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洗碗文」看薩提爾:情緒梳理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洗碗文」事件

我想,社群媒體可能真的有個「壁」,直到今天早上,我的河道上才出現了兩天前在 FB 鬧得沸沸揚揚的「洗碗文」。

原文已經被刪掉了,但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快進入這篇文章,我還是將我從網路上撈到的截圖放在底下,

raw-image

其實,這篇「洗碗文」只是典型的「薩提爾文體」。

「薩提爾文體」的邏輯核心在於情緒的探索。

當 A 事件引發某種情緒波動,作者通常會追溯這波動背後的原因,可能是 B 事件,甚至是更深層的情緒。接著針對 B 事件或更深層次進行梳理,而 A 事件的解決則並非重點。

因此,有網友去洗碗文主角(專業諮商師)FB 底下留言詢問「後續呢?」


他回答「後續就是沒有後續了。」


廣大網友就更激動了,「你一個專業諮商師,繞了一大圈,還是沒有解決洗碗專責的問題呀!」

那網友們的反應會影響到這為諮商師嗎?

我估計是不會的,因為他跟他老婆說,她會期待他去洗碗,就是因為她的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影響,她要去學會處理跟放下。

(白話點就是,「你覺得我該洗碗,那是你的問題,跟我無關」)

而網友們的情緒也可以視為是網友們原生家庭,或是其他B事件引起的情緒波動,網友們應該要自己好好的梳理 B 事件,或自己更深層次的情緒。這也不是原發文者他的問題。


將薩提爾引入文理補習班的嘗試

我曾經在文理補習班引入薩提爾系統,這也是我跟薩提爾體系接觸的開始。

受過薩提爾訓練的老師們負責的是作文課,他們會引導孩子感受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將情緒融入作文內,這樣孩子就會寫出獨樹一格,帶有溫度的文章來。而且訓練久了,孩子的情緒也可以較穩定,自然在整體的課業上也可以有明顯的進步。

我會用「薩提爾文體」來稱呼「洗碗文」,是因為我在那段時間之內確實有閱讀到很多相似的文章(沒有貶抑的意思,因為我認為可以讓孩子探索自己的情緒源頭,並寫出來,是一件超棒的事情)

但將薩提爾與教育現場,特別是補教業作結合,這在當時是一個很特別的試驗,我也確實在實施不到一年的時候就遇到了一個孩子……

這個女孩兒,就她自己還有她媽媽的形容,是個「小太妹」(不是我貼的標籤,是他們自己說的),她對課業一點都不上心,只是聽說我們的作文老師很有名,所以來報班。

她來的時間剛好是要升小六的暑假,她媽媽想讓她順便補考私中的課程內容,因為她覺得台中的教育環境裡,私立中學比較不會讓她的小孩學壞。

我跟媽媽還有孩子解釋,孩子原本的底子就比較弱,要進入到升私中班高強度的教學環境可能會有些吃力,但她們仍想要試試看。

果然入班沒多久,孩子可能就因為壓力跟同學起了衝突,課後被薩提爾老師留下來一對一談話。

我記得,談了一個多小時之後,孩子出來時沒有特別的表現,還跟我說了再見才離開。

由於當時兩週後就是段考週,我忙著幫各年級的學生準備段考複習卷,這孩子也才補兩科,一週只來三天,我就沒再多注意這個孩子了。

想不到段考過後,媽媽打電話來告知,「她女兒每科都考及格了!這是她從小到大成績最好的一次!」

聽完我當然很高興呀,這樣媽媽就會認定補習班是有效果的,也會繼續繳費上課。

但想不到的是半年後的私中考試放榜,這孩子考上了明道,成為我們的榜單之一!

事後我打電話恭喜媽媽的時候,媽媽有提到,孩子那天跟薩提爾老師談完之後,回家抱著她一直哭,好像很委屈的樣子,但隔天之後就一樣去上課,也沒有再跟媽媽說起那天的事情。

可是過沒多久,媽媽發現這孩子開始會自己主動安排念書的時間,連原本週末都會跟同學出去玩的,也都很少往外跑了。

她媽媽擔心小孩一直念書也不是很好,所以想勸小孩多放鬆點,小孩就只有跟她說「我覺得唸書還挺酷的,我想試試」,要她媽媽不要再干涉她了。

後來,我詢問薩提爾老師,到底那晚跟這孩子聊了些什麼?老師回我說「這是我跟孩子的秘密」。

但老師也有提到,當把孩子的情緒給梳理好之後,其他的都不是問題了。


我與薩提爾的短暫接觸

雖然我推崇薩提爾系統對於孩子的教育,還有家長的幫助是正向的!但我自己的經歷卻並不順利。

當初提議將薩提爾系統引入文理補習班,是我的合夥人的建議,在這之前我完全沒有接觸過薩提爾,在引入的期間,雖然我對薩提爾充滿了好奇,但沉重的工作壓力,著實也沒讓我有機會去學習更多。

