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你一生中所做的每一個「決定」的總和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是最近在看的一個Podcast訪談中,所聽到的一句話。

 

你還記得你是從什麼時候可以開始為自己做「決定」嗎?

 

我想起了兩則身邊人的故事:

以前有一個比我年長的同事跟我分享了她和她女兒的故事。她說,當初她女兒在大學選填志願的時候,因為她自己覺得老師的工作比較穩定,適合女孩子,所以希望女兒去選相關的科系。雖然,她女兒最後真的聽話去選了相關科系,但讀到一半就放棄了。幸好,最後她女兒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科系,並且在畢業後從事了相關的行業。

 

另一個故事則是花花在上海的好友。身長在對岸傳統家庭之中,覺得女孩就應該在適婚年齡出嫁,才符合父母的人生規劃。雖然自己還沒做好心理準備,也不願意現在就步入家庭,生兒育女,但在父母的權威之下,還是決定好了明年的婚期。花花無法理解為何好友不願意為了自己的未來向父母爭取「自己的決定權」,但好友卻還是無奈的接受父母所有的決定,不管自己未來會不會開心。

 

以上這兩則故事,你覺得故事的主人公,到底能否「自己」做決定?還是只能遵從權威者的決定呢?其實,我們在看別人的故事的時候,都可以看出「做決定的人的心態問題」,成為了他人生的命運。

 

那麼面對自己的人生決定,不妨試著也像這樣,從第三者的視野去觀察。

你就會發現,其實答案也沒有這麼難。只不過我們容易為了避開可能發生的爭執及不愉快,進而去選擇最沒有衝突的一條路,而不是自己想要走的那一條路。但往後的結果和命運,可想而知,「都是你們逼我做的決定,讓我變成這樣的命運…」將成為新的人生問題和包袱。

 

