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覺察自己的消耗情境

更新於 2024/11/0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即使到了現今,仍有許多人不知道、不清楚,無從覺察「人」是如何形塑而成的。除了先天基因,出生時頭幾年的主要照顧者和環境,還有成長各階段中的社會環境(人際間的互動),特別是家庭環境的教養對待,都在不間斷的形塑和影響一個人的長成。

即使人會忘記過往的記憶,卻不表示不受過往影響,所有的經歷都會凝聚、結合成一個人現在的樣子。內隱系統和外在環境高度互動下,人的存在處境是複雜、糾結、繁瑣的交互作用過程,無法被簡化判斷也無從簡易描述。

然而,自我覺察力高的人,有較多的機會感受和體會到自己所受的影響,是從哪些方面和歷程而來,也能感知內在的動力甚至防禦機制的啟動,因此,較可能在自己無意識舉動行事前,先停下來自問、自我對話和梳理,明白和理解自己所遇到的情況是怎麼回事?又是怎麼引發和推動自我的內在反應和行為。

這包括較能體察到承受哪些壓力、觸發什麼樣的恐懼、期待什麼樣的獎賞,還有因為觀察到環境他人的什麼態度和行為,而連動、觸發出自己的什麼生存姿態、生存模式。

生活對你而言是滋養還是消耗?

生活對你而言是滋養還是消耗?