當時我們擴展分校的速度有點快,我又希望可以短時間之內交出不錯的績效,不論是對學生家長的承諾,還有對於合夥人投入的金錢,所以壓力非常的大。

每天下班時間都超過凌晨 12 點,若遇到招生熱潮期,隔天早上 7 點就還要帶工讀生去學校外面發放課程宣傳單。

長期睡眠不足與壓力,讓我開始出現說話障礙,這對於得站在第一線的老師而言,影響是很大的。

當時,我的合夥人幫我緊急聯繫上了我們的薩提爾名師,跟我作了一對一對談,希望可以改善我的狀況。

對話過程中,我想起了小時候很疼我的姑姑。小時候爸爸媽媽忙,所以我是被寄養在姑姑家,直到上小學的時候才被接回到爸爸媽媽身邊,可是我長大後卻很少撥時間回去陪姑姑。

後來,我姑姑是乳癌擴散過世的。

那一瞬間對她的想念讓我整個崩潰大哭,哭到最後也沒法繼續談下去,時間也已經很晚了,對話就匆忙結束。

這場對話對我而言是有幫助的,它讓我想起了很多深埋的情緒與記憶,也開啟了我在身心靈上的追求。

但它對我當時的工作是沒有幫助的,因為週圍的人感受到我的情緒波動更大了,偶爾仍會出現沒法說話的狀況。我的合夥人也很困惑,無法理解這到底跟我想念我姑姑有什麼關連?

總之,撐了三年後,我就跟合夥人以我想跟正常人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裡由 say good bye 了。


後來的後來,我跟諮商師朋友談起這段經歷,她是很生氣的。

她覺得,對方貿然在時間不充足,環境也不確定安全的狀況下,讓我去碰觸這麼深層的情緒(痛苦),又不一定有能力可以「接住」我,又很匆忙得結束對談,這是很危險的。

她希望我下次若想要再嘗試對談,一定要尋求正規的協助。

(但事實是,我當時也不知道自己的情緒會這麼一發不可收拾)


結語:寫作是身心靈的萬靈丹

僅管我不想再回到教育第一線,但我是認可薩提爾對於孩子的教養,還有家長們是有正向幫助的,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沉浸其中,對彼此都會有幫助的!

但對我這種,已經產生固有思考模式,又遇到極大的壓力的成人,可能效果就很有限吧!

我後來是靠「與神對話」那系列的書,誘發我的寫作慾望,才慢慢將自己的情緒給梳理清晰,徹底改善了失語的狀態。

所以說到底,寫作還是身心靈的萬靈丹呀!


寫在最後:

當我把「薩提爾文體」的看法發表在 Threads,引起了超多討論的。

讓我很想回頭再多補充一下,我對於洗碗文原PO諮商師的想法:

我會說通篇文章是「薩提爾文體」,就是因為礙於它發表的平台 (FB),讀者可能有文章字數的喜好,導致原PO諮商師沒有提到更多的細節,或是展示出他的專業。

當然更有可能的是,他過往故事講到這裡,就會有許多人買單了(買他的課程),所以他也用相同的寫作方式來處理「洗碗」這個經驗。

但他的文字,不僅讓我們感受不到薩提爾追求的「一致性」,只覺得他不斷的「打岔」,只偏重敘述自己的難過(失去母親的愛)。我之前訂閱好幾個 Wordpress 上的 薩提爾教養類部落格,他們就有足夠的空間把後續追求一致性的過程寫出來,閱讀起來就不會讓人覺得哪裡怪怪的。

另外,還有一位學習過薩提爾的香港心理師留言給我

學習薩提爾的香港心理師路過,以我所知薩提爾模式是聚焦在正向的改變,即使就算因著事件回顧原生家庭也好,到最後還是要回到當下以更好的選擇回應事件。沒有參與過原文作者的課,但參與過旭立那邊的薩提爾工作坊,暫未這種薩提爾文體出現,反而跟我學習的認知近似。讀過原文也讀過不同的評論,我覺得怪怪的位置,將「洗碗」引申到代表「分離媽媽的愛」是有點不理解,也會想這是自圓其說的想法抑或真正經驗對媽媽的不捨呢? 

如果是自圓其說,只能說作者不是以一致性的姿態對待跟伴侶的相處,只是在打岔;如果是真正經驗不捨,那便是文章撰寫的粗疏,畢竟文章的事件是關於洗碗,與原生家庭的分離是離題,最後說成體諒而洗碗也是有不通啊 

我的 Threads 底下諸多的筆戰,但最吸引我,也讓我最喜歡的一段話,超精闢!

