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讀書 8|工作的意義——《你的工作該耍廢, 還是值得拚?》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導讀:


這本書《你的工作該耍廢, 還是值得拚?》深入探討了工作的意義以及當代工作背後的問題。

作者 Mangot以經濟學的角度,剖析工作的本質。


你的工作該耍廢, 還是值得拚?:經濟學家幫你把脈,讓你從厭世勞工 蛻變成普羅特斯型的聰明職人

你的工作該耍廢, 還是值得拚?:經濟學家幫你把脈,讓你從厭世勞工 蛻變成普羅特斯型的聰明職人


🌟核心內容:


●|必要之惡|✏️

Mangot認為現代過於分工化,使得我們不易從工作中找到意義,除了追求效率,也有管理階層刻意為之,使得工作不僅受制於人、聽憑安排。最糟糕的是,這樣的模式當面臨結構性失業時,會無法進行轉換,隨著產業走向黃昏,故他提出了「工作十災」。


勞累:高強度,甚至過勞

荒謬:沒意義的流程

無聊:一成不變

做不好:過度要求、時間過趕

侷限:沒有自主性

孤單:彼此競爭

高壓:步調過快,難以勝任

侵犯生活:無法喘息

充滿挫折:產能提升,薪水持平

沒有未來:看不到前景


仔細數看看,目前你的工作符合上述幾個?這些都是打擊工作意志的關鍵。




●|工作的意義 / 中了樂透之後|✏️


Wrzesniewski的研究指出,對待工作的態度可分成三種類型,「謀生方式」、「職業」以及「志業」。

如果只是把工作當成賺錢的手段,便會將工作視為折磨與販售時間,進一步加劇匱乏感,也無法做出績效。以樂透實驗為例,多數人在中了樂透大獎後,不論保持原工作或更換工作內容,仍選擇擁有一份工作。

因為工作同時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發展專業技能、建立社交關係和實現個人成就感的途徑。然而,在日常中我們仍陷入對工作的疲憊與壓力中。



●|待遇是否滿意|✏️


除了探討工作意義,書中也提到了重塑工作環境的方式,如「工作塑造」(job crafting),這可以讓個人的價值觀與工作內容相結合,從而提高工作滿意度。


我認為最有趣的是作者以維他命重新解釋雙因子,即激勵因子與保健因子,認為有些因素 ( 保健因子 ) 在前期確實能作為激勵,但當過多時就如同脂溶性維他命,同樣會成為負擔,三類組表示相當有親切感。

另外也探討,AI的進入是否能改造現今乏味的例行工作,或導致新一輪的失業潮。




●|跳槽 / 當老闆 / 斜槓|✏️


如果對於現行工作不滿,或許最簡單的方式是跳槽,前往待遇更好的公司,減弱剝削感;又或者自己動手改造環境,成為一名創業者。

關於第二職涯,亦即斜槓,這種下班之餘探索自己的職涯可能,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分享,或許大多數人認為這是經濟壓力下的兼差或外快,但其實這也是體驗人生不同選項的機會,甚至藉由這個過程能夠內化知識,激發新靈感。

躺平文化與斜槓人生


🌟結語:


我也是藉由創作這個過程,釐清工作目標與培養表達力,雖然目前的斜槓並未幫我創造出穩定的現金流,但我的本職達到了百萬年薪。這其實也是在工作與創造性活動間找到平衡的重要性。


整體而言,我推薦人資或對工作意義迷茫者閱讀本書。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內容,喜歡這次的分享,記得追蹤跟小紅心鼓勵創作者們持續更新~


