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哲學家眼中的客觀世界:因維根的「反反實在論論」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從作品出發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分析哲學家眼中的客觀世界:因維根的「反反實在論論」〉2023-08-18


  彼得.範.因維根(Peter van Inwagen)是當代相當具有影響力的一位形上學家,在自由意志、物質存在、上帝與惡等幾個形上學的主要問題上,他都提出過一些重要的分析哲學見解。近年來,他也表現出對「來世」問題的興趣,雖然那乍看之下只是宗教世界觀的問題,但同時也和個人的同一性有很大的關聯,完全是一組形上學家可能感興趣的問題。



  在因維根的那部完整到足以作為教科書的形上學著作《形上學》中,他在客觀性的章節中為我們簡述了一般西方形上學中基本「真理客觀存在」的預設。對他而言,(大寫的)實在論想法是所有形上學共同接受的觀點,因此,他也在此章中回應並駁斥了反實在論者的觀點。


  因維根認為,「存在有客觀真理」這一觀點包含了兩個部分:第一,我們的每一個信念與觀點都是要嘛為真、要嘛為假,就好比地圖與疆域的關係,正確的地圖恰當地反映了世界上的疆域,不相符時,是地圖出錯而不是疆域出錯。第二個部分則是世界存在,且具備獨立於我們信念和觀點的特徵,因此「我們的信念和觀點是真理還是謬誤」這一問題的答案會是客觀的。


  這個基本的定義就已經令有著現象學、社會建構論與實用主義關懷的人有些芒刺在背了。那一地圖與疆域的類比恰恰說明了一種客觀性立即要遭遇的挑戰:「疆域是客觀實在的嗎?」


  疆域的分界有一部份會以自然地形來做區分,譬如高山、海洋(這裡已經牽涉到模糊性的問題,但後面我們將看到因維根對模糊性的解釋);但另一部分,卻是完全基於社會與人類史,有太多國家的疆域分界是被人為在地圖上創造出來的。的確,會有一些被寫在憲法或其他地方上的「正確答案」,那或許獨立於面對考卷的學生,但顯然不可能是「獨立於人類」的。



  對因維根而言,上述這些問題並不是真正與形上學相關的問題。他同意,一般的形上學實在論觀點能接受以下兩種狀況存在:一、我們的有些話語和表達有可能不具有真或假,譬如他語帶諷刺地提到19世紀哲學家Josiah Royce的一段話「世界是一個漸進地自我實現的解釋的共同體」,他認為也許有很多人認為這句話為真且包含有重要的意涵,但對令一些人來說它可以等於什麼也沒說。他認為實在論者可以同意存在有這種無傷大雅的無意義句子。


  另一種情況則是日常語言中的模糊性,他同意當我們在使用「高」或「不高」這樣的語詞時,不見得總是有明確的是或不是的答案,但同意有這樣非確定的信念存在,不意味著我們就不能相信存在有客觀真理與謬誤。雖然我們大多數的用語都有一些模糊的地帶,但這些語詞更常被用在足夠明確的情況,譬如去說一個超過200公分的人高,或形容一個低於150公分的人不高。


  因維根認為宣稱「每一個信念要嘛客觀為真、要嘛客觀為假」的人不需要本身能作為那一客觀標準的裁判,即便當前沒有人能夠對「其他星球上有沒有智慧生物?」給出正確答案,我們也可以具一致性地說「其他星球上有智慧生物」與「其他星球上沒有智慧生物」其中一個是真的,另外一個是假的。



  在做出上述的基本闡釋之後,因維根設想了兩種歷史上存在的反實在論立場,一是柏克萊(Berkeley)式的觀念論立場,這種立場認為:我們不可能想像任何獨立於人類心靈的世界,當你嘗試這麼做時,你會發現你不得不想像你自己(或更加中立的觀察者)在場,並從特定的角度進行觀察。


  但對因維根而言,這樣的論證就彷彿是在說,世界上不存在「單獨的人的畫像」,因為只要有一幅人的畫像,就必定存在著某個觀看者的角度。因維根認為,當我們說存在有獨立於心靈的客觀事實時,我們不需要有柏克萊提到的那種精神圖像,只要能做出這樣的語言描述就足夠了。


  因維根想到的另一種反實在論立場是社會建構論,就像我們前面提過的疆域問題,社會建構論者相信我們的這些詞語使用都是基於特定的社會情況,而不會有某種客觀的判準。因維根同意社會建構論的這個觀點,但他不認為這會影響到實在論者的主張。


