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改變的阻力:從《心理摩擦力》看創新推廣的關鍵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關於作者

這本書的作者是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兩位,兩位都是凱洛格管理學院的教授,前者也投入設計、創新顧問等領域,在世界推廣了許多創新的服務與推行,後者研究探討人抗拒改變的心理,曾獲得多種研究與教學的獎項。

這本書講述人在推行任何創新事物時,都是用「吸引力」的方式推動,因為人性就是會想要更多、更好、更方便,但在有吸引力還是會有其他因素讓人無法行動,作者把這些因素稱為心理摩擦力,並分成四大因素:慣性、惰性、感情因素、反彈,在推廣創新時不能只靠提供吸引力,也要消除這些摩擦力,才會使得人們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關於這本書

書中的內容,我比較關注的是慣性跟惰性,因為最近我在改變生活模式上遇到一些困難。

慣性

人的天生喜歡待在熟悉的領域,這樣比較省力也有掌控感,所以一但習慣某種生活模式後就不太會想要主動做出改變。例如習慣熬夜、三餐速食、不愛運動的人,就算他知道這樣不健康,也很難抗拒自己累積至今的習慣。

今天創新者提出一個創新的想法或商品,如果與過去使用習慣差異太大,人們會很難接受。例如有些老一輩的人不使用電腦,在有需要的時候就叫子女幫忙,自己完全沒有學習的意願,他們的說法就是「電腦是年輕人才懂的東西」,他們選擇過著與以前相同的生活模式,放棄學習電腦生活。

要打破慣性的方法就是一次一點點,不斷地重複出現,就像是養成新習慣一樣,一開始不能大幅改變,要少量且持續下去,日子久了就會習慣不再排斥。

惰性

最近有想過要買新的書桌,只是我家五樓沒電梯,而我之前買椅子詢問過兩家賣場只配送到一樓不送樓層的,所以我得要做的事就是挑選傢俱、自己搬到五樓、還要把舊傢俱丟掉,一想到這些我就不想動了,所以這件事就一直擱置,這些都是擋在我買書桌之間的障礙,書中提到的傢俱商就是藉由消除這種惰性造成的障礙,讓顧客更容易做出行動,他們的做法是幫助顧客處理家中的舊傢俱,顧客要做的事就只有挑選沙發,其他商家會處理,生意就因此變好。

如果希望顧客願意上門,就要簡化流程或是提供流程圖給顧客,像是有一些需要顧客自己操作的販賣機旁邊都會貼一個流程圖,很多購物網站也會有教導顧客如何使用的簡單流程,讓顧客知道自己總共要做哪些事才能夠完成購買,如果過程太複雜就會讓人失去耐心而放棄。

另外也可以利用惰性這一點,就像是各種訂閱服務,訂閱時很方便,退訂手續超級麻煩,就會有人因為太懶所以就乾脆不退了,我自己是遇過中華電信推銷,如果之後不喜歡可以再打給客服退訂,雖然只要一通電話,不過從我想要退訂到我實際打電話退訂也拖了一個多月。

另外我也從好市多的政策想到關聯,它們可以無條件退貨,雖然每次上新聞都是看到有些客人濫用退貨機制,不過客人在購物當下會覺得如果不喜歡之後再來退款就好了,但可能大部分的人想退貨卻因為懶得再多跑一趟就算了,所以真正退貨的人少之又少,反而不小心買多的人更多。

其他感情因素

前面有提到人喜歡有掌控感,而不喜歡被強迫硬推,在一些商家推銷或是政府政策太過強硬時就會引起反彈,就像是很多人討厭推銷員硬貼上來推銷,一開始就沒有好感了,更別說接下來要推銷的東西。

還有一些3C產品,像是手機、電腦,每當官方宣佈強制更新時就會有人反彈,還有的人會自己使用盜版把自己的電腦設定在比較舊的版本,一來他不喜歡官方強制改變他的使用習慣,二來舊的使用者介面他也比較習慣。

