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立界線得自由》|你的界線,決定了你想過的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立界線得自由。校園出版。

立界線得自由。校園出版。


由克勞德和湯森德合力撰寫而成,兩位作者均是心理學博士、企業顧問及領導力教練,且有多年臨床心理諮商經驗,本書內容針對不同的關係:父母與子女、權威與下屬、朋友之間、夫妻之間等,詳細敘述當中可能的界線問題,且舉了很多實例方便讀者理解。



界線是什麼?

界線是用來區分「我」和「非我」

正如我們知道自己家的範圍是從哪裡到哪裡,界線也是如此。

知道哪些是我的感覺、我的想法、我的責任、我的所有物,而哪些不是。

共感能力太強的人時常有一種困擾,沒辦法區別內心的感受究竟是屬於自己的、還是別人投射過來的。當一個人心理的界線模糊不清時,便如同沒有皮膚一樣,別人的情感、想法會直接進入心中,使人淹沒在大量混雜的情感與思緒裡。


界線就像皮膚和黏膜,可以讓好的進來,壞的出去

人體的胃黏膜、腸道黏膜,可以允許好的營養物質,如葡萄糖、胺基酸、脂肪酸等物質吸收進入人體以供使用。然而,當這個黏膜被細菌、病毒破壞時,便會發生營養吸收不進來、腹瀉的症狀,嚴重一些,病菌還會透過腸道黏膜進入血液中,導致菌血症等等。

如果心理的界線也受到損壞,那些滋養我們心靈的愛、喜悅便無法進入,甚至不好的東西還會進來 (如:別人的負面言語、情緒等),所以,好好保護我們心理的黏膜,守住界線,是很重要的!



沒有設立界線,會怎麼樣嗎?


如果你被下了一個詛咒──絕對服從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本書《魔法灰姑娘》,書中借用童話故事──類似灰姑娘和睡美人的設定作為背景。故事描述,女主角愛拉出生後,被一位心地善良、卻有些兩光的仙子露欣達給予祝福「服從」 (也就是乖巧、聽話),任何人如果命令愛拉做任何事,她都必須聽話照做。天生十分有主見的愛拉,小心翼翼的保護這個秘密長大,在她找到露欣達解除詛咒前,遇到了難纏的繼母和繼姊妹,還有各式各樣的阻礙,同時,她也結交了朋友、遇到了與她兩情相悅的人。

這個故事乍看是兒童文學,其實是在描述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叛逆期」,叛逆往好的方面說,正是一種可以「說不」的能力,唯有能夠設立界線,才能拒絕對自己不好的人事物。

反過來說,也提醒我們要留意那些過於乖順的孩子,這些孩子不會拒絕不好的人事物,沒有能力設立界線,便無法保護自己


兩個男孩

立界線得自由這本書中,有提到一個很經典的對照例子

傑克與泰勒同為十二歲的男孩,他們在學校遇到一群同學,慫恿他們吸毒,傑克成功地拒絕了同學的要求,而泰勒沒辦法拒絕,回家的時候說話結結巴巴的,連站也站不穩。這兩個男孩在面臨同樣的情形時,有著截然不同的選擇,差別究竟在哪裡呢?

傑克的家庭容許孩子和父母親的意見不同,當父親與他玩遊戲,他的體力跟不上時,傑克能夠表達,並且他的意見會被尊重,能夠停下來休息。這便是設立界線的訓練,傑克知道他能夠在自己不舒服的時候說「不」,也不會得到憤怒的回應,更不會得到「爸爸現在很想跟你玩耶」這種操控性的言語。

泰勒的家庭卻完全不一樣,當泰勒說「不」的時候,會看到母親受傷的板著臉,傳遞讓人愧疚的訊息,而父親則是會憤怒地斥責他,由此可知,泰勒的界線並沒有得到良好的尊重,因為設立界線會帶來讓人恐懼的後果,泰勒自然也就無法說「不」。


