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推薦《萎靡與心盛》:在迷失與內心疲憊中找路,尋回生命力量與人生選擇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上一次分享讀書心得已是年初時,因受邀與李崇義老師共同主持一季的Podcast節目,訪談了吳若權、周慕姿、謝文憲等多位知名來賓,每週閱讀1-2本新書,沒想到竟是這一整年閱讀最密集的時期(掩面),現在每個月能得空讀完2本書就已是萬幸了。而這次有幸收到方言文化邀約閱讀體驗,分享這本於11/27剛出版上市的新書《萎靡與心盛》


照片來源:作者自己

照片來源:作者自己


《萎靡與心盛》的作者是社會學家柯瑞.凱斯(Corey Keyes),書中的第一部分詳盡說明影響現代社會人們心理健康的萎靡狀態,第二部分則是告訴我們該如何補充滋養心靈的「心理維生素」,得以擺脫空虛消沉與心理疲憊的惡性迴圈,重新找回生活中的自在快樂與人生意義。


何謂「萎靡狀態」?


  • 你是否會有無論今天過得好不好,胸腔像一個充滿氣的氣球,積壓著滿滿的壓力,同時又覺得非常空虛的感覺?
  • 你是否處於自動駕駛模式,不受控制地做著每天的瑣事,完成一個接著一個的工作,卻感覺疲於奔命,人生枯燥無味?
  • 你是否不知道自己正跑向何方,卻只是不斷奔跑,筋疲力竭、漫無目的地不斷奔跑,迷失了方向?


如果答案是「有」,那可能你正處於萎靡狀態。


因長期受到極端壓力、親友逝世的悲痛或孤獨感的折磨,萎靡就會悄悄找上門來。與同樣讓人對人生失去興趣的憂鬱症,有個非常關鍵的差別。


憂鬱症的特點是持續有失去希望或悲傷的感覺,可能是每天或至少持續兩週以上都有這種感覺,通常還會伴隨著哭泣、失眠或久睡不起以及有自殺的想法。然而,萎靡狀態的人沒有這些症狀。


陷入萎靡的人較容易覺得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不確定自己想要擁有怎樣的未來。


三個人生階段,容易陷入萎靡


萎靡是無分年齡、身分的內心困境。處於這三個階段的人容易陷入萎靡:

  • 剛邁入青春期12歲~19歲的青少年
  • 剛開始就業和組成家庭25歲~34歲的青年
  • 不僅要面臨喪親之痛,還要面對活動力和獨立生活能力大不如前,受到大小病痛和覺得丟臉的身體狀況困擾的75歲以上年長者


回顧自己的人生,我竟也經歷過幾次萎靡狀態。

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兒子出生後,剛回到職場的那個時期。身為新手父母又是職業婦女,每日趕著高鐵通勤,被時間追著跑的壓力、處理工作變化萬千的壓力、回家後照顧言語尚難以溝通的幼兒的壓力。失去和閨蜜約會談心的人際連結,以及自己獨處喘息的時間,我的狀態可說是萬念俱灰,人生迷惘至極。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可能現在正陷於萎靡狀態,但並不表示我們將會永遠如此。


如果你對自己的狀態不是那麼清楚,書中也有一個「心盛標準」的量表,可以從情緒幸福社交幸福心理幸福這三個部分,來檢測自己目前是否處於萎靡之中。


幫助你走出萎靡的「心盛」五大基石


所謂心盛(Flourishing)是指一種超越單純快樂與成功的心理狀態,代表人在生活中感到平衡、充實有意義。

作者提出心盛的五大基石:

  1. 感知學習:帶著好奇心學習新技能,能讓生命重新有活力感。
  2. 歸屬連結:建立溫暖有信任感的關係,在人際互動中找到支持。
  3. 靈性超越:培養心理彈性,接納人生中難以避免的轉折。
  4. 找到使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從中感受到成就感與滿足。
  5. 無壓玩樂:學會放鬆,欣賞生活中的美好。


回想自己是如何走出萎靡的,確實也是從這五大基石出發。

當時,我發現到自己開始對人生迷惘,驚覺到這樣日復一日、毫無目標和意義的生活並非我想要的,我開始尋求解藥。


於是我決定回到瑜珈的懷抱,除了讓自己在每一次的瑜珈課中,好好呼吸、感受我還活著,在那個時空裡,我就只是我自己,不是員工、不是媽媽、不是太太,我就只是我。


這個意義對我非常重大,正如同作者所言「知道自己很重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再者,會陷入萎靡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因為當時的我缺少了與人有深刻的連結。

