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說:要在職場「宮鬥」中勝出,你需要鍛鍊這些技能!

更新於 2023/08/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看「宮鬥」學心理技能

「女朋友最近迷上宮廷劇,我跟著她熬夜看那些刺激的『宮鬥』,我開始明白為什麼妳常叫我再慢一點、再想一想了!」

說話的人是一個習慣在職場上衝鋒陷陣,卻屢屢受挫於人際關係的男人,他因為懷才不遇而一直換工作,長期下來感到身心俱疲,已經來晤談一段時間了,晤談裡他很難覺察到自己常「為了降低焦慮,而先反應後思考」的習性,沒想到最近火紅的「宮鬥劇」還能給他帶來這樣的領悟。

看劇可以自然「轉換視角」,達到旁觀者清的效果

深入人心的戲劇讓人著迷之處就是非常貼近人性,故觀賞時所激發的靈感常能運用於生活之中。我不只一次在晤談時聽到對方分享從看電影或影集得到的啟發,剛好能解開他們心中困擾許久的疑惑,帶來心靈成長。

通常身陷職場角力中,或處於複雜人際關係網裏的人,特別容易著迷於以宮廷鬥爭為主題的戲劇,很多時候他們也確實能從中獲益,用心理學的話來說,觀看戲劇時,我們會自然地「轉換視角」,從旁觀者清的角度去分析情況,反而能輕易地跳脫自己平常受困其中的人際陷阱。

宮鬥教我們的三項不敗心法

究竟宮鬥的戲碼會提醒人們鍛鍊哪些心理能力呢?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成三類,整理如下讓大家參考看看。第一是提高對他人內心的理解,第二是忍受攻擊,等待的能力,第三是面對分離或失敗處之泰然的能力

一、提高對他人內心的理解

「宮鬥」說穿了就是鬥智的群體活動,要能夠進行這種多人關係的心理戰,對他人內心的理解能力絕對不可或缺,甚至可以說只有擁有敏銳的讀心能力者才能勝出。

也許你會覺得這是很基本的呀?但在晤談室裡我卻常常遇到「不想深入探究內心世界」的人,這類人掛在嘴邊的說法是「何必把人想得那麼複雜呢?」、「我想要簡單過生活。」、「想那麼多好累!」、「我相信能力取勝,不需要想如何討好別人」。

前面提到那個習慣「先反應不思考」的男人就是這樣的!他用很理性地說法包裝自己對「深入思考人心」的恐懼,儘管看劇讓他覺察到自己這樣的習性,他還是需要省思自己為何抗拒「探索他人的內心」,找出過往的挫折經驗或是內在負面的想像,才能真正做出改變

二、忍受攻擊,等待時機的能力

要說宮鬥裡面最吸引人最過癮的部分,莫過於「忍辱負重之後的大反擊」,主人翁需要有忍受攻擊,等待最佳時機的能力,這表示他的壓力管控及情緒調節做得很好,能在短時間裡忍受強烈的負面情緒,等情緒紓解後,找到最佳的問題解決辦法。

這說起來簡單,卻是在晤談室裡花最多時間討論的部分,像是如何面對上司的刁難、同事的抹黑、廠商的擺爛、客戶的耍大牌等等,這些在事發當下都讓人難以接受,但要鍛鍊自己「不再第一時刻做出不適切的回應,這需要無數次的練習,想想那些在職場上總是漂亮應對,進退自如的人,他們就是願意這樣鍛鍊自己的人。

三、面對分離或失敗,處之泰然的能力

「長情又無情」是宮鬥裡令人玩味的人格特質,能夠在鬥爭中游刃有餘的人,一定有自己真心珍惜的關係,讓他願意為此努力奮鬥,但在面臨關係破裂時又能立馬做出決斷,不畏懼分離,不害怕承認失敗。也許你會覺得這是宮廷劇中,後宮女子與皇上之間獨有的劇情,實際上換作職場也很常見。

