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檢討錯誤!三視角經驗回顧助你全面升級表現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檢討錯誤」常被視為改進的第一步,但這樣的反思往往過於狹隘,無法全面提升表現。

三視角回顧則打破了這一局限,從球員、教練到策略三個不同的視角,提供了一種更全面的行動反思框架。這不僅幫助我們理解行動中的細節與成效,還引導我們在複雜情境中制定更有效的策略,實現執行力提升與工作策略優化。本文將介紹如何運用三視角回顧,助你在成長反思中更進一步。

raw-image

一、行動體感回顧(第一視角:球員)


說明:行動體感回顧著眼於自身的直接感受,像一名球員專注於每一個動作與細節。這包括行動中的身體反應、情緒波動,以及執行過程的流暢性與卡頓點。透過這一視角,我們能更敏銳地發現問題所在,為下一步改進提供精準方向。

實施要點:

  1. 感受回憶:回想行動時的身體感覺與情緒反應,比如專注時的流暢感或緊張時的壓迫感。
  2. 動作細節:逐步分解每個動作或步驟,找到哪些環節最流暢,哪些需要調整。
  3. 狀態變化:記錄行動中狀態的起伏,例如何時開始感到疲憊或失去專注。
  4. 體感改進:基於體感經驗,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例如調整動作姿勢或情緒管理方式。

二、精準行動回顧(第二視角:教練)


說明:精準行動回顧像是一名教練評估球員的表現,從外部視角檢視行動與結果的關聯。這一視角強調結果與目標的對比,幫助我們系統性地分析策略成效,提升自我評估技巧。

實施要點:

  1. 成果檢視:評估行動是否達成目標,例如完成報告的質量如何、是否準時提交。
  2. 目標對比:比較實際成果與設定目標的差距,分析哪些環節需要改善。
  3. 策略驗證:檢查行動策略的有效性,確認哪些方法奏效,哪些需要改變。
  4. 改進方向:針對成果與差距,設定清晰的改進目標與下一步行動計劃。

三、情境策略回顧(第三視角:策略)


說明:情境策略回顧關注行動所處的外部情境與內部條件,像是在比賽中分析整體戰術。這一視角幫助我們檢視行動與情境的匹配度,並優化應對策略,以實現工作策略優化與長期成效。

實施要點:

  1. 情境辨識:描述行動當時的外部條件與內部狀態,例如時間壓力、人際互動、資源限制等。
  2. 策略適配:分析當下策略是否符合情境需求,例如應對突發事件時的反應是否及時有效。
  3. 資源運用:回顧行動中使用的工具、時間或人力資源是否被充分發揮。
  4. 策略反思:從結果與情境出發,思考如何在類似情境中優化策略,提高適應力。

小芸銷售業務案例

小芸是一名銷售業務員,最近剛完成一場與大客戶的洽談,但感覺談判效果不如預期。她決定透過三視角回顧來全面檢視這次行動,提升表現並優化工作策略。

  1. 第一視角(球員):小芸回憶洽談時的感受,發現自己在客戶提出高難度問題時,出現了短暫的緊張感,導致語速變快,解釋不夠清晰。她記得在某些環節感覺對話順暢,例如談到產品優勢時,但在回答價格細節時,感覺有些卡頓。
  2. 第二視角(教練):她從教練視角檢視談判結果,發現雖然介紹產品時得到客戶的興趣,但未能有效回答價格問題,讓客戶對購買決策產生猶豫。小芸意識到,自己對價格談判策略的準備不足,是這次洽談的薄弱點。
  3. 第三視角(策略):最後,小芸從策略視角分析這場洽談的整體情境。她發現對方公司最近在壓縮預算,因此對價格非常敏感。她反思當時的策略應更強調產品的長期價值,而不是僅僅專注於單次交易的價格競爭。

