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的關係,偶爾會接觸到輔導、自我探索類的牌卡,像是何倫碼、生涯卡、能力亮點卡等等,最近一次接觸到新牌卡《尋.嘗日》,是唯一一副自己在體驗完之後迫不及待買來練習的牌卡。
我很喜歡牌卡設計的初衷、理論基礎以及進一步探問「為什麼」的方式,設計也很簡潔耐看。李香盈和林上能諮商心理師提到,之所以研發這套牌卡是為了解決以下問題:
而「傳統的生涯工具」正是美國早在十幾二十年前就已經不再使用的何倫碼。近年來我們也看到,不斷有新興的職行業出現,斜槓、跨領域、創新、異業結合不再是新鮮事,社會轉變快速,如何將你擁有的技能合併運用來應對職場挑戰越來越受到重視。回過頭看何倫碼牌卡上的特定職行業、對應著所需的固定職場技能,不只不敷使用,還限制了我們對職業的想像。職業不必然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求職網站上的職缺只是讓我們比較方便在世界中找到舒適的位置。
對自我的限制最常以「我不喜歡自己唸的科系,現在畢業了,不找相關工作我還能做什麼?」之方式出現。到這裡我們不禁跑出很多問題,當初為什麼選這個科系?為什麼不喜歡還能唸這麼久?不喜歡是為什麼?有沒有其中一些是你喜歡的?那你想做什麼?你喜歡做什麼?平常有什麼興趣愛好嗎?為什麼喜歡?其中是不是也有不喜歡的部份?還有好多好多問題,但如果真的問出來恐怕會變得很像記者會訪談,對於沒那麼習慣將自己的事侃侃而談,或是沒那麼清楚個人喜好和其背後原因的人,這一系列問題很容易把他們逼到牆角,每一句不知道、不清楚或沉默,都可能讓他們對自我評價降低,失去探索、思考和前進的動力。
***
《尋.嘗日》牌卡能夠幫助我們探索上述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用簡單的題目「不考慮外在因素,如時間、金錢、社會期待等,你會做什麼喜歡做的事?」展開一系列討論。「喜歡吃東西」不代表就喜歡料理,「整天坐在電腦前的人」不見得就適合念資訊相關科系,我們應該探問「為什麼喜歡吃東西?」、「為什麼花許多時間用電腦?」,而不是粗糙的把常碰到的東西直接與某個特定的職業連結。
《尋.嘗日》牌卡簡單的玩法是攤開所有生活興趣牌,有閱讀、研究、美食、運動、整理、寫作、音樂、看電影、宅、政治、學習等等活動。針對問題選出六到八個興趣,並為這些興趣排序、與一起遊玩的人分享為什麼。同時,也可以查看哪一種牌的顏色較多和較少,可初步看出喜歡做的事的類型偏好。
接著翻到牌的背面,再勾選出六到八個做這件事的原因。比如說你喜歡看電影,可能是喜歡看完可以跟別人交流,亦或是享受沉浸在劇情裡的感覺。喜歡閱讀則可能是為了擁有更多知識權力,亦或是喜歡學習、弄懂事情的感覺。每一項理由末端都有一個數字編號,最多12,結算每個編號出現的次數,便能找出你是屬於哪一種生活風格的人,又哪種生活風格最少運用、最缺乏,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你的弱項。
設計勾選出會去做這件事的原因,這也是我喜歡這套牌的原因,不只是停留在喜歡做這件事情就結束了。喜歡或討厭做這件事,只是我們引發探索的開端。
另外牌卡玩法多元,可以搭配生涯卡,從喜歡做的事到關聯重視的事。或者提問「選出三張你上周花最多時間做的事,再選三張你想做的事」比較其差異,來討論時間管理,盤點你都如何分配時間。或者為對方選牌,再比較與自己所選的牌的差異。總結來講,非常推薦對自我探索感興趣的人玩玩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