沒有設立界線的幾個跡象

1.把別人的責任拿來扛:為別人的情緒負責,插手干預別人的事情等

2.沒有跟人對質過或起過衝突:人與人之間必然會有立場不同的時候,如果沒有起過衝突,代表其中一方或雙方都在迴避衝突,無法面對彼此的界線

3.被迫不情願的付出:無法正視自己其實不想付出的心聲,無法說「不」

4.容易嫉妒:認為屬於別人的東西,自己也應該要有

5.被動攻擊:因為無法設立界線,但心中又有怨氣,轉為另一種消極形式的表現方式,如:拖延、不配合等



設立界線能帶來的好處

一、讓一個人成長、成熟,既能保護自己,又能為自己人生各個面向負起責任。

「界線能保護自己」這點在上一段有說明,而「界線能幫助人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指的是界線能讓一個人知道他慢慢地隨著年齡增長,需要開始在經濟、人際關係、精神上與父母分化、離家獨立。有些孩子與原生家庭的連結很深,直到長大後,比較深厚的人際關係依然只有家人或親戚,思想與情感也深深地與父母連結在一起,或是生活開銷仍然由父母所負擔等,這些都是尚未真正長大成熟的跡象。


二、讓一個人能與他人和諧自在的共處與合作

成長過程中,孩子逐漸學會說「不」,也要學會尊重他人有說「不」的權力

比如說,當孩子在賣場吵著要買玩具的時候,父母如果因為一時心軟,買下了孩子要的玩具,便是變相的暗示孩子:「你可以打破我的規則,只要你堅持,旁人就會屈服」。界線的缺失會使孩子在進入團體生活時,有一段陣痛期,因為其他孩子與老師並不是他的父母,不會滿足他所有的期待 (理當也不該如此),因此,他會需要重新學習尊重別人的東西與界線,學習與他人和諧的相處。


三、讓一個人能有動力、熱情去追尋自己所愛的人事物

試想一下,如果我的庭院不屬於我,誰還會想種植花草樹木、認真修剪與打理庭院呢?

正如房屋田產有明確界線,身體有社交界線,我們的情感與意志,也有歸屬清楚的責任範圍。唯有當我們清楚劃出界線後,才能在界線內努力耕耘、期待豐收,這樣的期待能讓我們有熱情與動力去追尋所愛。



結語

反思一下,自己是一個界線明確的人嗎?
界線建立的幾個跡象

1.有能力和別人建立情感關係,同時又不會失去自我

2.有能力在適當的時機對他人說「不」,而不擔心自己會失去別人的愛

3.有能力接受別人在合理狀況下的「不」,而不會因此在情感上退縮


設立界線並不是冷血、自私

界線明確並不意味著跟別人切割清楚,而是知道自己的責任範圍、能力範圍在哪裡,比如說一個陷入憂鬱的朋友,或許你可以偶爾陪他吃飯聊聊,鼓勵他尋求專業的評估與幫助,但並不意味著你需要二十四小時注意他的心理狀態,膽戰心驚的等待他的電話。


設立界線能帶來力量、愛和自由

在適當的界線之下,一個人可以自由的決定付出與接受愛,不會因為付出而覺得受虧損,也不會因為接受了而覺得受到束縛。



當一個人能夠自主決定自己的時間、才能、金錢、情感與思想時,他便有能力對某些事情說「不」,並且有力量去追尋所愛,建構自己想要的生活




💕亨利克勞德和湯森得另外還有很多很不錯的著作:為關係立界線、為約會立界線、為婚姻立界線等等,推薦給大家!




