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土壤的救贖(四)-文化的導向

更新於 2024/12/2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為什麼不知道這些事 ?

自然之母種起雜草,包護她寶貴的肌膚。科學家對於土壤的議題幾乎甚麼也沒做。農民和牧人在這方面遠遠超越科學家…札曼特 :「沒人贊助這類研究。肥料公司可不會做這種事。殺蟲器公司也不會。是錢決定研究方向,而不是研究方向決定了錢。」

科學一度解決了飢荒,但至啟蒙時代所承襲人類必須征服、掌握自然的價值觀,使我們為了自己利益操控自然,並無意識到自然其實是活的群落,且高度相互依存…我們一心為了賺錢而掀開未經開墾的土壤,一再種下作物,完全不回饋大地。沒有覆蓋作物,沒有覆蓋物,只有無情的犁田。少了植被滋養、固定土壤,大地被烤乾,曬到褪色...

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問題 : 「如果有機農業那麼優越,為甚麼沒有更普及?」,羅岱爾解釋道 : 「整個農業體制(從農業大學、學術農業到農業部)都被農業的『獲利進度』給綁住了」。悲觀的現實是,林肯為了創造更好的農業而成立的系統,現在主要是為農商企業服務,而不是他希望幫助的一般農民。而且不論有多少證據證明農業還有其他方法,這些方法不只能停止毀滅我們的環境,也能復原環境,但他們支持的都是農商企業的那一套說法。大規模產業化農業不只不斷告訴我們,我們需要依循它們的計畫,還告訴我們,我們需要更多

對絢麗科技的盲目崇拜

有機農法和今日的慣行農法一樣,都有潛力保障全球的食物供應,不過有機農法對環境的衝擊更小。這一切都讓人想問 : 為什麼這些事我們都不知道 ? 這些人的本意是施行高知識、低科技、珍惜土壤的農法,為何總是被視為懷舊的反科技份子,或是被當成農業菁英,一心只想賣精品食物給負擔的起高價的人 ? 為什麼即使害怕慣行農法的人也覺得我們再2050年要餵養96億人口,慣行農法是必要之惡 ?

對於以上的提問,書中提到了幾點,其中包括我們對於絢麗科技的盲目崇拜,即便最有效的改善方式,就是師法自然,就是配合大自然奧妙的舞蹈,而不是試圖去掌控一切,但這樣做就如上述內文提到,衝擊到啟蒙時期至科學革命以降,人們所建立的人定勝天的優越、膨脹的自我認同!!

如何餵養九十億人 ? 重點是分配,而不是產量

九十億人的嘴當然讓人憂心,但這景象只是農商企業為了恐嚇我們支持他們的計畫而捏造的…依據千禧年研究的計算,我們栽培的食物已經足以供應九十億人。「問題不是生產,而是分配」。赫倫 :「食物在進入零售之前,損失非常嚴重。已開發國家的人購買食物以後會拋棄30%以上。食物價格太低,他們根本不珍惜。」

「嘗試更友善農業的農民們挑戰了龐大的既得利益」,而在遵行企業種植說法已久的許多農民,或許心裡會有疑惑或違和,但許多困在慣行農法中的農民也是因為在現有的系統裏投資了太多,如果轉型則要在短期面臨龐大的成本損失(轉成友善農耕,大約要三年作物才會慢慢成長),所以才抗拒再生農業的那一套說法。傑克森認為:「慣行農法的農民對這種農法忠心耿耿,其實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表現」

而在另一本講述浪費的書籍中提到,許多面臨食物缺乏的族群或地區,其實是在農業剩餘的國家裡面,把我們浪費掉以及拿去餵養動物以滿足揮霍生活的飼料,轉換成分配得當的糧食,那根本不會有糧食問題(當然前提是土壤沒有持續貧化)。現在所謂面臨的糧食危機,是一部分的人體重過重,並因為好惡或奇怪的理由隨意丟掉大量的食物去掩埋;另一部分的人則需要靠著啃食雜草維生,並時時擔心下一餐著落的諷刺情況...

