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克勞德和湯森德合力撰寫而成,兩位作者均是心理學博士、企業顧問及領導力教練,且有多年臨床心理諮商經驗,本書內容針對不同的關係:父母與子女、權威與下屬、朋友之間、夫妻之間等,詳細敘述當中可能的界線問題,且舉了很多實例方便讀者理解。
界線是用來區分「我」和「非我」
正如我們知道自己家的範圍是從哪裡到哪裡,界線也是如此。
知道哪些是我的感覺、我的想法、我的責任、我的所有物,而哪些不是。
共感能力太強的人時常有一種困擾,沒辦法區別內心的感受究竟是屬於自己的、還是別人投射過來的。當一個人心理的界線模糊不清時,便如同沒有皮膚一樣,別人的情感、想法會直接進入心中,使人淹沒在大量混雜的情感與思緒裡。
界線就像皮膚和黏膜,可以讓好的進來,壞的出去
人體的胃黏膜、腸道黏膜,可以允許好的營養物質,如葡萄糖、胺基酸、脂肪酸等物質吸收進入人體以供使用。然而,當這個黏膜被細菌、病毒破壞時,便會發生營養吸收不進來、腹瀉的症狀,嚴重一些,病菌還會透過腸道黏膜進入血液中,導致菌血症等等。
如果心理的界線也受到損壞,那些滋養我們心靈的愛、喜悅便無法進入,甚至不好的東西還會進來 (如:別人的負面言語、情緒等),所以,好好保護我們心理的黏膜,守住界線,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被下了一個詛咒──絕對服從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本書《魔法灰姑娘》,書中借用童話故事──類似灰姑娘和睡美人的設定作為背景。故事描述,女主角愛拉出生後,被一位心地善良、卻有些兩光的仙子露欣達給予祝福「服從」 (也就是乖巧、聽話),任何人如果命令愛拉做任何事,她都必須聽話照做。天生十分有主見的愛拉,小心翼翼的保護這個秘密長大,在她找到露欣達解除詛咒前,遇到了難纏的繼母和繼姊妹,還有各式各樣的阻礙,同時,她也結交了朋友、遇到了與她兩情相悅的人。
這個故事乍看是兒童文學,其實是在描述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叛逆期」,叛逆往好的方面說,正是一種可以「說不」的能力,唯有能夠設立界線,才能拒絕對自己不好的人事物。
反過來說,也提醒我們要留意那些過於乖順的孩子,這些孩子不會拒絕不好的人事物,沒有能力設立界線,便無法保護自己。
兩個男孩
立界線得自由這本書中,有提到一個很經典的對照例子
傑克與泰勒同為十二歲的男孩,他們在學校遇到一群同學,慫恿他們吸毒,傑克成功地拒絕了同學的要求,而泰勒沒辦法拒絕,回家的時候說話結結巴巴的,連站也站不穩。這兩個男孩在面臨同樣的情形時,有著截然不同的選擇,差別究竟在哪裡呢?
傑克的家庭容許孩子和父母親的意見不同,當父親與他玩遊戲,他的體力跟不上時,傑克能夠表達,並且他的意見會被尊重,能夠停下來休息。這便是設立界線的訓練,傑克知道他能夠在自己不舒服的時候說「不」,也不會得到憤怒的回應,更不會得到「爸爸現在很想跟你玩耶」這種操控性的言語。
而泰勒的家庭卻完全不一樣,當泰勒說「不」的時候,會看到母親受傷的板著臉,傳遞讓人愧疚的訊息,而父親則是會憤怒地斥責他,由此可知,泰勒的界線並沒有得到良好的尊重,因為設立界線會帶來讓人恐懼的後果,泰勒自然也就無法說「不」。
沒有設立界線的幾個跡象
1.把別人的責任拿來扛:為別人的情緒負責,插手干預別人的事情等
2.沒有跟人對質過或起過衝突:人與人之間必然會有立場不同的時候,如果沒有起過衝突,代表其中一方或雙方都在迴避衝突,無法面對彼此的界線
3.被迫不情願的付出:無法正視自己其實不想付出的心聲,無法說「不」
4.容易嫉妒:認為屬於別人的東西,自己也應該要有
5.被動攻擊:因為無法設立界線,但心中又有怨氣,轉為另一種消極形式的表現方式,如:拖延、不配合等
「界線能保護自己」這點在上一段有說明,而「界線能幫助人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指的是界線能讓一個人知道他慢慢地隨著年齡增長,需要開始在經濟、人際關係、精神上與父母分化、離家獨立。有些孩子與原生家庭的連結很深,直到長大後,比較深厚的人際關係依然只有家人或親戚,思想與情感也深深地與父母連結在一起,或是生活開銷仍然由父母所負擔等,這些都是尚未真正長大成熟的跡象。
成長過程中,孩子逐漸學會說「不」,也要學會尊重他人有說「不」的權力。
比如說,當孩子在賣場吵著要買玩具的時候,父母如果因為一時心軟,買下了孩子要的玩具,便是變相的暗示孩子:「你可以打破我的規則,只要你堅持,旁人就會屈服」。界線的缺失會使孩子在進入團體生活時,有一段陣痛期,因為其他孩子與老師並不是他的父母,不會滿足他所有的期待 (理當也不該如此),因此,他會需要重新學習尊重別人的東西與界線,學習與他人和諧的相處。
試想一下,如果我的庭院不屬於我,誰還會想種植花草樹木、認真修剪與打理庭院呢?
正如房屋田產有明確界線,身體有社交界線,我們的情感與意志,也有歸屬清楚的責任範圍。唯有當我們清楚劃出界線後,才能在界線內努力耕耘、期待豐收,這樣的期待能讓我們有熱情與動力去追尋所愛。
反思一下,自己是一個界線明確的人嗎?
界線建立的幾個跡象
1.有能力和別人建立情感關係,同時又不會失去自我
2.有能力在適當的時機對他人說「不」,而不擔心自己會失去別人的愛
3.有能力接受別人在合理狀況下的「不」,而不會因此在情感上退縮
設立界線並不是冷血、自私
界線明確並不意味著跟別人切割清楚,而是知道自己的責任範圍、能力範圍在哪裡,比如說一個陷入憂鬱的朋友,或許你可以偶爾陪他吃飯聊聊,鼓勵他尋求專業的評估與幫助,但並不意味著你需要二十四小時注意他的心理狀態,膽戰心驚的等待他的電話。
設立界線能帶來力量、愛和自由
在適當的界線之下,一個人可以自由的決定付出與接受愛,不會因為付出而覺得受虧損,也不會因為接受了而覺得受到束縛。
當一個人能夠自主決定自己的時間、才能、金錢、情感與思想時,他便有能力對某些事情說「不」,並且有力量去追尋所愛,建構自己想要的生活。
💕亨利克勞德和湯森得另外還有很多很不錯的著作:為關係立界線、為約會立界線、為婚姻立界線等等,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