我是Dite 戴特,也可以叫我戴戴😊,這裡會記錄我重塑新生活的點滴 好書推薦|推薦各種心理學、自我成長的好書 旅遊的日子|熱愛日本旅遊,記錄旅行的所見所聞 簡單生活|紀錄自己喜歡看的劇、動畫,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心靈補給|一些從心理書籍獲得的啟發和體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副標題是──看懂你的人生劇本和內在防衛機制,療癒各種人際傷 作者是陳子蘭,一名腦跡諮詢師、親子教養及兩性演講專家,內容寫的深入淺出,很多舉例作為輔助,清楚易懂,而理性的筆觸中又透著一絲溫柔與包容。
看到書名、副標題和封面文字,有一種眼睛一亮的感覺,最近正在思考如何用善用一份時間,極大化這份時間的效益。沒想到就在書店看到這本書,這裡摘錄幾個我覺得很實用的概念。
自上次看了武志紅心理師的《自我的誕生》這本書之後,便深深地被作者的獨到的眼光與文字所吸引,於是上網查了他的另一本書《深度關係》,副標題下的非常有韻味,內容則是不意外的溫柔又犀利。作者不避諱直戳人的內心,剖析不同情感與狀態背後的意義。
本文探討了心理營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實現自我療癒。每個人都需要從原生家庭獲得愛與支持,而當這些心理滋養不足時,將面臨限制性信念的挑戰。文中提出的策略,包括接納負面情緒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個體在療癒的過程中重新找回自我價值。無論情緒的波動,瞭解情感的意義以及享受自我關懷都是療癒的重要環節。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生活中重養自己,無論是從身體、心理還是社會經歷的層面。我們都擁有內心的孩子,值得我們去呵護。文章提供了重養自己的方法,包括外在的身體健康與內在的情緒管理,同時強調在面對人生低潮時,順勢而為的重要性。透過這些實踐,我們能讓自己更接近理想的生活。
這篇文章介紹了武志紅老師的書籍,探討個體如何透過動力、自戀、性與攻擊性來實現自我。作者強調,尊重自己的感受和發展個體化自我對於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此外,文章還提醒讀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適當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動力,以避免生命力的削弱。最終,促使每個人勇於展現自我,追求生活中的自我實現。
副標題是──看懂你的人生劇本和內在防衛機制,療癒各種人際傷 作者是陳子蘭,一名腦跡諮詢師、親子教養及兩性演講專家,內容寫的深入淺出,很多舉例作為輔助,清楚易懂,而理性的筆觸中又透著一絲溫柔與包容。
看到書名、副標題和封面文字,有一種眼睛一亮的感覺,最近正在思考如何用善用一份時間,極大化這份時間的效益。沒想到就在書店看到這本書,這裡摘錄幾個我覺得很實用的概念。
自上次看了武志紅心理師的《自我的誕生》這本書之後,便深深地被作者的獨到的眼光與文字所吸引,於是上網查了他的另一本書《深度關係》,副標題下的非常有韻味,內容則是不意外的溫柔又犀利。作者不避諱直戳人的內心,剖析不同情感與狀態背後的意義。
本文探討了心理營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實現自我療癒。每個人都需要從原生家庭獲得愛與支持,而當這些心理滋養不足時,將面臨限制性信念的挑戰。文中提出的策略,包括接納負面情緒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個體在療癒的過程中重新找回自我價值。無論情緒的波動,瞭解情感的意義以及享受自我關懷都是療癒的重要環節。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生活中重養自己,無論是從身體、心理還是社會經歷的層面。我們都擁有內心的孩子,值得我們去呵護。文章提供了重養自己的方法,包括外在的身體健康與內在的情緒管理,同時強調在面對人生低潮時,順勢而為的重要性。透過這些實踐,我們能讓自己更接近理想的生活。
這篇文章介紹了武志紅老師的書籍,探討個體如何透過動力、自戀、性與攻擊性來實現自我。作者強調,尊重自己的感受和發展個體化自我對於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此外,文章還提醒讀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適當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動力,以避免生命力的削弱。最終,促使每個人勇於展現自我,追求生活中的自我實現。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 2024 年 12 月於英國求職的經驗,從準備履歷、設定求職目標、利用各種管道投遞履歷、到面試及談薪水,並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技巧與工具,例如:求職紀錄表、能力與紀錄表、以及談薪水的策略。文章也提及在英國求職的心理調適的重要性,以及付費諮詢服務。