政府政策的推波助瀾

在轉換農業形式上,政府的政策反而加劇了轉型的困難,書中提到在美國,許多補助都是前幾大的大型農場得到,而小型農業則多達60%以上的人沒有得到任何補助,而許多保險的給付,保障的也是慣行以及基因改造等非再生農法,而使用本書提到對土壤友善打造微生物菌落的方式,包括覆蓋、混種、規劃放牧時間等等方式,甚是會被拒絕保險。

結論 :

明明這樣做證明對土地更好,且產量也不會更少,甚至更加便宜,為什麼沒人做 ? 以及為什麼我們不知道有這樣的方法 ?

一件是正確與否並不代表就會被執行,當事件進入了政治領域,就會被染上許多色彩,也開始變得複雜,其中包括企業、政府、以及我們人民或消費者共同的推波助燃,包括因為無知的支持以及冷淡的沉默不語。在書中落實友善農耕的農民布朗在討論到政府政策說了一段話 : 「我省下化石燃料和肥料,改善了土壤健康,卻因此受到懲罰。政府完全不明白自然怎麼運作。」

轉變的發生,不能仰賴個人的默默耕耘以及單打獨鬥,需要集體的意識轉變,但就個人層次而言,我們也只能做我們能夠做的事情!! 現在我們能做的事有什麼呢 ?

