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鐘。
你覺得這是一段漫長還過短的時間呢?
不過,大概還是需要看什麼事情吧。
如果是限時15分的即興演出,時間沒有到之前不能下台。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或是因為緊張的心情,而讓備好的內容過於快速地講述完畢。只能在台上跟著底下觀眾對望,那股凝重、寧靜的空氣,大概就會讓你感到特別長久吧。
又或者是,在床上與伴侶進行親密且深入的交流結束。正當為自己賣力的表現感到成就的時,卻只見對方有股哀怨神情,才發現你以為剛好的一刻間,原來不過足夠讓泡麵泡好而已。
明明是相同的時長,卻有著如此差異的感受。而15分鐘也影響著下面這部故事的發展,甚至你可能在聽完之後會開始希望能不斷延長這段時間。
《在咖啡冷掉之前》
描述著在這個城市之中有一個傳聞,在某個咖啡廳,只要坐上某個位置,藉由店員幫你手沖一杯咖啡,你便能回到內心渴求的那一段重要時刻。
但是這段美好的傳說,卻有些麻煩的規則必須遵守。就算回到過去,也無法見到不曾來過這家咖啡店的人。回到過去之後無論如何努力,也不能改變現實。
看著這樣的限制,如果不能改變現實,你,是否會選擇回去呢?
就像許多穿越時空的作品來說,主角藉由回到過去,想要在重要的分歧中進行不同的選擇,看能不能因此有所改變,面對新的現實。
這也如同宣告著,目前所處的現在,是充滿著遺憾或絕望的。那些想要彌補的缺憾,或是重新擁有希望。
在前兩個要求被否決掉之後,其實就足夠勸退人了,畢竟回去就是想要見到特定人士,結果卻什麼都做不到的話,那麼到底回去的意義在哪?
但或許與其要的是改變,更在意的是那人留給我們的疑惑。我們渴求的不是改變,而是那個可能已經無法知曉的答案。
所以當渴望足夠強烈時,又或是被疑問持續困擾著,那麼這個門檻便能輕易地跨越過去。
但又會碰到另一個限制。回到過去的時間,只從咖啡倒進杯子開始,到咖啡冷卻為止。而一杯手沖咖啡即將冷卻的時間,也就是15分鐘左右。
是不是,不禁讓人開始想要抱怨:「這時間也太短了吧?」
或許,我們已經習慣與人說話要有起承轉合,不能太過直接表明意圖,甚至開始進行迂迴的表達。偶爾還會抱持著「你與我相處這麼久,又怎麼會不懂?」這種希望對方能理解需求的幻想,但反而模糊了焦點。
最後迎來的,則是雙方的誤解而不歡而散,甚至讓這個誤會就此難以解決,當然更多的可能是無法再也沒有機會消除。
對於「時限」這樣的設定,是迫使他們在見到對方後,不再期待「對方應該要懂」的心情,捨棄掉那些隱晦言語,確實地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畢竟這樣的機會,肯定是不會有第二次了。如果又因此錯失,那最不能原諒的,大概就是自己了。
但是,即使有著這樣的心理準備,我們所設想的劇本,就真能照著我們的想法順利地進行下去嗎?
但這並不是在作15分鐘的短講,只要將準備好的內容說出來就好。尤其眼前所面對的,並不是沒有太多連結的聽眾,而是在深藏內心中特別的存在。並且必須與對方進行對話,不是單方面的闡述而已,自然也會有無法預測的回應。而這又牽扯到我們的情緒。
這樣思考後,到底,時間是否真的足夠呢?
但還是有人願意接受這些條件,下定決心前往特定時間點。除了見到曾經在此出現的那人,也因為只有回去,才可能得到答案,不回去的話,什麼都不會改變的。
至於是什麼樣的問題,讓他們即使只是個傳聞,也想試著去相信、去把握機會。至於得到的答案,會是他們預想的?意外的?或是從未想過?就請讀者觀看電影了。
如果說意外在作品之中,是為了營造劇情的情緒張力,或是要讓故事有所反轉,那麼在人生之中,或許就是要理解或感受無常吧。
在這部作品之中,我看到了過去的經驗、正在發生的現在,也見到了可能需要經歷的未來。如同咖啡從原先的滾燙,在逐漸冷卻下來後,味道也有所變化。或許,這杯咖啡中,也有你曾經體會過的苦澀。
《在咖啡冷掉之前》
目前電影在 YouTube 可供租借,原著小說各大書店販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