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理學歷史要幹嘛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與心理學的源起】

當初會接觸到心理學,其實是個很妙的過程,這要從我的初戀開始說起。從小不管是跟朋友還是家人,我都會很在意被丟下的感覺,也因此在我終於追到喜歡的人,以為會快快樂樂度過熱戀期時,卻在每次分離的時間都感到焦慮不安。

跟男友反應了好幾次,但分離總是比見面的時間還長,無數個待在自己床上哭著滑手機的日子,我開始向網路上求救,所謂不會就問google,這我可非常擅長。

-

「焦慮依附,焦慮的感覺不但會緊緊的黏在身上,而且不像一般的不舒服心情會慢慢變好,許多時候這個感覺會一直持續,甚至越來越嚴重。他們開始災難化思考,為了停止這樣自己都控制不了的強迫思考,他們會不斷想找到另一半,發了瘋地想要確保對方待在身邊。」

這我。

不管是那個黏著擺脫不了的感覺,還是瘋狂地希望找到對方但理智上又需要克制自己導致的情緒壓力,壓力卻讓我更想找到對方。無限滾大的雪球,我逃脫不了的循環。

文章裡提到焦慮依附的養成,和這樣的優點,像是對別人的感受特別敏感、很信任對方等。

那個瞬間我哭了。這段時間以來的辛苦,好像都能夠被理解了。

再後來,我更深入研究焦慮型依附能夠怎麼慢慢培養安全感,也很感謝另一半願意在我還是很焦慮的時候陪我走過。我慢慢開始可以享受在自己的一個人的快樂時光,也能夠在重新見面的時候特別珍惜。

這是我決定深入心理學的契機,許多過去卡住的結都彷彿可以依靠著心理學慢慢解開。

應該都是,吧。

-

直到我修了學校的心理學概論,要啃著滿滿英文和英文人名的原文書、又要寫一堆根本在背誦的題目,不禁想大喊這不是我想學的心理學啦!!!

內省法、Sigmund Freud、心理學之父、馮特、行為主義、恆河猴實驗⋯⋯好多不同要背的東西,卻是背了又忘,不知道為什麼要背這個。

所以到底為什麼要背呢?

老師說:「當你每次看到他們做實驗時都可以先自行思考一下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實驗,這時候你就會覺得他們的創意和聰明很值得參考了」

老師說:「現在學的這些大師之所以在教科書上,就是因為他們相對比較穩定,而且照著思考你可能會更貼近心理學的思考方式,也會明白不同門派在處理某些特定問題時特別有用」

若我說的話,這些話還是不足以讓我在花了三天三夜背誦後卻還是忘記時感到無奈,或許我內心就是覺得學這個要幹嘛吧,原本期待的是希望可以將之與生活結合,讓生活遇到卡住的地方都能夠迎刃而解,但現在卻只剩下背誦與分數。

直到某堂課的老師說:「雖然心理學家用的是科學研究,相對起來比起許多通俗的小說和書籍都更加貼近真實心理,但同學,你們有幾個讀過老師我的論文?嘔心瀝血寫的論文,或許還比不上解憂雜貨店貼近大眾生活。」

貼近真實的論文,與貼近大眾的小說。我的期待不就是希望貼近真實的理論可以應用到大眾遇到的困難嗎。也許,我可以嘗試看看將論文或教科書上的知識寫成通俗的文章。

雖然市面上也已經有很多書籍了,但自己寫的一個好處是,當我輸出時就會發現快沒料了,趕快讀書,這樣就能夠解決我不想讀心理學概論卻需要考試的問題了!!!我好聰明!!!