他的媽媽如此愛他,結果再生產出來的的人竟然是如此拒絕付出愛,而沒有對自己的遺憾,真的是情何以堪。


有趣的是兩天前的 【TODAY 看世界|小發明大革命】的節目也才剛有提到家事領域內性別角色的議題:

「寫男男戀小說就犯法? 中國50名作家因BL小說面臨判刑? 打壓耽美文學是經濟壓力下的文化審查?」

主持人有提到有的女性喜歡看BL小說,是因為兩個主角雖然有攻受之分,但相比言情小說來說,BL小說裡沒有明顯的上下或是強弱之分,兩人會共同分擔家事,一起烹飪...... 然後主持人還接了一句「到底是有多低標?」 (影片5:04~5:31)

但事實就是都 2025 年了,我們竟然還需要為了「男性為什麼該洗碗花時間討論這麼久!」(嘆氣)

raw-image

你是否也有薩提爾的經驗呢?或是你也想針對洗碗文回應些什麼,都歡迎你留言給我!

raw-image



【作者介紹】漫閱讀

若不想錯過我最新的文章,歡迎直接訂閱我的網站或電子報
網站|電子報 | 方格子 | Threads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請按下愛心,這可以讓更多人能看到這篇文章也歡迎直接 小額打賞本文將同步刊載於 漫閱讀筆記
若你對文章有任何疑問,或是想討論的,歡迎直接寫信給我:manread.chen@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漫閱讀-漫談人生/自媒體經營/職場經驗
35會員
46內容數
✨漫閱讀✨ENFP型人 希望透過寫作達到身、心、靈富足 我熱愛閱讀📚也熱愛運動🧘🏃🏊🚴 我在這漫談人生,自媒體經營與職場經驗。
2025/03/27
幾個月前,我根本沒想過自己能日更,更沒想到自己可以堅持寫作超過 120 天,追蹤數破千。 這對很多人來說或許不算什麼,但對於曾經「完全寫不出字」的我來說,這是靠著一段段文字,所累積起來的信念啊!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曾在寫作路上迷惘、自我懷疑,或者感到卡關的人一些幫助! 為什麼開始日更?
Thumbnail
2025/03/27
幾個月前,我根本沒想過自己能日更,更沒想到自己可以堅持寫作超過 120 天,追蹤數破千。 這對很多人來說或許不算什麼,但對於曾經「完全寫不出字」的我來說,這是靠著一段段文字,所累積起來的信念啊!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給曾在寫作路上迷惘、自我懷疑,或者感到卡關的人一些幫助! 為什麼開始日更?
Thumbnail
2025/03/08
如果要我在看過的書裡,挑選一本影響我極深的書,《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The Choice: Embrace the Possible)絕對可以排行在前 10 名。 (延伸閱讀:最愛的 10 本書單推薦)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年近百歲的女心理治療師,伊蒂特.伊娃.伊格(Edith Ege
Thumbnail
2025/03/08
如果要我在看過的書裡,挑選一本影響我極深的書,《抉擇:放下,擁抱生命無限可能》(The Choice: Embrace the Possible)絕對可以排行在前 10 名。 (延伸閱讀:最愛的 10 本書單推薦)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年近百歲的女心理治療師,伊蒂特.伊娃.伊格(Edith Ege
Thumbnail
2025/02/20
作者陳思宏在 2021 年 2 月擔任讀墨店長時,分享了一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推薦書單長文。於是,我從他的書單中首先挑選了《鬼地方》來閱讀。 在那之前,我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碰台灣文學作品了。因為在我印象裡,許多台灣文學作品總是充斥著過多的苦情。現實生活已經夠辛苦了,若還要在有限的閱讀時光裡,讓自己沉浸
Thumbnail
2025/02/20
作者陳思宏在 2021 年 2 月擔任讀墨店長時,分享了一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推薦書單長文。於是,我從他的書單中首先挑選了《鬼地方》來閱讀。 在那之前,我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碰台灣文學作品了。因為在我印象裡,許多台灣文學作品總是充斥著過多的苦情。現實生活已經夠辛苦了,若還要在有限的閱讀時光裡,讓自己沉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崇建老師說,這週的功課是「觀察一個人的情緒」,可以自己主觀詮釋判斷,不用告訴任何人。並且記錄一下那個人說了什麼、什麼樣的表情,感覺到他有什麼情緒。 我嚐試去作了,但,我沒有辦法好好的觀察一個人。 只要觀察到另一位家人的情緒,我內心很快就會升起對應的我的情緒。 對小孩是這樣,對另一半,也是這樣。