自覺的層次越高,人才能獲得超越以自我為中心的視野位置,看見「人在情境中」受到的各種形塑和影響。即使再小的一個群組、一段關係,都將對你形成不可忽視的影響和衝擊。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51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療癒時光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4.2K會員
209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化上,我們長期被教導要「為別人」存在、要掏空自己、竭盡所能的為別人付出,因此,我們成為內在匱乏、情感飢餓的人,空洞的內在、乏味無趣的人生,感受不到生命活著的意義和美好。 就因為「為別人」而活,自己成了空虛、空洞的人,於是更加不滿和埋怨為什麼沒有另一個人來「為我而活」?
親密關係是具有靈性的人類,因為有情感的能力,包括感受的能力、關懷的能力、付出的能力,以及心靈互動的能力,才漸漸隨著文明的發展所建構而成的。 因此,親密關係不是只著重性行為與生殖本能,而是在生理方面的安全、可信任、可坦承親近的接觸與靠近,還包括心理層面彼此的契合、交流與心意相通。
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是我們情緒消耗(無論是內耗或是被他人的情緒消耗)很常見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為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往往代表著與客觀事實差異很大,又因為它是來自於主觀經驗以及個人內在的資訊處理系統,因此當一個個體慣用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時,就容易產生自我中心的偏執,與無法適度彈性調整的思維。
極端的情緒就像是極端氣候,當我們經歷時如臨狂風暴雨,被席捲、被侵襲,待風雨漸停,卻要面對浩劫過後的場面,面對災難後的慘況。 極端情緒也猶如一個私人暗房,往往理智離得遠遠的,不參入。而在這個猶如恐怖屋的情緒空間裡,挾持我們的自我為人質,要我們不要輕舉妄動。 有許多時候,極端情緒又像一個恐怖情人,要
我時常聽到有人反應,晚上無法入睡,覺得內在亂糟糟的,即使學習影片或書上教的方法做點自我書寫,但寫著寫著情緒卻越來越糟,腦內責備自己的聲音無法抑制的播放,越來越雜,也越來越嚴厲。書寫後,反而覺得更累,腦袋更亂,帶著自我貶低和否定的糟糕感覺,更難安眠,即使強迫自己要睡,也是帶著胸口一團淤積的感覺..
活在現代,似乎很難遠離焦慮。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4個人就有1人為情緒而苦。每6個人就有一位需要透過藥物助眠,活在快速、充滿競爭壓力,且必須要不斷因應變化的現代社會,各行各業,在不同的社會角落及社會位置的人,恐怕很少不焦慮的。焦慮的形成,就生理和心理及社會層面,還有生活型態方面...
 文化上,我們長期被教導要「為別人」存在、要掏空自己、竭盡所能的為別人付出,因此,我們成為內在匱乏、情感飢餓的人,空洞的內在、乏味無趣的人生,感受不到生命活著的意義和美好。 就因為「為別人」而活,自己成了空虛、空洞的人,於是更加不滿和埋怨為什麼沒有另一個人來「為我而活」?
親密關係是具有靈性的人類,因為有情感的能力,包括感受的能力、關懷的能力、付出的能力,以及心靈互動的能力,才漸漸隨著文明的發展所建構而成的。 因此,親密關係不是只著重性行為與生殖本能,而是在生理方面的安全、可信任、可坦承親近的接觸與靠近,還包括心理層面彼此的契合、交流與心意相通。
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是我們情緒消耗(無論是內耗或是被他人的情緒消耗)很常見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為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往往代表著與客觀事實差異很大,又因為它是來自於主觀經驗以及個人內在的資訊處理系統,因此當一個個體慣用非理性認知判斷和解讀時,就容易產生自我中心的偏執,與無法適度彈性調整的思維。
極端的情緒就像是極端氣候,當我們經歷時如臨狂風暴雨,被席捲、被侵襲,待風雨漸停,卻要面對浩劫過後的場面,面對災難後的慘況。 極端情緒也猶如一個私人暗房,往往理智離得遠遠的,不參入。而在這個猶如恐怖屋的情緒空間裡,挾持我們的自我為人質,要我們不要輕舉妄動。 有許多時候,極端情緒又像一個恐怖情人,要
我時常聽到有人反應,晚上無法入睡,覺得內在亂糟糟的,即使學習影片或書上教的方法做點自我書寫,但寫著寫著情緒卻越來越糟,腦內責備自己的聲音無法抑制的播放,越來越雜,也越來越嚴厲。書寫後,反而覺得更累,腦袋更亂,帶著自我貶低和否定的糟糕感覺,更難安眠,即使強迫自己要睡,也是帶著胸口一團淤積的感覺..
活在現代,似乎很難遠離焦慮。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4個人就有1人為情緒而苦。每6個人就有一位需要透過藥物助眠,活在快速、充滿競爭壓力,且必須要不斷因應變化的現代社會,各行各業,在不同的社會角落及社會位置的人,恐怕很少不焦慮的。焦慮的形成,就生理和心理及社會層面,還有生活型態方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因為讀相關的科系,或者說本來的性格就有一定這樣的個性存在,偏自省思考的人格特質,所以一直都知道自己的狀況,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引導自己走向這方面的專業。
Thumbnail
每個人身上都有貪嗔痴慢疑的病毒,只是我們怎麼對治這些問題呢?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未來,取決於自己的想法、言語及行動!󠀠󠀠
Thumbnail
即使到了現今,仍有許多人不知道、不清楚,無從覺察「人」是如何形塑而成的。除了先天基因,出生時頭幾年的主要照顧者和環境,還有成長各階段中的社會環境(人際間的互動),特別是家庭環境的教養對待,都在不間斷的形塑和影響一個人的長成。 即使人會忘記過往的記憶,卻不表示不受過往影響....
Thumbnail
多年前就拜讀李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對話練習》,在當年是知名暢銷書,但我,無感。 直到,遇見了《內在小孩》一書,才彷彿從厚磚牆鑿了一個小洞,慢慢透出「自己」的微光。 我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點點滴滴地「清理」,逐感逐字地面對,寫下有關自己的曾經。 後來,又才重新遇上李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冰山理論。
Thumbnail
這幾年身心靈的議題越來越多,也有很多的媒介或是方法教導我們如何達到身心靈平衡,輔以其他的工具,比如說頌缽、精油、西塔療癒、塔羅⋯等等。某些程度我們仰賴這些工具,透過他們更挖掘自己內心深處,達到某種和解,這些方式,也是在我們跟自己對話時,能夠拖住我們的支撐點。 這禮拜我看了一本書「順應人性」,對於覺察
Thumbnail
話語和思想一樣具有無限的創造力!想法加上話語可以對周圍產生重大影響! 想法是無聲的話語,話語比想法更有力量,因為⋯⋯
Thumbnail
有些事對意識轉化來說是當務之急 首先~盡可能地覺察自己的想法!這很重要,也很困難,因為人們還不習慣認真並持續地這樣做⋯⋯
如何看待遊戲中的寶可夢,就像如何看待自己未來的孩子(如果有的話)。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因為讀相關的科系,或者說本來的性格就有一定這樣的個性存在,偏自省思考的人格特質,所以一直都知道自己的狀況,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引導自己走向這方面的專業。
Thumbnail
每個人身上都有貪嗔痴慢疑的病毒,只是我們怎麼對治這些問題呢?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未來,取決於自己的想法、言語及行動!󠀠󠀠
Thumbnail
即使到了現今,仍有許多人不知道、不清楚,無從覺察「人」是如何形塑而成的。除了先天基因,出生時頭幾年的主要照顧者和環境,還有成長各階段中的社會環境(人際間的互動),特別是家庭環境的教養對待,都在不間斷的形塑和影響一個人的長成。 即使人會忘記過往的記憶,卻不表示不受過往影響....
Thumbnail
多年前就拜讀李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對話練習》,在當年是知名暢銷書,但我,無感。 直到,遇見了《內在小孩》一書,才彷彿從厚磚牆鑿了一個小洞,慢慢透出「自己」的微光。 我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點點滴滴地「清理」,逐感逐字地面對,寫下有關自己的曾經。 後來,又才重新遇上李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冰山理論。
Thumbnail
這幾年身心靈的議題越來越多,也有很多的媒介或是方法教導我們如何達到身心靈平衡,輔以其他的工具,比如說頌缽、精油、西塔療癒、塔羅⋯等等。某些程度我們仰賴這些工具,透過他們更挖掘自己內心深處,達到某種和解,這些方式,也是在我們跟自己對話時,能夠拖住我們的支撐點。 這禮拜我看了一本書「順應人性」,對於覺察
Thumbnail
話語和思想一樣具有無限的創造力!想法加上話語可以對周圍產生重大影響! 想法是無聲的話語,話語比想法更有力量,因為⋯⋯
Thumbnail
有些事對意識轉化來說是當務之急 首先~盡可能地覺察自己的想法!這很重要,也很困難,因為人們還不習慣認真並持續地這樣做⋯⋯
如何看待遊戲中的寶可夢,就像如何看待自己未來的孩子(如果有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