很多在工作上受苦的是執著於自己內心「理想關係」模式的人,「我覺得主管應該是有肩膀的人,但他…」、「我沒有想要和他爭呀,他為什麼要這樣對我?我們原本那麼好?」、「我已經把姿態擺得那麼低了,為什麼我們還是不能合作?」,這些話語的背後,都是出於你對主管、對同事、對合作對象的期待。

沒有辦法接受對方的行為,但恐懼關係破裂,而勉強維持不恰當的關係,為此消耗過多心力,變得不斷抱怨主管、抱怨同事、抱怨客戶,但是一直留在原地,這是很多人在職場上的困境,想一想,如果能果決地做出判斷與行動,也許能更早開創新局面。

你也熬夜看宮鬥嗎?還是你就身處於真實宮鬥中呢?看完文章,可以評估一下自己現在內在狀態,對照前述的心理能力,哪些是你擅長的,哪些又是接下來可以多加鍛煉的呢?


初刊於良醫健康網2018/10/15

歡迎追蹤「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FB & IG

很多人來晤談室處理關於職場的困擾,我在這裡分享一些大家在心理治療之後,自己在職場上的領悟與改變,如果能對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有所助益,那就再好不過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職場上常見的人際困境:被黑&被排擠 很多人因為職場人際關係來晤談室求助,被「上司黑掉」或「同事們排擠」是最常見的兩種類型,職場氣氛惡劣會讓人想離職逃避,是很需要看重並謹慎處理的議題。「被邊緣化」通常是被黑掉或排擠的前奏,該如何預防在職場上被邊緣化呢?
這兩年中國新出了「蹲族」這個名詞,描述一群高學歷卻無業的年輕人,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城市租房生活,終日無所事事,既不熱血也不奮鬥,稱作蹲族。 許多人一生中都有過做「蹲族」的一段歲月,聽過幾個故事後,我發現「蹲」這段時期,是人們將原生家庭經驗和出社會經驗的打散整合期,也是人們重新練習面對權威的過渡期。
「斜槓」一詞廣為流行,很多人將這個詞和「兼職」或是「創業」畫上等號,但實際上從斜槓的角度來看職涯發展,最重要的啟發是「如何在工作中找到生命的熱情,將意義與快樂做連結,擁有平衡的生活與工作!」,「斜槓」並不是職涯困境的解藥,更精確地說,想要擁有斜槓生涯,需要比單一職業更多的心理能力。
在年底到年初交界這段時間,晤談室裡比「年節焦慮」更讓人難以消化的主題,莫過於「年終考核」帶來的內心效應,不管是考績評等、升遷與否、年終多寡、加薪幅度等,考績僅代表這一年個人在團體內工作所得到的回饋,但卻常勾起我們過去在自我概念上的傷痕,並引發我們在挫折後所採取的負向因應模式。
職場上常見的人際困境:被黑&被排擠 很多人因為職場人際關係來晤談室求助,被「上司黑掉」或「同事們排擠」是最常見的兩種類型,職場氣氛惡劣會讓人想離職逃避,是很需要看重並謹慎處理的議題。「被邊緣化」通常是被黑掉或排擠的前奏,該如何預防在職場上被邊緣化呢?
這兩年中國新出了「蹲族」這個名詞,描述一群高學歷卻無業的年輕人,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城市租房生活,終日無所事事,既不熱血也不奮鬥,稱作蹲族。 許多人一生中都有過做「蹲族」的一段歲月,聽過幾個故事後,我發現「蹲」這段時期,是人們將原生家庭經驗和出社會經驗的打散整合期,也是人們重新練習面對權威的過渡期。
「斜槓」一詞廣為流行,很多人將這個詞和「兼職」或是「創業」畫上等號,但實際上從斜槓的角度來看職涯發展,最重要的啟發是「如何在工作中找到生命的熱情,將意義與快樂做連結,擁有平衡的生活與工作!」,「斜槓」並不是職涯困境的解藥,更精確地說,想要擁有斜槓生涯,需要比單一職業更多的心理能力。