也有人因為念舊不接受改變,像是黑膠唱片、錄音帶、CD、串流音樂,聽歌的方式一直在改變,有些人就喜歡某一種形式,不會輕易改變自己;遊戲主機也類似,現在玩遊戲很方便,網路打開就可以到數位商店購買下載,但一部分玩家還是堅持實體遊戲,這些都是情感上的因素,所以停留在自己最喜歡的生活方式上。

總結

這些阻力就像是風阻一樣,我們肉眼看不見卻實際存在,人對陌生事物警戒心比較高,如果執行成本太高也不會想去做,因為安於習慣不喜歡被強制改變生活方式,所以養成生活習慣之後很難接受改變太大的事物,本書提供了一些方法可以可以讓我們參考,試著慢慢的改變自己固化的心態,試著去嘗試更多的新事物。

我覺得重點還是在「自己想做出改變」的想法,有時候在youtube會看到一些聽證會的影片,雙方立場不同的人是會互相發表自己的看法並提問,很常會看到這本書裡有出現過的讓對方「自我說服」的技巧,就是先提問一個幾乎是YES的問題,我看到的問題有「你認為在生物學理論中,男性體能優於女性嗎?」或是「正常情況下,你認為男性可以懷孕嗎?」,可是大多情況,回答者都不願意直接回答,他們也知道如果回答了,接下來他就必須否定自己的立場,他們沒有想要改變的意願;套用到生活中就是每個人有自己的一套信念,在這個信念之外的事物很難打動他們,就像是摩擦力一樣現況與改變之間,我覺得這本書如果是讓自己想要改變的人來閱讀,或許可以察覺到自己為何不想改變,也可以讓一些常常亂買東西的人知道,商家是如何使用各種技巧,讓你自願掏錢買進產品。