你的工作該耍廢, 還是值得拚?》心智圖

你的工作該耍廢, 還是值得拚?》心智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哈斯的煉金工房
799會員
346內容數
深度書評、影評、理財觀點與創作筆記,帶你用條理與觀點看懂生活大小事。持續更新,適合喜歡思考與深度內容創作的你。
哈斯的煉金工房的其他內容
2024/10/08
本文探討瞭如何讓閱讀不僅僅是信息的吸收,而是實現知識的內化。作為書評人,筆者分享了三個關鍵步驟:首先是攫取核心概念,其次是使用第二大腦來整理和分析信息,最後是產生知識的連結。這些方法可以幫助讀者更有效地使用所學,轉化為生活中的實用知識,最終促進個人的成長和進步。
Thumbnail
2024/10/08
本文探討瞭如何讓閱讀不僅僅是信息的吸收,而是實現知識的內化。作為書評人,筆者分享了三個關鍵步驟:首先是攫取核心概念,其次是使用第二大腦來整理和分析信息,最後是產生知識的連結。這些方法可以幫助讀者更有效地使用所學,轉化為生活中的實用知識,最終促進個人的成長和進步。
Thumbnail
2024/10/01
《子彈思考整理術》至2024年依然影響力持續。本文探討如何透過這本書提升時間管理,強調有效的工作與生活平衡,並提供實用的反思與修正方法。管理自己時間不是隻為了完成任務,而是要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提升生活滿意度。透過具體的書寫和反思技巧,可以有效減少心理負擔,提高生產力,打造有意識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024/10/01
《子彈思考整理術》至2024年依然影響力持續。本文探討如何透過這本書提升時間管理,強調有效的工作與生活平衡,並提供實用的反思與修正方法。管理自己時間不是隻為了完成任務,而是要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提升生活滿意度。透過具體的書寫和反思技巧,可以有效減少心理負擔,提高生產力,打造有意識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024/09/24
「Me Time」,強調個人專屬時間對於放鬆與自我實現的重要性。 作者池田千恵以「SEE 法」提供切實可行的時間管理技巧。透過掌握早晨及其他時間的運用,我們能更有效地提升生活質量。此外,釐清人生目標,進而實現理想的生活方式,增強生活的快樂與價值感。
Thumbnail
2024/09/24
「Me Time」,強調個人專屬時間對於放鬆與自我實現的重要性。 作者池田千恵以「SEE 法」提供切實可行的時間管理技巧。透過掌握早晨及其他時間的運用,我們能更有效地提升生活質量。此外,釐清人生目標,進而實現理想的生活方式,增強生活的快樂與價值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每天工作八小時,看似忙碌卻不知道工作的意義在哪? 如果你發現工作「少了你根本就沒有差」,就是所謂的狗屁工作。《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告訴我們為何世界上會出現狗屁工作,以及狗屁工作沒有意義, 為什麼人們還搶著做?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每天工作八小時,看似忙碌卻不知道工作的意義在哪? 如果你發現工作「少了你根本就沒有差」,就是所謂的狗屁工作。《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告訴我們為何世界上會出現狗屁工作,以及狗屁工作沒有意義, 為什麼人們還搶著做?
Thumbnail
充足是一種情境體驗,明白「一切夠用」的認知。
Thumbnail
充足是一種情境體驗,明白「一切夠用」的認知。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職場中,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工作毫無意義,仿佛原地踏步,看不到自己的進步。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受,或許可以嘗試以下方法,重新點燃工作的激情。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職場中,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工作毫無意義,仿佛原地踏步,看不到自己的進步。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受,或許可以嘗試以下方法,重新點燃工作的激情。
Thumbnail
績效管理不落實、考核就會流於型式。形成習以為常對上有交差、對下有交代的慣性文化。 殊不知這樣的"討好",卻也讓公司逐漸的失去核心目標,反映在公司日常管理上就是人叫不動、事情兜不攏的怪異現象,更導致工作團體與任務人員不夠負責,又怎麼能期待積極當責呢? 不斷的跟自己對話也是一種溝通! 工作真累還
Thumbnail
績效管理不落實、考核就會流於型式。形成習以為常對上有交差、對下有交代的慣性文化。 殊不知這樣的"討好",卻也讓公司逐漸的失去核心目標,反映在公司日常管理上就是人叫不動、事情兜不攏的怪異現象,更導致工作團體與任務人員不夠負責,又怎麼能期待積極當責呢? 不斷的跟自己對話也是一種溝通! 工作真累還
Thumbnail
受眾:所有人⁣⁣⁣⁣ ⁣⁣⁣⁣ ⁣⁣⁣ 難易度:🌟
Thumbnail
受眾:所有人⁣⁣⁣⁣ ⁣⁣⁣⁣ ⁣⁣⁣ 難易度:🌟
Thumbnail
這兩本書都是與職場有關,我常提到,想要投資致富,最重要也最安全方法的不是提高投資報酬率,而是提高投資的本金,而投資的本金大部分都是來自工作收入。如何在職場上獲得更多的收入,擔任更高的職位,一直都是廣大民眾想努力的事情。 我想先介紹《累死你的不是工作,是工作方法!》這本書,以國內的書來說,這本書有33
Thumbnail
這兩本書都是與職場有關,我常提到,想要投資致富,最重要也最安全方法的不是提高投資報酬率,而是提高投資的本金,而投資的本金大部分都是來自工作收入。如何在職場上獲得更多的收入,擔任更高的職位,一直都是廣大民眾想努力的事情。 我想先介紹《累死你的不是工作,是工作方法!》這本書,以國內的書來說,這本書有33
Thumbnail
你已不再是社會新鮮人,別再抱著美好幻想看待職場—出社會工作了數年,越來越了解自己實在不適合做上班族,但是又鼓不起勇氣離開,為什麼人一但習慣了環境、習慣了安逸、習慣了每個月有固定薪水入帳的日子,一切就該這樣安定下來,似乎每天都在走與不走之間徘徊,你知道自己是該離開了,但是又被現實給打敗,也許你該重新思
Thumbnail
你已不再是社會新鮮人,別再抱著美好幻想看待職場—出社會工作了數年,越來越了解自己實在不適合做上班族,但是又鼓不起勇氣離開,為什麼人一但習慣了環境、習慣了安逸、習慣了每個月有固定薪水入帳的日子,一切就該這樣安定下來,似乎每天都在走與不走之間徘徊,你知道自己是該離開了,但是又被現實給打敗,也許你該重新思
Thumbnail
Podcast上聽到一本書【為什麼我的工作全都是狗屁?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要搶著做】,會繼續聽下去時在是這書名也太吸引人了。 大家可能以為「狗屁工作」會是辛苦卻報酬少的工作,但實際上這種工作只是CP值低,但對社會、對人類有其意義,並不是「狗屁工作」。 「狗屁工作」最簡單的解釋應該是把這個工作
Thumbnail
Podcast上聽到一本書【為什麼我的工作全都是狗屁?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要搶著做】,會繼續聽下去時在是這書名也太吸引人了。 大家可能以為「狗屁工作」會是辛苦卻報酬少的工作,但實際上這種工作只是CP值低,但對社會、對人類有其意義,並不是「狗屁工作」。 「狗屁工作」最簡單的解釋應該是把這個工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