於是,我開始了,一個特別的考試準備方法。也許寫了就會找到答案吧,也許某天當我寫了很多文章後,我會回來重新編輯這篇文章的標題,我這樣期許著。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雙主修心理系的學生,我最常被問的問題莫過於:「你一定知道我在想什麼吧?」沒錯!這......絕對是心理系最容易被誤解的一句話! 那麼心理學,到底在學什麼呢?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餐廳聽到對面桌的人說:「我最近在唸心理諮商的書,之後想考心理師,老了可以一起開一間諮商所、發大財。」 有時候當新認識的朋友發現我是心理師時,就會滿懷期待的問:「你覺得我適不適合當心理師?其實我以前想過大學要唸心理學的!」 而相信同行們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即個案們往往在諮商一段日子以後便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深入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依附風格——焦慮型依附與安全型依附,在愛情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分享了我和J先生如何在這種動態中尋找平衡,從而使我從一個充滿不安和懷疑的焦慮型依附者轉變為一個更加自信和安定的人。本文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故事,更是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通過我們的經歷,我希望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依附風格,探索如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轉變,建立更加穩固和滿足的聯繫。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焦慮與焦慮感的來源,讓我們透過作者的學術背景介紹和自我介紹作為引入。作者描述了在面試時的焦慮感和個人遭遇,並詳細介紹了自己的學術和專業背景,以及未來的研究範圍和期望。文章內容豐富,既包含了個人情感的抒發,又具有學術性質,是一篇結合了個人生活背景和專業知識的文章。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
Thumbnail
心理學概述 在本章中,我們將介紹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心理學的起源、發展和主要分支,以及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通過了解心理學的基礎知識,讀者將能夠更好地理解後續章節中的內容。 心理學的起源 心理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當時的哲學家開始探討人類思想和行為背後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
Thumbnail
心理學概述,什麼是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學科,它涉及到我們思考、感受、行為的種種。透過心理學的研究,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人類內心世界的運作,探索思想和情感的本質,並試圖解釋人類行為的原因和影響。 心理學的起源與發展 心理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學和醫學的發展。古希臘哲學
Thumbnail
以前我以為讀心理學是為了幫助那些心理有問題的人,後來才知道,心理學能讓你「懂人」。
Thumbnail
身為雙主修心理系的學生,我最常被問的問題莫過於:「你一定知道我在想什麼吧?」沒錯!這......絕對是心理系最容易被誤解的一句話! 那麼心理學,到底在學什麼呢?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餐廳聽到對面桌的人說:「我最近在唸心理諮商的書,之後想考心理師,老了可以一起開一間諮商所、發大財。」 有時候當新認識的朋友發現我是心理師時,就會滿懷期待的問:「你覺得我適不適合當心理師?其實我以前想過大學要唸心理學的!」 而相信同行們一定有過類似的經驗,即個案們往往在諮商一段日子以後便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深入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依附風格——焦慮型依附與安全型依附,在愛情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分享了我和J先生如何在這種動態中尋找平衡,從而使我從一個充滿不安和懷疑的焦慮型依附者轉變為一個更加自信和安定的人。本文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故事,更是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通過我們的經歷,我希望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依附風格,探索如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轉變,建立更加穩固和滿足的聯繫。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焦慮與焦慮感的來源,讓我們透過作者的學術背景介紹和自我介紹作為引入。作者描述了在面試時的焦慮感和個人遭遇,並詳細介紹了自己的學術和專業背景,以及未來的研究範圍和期望。文章內容豐富,既包含了個人情感的抒發,又具有學術性質,是一篇結合了個人生活背景和專業知識的文章。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
Thumbnail
心理學概述 在本章中,我們將介紹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心理學的起源、發展和主要分支,以及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通過了解心理學的基礎知識,讀者將能夠更好地理解後續章節中的內容。 心理學的起源 心理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當時的哲學家開始探討人類思想和行為背後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
Thumbnail
心理學概述,什麼是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學科,它涉及到我們思考、感受、行為的種種。透過心理學的研究,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人類內心世界的運作,探索思想和情感的本質,並試圖解釋人類行為的原因和影響。 心理學的起源與發展 心理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學和醫學的發展。古希臘哲學
Thumbnail
以前我以為讀心理學是為了幫助那些心理有問題的人,後來才知道,心理學能讓你「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