avatar-img
19會員
6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楊晨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的全名是「啃老浪潮:十年前的心肝寶貝,十年後卻成為啃老累贅」。 作者是最上悠醫師,他以精神科醫師的視角指出啃老族問題常常出在不健康情緒的累積上,這些問題又跟家庭環境息息相關,所以有時候從父母開始改善親子關係,孩子的問題行為就有可能獲得改善。
  這本書是我平常在Podcast聽的節目:「哇賽心理學」的兩位主持人共同著作的,作者是蔡宇哲博士以及蔡佳璇心理師,兩位專注於睡眠研究、心理學,也經營Youtube、Podcast頻道,分享各種心理學知識。 這本書說明休息對人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平常認為的休息方式對大腦的恢復其實沒有幫助。
年輕的巴菲特是個不善言辭的人,談起股票跟經濟他總是吸引許多聽眾,一離開這些話題,他就不知如何開口,他也深知人脈對他將來的重要性,所以他決定改善自己的弱點。
這本書說的是有關情緒過度反應的狀況,這種例子我們常常在電視上新聞看到,有的人只因他人無心的一個行為就暴怒甚至大打出手,作者在書中解說了憤怒的背後所隱藏的情緒及心理狀況
作者是大衛·艾許,現在作者是全職投資人,也經營多項房地產投資,作者在十八歲時立志要成為有錢人,二十八歲宣告破產,當時他想起以前讀過的一本書「巴比倫最富有的人」,決定與當時的伴侶開始依照書中建議規劃存錢、投資花了十五年實現財務獨立
這本書以前逛書店就常常看到,似乎是很長賣的一本書,想說該是來看看這本書了,作者是華倫·巴菲特在股東會上寫的股東信,由勞倫斯·康寧漢整理分門別類,匯集成一本書,這本書可以看到巴菲特對於公司管理、投資、會計、各種方面的看法。
  這本書的全名是「啃老浪潮:十年前的心肝寶貝,十年後卻成為啃老累贅」。 作者是最上悠醫師,他以精神科醫師的視角指出啃老族問題常常出在不健康情緒的累積上,這些問題又跟家庭環境息息相關,所以有時候從父母開始改善親子關係,孩子的問題行為就有可能獲得改善。
  這本書是我平常在Podcast聽的節目:「哇賽心理學」的兩位主持人共同著作的,作者是蔡宇哲博士以及蔡佳璇心理師,兩位專注於睡眠研究、心理學,也經營Youtube、Podcast頻道,分享各種心理學知識。 這本書說明休息對人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平常認為的休息方式對大腦的恢復其實沒有幫助。
年輕的巴菲特是個不善言辭的人,談起股票跟經濟他總是吸引許多聽眾,一離開這些話題,他就不知如何開口,他也深知人脈對他將來的重要性,所以他決定改善自己的弱點。
這本書說的是有關情緒過度反應的狀況,這種例子我們常常在電視上新聞看到,有的人只因他人無心的一個行為就暴怒甚至大打出手,作者在書中解說了憤怒的背後所隱藏的情緒及心理狀況
作者是大衛·艾許,現在作者是全職投資人,也經營多項房地產投資,作者在十八歲時立志要成為有錢人,二十八歲宣告破產,當時他想起以前讀過的一本書「巴比倫最富有的人」,決定與當時的伴侶開始依照書中建議規劃存錢、投資花了十五年實現財務獨立
這本書以前逛書店就常常看到,似乎是很長賣的一本書,想說該是來看看這本書了,作者是華倫·巴菲特在股東會上寫的股東信,由勞倫斯·康寧漢整理分門別類,匯集成一本書,這本書可以看到巴菲特對於公司管理、投資、會計、各種方面的看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已經很難再靠「一招半式打天下」!在這不斷加速、變化的時代,曾經的成功策略許多都不再管用。從《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我提取出一些突破階段瓶頸的例子,適用於組織或個人運用於管理與創意的參考方向。(▼ 系統思考圖解,掌握僵化瓶頸的本質原因) ❍ -- 打破僵化,管理也需要進化
Thumbnail
通往改變的旅程 我們都渴望改變,無論是自身的不良習慣,還是希望身邊的人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例如孩子、配偶或同事。我們渴望蛻變,渴望進步,這份渴望驅使著我們不斷探索行為改變的有效方法。本文將分享一項引人入勝的研究,揭示了人們行為改變背後的關鍵因素,並挑戰傳統的威脅恐嚇策略,引領我們走向更
Thumbnail
在現代管理實務中,如何有效地激勵員工、提高生產力一直是一個核心問題。傳統的獎勵制度往往著眼於提供額外的獎金或福利,但這種方法的效果並不總是令人滿意。在 Uri Gneezy 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提及「損失規避」的概念,這個概念不僅能解釋為什麼某些誘因比其他誘
Thumbnail
什麼驅使人們去做困難的事情? 沒動力怎麼辦? 這個問題激起了心理學家愛德華·戴西的好奇心,並引導他進行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研究。1970年代初,愛德華·戴西開始探討人類動機的奧秘。他設計了一個名為Soma Cube的實驗,類似於魔方,要求參與者解開這個謎題。令人意外
Thumbnail
調整慣性的聚焦方式, 問題,可以挫敗你, 但也可以成為你成長與進化的動力。