avatar-img
1會員
29內容數
我的沙龍內多是我的閱讀心得,以及日常對話、景色反思,希望能將我的體悟分享給更多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洪瑋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何打造健康的土壤 漢尼建議在雞尾酒覆蓋作物中混種草類和豆科植物,以便充分利用大部分土壤中現存的龐大氮儲藏。甚至只需要二、三種覆蓋作物,都能使得進入流域的泥沙逕流降低90%,肥料逕流則降低50%,每公頃可以留住2.47公噸的二氧化碳。 書中對於如何打造健康的土壤,主要觀點就是「師法自然」也就是跟
植物會滲透,獨立扶養了另一個世界,也就是我們腳下的世界,這世界可能佔了我們全球物種多樣性的95% 植物與微生物奧秘的舞蹈 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在幾千年中發展出複雜的交易網絡,植物把高達40%的碳基糖導向根部,微生物則向外送員一樣把各種礦物質送到門口。植物需要這些礦物質來建構生物量,製造生理活動所需的
作者 : 克莉絲汀.歐森 譯者 : 周沛郁 薩佛瑞 :「無論我扮演甚麼樣的角色,我總是關注貧瘠的土地會使野生動物減少,造成貧窮和暴力,然後就是女人孩子受到虐待,政治動盪。在我的想法中,這些一向是同一件事。」 李奧帕德 :「世界上只有一體的土壤、一體的植物、一體的動物,還有一體的人類,因此只有一
今天閱讀「失控的焦慮世代」一書,讀到從1990年代後,慢慢成長的一種心態,稱作「安全至上主義」,在這股潮流中,安全的概念跟過往開始不太一樣(更加廣泛),而普遍對安全的追求變的更加狂熱到超過其他價值,而主流媒體、學校、成人都通力合作灌輸孩子””這個世界充滿危險的事情以及陌生人”” 並開始越來越長時間的
最近看到一間學校正在施工,挖土機開始剷除孩子本可以在上自由自在奔跑的綠意草皮,詢問之下得知該學校要重新鋪上人工草皮,主要是希望足球隊可以有更佳「專業」的場地,以及困擾於雨天積水之類的原因等等,算是學校的政績之一。 看著了無生氣地的巨型機器停駐在滿目瘡痍的侵蝕土土壤上,心中不由得一陣感嘆,為了所謂的
最近在閱讀「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對於浪費食物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有了一些理解,而有了這層理解,再看現在所鼓勵的某些行為,以及背後所可能代表的價值觀,覺得違和感太強烈了! 最有感的是對於要不要要求孩子把食物吃光這件事,在人本的一股趨勢中,認為應該尊重孩子意願,不強迫孩子進食,我覺得光看這句話我也
如何打造健康的土壤 漢尼建議在雞尾酒覆蓋作物中混種草類和豆科植物,以便充分利用大部分土壤中現存的龐大氮儲藏。甚至只需要二、三種覆蓋作物,都能使得進入流域的泥沙逕流降低90%,肥料逕流則降低50%,每公頃可以留住2.47公噸的二氧化碳。 書中對於如何打造健康的土壤,主要觀點就是「師法自然」也就是跟
植物會滲透,獨立扶養了另一個世界,也就是我們腳下的世界,這世界可能佔了我們全球物種多樣性的95% 植物與微生物奧秘的舞蹈 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在幾千年中發展出複雜的交易網絡,植物把高達40%的碳基糖導向根部,微生物則向外送員一樣把各種礦物質送到門口。植物需要這些礦物質來建構生物量,製造生理活動所需的
作者 : 克莉絲汀.歐森 譯者 : 周沛郁 薩佛瑞 :「無論我扮演甚麼樣的角色,我總是關注貧瘠的土地會使野生動物減少,造成貧窮和暴力,然後就是女人孩子受到虐待,政治動盪。在我的想法中,這些一向是同一件事。」 李奧帕德 :「世界上只有一體的土壤、一體的植物、一體的動物,還有一體的人類,因此只有一
今天閱讀「失控的焦慮世代」一書,讀到從1990年代後,慢慢成長的一種心態,稱作「安全至上主義」,在這股潮流中,安全的概念跟過往開始不太一樣(更加廣泛),而普遍對安全的追求變的更加狂熱到超過其他價值,而主流媒體、學校、成人都通力合作灌輸孩子””這個世界充滿危險的事情以及陌生人”” 並開始越來越長時間的
最近看到一間學校正在施工,挖土機開始剷除孩子本可以在上自由自在奔跑的綠意草皮,詢問之下得知該學校要重新鋪上人工草皮,主要是希望足球隊可以有更佳「專業」的場地,以及困擾於雨天積水之類的原因等等,算是學校的政績之一。 看著了無生氣地的巨型機器停駐在滿目瘡痍的侵蝕土土壤上,心中不由得一陣感嘆,為了所謂的
最近在閱讀「浪費-全球糧食危機解密」,對於浪費食物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有了一些理解,而有了這層理解,再看現在所鼓勵的某些行為,以及背後所可能代表的價值觀,覺得違和感太強烈了! 最有感的是對於要不要要求孩子把食物吃光這件事,在人本的一股趨勢中,認為應該尊重孩子意願,不強迫孩子進食,我覺得光看這句話我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一體」概念,轉向「無體」意識,這樣學習去「參」 為要面對人生的無常作出準備。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在這個目前感覺起來是由人類主宰的世界 科學發展的原因或許是因爲人想要自然的資源可以更好的爲我們所用 可以回過頭來更貼近生活ㄧ點,討論社會與我們感受到的就好 現實中比較殘酷的ㄧ個規責會是 :每個生命雖然都是獨特的,但不會有特例 或許你可以舉出許多特例,但在仔細想想本質上真的有特例嗎 本質包
動植物、土地和大自然的能量一直都是連結在一起,過去的人類也是如此與萬物相連,然而隨著時代發展,人類發展出更多的物質能力,也逐漸失去了這份連結。   人們無法感受到大自然的狀態,用著自己覺得好的方式不斷開發著土地,當大自然承受不住這樣的侵害與破壞,就會以祂自己的方式去重整土地,達到休生