透過三視角回顧,小芸清晰地梳理出自己的感受、結果與策略,並計劃下一次洽談時加強價格策略的準備,學習更有效的應對高壓問題,讓行動回顧成為執行力提升的重要工具。


小結

「我們並非單純從經驗中學習,而是從對經驗的反思中學習。」- 杜威

在每一次的行動後,我們都帶著豐富的經驗前行。但真正讓我們成長的,並非那些單純的經歷,而是我們如何去反思這些經驗。

當我們用心去感受、評估並策略性地調整自己的行動時,這些經驗便轉化為我們成長的養分。希望我們在未來的每一步,都能透過三視角回顧,發現自我,邁向更好的自己。

延伸閱讀:經驗系列文章

avatar-img
5會員
148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你是否常感覺卡住,但又說不上原因?其實,真正限制我們的,可能不是外界,而是那些我們察覺不到的「隱形習慣」。比如待在舒適圈、總愛腦補真相、反覆用舊情緒處理新問題、只看見自己想看見的東西、不敢面對差距感,甚至經常在內心否定自己。這些看似無害的習慣,其實像隱形的枷鎖,悄悄影響我們的生活...
差距感是許多人面對挑戰時的共同感受。當我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時,內心會浮現「我不夠好」的念頭。這種感覺可能來自「我不夠聰明」、「我努力不夠」或「外部環境太難」等歸因。但差距感其實也是自我成長的信號。通過尋找適合的學習策略、尋求外部支持或調整努力方向,我們能把挑戰轉化為進步的契機,迎接更好的自己。
遇到困難時,別急著下結論。內在先知的力量來自三個層次:觀察、覺察和洞察。先觀察現狀,了解「我不知道什麼?」;接著覺察自己的情緒,思考「我不安什麼?」;最後洞察問題核心,問自己「我不確定或不足什麼?」這樣的思維不僅能解決眼前的問題,還能為未來挑戰做好準備。內在先知教我們:挑戰不是阻礙,而是成長的機會。
世上最珍貴的知識不是書本裡的理論,而是我們親身經歷過的每一刻。 經驗塑造了我們的思維方式,讓我們在成功中增長自信,在挫敗中獲取力量。它是一部專屬於每個人的獨特教材,指引我們從迷茫走向清晰,從懦弱走向堅強。無論是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應對挑戰的智慧,這些都來自於一次次的實踐與學習。
挑戰來了,你會怎麼選擇?是快速定結論,還是好奇探索更多可能?透過小芸的故事,讓你看到:結論式思考雖然快,但容易忽視問題的本質;好奇式思考則讓她找到問題背後的真相,並帶來突破性的成果。挑戰其實是成長的契機。下次遇到困境,記得暫時放下對錯、多問幾個為什麼,用好奇心打開一扇新門,答案可能比你想像的更精彩!
負面情緒像成長的試金石,雖然不舒服,卻能幫助我們看清問題並找到解決方向。無力感、自我懷疑、失望感、不安感,這些情緒其實是提醒我們:需要更好地準備、更靈活地調整、更勇敢地行動。當我們學會將挫折變成推動力,就能讓勝任感更穩固,期待感更清晰。記住,負面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錯過它帶來的成長機會。
你是否常感覺卡住,但又說不上原因?其實,真正限制我們的,可能不是外界,而是那些我們察覺不到的「隱形習慣」。比如待在舒適圈、總愛腦補真相、反覆用舊情緒處理新問題、只看見自己想看見的東西、不敢面對差距感,甚至經常在內心否定自己。這些看似無害的習慣,其實像隱形的枷鎖,悄悄影響我們的生活...
差距感是許多人面對挑戰時的共同感受。當我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時,內心會浮現「我不夠好」的念頭。這種感覺可能來自「我不夠聰明」、「我努力不夠」或「外部環境太難」等歸因。但差距感其實也是自我成長的信號。通過尋找適合的學習策略、尋求外部支持或調整努力方向,我們能把挑戰轉化為進步的契機,迎接更好的自己。
遇到困難時,別急著下結論。內在先知的力量來自三個層次:觀察、覺察和洞察。先觀察現狀,了解「我不知道什麼?」;接著覺察自己的情緒,思考「我不安什麼?」;最後洞察問題核心,問自己「我不確定或不足什麼?」這樣的思維不僅能解決眼前的問題,還能為未來挑戰做好準備。內在先知教我們:挑戰不是阻礙,而是成長的機會。
世上最珍貴的知識不是書本裡的理論,而是我們親身經歷過的每一刻。 經驗塑造了我們的思維方式,讓我們在成功中增長自信,在挫敗中獲取力量。它是一部專屬於每個人的獨特教材,指引我們從迷茫走向清晰,從懦弱走向堅強。無論是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應對挑戰的智慧,這些都來自於一次次的實踐與學習。
挑戰來了,你會怎麼選擇?是快速定結論,還是好奇探索更多可能?透過小芸的故事,讓你看到:結論式思考雖然快,但容易忽視問題的本質;好奇式思考則讓她找到問題背後的真相,並帶來突破性的成果。挑戰其實是成長的契機。下次遇到困境,記得暫時放下對錯、多問幾個為什麼,用好奇心打開一扇新門,答案可能比你想像的更精彩!