Thumbnail
崇建老師說,這週的功課是「觀察一個人的情緒」,可以自己主觀詮釋判斷,不用告訴任何人。並且記錄一下那個人說了什麼、什麼樣的表情,感覺到他有什麼情緒。 我嚐試去作了,但,我沒有辦法好好的觀察一個人。 只要觀察到另一位家人的情緒,我內心很快就會升起對應的我的情緒。 對小孩是這樣,對另一半,也是這樣。
Thumbnail
多年前就拜讀李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對話練習》,在當年是知名暢銷書,但我,無感。 直到,遇見了《內在小孩》一書,才彷彿從厚磚牆鑿了一個小洞,慢慢透出「自己」的微光。 我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點點滴滴地「清理」,逐感逐字地面對,寫下有關自己的曾經。 後來,又才重新遇上李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冰山理論。
Thumbnail
多年前就拜讀李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對話練習》,在當年是知名暢銷書,但我,無感。 直到,遇見了《內在小孩》一書,才彷彿從厚磚牆鑿了一個小洞,慢慢透出「自己」的微光。 我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點點滴滴地「清理」,逐感逐字地面對,寫下有關自己的曾經。 後來,又才重新遇上李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冰山理論。
Thumbnail
2/16 (四) 第二十九堂:運用覺察與接納來改變自己(五) 薩提爾模式的對於「互動要素」包括「客觀事實」和「主觀詮釋」 當我大前年學習了薩提爾模式的互動要素之後, 我發現只要用客觀事實去看待或是詮釋的時候, 其實很多看似困擾的事情, 都只是很簡單又單純不過的現狀而已, 舉例來說: 我印象很
Thumbnail
2/16 (四) 第二十九堂:運用覺察與接納來改變自己(五) 薩提爾模式的對於「互動要素」包括「客觀事實」和「主觀詮釋」 當我大前年學習了薩提爾模式的互動要素之後, 我發現只要用客觀事實去看待或是詮釋的時候, 其實很多看似困擾的事情, 都只是很簡單又單純不過的現狀而已, 舉例來說: 我印象很
Thumbnail
記得,剛接觸薩提爾的時候。看書,好像都懂。闔上書,腦筋一片空白。 初上工作坊,我的情緒很滿,體驗性很強。整個人有點像經歷一場大地震,驚魂未定不打緊,餘震還讓人暈頭轉向。更別說是弄懂冰山跟對話到底是怎麼回事。
Thumbnail
記得,剛接觸薩提爾的時候。看書,好像都懂。闔上書,腦筋一片空白。 初上工作坊,我的情緒很滿,體驗性很強。整個人有點像經歷一場大地震,驚魂未定不打緊,餘震還讓人暈頭轉向。更別說是弄懂冰山跟對話到底是怎麼回事。
Thumbnail
幾年前,我跟另一半有太多的爭吵,小孩教育、價值觀、生活習慣,甚至關係緊繃到想放棄溝通,就看能冰點到什麼程度屆時再說。我知道這很消極,但實在無力再去面對彼此不合的觀點。直到今年生病,變成彼此間轉折的契機。後來我明白了一點,就是我一直在解決外在的問題,但最該被解決的內在問題就是壓力,一直被自己忽
Thumbnail
幾年前,我跟另一半有太多的爭吵,小孩教育、價值觀、生活習慣,甚至關係緊繃到想放棄溝通,就看能冰點到什麼程度屆時再說。我知道這很消極,但實在無力再去面對彼此不合的觀點。直到今年生病,變成彼此間轉折的契機。後來我明白了一點,就是我一直在解決外在的問題,但最該被解決的內在問題就是壓力,一直被自己忽
Thumbnail
最近使用了薩提爾的模式跟小孩溝通後, 覺得親子間的關係愈來愈好, 很開心能從「家庭裡的對話練習」這本書學到親子溝通模式。 藉由文章的分享,希望接觸到薩提爾溝通模式能幫助到新手爸媽們,或者想要家近關係變好的各位。
Thumbnail
最近使用了薩提爾的模式跟小孩溝通後, 覺得親子間的關係愈來愈好, 很開心能從「家庭裡的對話練習」這本書學到親子溝通模式。 藉由文章的分享,希望接觸到薩提爾溝通模式能幫助到新手爸媽們,或者想要家近關係變好的各位。
Thumbnail
《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是一本易懂、但不好上手的書,老實說,甚至讓我一度想逃避,為什麼?因為它讓我必須誠實面對、認真思考心中想要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是一本易懂、但不好上手的書,老實說,甚至讓我一度想逃避,為什麼?因為它讓我必須誠實面對、認真思考心中想要的親子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