即使我的工作每天與人大量接觸,也需要大量的談話,但當時的我不要說跟閨蜜碰面談心、抱怨訴苦個幾句,一整天跟先生見面時間極少,要好好說上幾句話都比登天難,這種「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知道能對誰說」的感受,是我孤單感的最大來源。


我認為沒有什麼能比與人在一起,卻感到孤獨更令人寂寞了。

—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


在瑜珈課中,我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瑜珈夥伴,大部分也是有孩子的媽媽們。我們藉由每週一次上課,分享育兒經、分享彼此的生活,我甚至還去拿了陰瑜珈的師資認證。屬於一個群體的這種歸屬感,讓我不再孤單,我感到自己是被接納與支持的,這也是作者柯瑞所說,溫暖有意義的連結,是我們所需要的關係,這也是幫助我們朝著心盛前進的力量。


說起來奇妙,當我改變心態之後,回到工作與家庭中,不僅加深我與家人之間的愛與信任,在工作中對客戶和遇到的求職者也更有耐性了。與此同時,當我發自內心想幫助他人,反而是自己獲得最多。


正如作者所言,尋找使命的核心就是幫助他人。去尋找你能夠幫助其他人,和讓其他人獲得幸福的方式,那麼,你自然就可以找到人生使命、自然就會散發光芒。


心盛不是完美,而是有生命力地活著


萎靡與心盛,就好比我們生命中不同的季節,有冬季般的低潮時刻,卻也會迎來春天萬物生長到夏天茁壯繁盛的狀態。


我很喜歡作者引用教宗方濟各的這段名言:


河流不會飲用自己的水,而是讓我們以它的水生存與生活。樹不會在自己的樹蔭下乘涼,結果時也不會吃下自己的果實和種子,但我們卻能吃著樹木的果實獲得營養。


我想這段旅程並非追求完美,而是學會在困難中找到內心的光芒。當你接納自己,從每天的小行動中累積能量,找到生活的意義,並與他人連結時,將會感受到自己漸漸從萎靡走向心盛。