在年底到年初交界這段時間,晤談室裡比「年節焦慮」更讓人難以消化的主題,莫過於「年終考核」帶來的內心效應,不管是考績評等、升遷與否、年終多寡、加薪幅度等,考績僅代表這一年個人在團體內工作所得到的回饋,但卻常勾起我們過去在自我概念上的傷痕,並引發我們在挫折後所採取的負向因應模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心理師的工作會有職業災害嗎? 任何工作都有危險與職災的可能,但比起許多高危險的工作(如:爬高施工、警察追捕通緝犯、消防人員進入火場救火等),我覺得心理師相對安全的多;我在工作上經歷的危險事件並不多,大概就是面對情緒較失控的個案,或是聽講座的民眾當場和你對嗆,這樣的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知道我在想什麼?」、「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不會生氣?」、「跟心理師交往感覺好像會很棒~」 這些都是大家對於心理師的迷思,簡單來替大家破解一下: 迷思一:「心理師是不是都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 當然不知道呀,通常會知道的應該是通靈師,或是擁有哆啦
Thumbnail
原來婚姻不是從此永遠幸福的在一起,是柴米油鹽還有你們我們他們。 B先生,24歲,憂鬱症。第一次被強制就醫,原因是計畫透過服藥過量來結束生命。沒有病史。目前已婚四年,正在辦離婚手續,有份穩定的工作。 B看起來比他的真實年齡成熟一些,言談舉止斯文而有禮貌 ; 以一個第一次進入精神病院的人來說,可以說是相
Thumbnail
文:王雅涵諮商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feat.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心理師的基本資格:證照及執照 「怎樣的人可以當心理師?」,簡單的說就是有心理師證照且有執業登記(執照)的人,所以跟大家介紹什麼是「證照」,什麼是「執照」: 1.證照: 是在成為心理師的路上獲頒的禮物,就像畢業證書一樣,是由時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feat.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心理師的工作內容只要聊聊天就好了…嗎? 你覺得心理師在做什麼呢?跟電視上演的一樣,在一間小房間裡跟人聊天談心,然後就可以輕鬆賺錢的工作嗎?我以前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我花了好多時間去考心理所、當上心理師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這樣! 心
Thumbnail
本文為暖場臨床心理師節,並介紹「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Podcast與白話心理學推動運動邀請。
Thumbnail
  如果這是一般的推薦文,就會開始歌功頌德,談作者的育兒理論方法有多麼高明,並讓身為父親的我獲益良多,但這並不是一篇這樣的文章。   我總是特別掃興,喜歡從後設的觀點去理解社會現象,並反省身處其中的我們自己。套用在此情境,就是現代的父母親有多麼需要各類的心理專家,來告訴我們該如何與自己的孩子相處。
Thumbnail
這週是我看了第五次的心理諮商,想與你們分享一些心得。別於平常大家接觸的去身心科做一對一的心理諮商,而我則是經由老公的推薦,我選擇了去年才開始上線的 【遠距心理諮商平台·聊心茶室Heal You】 一開始還不太習慣使用這方式進行諮商,而且要直接線上選諮商師也是一個困擾,最後我先選擇刪去法
Thumbnail
我在想這信要怎麼寫?我想,看書時當作回顧我自己好了。在我自己的敘述中或許我會明白些什麼。   先說幾件事   1.書出貨了一週,我才收到   我上週訂書了,接到通知,10/18出貨,就一直沒再通知(宅配到時,也沒簡訊通知)。我10/20回台北,經過信箱,沒看到有包裹要領的貼紙。10/23從台北回來,
Thumbnail
