽說這句話:「我都是為你好!」 因為通常說這句話的時候,一定是伴隨我不開心的經驗。可能哭泣,可能生氣,然後媽媽就用這句話想要為整個事件畫下句點。當下即使我有再多的情緒與委屈也必須打斷結束;其實心裡有時會浮現OS「你可不可以不要為我好!因為一點都不好」。 長大後當老師,初期面對孩
Thumbnail
小時候,我最討厭聽到我媽說這句話:「我都是為你好!」 因為通常說這句話的時候,一定是伴隨我不開心的經驗。可能哭泣,可能生氣,然後媽媽就用這句話想要為整個事件畫下句點。當下即使我有再多的情緒與委屈也必須打斷結束;其實心裡有時會浮現OS「你可不可以不要為我好!因為一點都不好」。 長大後當老師,初期面對孩
Thumbnail
當父母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善良、人見人愛的孩子,其實這是可以教出來;如果你覺得你的小孩很自私不會分享,其實那也是父母太溺愛造成的。 善良篇 一、 對長輩要禮貌,家人之間仍要說請、謝謝、對不起,但重要的是要大聲說我愛你。 二、 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接受它並練習讓自已冷靜。 自私篇 真實故事篇
Thumbnail
當父母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善良、人見人愛的孩子,其實這是可以教出來;如果你覺得你的小孩很自私不會分享,其實那也是父母太溺愛造成的。 善良篇 一、 對長輩要禮貌,家人之間仍要說請、謝謝、對不起,但重要的是要大聲說我愛你。 二、 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接受它並練習讓自已冷靜。 自私篇 真實故事篇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青少年處於與未來社會接軌愈來愈靠近的階段,在通往形塑自我的道路上,被賦予許多發展任務與期待,需要儲備許多能力,也相對地要承受巨大的壓力,然孩子是否會遇到困境?是否可以順利度過?這些需要被好好的關心與陪伴的部分,往往被我們輕忽了。有機會駐留傾聽青少年的心聲?好奇青少年眼中的父母是如何呈現和困住他們的?
Thumbnail
青少年處於與未來社會接軌愈來愈靠近的階段,在通往形塑自我的道路上,被賦予許多發展任務與期待,需要儲備許多能力,也相對地要承受巨大的壓力,然孩子是否會遇到困境?是否可以順利度過?這些需要被好好的關心與陪伴的部分,往往被我們輕忽了。有機會駐留傾聽青少年的心聲?好奇青少年眼中的父母是如何呈現和困住他們的?
Thumbnail
收到這本書時,送禮的人在外包裝寫著這樣的字:「原來大人都是這樣壞掉的。」,短短一行,卻深深引起我的好奇,讀完後,不禁想起走在路上時,曾經看到的受傷的孩子⋯⋯。 壞掉的大人,曾經也是受傷的孩子,但願,有一天,長大的孩子能把自己愛回來,不會再壞掉.....這樣,孩子和大人就能彼此好好愛了⋯⋯
Thumbnail
收到這本書時,送禮的人在外包裝寫著這樣的字:「原來大人都是這樣壞掉的。」,短短一行,卻深深引起我的好奇,讀完後,不禁想起走在路上時,曾經看到的受傷的孩子⋯⋯。 壞掉的大人,曾經也是受傷的孩子,但願,有一天,長大的孩子能把自己愛回來,不會再壞掉.....這樣,孩子和大人就能彼此好好愛了⋯⋯
Thumbnail
為了你,還是為了我? 談到教育,我想很多根本的問題都是在於「為了誰」。 許多人都有被說「我是為了你好才……」的經驗:從大事件的決定「讀法律,不要讀藝術,我是為了你好,你以後會餓死」,到生活中的小細節「不要挑食,我是為你好」、「穿外套,我是為你好」。然而這些「為了你」……真的是為了「你」嗎?
Thumbnail
為了你,還是為了我? 談到教育,我想很多根本的問題都是在於「為了誰」。 許多人都有被說「我是為了你好才……」的經驗:從大事件的決定「讀法律,不要讀藝術,我是為了你好,你以後會餓死」,到生活中的小細節「不要挑食,我是為你好」、「穿外套,我是為你好」。然而這些「為了你」……真的是為了「你」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