  當社會建構論者指出在一些不同的劃定上,聖母峰的高度會不一樣時,因維根認為那只是在說不同範圍的對象「聖母峰X」和「聖母峰Y」的高度不一樣,如果我們使用了相同的劃定,那它到底多高,將只關乎長期的地理力量,而不關於社會力量。對因維根而言,社會建構論完全可以和實在論相調和。



  最後,因維根也提到了一個反實在論者無法逃避的內部矛盾:「客觀的真理和謬誤不存在」不是一個真正可以被接受的宣稱。反實在論者可能會說「這樣的宣稱符合於我們的經驗」,但因維根認為,當我們去說「獅子是肉食動物」符合我們的經驗時,意味著如果有人拒絕此一命題,可能會遭遇到麻煩(譬如被野生獅子吃掉)。或者當我們接受了錯誤的數學命題,我們的帳單會被退回、我們建造的橋樑可能會坍塌。


  但反實在論者的那一命題顯然不能以同樣的方式去說「符合我們的經驗」,它甚至時常讓我們更可能「被吃掉」或「造出會坍塌的橋」。對因維根而言,實在論就僅僅是一個所有一般形上學的基本觀點而已,而不是什麼特殊的、需要去抵抗的獨斷性宣稱。



  的確,在實踐生活之中,去宣稱一種反實在論不是什麼明智的做法。但因維根將不同人對世界的認知差異理解為一種「不牽涉真實」的,可以透過釐清語言來處理的非形上學問題,仍是(典型的)分析哲學式的對世界之過分簡化與自然科學化。


  從實用主義與現象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將清楚地知道,我們不可能穿越這些不同的認知去抵達某種完全客觀的外在世界。去假定那「即便我們都沒辦法解答」的世界存在,並且說那「才是真的」的這種談論方式,或許便是如今的人們(哪怕是一大部分對哲學思辨感興趣的人)不再認為形上學重要的最核心原因。





延伸閱讀:

〈「無」與「基本情態性」:海德格的〈形上學是什麼?〉〉

〈Nontology:對柏拉圖「非存在之謎」的思考〉

〈先蘇哲學切片:從自然哲學到智者〉

〈邁向未來真理:淺談實用主義真理觀〉

〈可否證的主體絕對主義〉

〈如何回應「懷疑主義」?:對一種脈絡主義方案的評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8會員
927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1
  作為一名每天晚上留給自己兩小時坐在電腦前打字的人,今天的行程自然也是這樣。如果要說今年有什麼成就的話:沒有任何一天真的沒挪出時間或寫不出東西。這值得給自己一點微鼓勵(左右手食指快速彼此觸碰六下)。本來還想寫些下個年度的安排,但今日事今日畢,明年的事情,明年再來說。
2024/12/31
  作為一名每天晚上留給自己兩小時坐在電腦前打字的人,今天的行程自然也是這樣。如果要說今年有什麼成就的話:沒有任何一天真的沒挪出時間或寫不出東西。這值得給自己一點微鼓勵(左右手食指快速彼此觸碰六下)。本來還想寫些下個年度的安排,但今日事今日畢,明年的事情,明年再來說。
2024/12/30
  我們能看見樓上的房東與樓下的房客,我們能往上走也能往下落。我們會經歷痛苦與不安、焦慮與急躁,但同時又有足夠的支持性社會網絡。我們不是那些「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人,也不是那些「再怎麼努力都注定要被辜負」的人。我們所要前往的地方既要求著努力,也要求著機運。
2024/12/30
  我們能看見樓上的房東與樓下的房客,我們能往上走也能往下落。我們會經歷痛苦與不安、焦慮與急躁,但同時又有足夠的支持性社會網絡。我們不是那些「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人,也不是那些「再怎麼努力都注定要被辜負」的人。我們所要前往的地方既要求著努力,也要求著機運。
2024/12/29
  一個真正遵循道德或任何一種規範的所謂「自律」的人,不應該僅僅是遵循一個現存的規範,依樣畫葫蘆地將自己行為成該種規範的形狀。而是,他會去給出一個,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構造出來的規則。他不是放棄思考,被動地遵循。而是,透過規則,他去將自己展現為自身行為的主人,去透過規則落實自己的價值觀與意志。
2024/12/29
  一個真正遵循道德或任何一種規範的所謂「自律」的人,不應該僅僅是遵循一個現存的規範,依樣畫葫蘆地將自己行為成該種規範的形狀。而是,他會去給出一個,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構造出來的規則。他不是放棄思考,被動地遵循。而是,透過規則,他去將自己展現為自身行為的主人,去透過規則落實自己的價值觀與意志。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在當今迅速發展的時代,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也越來越有其他的可能性,這種現象引發人們了對空間和自身存在的另類思考。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提出的「異質空間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在空間定義上的理論框架,幫助解釋並理解這些交錯的空間關係。異質空間是現實中的特
Thumbnail
在當今迅速發展的時代,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也越來越有其他的可能性,這種現象引發人們了對空間和自身存在的另類思考。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提出的「異質空間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在空間定義上的理論框架,幫助解釋並理解這些交錯的空間關係。異質空間是現實中的特
Thumbnail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我們應該要像Irving那樣公開地宣揚地平說,並吞下背後大量難以協調的陰謀論與特例。但反過來說,與一個沒有機會接觸現代科學、基於其生命經驗素樸地相信「平坦大地」的人相比,我們去說我們所處的大地其實是一個球體時,難道不和那些宣稱NASA造假的人在我們眼中的樣子一樣可疑嗎?
Thumbnail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我們應該要像Irving那樣公開地宣揚地平說,並吞下背後大量難以協調的陰謀論與特例。但反過來說,與一個沒有機會接觸現代科學、基於其生命經驗素樸地相信「平坦大地」的人相比,我們去說我們所處的大地其實是一個球體時,難道不和那些宣稱NASA造假的人在我們眼中的樣子一樣可疑嗎?
Thumbnail
宇宙是交織相連的這個想法不是新的; 千百年來,在東方的哲學思想裡,這樣的想法一直存在。新奇的是,西方科學慢慢開始理解這些古老的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道路與邁向歸途… 一種家的安全感… 一切萬有在幫你指越路嗎? 還是使用一體的內在感官? 小螞蟻隨便亂爬… 找得到路回家嗎? 好像永遠勇往直前
Thumbnail
宇宙是交織相連的這個想法不是新的; 千百年來,在東方的哲學思想裡,這樣的想法一直存在。新奇的是,西方科學慢慢開始理解這些古老的思想可能是正確的。 道路與邁向歸途… 一種家的安全感… 一切萬有在幫你指越路嗎? 還是使用一體的內在感官? 小螞蟻隨便亂爬… 找得到路回家嗎? 好像永遠勇往直前
Thumbnail
同樣的視覺畫面,不同的人去看,所投射出來的是不一樣的世界。 而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裡面。 物質化的世界或許己被定型,唯有努力開發內在的智慧用心去改變看它的方法與觀點,去窺探這個世界真實的樣貌。
Thumbnail
同樣的視覺畫面,不同的人去看,所投射出來的是不一樣的世界。 而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裡面。 物質化的世界或許己被定型,唯有努力開發內在的智慧用心去改變看它的方法與觀點,去窺探這個世界真實的樣貌。
Thumbnail
當我們在談論心物二元論、存有與存有者或主客二元論時,這些看似矛盾的理論,其共通點是什麼呢?是─「語言」。語言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或者說語言就是思考、語言與思考是不可分的。思考決定了自我的世界觀,以及認識他人世界、甚或存有世界的可能。關於對世界(宇宙、自然)的認知,如同海德格所言,我們皆是被拋擲
Thumbnail
當我們在談論心物二元論、存有與存有者或主客二元論時,這些看似矛盾的理論,其共通點是什麼呢?是─「語言」。語言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或者說語言就是思考、語言與思考是不可分的。思考決定了自我的世界觀,以及認識他人世界、甚或存有世界的可能。關於對世界(宇宙、自然)的認知,如同海德格所言,我們皆是被拋擲
Thumbnail
毀三觀,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受到顛覆的看法所改變或影響。《世界觀》一書正是一本人類世界觀更迭的演化史。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談起,到後來的牛頓力學的世界觀、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世界觀、以及當代量子力學的世界觀。說明過去被堅信是鐵一般事實的世界觀,是如何慢慢的受到新的證據、新的儀器、新的理論等的
Thumbnail
毀三觀,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受到顛覆的看法所改變或影響。《世界觀》一書正是一本人類世界觀更迭的演化史。從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談起,到後來的牛頓力學的世界觀、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世界觀、以及當代量子力學的世界觀。說明過去被堅信是鐵一般事實的世界觀,是如何慢慢的受到新的證據、新的儀器、新的理論等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