Thumbnail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的研究發現,大腦的三種機制會影響決策,使人難以離開舒適圈。誇大失去的痛苦、低估改變的快樂,以及排斥改變的現狀偏見,都會阻礙我們面對改變。另外,容易被回憶事件左右決策的可得性捷思法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面對直銷產業,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我們一起從名人發言和相關事件來思考吧。
Thumbnail
4年前我曾經讀過這本書,而這次閱讀新修版的動力不同於上次的心態,抱持的想法並非是自己有拖延、逃避的問題,而是自己在工作跟處理創作、閱讀跟學習上,難免會遇到沒有動力、不想往前進的停滯期,所以便想藉此來複習順道檢視是否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如何讓人改變想法》這本書的主題是探討人們如何有效地影響他人,讓他們改變想法、觀點或行為。作者提供了一系列心理學、溝通技巧和策略,讓讀者能夠更加有把握地影響他人,達到自己的目標。閱讀《如何讓人改變想法》,我深深體會到影響他人的能力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項必備的社交技能。
Thumbnail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
Thumbnail
我們常想做出某種改變但未必能達成,多半會認為改變非常困難,但行為科學家告訴我們:問題在於是否用對方法。《達標》作者艾雅雷費雪巴赫研究「目標心理學」長達20年以上時間。她認為要成功地引導與駕馭自己,第一步是「選一個目標」,因為正確的目標就如同影響力強大的咒語一般,能讓人不顧代價盡全力朝目標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已經很難再靠「一招半式打天下」!在這不斷加速、變化的時代,曾經的成功策略許多都不再管用。從《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我提取出一些突破階段瓶頸的例子,適用於組織或個人運用於管理與創意的參考方向。(▼ 系統思考圖解,掌握僵化瓶頸的本質原因) ❍ -- 打破僵化,管理也需要進化
Thumbnail
通往改變的旅程 我們都渴望改變,無論是自身的不良習慣,還是希望身邊的人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例如孩子、配偶或同事。我們渴望蛻變,渴望進步,這份渴望驅使著我們不斷探索行為改變的有效方法。本文將分享一項引人入勝的研究,揭示了人們行為改變背後的關鍵因素,並挑戰傳統的威脅恐嚇策略,引領我們走向更
Thumbnail
在現代管理實務中,如何有效地激勵員工、提高生產力一直是一個核心問題。傳統的獎勵制度往往著眼於提供額外的獎金或福利,但這種方法的效果並不總是令人滿意。在 Uri Gneezy 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提及「損失規避」的概念,這個概念不僅能解釋為什麼某些誘因比其他誘
Thumbnail
什麼驅使人們去做困難的事情? 沒動力怎麼辦? 這個問題激起了心理學家愛德華·戴西的好奇心,並引導他進行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研究。1970年代初,愛德華·戴西開始探討人類動機的奧秘。他設計了一個名為Soma Cube的實驗,類似於魔方,要求參與者解開這個謎題。令人意外
Thumbnail
調整慣性的聚焦方式, 問題,可以挫敗你, 但也可以成為你成長與進化的動力。
Thumbnail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的研究發現,大腦的三種機制會影響決策,使人難以離開舒適圈。誇大失去的痛苦、低估改變的快樂,以及排斥改變的現狀偏見,都會阻礙我們面對改變。另外,容易被回憶事件左右決策的可得性捷思法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面對直銷產業,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我們一起從名人發言和相關事件來思考吧。
Thumbnail
4年前我曾經讀過這本書,而這次閱讀新修版的動力不同於上次的心態,抱持的想法並非是自己有拖延、逃避的問題,而是自己在工作跟處理創作、閱讀跟學習上,難免會遇到沒有動力、不想往前進的停滯期,所以便想藉此來複習順道檢視是否有什麼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如何讓人改變想法》這本書的主題是探討人們如何有效地影響他人,讓他們改變想法、觀點或行為。作者提供了一系列心理學、溝通技巧和策略,讓讀者能夠更加有把握地影響他人,達到自己的目標。閱讀《如何讓人改變想法》,我深深體會到影響他人的能力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項必備的社交技能。
Thumbnail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
Thumbnail
我們常想做出某種改變但未必能達成,多半會認為改變非常困難,但行為科學家告訴我們:問題在於是否用對方法。《達標》作者艾雅雷費雪巴赫研究「目標心理學」長達20年以上時間。她認為要成功地引導與駕馭自己,第一步是「選一個目標」,因為正確的目標就如同影響力強大的咒語一般,能讓人不顧代價盡全力朝目標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