而這過程中的每一步努力,都值得慶祝。


《萎靡與心盛》方言文化出版,作者柯瑞.凱斯,博客來、MOMO等各大平台皆可購買。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Queenie's - 淬煉生命的旅程的沙龍
189會員
71內容數
人生一大半的時間都在聽別人說故事,在這裡分享那些與生命相遇、對生命有愛,以及看見生命中美好跟觸動的故事,其中也包含我自己的故事。每一篇都是獨立的故事,照順序讀、跳著讀都歡迎~
2025/04/09
這本書提供一套有效的溝通技巧,幫助讀者提升對話品質,並促進自我認識。透過「OMIYA」對話路徑(目標、方法、意圖、渴望、覺察),引導讀者看見問題背後的深層邏輯,擺脫慣性反應,達成雙贏溝通。
Thumbnail
2025/04/09
這本書提供一套有效的溝通技巧,幫助讀者提升對話品質,並促進自我認識。透過「OMIYA」對話路徑(目標、方法、意圖、渴望、覺察),引導讀者看見問題背後的深層邏輯,擺脫慣性反應,達成雙贏溝通。
Thumbnail
2024/02/06
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親密恐懼》帶我們認識你我所不知道的親密恐懼。
Thumbnail
2024/02/06
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親密恐懼》帶我們認識你我所不知道的親密恐懼。
Thumbnail
2024/01/30
「所有的時間管理觀念與技巧,並非指導你如何駕馭時間,而是讓你透過時間與自己保持和諧的關係。」
Thumbnail
2024/01/30
「所有的時間管理觀念與技巧,並非指導你如何駕馭時間,而是讓你透過時間與自己保持和諧的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閱讀分享《萎靡與心盛》一書,介紹如何覺察與辨別萎靡狀態,以及如何補充心理維他命,找到內心的光芒,尋回平衡、滿足且有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閱讀分享《萎靡與心盛》一書,介紹如何覺察與辨別萎靡狀態,以及如何補充心理維他命,找到內心的光芒,尋回平衡、滿足且有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偶然在一個影片中,說著為什麼會憂鬱,怎麼讓憂鬱好起來,有認同的部份,也有不同認同的地方,不過談論過程中的輕描淡寫,讓我感到不太愉快,因為當日常的小憂鬱,演變成長時間憂鬱時,就並非只是簡單的想太多、看不開,而是綜合生理及心理某些方面的失衡,造成的疾病
Thumbnail
偶然在一個影片中,說著為什麼會憂鬱,怎麼讓憂鬱好起來,有認同的部份,也有不同認同的地方,不過談論過程中的輕描淡寫,讓我感到不太愉快,因為當日常的小憂鬱,演變成長時間憂鬱時,就並非只是簡單的想太多、看不開,而是綜合生理及心理某些方面的失衡,造成的疾病
Thumbnail
:「不要想太多,這又沒什麼」。 耳邊圍繞這句話已經無數次,好像除了我以外,大家都認為悲傷只是一件小事,難道真的是我太沒用了嗎?為甚麼我會如此痛苦?這種喘不過氣的感覺到底是甚麼?心理面的問號越來越多,就一天比一天更憂鬱,怎麼連我都不懂到底發生甚麼事,有時候真的會忍不住去想:「我好討厭我自己,活成了這
Thumbnail
:「不要想太多,這又沒什麼」。 耳邊圍繞這句話已經無數次,好像除了我以外,大家都認為悲傷只是一件小事,難道真的是我太沒用了嗎?為甚麼我會如此痛苦?這種喘不過氣的感覺到底是甚麼?心理面的問號越來越多,就一天比一天更憂鬱,怎麼連我都不懂到底發生甚麼事,有時候真的會忍不住去想:「我好討厭我自己,活成了這
Thumbnail
憂鬱症是現代文明病---每十個人就有一人患憂鬱症 《給陷入憂鬱的你─—圖解憂鬱症小百科》讀書筆記 憂鬱症常見的症狀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到憂鬱症? 如何陪伴憂鬱症患者? 不要試著激勵他。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給陷入憂鬱的你:圖解憂鬱症小百科》 其他參考書籍: 憂鬱症自救手冊:如何治療?怎樣照顧?你和家人
Thumbnail
憂鬱症是現代文明病---每十個人就有一人患憂鬱症 《給陷入憂鬱的你─—圖解憂鬱症小百科》讀書筆記 憂鬱症常見的症狀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到憂鬱症? 如何陪伴憂鬱症患者? 不要試著激勵他。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給陷入憂鬱的你:圖解憂鬱症小百科》 其他參考書籍: 憂鬱症自救手冊:如何治療?怎樣照顧?你和家人
Thumbnail
這本書是看謝哲青直播時介紹的,那集的主題談憂鬱。他說:「憂鬱是一種自我欣賞和自我同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 你以為這本書看了會很憂鬱嗎?那就錯了。 我們不能否認,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苦難與挫折也一定會發生,如果能用平靜的心態去接受,或許更能幫助我們面對生活。
Thumbnail
這本書是看謝哲青直播時介紹的,那集的主題談憂鬱。他說:「憂鬱是一種自我欣賞和自我同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 你以為這本書看了會很憂鬱嗎?那就錯了。 我們不能否認,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苦難與挫折也一定會發生,如果能用平靜的心態去接受,或許更能幫助我們面對生活。
Thumbnail
很多人聽完我的演講或看完我的文章,往往都認為我是很正向的人。但我其實也多次分享過,其實我也一直都不是一個很正向的人。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起起伏伏,有高有低,每個人都一定會遇到痛苦的時刻,讓自己感到很脆弱,無助跟焦慮,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每個人都要學著跟自己的軟弱共存。
Thumbnail
很多人聽完我的演講或看完我的文章,往往都認為我是很正向的人。但我其實也多次分享過,其實我也一直都不是一個很正向的人。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起起伏伏,有高有低,每個人都一定會遇到痛苦的時刻,讓自己感到很脆弱,無助跟焦慮,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每個人都要學著跟自己的軟弱共存。
Thumbnail
從18歲開始就診精神科,被醫生確立是重度憂鬱症而住院、服藥、接受心理諮商,一路走來的歷程,已經六七年了。 這段憂鬱的時間,佔據了我人生不小的比例。 在醫院裡我見過許多病友,大半輩子都在醫院往返。 憂鬱症會好嗎?這誰也無法回覆正確解答。 但憂鬱是一種情緒,潛藏在基因裡,是一種光譜般的現象。
Thumbnail
從18歲開始就診精神科,被醫生確立是重度憂鬱症而住院、服藥、接受心理諮商,一路走來的歷程,已經六七年了。 這段憂鬱的時間,佔據了我人生不小的比例。 在醫院裡我見過許多病友,大半輩子都在醫院往返。 憂鬱症會好嗎?這誰也無法回覆正確解答。 但憂鬱是一種情緒,潛藏在基因裡,是一種光譜般的現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