假如有人問我說諮商中是否一定要自我揭露,我會說:對,在諮商中的自我揭露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不會只有一種固定的模式,不一定會像我的經驗一樣鮮血淋淋的。在心理師的訓練當中,心理師們也是在整個學習、實習的歷程中去嘗試面對自己的議題,怎麼去剖析自己的心理狀態,才會找到自己能夠接受的揭露自己的方式。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心理師的工作會有職業災害嗎? 任何工作都有危險與職災的可能,但比起許多高危險的工作(如:爬高施工、警察追捕通緝犯、消防人員進入火場救火等),我覺得心理師相對安全的多;我在工作上經歷的危險事件並不多,大概就是面對情緒較失控的個案,或是聽講座的民眾當場和你對嗆,這樣的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知道我在想什麼?」、「心理師你們是不是都不會生氣?」、「跟心理師交往感覺好像會很棒~」 這些都是大家對於心理師的迷思,簡單來替大家破解一下: 迷思一:「心理師是不是都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 當然不知道呀,通常會知道的應該是通靈師,或是擁有哆啦
Thumbnail
原來婚姻不是從此永遠幸福的在一起,是柴米油鹽還有你們我們他們。 B先生,24歲,憂鬱症。第一次被強制就醫,原因是計畫透過服藥過量來結束生命。沒有病史。目前已婚四年,正在辦離婚手續,有份穩定的工作。 B看起來比他的真實年齡成熟一些,言談舉止斯文而有禮貌 ; 以一個第一次進入精神病院的人來說,可以說是相
Thumbnail
文:王雅涵諮商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feat.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心理師的基本資格:證照及執照 「怎樣的人可以當心理師?」,簡單的說就是有心理師證照且有執業登記(執照)的人,所以跟大家介紹什麼是「證照」,什麼是「執照」: 1.證照: 是在成為心理師的路上獲頒的禮物,就像畢業證書一樣,是由時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feat.台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心理師的工作內容只要聊聊天就好了…嗎? 你覺得心理師在做什麼呢?跟電視上演的一樣,在一間小房間裡跟人聊天談心,然後就可以輕鬆賺錢的工作嗎?我以前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我花了好多時間去考心理所、當上心理師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這樣! 心
Thumbnail
本文為暖場臨床心理師節,並介紹「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Podcast與白話心理學推動運動邀請。
Thumbnail
  如果這是一般的推薦文,就會開始歌功頌德,談作者的育兒理論方法有多麼高明,並讓身為父親的我獲益良多,但這並不是一篇這樣的文章。   我總是特別掃興,喜歡從後設的觀點去理解社會現象,並反省身處其中的我們自己。套用在此情境,就是現代的父母親有多麼需要各類的心理專家,來告訴我們該如何與自己的孩子相處。
Thumbnail
這週是我看了第五次的心理諮商,想與你們分享一些心得。別於平常大家接觸的去身心科做一對一的心理諮商,而我則是經由老公的推薦,我選擇了去年才開始上線的 【遠距心理諮商平台·聊心茶室Heal You】 一開始還不太習慣使用這方式進行諮商,而且要直接線上選諮商師也是一個困擾,最後我先選擇刪去法
Thumbnail
我在想這信要怎麼寫?我想,看書時當作回顧我自己好了。在我自己的敘述中或許我會明白些什麼。   先說幾件事   1.書出貨了一週,我才收到   我上週訂書了,接到通知,10/18出貨,就一直沒再通知(宅配到時,也沒簡訊通知)。我10/20回台北,經過信箱,沒看到有包裹要領的貼紙。10/23從台北回來,
Thumbnail
假如有人問我說諮商中是否一定要自我揭露,我會說:對,在諮商中的自我揭露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不會只有一種固定的模式,不一定會像我的經驗一樣鮮血淋淋的。在心理師的訓練當中,心理師們也是在整個學習、實習的歷程中去嘗試面對自己的議題,怎麼去剖析自己的心理狀態,才會找到自己能夠接受的揭露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