負面情緒像成長的試金石,雖然不舒服,卻能幫助我們看清問題並找到解決方向。無力感、自我懷疑、失望感、不安感,這些情緒其實是提醒我們:需要更好地準備、更靈活地調整、更勇敢地行動。當我們學會將挫折變成推動力,就能讓勝任感更穩固,期待感更清晰。記住,負面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錯過它帶來的成長機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在遇到需要執行的事情,例如規劃任務、決定行程的時候直接動手進行,直接動手不能說錯,但是會容易失去方向,只知道要做這件事,但是如果不知道為何而做,或如何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這就有賴於不停地提問,先把問題列出來,用問題導向的方式完成任務,不論是問自己或問屬下,把所提的問題都能回答出來,才能在一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商業簡報時使用的5W1H分析法,並提供了各項目的思考方向。透過這樣的方法,可以幫助報告者更清楚地瞭解簡報目的、對象、時間、內容、地點和呈現方式。
Thumbnail
書中介紹策略顧問的幾個核心思考脈絡與方法,透過書中所教的思考脈絡與問題解決三大支柱:批判思考、邏輯思考、假說思考,掌握問題20%的關鍵,一一拆解並解決至少80%的問題!
這篇文章討論了「看清楚,想明白,做出來」這個簡單卻充滿啟發性的思考方式,並探討了在工作與人生中應用這種思維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認為現在AI的學習模式就是一種高效回饋,告訴你做錯的同時,還會告訴你怎麼樣做得更好,可怕的是回饋頻率還高的驚人。
Thumbnail
在過去7年多的時間,持續在專案管理的領域上打磨PM技能和累積專案經驗。觀察、反思、調整 是我覺得能讓自己進步很重要的關鍵。此篇文章記錄了專案管理的10個心得,從專案開始前到後續的執行過程。
那天在誠品看到這本書的前言時,“不要檢討人,要檢討機制”,讓我回想起我在管理團隊時所犯的錯誤。某次,專案出了狀況,問題解決後,我立即對負責的企劃成員進行了責任追究。 看似合理的行為,但這只是解決了當下的表面問題,解決問題不應該停留在個別人身上,而應該更深入地檢視管理機制。 本書共分五個章
Thumbnail
其實流程不是不能改,只是考量要長遠、考慮周到。財會工作就是搜集、整理、統計、分析資料,不是只「記帳」而已,任何流程的建立都是為了能便於分析,快速找到問題。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是連自己也輕看自己的工作了。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在遇到需要執行的事情,例如規劃任務、決定行程的時候直接動手進行,直接動手不能說錯,但是會容易失去方向,只知道要做這件事,但是如果不知道為何而做,或如何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這就有賴於不停地提問,先把問題列出來,用問題導向的方式完成任務,不論是問自己或問屬下,把所提的問題都能回答出來,才能在一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商業簡報時使用的5W1H分析法,並提供了各項目的思考方向。透過這樣的方法,可以幫助報告者更清楚地瞭解簡報目的、對象、時間、內容、地點和呈現方式。
Thumbnail
書中介紹策略顧問的幾個核心思考脈絡與方法,透過書中所教的思考脈絡與問題解決三大支柱:批判思考、邏輯思考、假說思考,掌握問題20%的關鍵,一一拆解並解決至少80%的問題!
這篇文章討論了「看清楚,想明白,做出來」這個簡單卻充滿啟發性的思考方式,並探討了在工作與人生中應用這種思維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認為現在AI的學習模式就是一種高效回饋,告訴你做錯的同時,還會告訴你怎麼樣做得更好,可怕的是回饋頻率還高的驚人。
Thumbnail
在過去7年多的時間,持續在專案管理的領域上打磨PM技能和累積專案經驗。觀察、反思、調整 是我覺得能讓自己進步很重要的關鍵。此篇文章記錄了專案管理的10個心得,從專案開始前到後續的執行過程。
那天在誠品看到這本書的前言時,“不要檢討人,要檢討機制”,讓我回想起我在管理團隊時所犯的錯誤。某次,專案出了狀況,問題解決後,我立即對負責的企劃成員進行了責任追究。 看似合理的行為,但這只是解決了當下的表面問題,解決問題不應該停留在個別人身上,而應該更深入地檢視管理機制。 本書共分五個章
Thumbnail
其實流程不是不能改,只是考量要長遠、考慮周到。財會工作就是搜集、整理、統計、分析資料,不是只「記帳」而已,任何流程的建立都是為了能便於分析,快速找到問題。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是連自己也輕看自己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