人類過多的慾望與行為,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許多動物、植物的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滅絕。 科技為人類帶來強大的文明與便捷。但人類缺少對自身的反思與了解, 因此無法正確的、有效的調整自我的思想,來與自然和諧長久共存。 也無法擺脫彼此的爭奪資源與利益,因此國與國的衝突無法化解。
Thumbnail
所以講了兩個月,這問題該怎麼解? 坦白說不是沒有,只是不管你走偏左還是偏右的作法,都必定建立在犧牲特定一群人身上。被犧牲的人當然抵死不願意,這也是極端政治的土壤。 說了跟沒說一樣,到底怎麼做?
Thumbnail
自然生態和動植物在人類文化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不僅是文化的構成要素,還影響著人類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包括其符號象徵意義、對人類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的塑造影響,以及對經濟生活和文化創作的重要性。對於維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攤開人類發展的歷史,從狩獵採集時期的泛靈論、農業社會的一神論到科學革命的神人(人文主義),就是一步步追求不凡的過程。本書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認為人類過去的三大問題:1.飢荒、2.瘟疫、3.戰爭,未來皆將隨著食物科技、醫學研究、人道主義的發展獲得弭平,那麼何謂人類面
Thumbnail
生存的基礎 尊重自然,是我們生存的基礎。在這個現代化的世界裡,科技的進步帶給我們許多便利,但也伴隨著對自然環境的忽視和破壞。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回歸尊重自然的價值,因為它不僅是我們存在的基石,更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資產。 人類與自然相伴 自古以來,人類與自然一直相伴。在這個共生的過程中,我們學會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一體」概念,轉向「無體」意識,這樣學習去「參」 為要面對人生的無常作出準備。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在這個目前感覺起來是由人類主宰的世界 科學發展的原因或許是因爲人想要自然的資源可以更好的爲我們所用 可以回過頭來更貼近生活ㄧ點,討論社會與我們感受到的就好 現實中比較殘酷的ㄧ個規責會是 :每個生命雖然都是獨特的,但不會有特例 或許你可以舉出許多特例,但在仔細想想本質上真的有特例嗎 本質包
動植物、土地和大自然的能量一直都是連結在一起,過去的人類也是如此與萬物相連,然而隨著時代發展,人類發展出更多的物質能力,也逐漸失去了這份連結。   人們無法感受到大自然的狀態,用著自己覺得好的方式不斷開發著土地,當大自然承受不住這樣的侵害與破壞,就會以祂自己的方式去重整土地,達到休生
人類過多的慾望與行為,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許多動物、植物的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滅絕。 科技為人類帶來強大的文明與便捷。但人類缺少對自身的反思與了解, 因此無法正確的、有效的調整自我的思想,來與自然和諧長久共存。 也無法擺脫彼此的爭奪資源與利益,因此國與國的衝突無法化解。
Thumbnail
所以講了兩個月,這問題該怎麼解? 坦白說不是沒有,只是不管你走偏左還是偏右的作法,都必定建立在犧牲特定一群人身上。被犧牲的人當然抵死不願意,這也是極端政治的土壤。 說了跟沒說一樣,到底怎麼做?
Thumbnail
自然生態和動植物在人類文化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不僅是文化的構成要素,還影響著人類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包括其符號象徵意義、對人類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的塑造影響,以及對經濟生活和文化創作的重要性。對於維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Thumbnail
攤開人類發展的歷史,從狩獵採集時期的泛靈論、農業社會的一神論到科學革命的神人(人文主義),就是一步步追求不凡的過程。本書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認為人類過去的三大問題:1.飢荒、2.瘟疫、3.戰爭,未來皆將隨著食物科技、醫學研究、人道主義的發展獲得弭平,那麼何謂人類面
Thumbnail
生存的基礎 尊重自然,是我們生存的基礎。在這個現代化的世界裡,科技的進步帶給我們許多便利,但也伴隨著對自然環境的忽視和破壞。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回歸尊重自然的價值,因為它不僅是我們存在的基石,更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資產。 人類與自然相伴 自古以來,人類與自然一直相伴。在這個共生的過程中,我們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