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個人自學的階段裡,我可以說是展開了各種的嘗試與挑戰,試圖讓自己更深入的探索熱愛的「教育」領域。
還記得,高二上學期結束前,在一次分享會中,我有幸認識了一位就讀台大歷史系的學長,過去他也曾是蒙特梭利教育學生。當時活動結束後,我主動與他說明了我目前學習的方向與遇到的困難,他便鼓勵我可以透過寫信給教授的方式,來爭取到大學旁聽教育領域課程的機會,以此學習更專業的知識。因此,我在寒假期間,分別寄送了信件給兩所負責教授教育心理學的教授,和他們清楚說明我的旁聽動機和目前學習的領域。在經過一番溝通與討論後,最終我成功得到了其中一所大學教授的允許,進到大學旁聽其中一門課程。
一學期以來的大學旁聽體驗,不僅讓我提前修習了專業領域的知識,幫助我在進行教育領域的專案與研究時,可以具備該領域相關的方法觀點,並藉描述、分析、理解與詮釋教育的現象與事實,更讓我對於大學的上課模式與氛圍,有了更深刻的體悟。我並沒有要針對特定學校或學生的意思,但我實際感受到最為明顯的部分就是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慾望的不足」。每當每年升學季到來時,便會有一群一路上就想擺脫高中這種無聊學習方式的高三生,在昏天暗地的熬完考學測、分科測驗後,以不容忽視的龐大比例進入大學。沒想到在滿懷期待的情況下,卻在大學教室裡與傳統的教育體制意外重逢,只能說那種心靈上的衝擊還真是非同小可。
教育實踐方面,我在一次的暑假時,擔任了人本教育基金會數學想想國的義工,接觸到「好好對待人」的概念,在營隊當中我深刻體悟到了原來老師、制度、教材和環境都可以好好對待人,特別是營隊中班級的氛圍更是徹底顛覆我原本的想像。「以『勇敢猜』、『用心想』、『不怕錯』的方式,做自己學習的主人」是數學想想國的核心理念,在每堂課進行的期間,我總是能看到學生們絡繹不絕的舉手發問,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室的學習氛圍可謂極為融洽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