「你知道嗎,本來只是5個人的家庭旅遊,最後因為一個揪一個,截至最後人數膨脹到25人,總共四個家庭,我真的嚇壞了。後來我這個建立群組的人變成了主揪兼聯絡人,我的老天鵝!」 每個人對於行程規劃從天數到逛哪些點都有不同意見、吃什麼更是一門大學問,還要配合請假時間,大家都想要符合自己的時間表,盡善盡美。
玩單機遊戲時可以無限重來,就算輸了也不會怎樣,也可以說是以平常心看待,多嘗試幾次,就有可能闖過難關,往後推進進度。而對於顯化願望這件事,其實也跟玩遊戲有相似之處,大不了就顯化不出來,然後什麼事也沒發生,繼續維持現狀而已。既然如此,那什麼腦洞大開的願望都可以去試試看,所以可以用兩個方向來
Heibon有陣子的工作是on call,假日過得比平日很累,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電話打來、要被交代的是怎樣的工作,而這些出現在假日。 工時過長與缺乏休息時間和過勞、筋疲力盡與失眠有著密切關聯。晝夜不分工作、即時回覆、隨時注意訊息通知提醒等文化,讓生活失去了界線。
你有想過生活碰到很多的爛事爛人、不喜歡不想要的情境,其實都是我們自己去顯化出來的嗎?我們觀察到所有的現象,是由我們的信念也就是覺察,來解釋才會成立,碰到後產生情緒,如此不斷循環。 所以當我們碰到一件認為很衰的事,代表現象已經被我們的信念解釋完,來被我們接觸,此時又因為我們把意識放在上面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 2024 年 12 月於英國求職的經驗,從準備履歷、設定求職目標、利用各種管道投遞履歷、到面試及談薪水,並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技巧與工具,例如:求職紀錄表、能力與紀錄表、以及談薪水的策略。文章也提及在英國求職的心理調適的重要性,以及付費諮詢服務。
「你知道嗎,本來只是5個人的家庭旅遊,最後因為一個揪一個,截至最後人數膨脹到25人,總共四個家庭,我真的嚇壞了。後來我這個建立群組的人變成了主揪兼聯絡人,我的老天鵝!」 每個人對於行程規劃從天數到逛哪些點都有不同意見、吃什麼更是一門大學問,還要配合請假時間,大家都想要符合自己的時間表,盡善盡美。
玩單機遊戲時可以無限重來,就算輸了也不會怎樣,也可以說是以平常心看待,多嘗試幾次,就有可能闖過難關,往後推進進度。而對於顯化願望這件事,其實也跟玩遊戲有相似之處,大不了就顯化不出來,然後什麼事也沒發生,繼續維持現狀而已。既然如此,那什麼腦洞大開的願望都可以去試試看,所以可以用兩個方向來
Heibon有陣子的工作是on call,假日過得比平日很累,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電話打來、要被交代的是怎樣的工作,而這些出現在假日。 工時過長與缺乏休息時間和過勞、筋疲力盡與失眠有著密切關聯。晝夜不分工作、即時回覆、隨時注意訊息通知提醒等文化,讓生活失去了界線。
你有想過生活碰到很多的爛事爛人、不喜歡不想要的情境,其實都是我們自己去顯化出來的嗎?我們觀察到所有的現象,是由我們的信念也就是覺察,來解釋才會成立,碰到後產生情緒,如此不斷循環。 所以當我們碰到一件認為很衰的事,代表現象已經被我們的信念解釋完,來被我們接觸,此時又因為我們把意識放在上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針對年輕人的書籍,書中談到人生哲學。透過分享對這本書的觀點和心得,希望以正面的價值觀影響他人。內容包括閱讀的重要性、興趣的尋找、與父母、孩子的相處之道。閱讀後可分享的是生命觀與好書推薦。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作者是生涯諮詢師,他輔導個案時,發現個案心裡常常有一堵看不見的牆,把自我局限在很小的地方,而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把思維裡的牆全部拆掉,讓我們可以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有的時候,所謂的限制就是限制本身而已,如果你願意的話,總是可以掌控些什麼東西。誰沒有痛苦,誰沒有糾結呢?你可以在被
Thumbnail
所謂有意識的生活,是在他人的決定影響我們之前,為自己做主的本事。釐清超載思緒,化想法為行動,專注最重要的事,設計你想要的人生。