避開前面的衝突,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拿回自己生命的決定權,學會正面面對衝突,因為「你」是你一生中所做的每一個「決定」的總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自媒體發達的現今,加上chatGTP 崛起,我們每分每秒可以接觸的「訊息」或是「知識」都是以海量計算的。而要在這種海量的訊息中,分辨何者是垃圾訊息?何者是有用的知識?真的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未來的AI世代,如果還要從中又分辨出,哪些是「偽」知識或是「偽造的」知識?那就更是難上加難。  
我們經常會給自己建立一個「人設」。而這個人設,是按照我們所「以為」「別人的理想標準」來設定。並且認為,只有按照這個標準做了,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可或是喜歡。 如果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並且可以讓我們有正向、積極的成長,那自然是好的。但是,如果這是用來評斷自己是否有價值、或是成功與否的標準,甚至是批判自己的
我和花花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屬於他自己的邊界,而這個邊界就像是我們家的「門」或是「圍牆」。我們很多的反應與情緒,是因為有人「入侵」進到了你家,引發了大腦的警報機制,而「焦慮」正是警報的典型反應之一。
我們在感情懵懂的時期,遇見了心動的感覺。我們天真的以為,只要把自己過往所知道的方式去對待,就能如我們所願。後來,我們才發現,往往事與願違。 我們所「知道」的,並不一定都是「對」的,也不一定都是「適合」的。很多我們所知道的,往往來自於我們從小到大所見、所聞,且更多是源自原生家庭。   聽了
這是今天看到的一句話,不禁感嘆,說的真是貼切。 為什麼這麼說呢?分享一則花花的小故事。 不久前,花花和我聊到她最近在職場上,有「嫉妒」這個情緒出現,她覺得很不安。她只知道這是個負面的情緒,會讓人覺得羞愧、很想壓抑。她不想讓自己因為這個情緒,成為「負面」、「不好」的人。 除了職場,在
如果問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我會回答「信仰」。 對於我來說,我的信仰,就如同 是走在黑暗隧道中,會引領著我勇敢往前走,不畏懼失敗的一束火光。 是走在泥濘沼澤裡,會伸出一隻無形的手,拽著我,讓我順利脫困的力量。 是走在漫天風沙的荒漠上,會用大過狂風震天響聲,讓我跟隨著祂的聲音,走出人生
在自媒體發達的現今,加上chatGTP 崛起,我們每分每秒可以接觸的「訊息」或是「知識」都是以海量計算的。而要在這種海量的訊息中,分辨何者是垃圾訊息?何者是有用的知識?真的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未來的AI世代,如果還要從中又分辨出,哪些是「偽」知識或是「偽造的」知識?那就更是難上加難。  
我們經常會給自己建立一個「人設」。而這個人設,是按照我們所「以為」「別人的理想標準」來設定。並且認為,只有按照這個標準做了,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可或是喜歡。 如果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並且可以讓我們有正向、積極的成長,那自然是好的。但是,如果這是用來評斷自己是否有價值、或是成功與否的標準,甚至是批判自己的
我和花花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屬於他自己的邊界,而這個邊界就像是我們家的「門」或是「圍牆」。我們很多的反應與情緒,是因為有人「入侵」進到了你家,引發了大腦的警報機制,而「焦慮」正是警報的典型反應之一。
我們在感情懵懂的時期,遇見了心動的感覺。我們天真的以為,只要把自己過往所知道的方式去對待,就能如我們所願。後來,我們才發現,往往事與願違。 我們所「知道」的,並不一定都是「對」的,也不一定都是「適合」的。很多我們所知道的,往往來自於我們從小到大所見、所聞,且更多是源自原生家庭。   聽了
這是今天看到的一句話,不禁感嘆,說的真是貼切。 為什麼這麼說呢?分享一則花花的小故事。 不久前,花花和我聊到她最近在職場上,有「嫉妒」這個情緒出現,她覺得很不安。她只知道這是個負面的情緒,會讓人覺得羞愧、很想壓抑。她不想讓自己因為這個情緒,成為「負面」、「不好」的人。 除了職場,在
如果問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我會回答「信仰」。 對於我來說,我的信仰,就如同 是走在黑暗隧道中,會引領著我勇敢往前走,不畏懼失敗的一束火光。 是走在泥濘沼澤裡,會伸出一隻無形的手,拽著我,讓我順利脫困的力量。 是走在漫天風沙的荒漠上,會用大過狂風震天響聲,讓我跟隨著祂的聲音,走出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三十九歲那年,離開工作了十多年的地方,放下一份穩定的薪水,投入相對不穩定的領域,可以說是人生中第一個最重大的決定。   猶記得學生時期,曾覺得在同一個崗位工作超過五年是很可怕的事,心想自己不可能,也不想如此。誰知,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在那個地方投注了十多年的青春歲月。
Thumbnail
你是個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完成的人嗎? 我可以大方承認我不是這種人,不過我的閨蜜就是這樣的人,她也很有個性,且有自己的主見,總是帶著被動的我,去做我以前沒做過的事。 來到日本後,因為不喜歡上班的地方,所以知道明天要上班,就會覺得很痛苦,然後也不太懂日文,但上班地方日文是共通語言,所
Thumbnail
總結這十幾年,個人最大的心得莫過於從無效的拼勁轉變成邏輯上的思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面對轉行或各種人生重要決定時,人們的質疑和擔憂可能會讓你感到迷惘和沮喪。本文分享如何處理他人對你決定的質疑和挑戰,並提出了尋找自我答案的方法。
Thumbnail
本文分享公職離職後的生活型態轉變,以及對意義的重新定義,以及作者對於工作意義的思索。作者描述從以外在標準評估自己,轉變為內在價值觀的思考方式,並分享這樣的轉變對於自己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幾年前我下定決心從壓力山大的職場退下來,許多好友聽了之後非常反對。 「你會每天在家看電視吃零食,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過不久就會百病叢生了!」 「每天睡到自然醒,保證你不用幾個禮拜就會覺得無聊,開始懷念上班的日子!」 「你不需要退出職場,你只是需要一個假期,趕快買機票去某個小島度假一個禮拜,回到公
Thumbnail
一場認識超過20年的同學會。藉此機會相互更新近況,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些不一樣。
Thumbnail
隨著年紀漸長,歷經了發散、累積、囉唆、彙整的過程,開始試著將重點收斂,化繁為簡,希望能讓聽眾們理解想傳達的意念。兩個問題,是我最常與同學們分享的: 「為什麼他要這麼做? 」 「如果是我,我要怎麼做? 」
Thumbnail
我認為能在一開始就承認:「自己不知道要做什麼」,遠勝過於:「我以為自己適合做什麼」。 如果有了解我的轉職故事的話,會知道在我在大學畢業以前,非常篤定自己「很適合走語言」這條路,這讓我在遇到機會時出現一個很不可取的思維:「反正我都要走語言相關的路,我幹嘛還要花時間去嘗試毫不相關的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三十九歲那年,離開工作了十多年的地方,放下一份穩定的薪水,投入相對不穩定的領域,可以說是人生中第一個最重大的決定。   猶記得學生時期,曾覺得在同一個崗位工作超過五年是很可怕的事,心想自己不可能,也不想如此。誰知,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在那個地方投注了十多年的青春歲月。
Thumbnail
你是個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完成的人嗎? 我可以大方承認我不是這種人,不過我的閨蜜就是這樣的人,她也很有個性,且有自己的主見,總是帶著被動的我,去做我以前沒做過的事。 來到日本後,因為不喜歡上班的地方,所以知道明天要上班,就會覺得很痛苦,然後也不太懂日文,但上班地方日文是共通語言,所
Thumbnail
總結這十幾年,個人最大的心得莫過於從無效的拼勁轉變成邏輯上的思考•••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面對轉行或各種人生重要決定時,人們的質疑和擔憂可能會讓你感到迷惘和沮喪。本文分享如何處理他人對你決定的質疑和挑戰,並提出了尋找自我答案的方法。
Thumbnail
本文分享公職離職後的生活型態轉變,以及對意義的重新定義,以及作者對於工作意義的思索。作者描述從以外在標準評估自己,轉變為內在價值觀的思考方式,並分享這樣的轉變對於自己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幾年前我下定決心從壓力山大的職場退下來,許多好友聽了之後非常反對。 「你會每天在家看電視吃零食,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過不久就會百病叢生了!」 「每天睡到自然醒,保證你不用幾個禮拜就會覺得無聊,開始懷念上班的日子!」 「你不需要退出職場,你只是需要一個假期,趕快買機票去某個小島度假一個禮拜,回到公
Thumbnail
一場認識超過20年的同學會。藉此機會相互更新近況,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些不一樣。
Thumbnail
隨著年紀漸長,歷經了發散、累積、囉唆、彙整的過程,開始試著將重點收斂,化繁為簡,希望能讓聽眾們理解想傳達的意念。兩個問題,是我最常與同學們分享的: 「為什麼他要這麼做? 」 「如果是我,我要怎麼做? 」
Thumbnail
我認為能在一開始就承認:「自己不知道要做什麼」,遠勝過於:「我以為自己適合做什麼」。 如果有了解我的轉職故事的話,會知道在我在大學畢業以前,非常篤定自己「很適合走語言」這條路,這讓我在遇到機會時出現一個很不可取的思維:「反正我都要走語言相關的路,我幹嘛還要花時間去嘗試毫不相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