寫給在工作、愛情和人際關係中掙扎的你 福爾克•齊茲博士、曼努埃•涂煦博士  著 馬修  審訂 楊夢茹 譯 2022 先覺出版 ❍ ❍ ❍ ❍ ❍❍ ❍ ❍ ❍ ❍❍ ❍ 重構 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將問題倒著看去理解」技巧,或者是專業術語「重構」。 透過重構每天都能在治
Thumbnail
本書著墨於工作與自由的關係,並提供了一些實際的工作心法。這些心法可以讓人在挑戰和質疑中增進自信,進而實踐真正的自由。通過解決問題的四大層級,探索事務與人之間的關係,並觀察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模式。這本書對於想要在工作中追尋自由的人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啟發。
Thumbnail
本書架構 簡評 本書以『收穫心態』和『落差心態』瞭解自己與理想的距離,看完這本書,感受非常深刻。尤其『想要』,和『需要』之間的差異。覺察到自己的落差心態,並從中認知到正確衡量心態的方式。並非用未來來衡量自己,而是由過去的事實來衡量自己的進步。這種想法,是基於認知到現有手上的東西,然後不要花過多時
Thumbnail
這是本由史丹佛設計學院知名的生涯規劃課程而來的實證指南,教人如何透過思考設計出理想的工作。透過案例分析,提供瞭解決人生問題的新角度,透過「設計思考」的五種心態,幫助人們重新設計自己的人生。本書適合那些想要重新思考工作和人生、激發創意並找到自己熱情所在。
Thumbnail
想成功,先要懂得自我成長的學習技術 🌳斯多葛學派的二分法:關注你能控制的事 🌳 與成功有約-柯維的關注圈/影響圈:人們應專注面對可處
Thumbnail
周一無意間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除了作者吸引我之外,這個書名下也有意思,排比且因果,還有逗點。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本針對年輕人的書籍,書中談到人生哲學。透過分享對這本書的觀點和心得,希望以正面的價值觀影響他人。內容包括閱讀的重要性、興趣的尋找、與父母、孩子的相處之道。閱讀後可分享的是生命觀與好書推薦。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作者是生涯諮詢師,他輔導個案時,發現個案心裡常常有一堵看不見的牆,把自我局限在很小的地方,而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把思維裡的牆全部拆掉,讓我們可以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有的時候,所謂的限制就是限制本身而已,如果你願意的話,總是可以掌控些什麼東西。誰沒有痛苦,誰沒有糾結呢?你可以在被
Thumbnail
所謂有意識的生活,是在他人的決定影響我們之前,為自己做主的本事。釐清超載思緒,化想法為行動,專注最重要的事,設計你想要的人生。
寫給在工作、愛情和人際關係中掙扎的你 福爾克•齊茲博士、曼努埃•涂煦博士  著 馬修  審訂 楊夢茹 譯 2022 先覺出版 ❍ ❍ ❍ ❍ ❍❍ ❍ ❍ ❍ ❍❍ ❍ 重構 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將問題倒著看去理解」技巧,或者是專業術語「重構」。 透過重構每天都能在治
Thumbnail
本書著墨於工作與自由的關係,並提供了一些實際的工作心法。這些心法可以讓人在挑戰和質疑中增進自信,進而實踐真正的自由。通過解決問題的四大層級,探索事務與人之間的關係,並觀察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模式。這本書對於想要在工作中追尋自由的人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啟發。
Thumbnail
本書架構 簡評 本書以『收穫心態』和『落差心態』瞭解自己與理想的距離,看完這本書,感受非常深刻。尤其『想要』,和『需要』之間的差異。覺察到自己的落差心態,並從中認知到正確衡量心態的方式。並非用未來來衡量自己,而是由過去的事實來衡量自己的進步。這種想法,是基於認知到現有手上的東西,然後不要花過多時
Thumbnail
這是本由史丹佛設計學院知名的生涯規劃課程而來的實證指南,教人如何透過思考設計出理想的工作。透過案例分析,提供瞭解決人生問題的新角度,透過「設計思考」的五種心態,幫助人們重新設計自己的人生。本書適合那些想要重新思考工作和人生、激發創意並找到自己熱情所在。
Thumbnail
想成功,先要懂得自我成長的學習技術 🌳斯多葛學派的二分法:關注你能控制的事 🌳 與成功有約-柯維的關注圈/影響圈:人們應專注面對可處
Thumbnail
周一無意間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除了作者吸引我之外,這個書名下也有意思,排比且因果,還有逗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