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時代的心靈解藥:王陽明《心學的誕生》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讀完郦波教授的**《心學的誕生》**,只能說這本書不僅讓我重新認識王陽明,還讓我深刻體會到:「內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心學!」😂

raw-image



🌟 1. 天才少年,卻屢戰屢敗?

王陽明從小就是個「問題兒童」,他的爸爸是狀元,大家都以為他會輕鬆考上,結果他考試屢屢失敗。有人嘲笑他沒考上很丟臉,他卻霸氣回應:「真正丟臉的是因為落榜而心煩意亂!」這句話直接展現了他過人的心理素質——考試考不上?沒關係,心態不能崩!

raw-image




💡 2. 被錦衣衛追殺,還能悟出人生真理?

在官場,他因為太正直,直接被權閥盯上,慘遭廷杖(古代版的「公開處刑」),還被流放到貴州龍場——一個「來了就不想活」的地方。結果他不但沒被打倒,還在這裡「開悟」,悟出了他的核心思想:「心即理」。意思是什麼?就是說,你要找的真理不是在書本上,不是在老師的嘴裡,而是在你自己的內心。這比「心靈雞湯」還要厲害,因為他自己真的靠這套理論逆襲成功!

raw-image




🔥 3. 知行合一,不是說說而已

讀到這裡,我發現王陽明根本就是行動派的祖師爺!他的「知行合一」簡單來說,就是:你知道的事情,要去做;不做,就別說你懂。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能在短短43天內平定寧王叛亂——別人都還在開會討論策略,他已經在前線布局了。

raw-image




🚀 4. 現代人的救命指南

現在社會內卷嚴重,大家每天都在焦慮:升遷好難!競爭太大!未來好迷茫! 但王陽明早就幫我們找到解方——「內在升維,外在降維」。

意思是什麼?

👉 內心層面: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智慧,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raw-image


👉 現實層面:放下驕傲,踏實做好每一件小事。

raw-image


就像稻盛和夫(超成功的企業家)說的:「連掃地都能掃出人生大道理!」這也是陽明心學的精神!

raw-image




🎯 5. 最後的震撼金句:「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在臨終時,淡淡地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意思就是:「我內心通透,沒什麼好說的了。

raw-image


這句話讓我想到:當你內心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外界的紛擾根本影響不了你!

所以,如果你現在還在猶豫不決、迷茫焦慮,別再鑽牛角尖,先問自己:你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真的去行動了嗎?

raw-image




結論:這本書值得每個在內卷時代掙扎的人讀!

它不只是一本歷史書,更是一把打開心靈枷鎖的鑰匙。讀完後,你可能不會馬上悟道,但至少會學會怎麼**「內心開掛,現實開打」**,在職場、生活中真正活出自己!🔥🚀

raw-image



嗨!我是星際大叔Alan,一個熱愛 科幻、電玩、探索未知 的創作者。我從太空戰士3 開始接觸電玩,從此對未來世界、星際冒險充滿想像。這裡,你會看到 AI 繪製的異星世界、探索宇宙的故事、科幻遊戲解析,以及我對未來科技的瘋狂想像! 轉職人生如同一場宇宙冒險,我邀請你一起搭上這艘星艦,展開無限可能的旅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篇文章介紹了蘇東坡多采多姿的人生,以及他如何用幽默和才華面對逆境,並推薦讀者閱讀《蘇東坡傳》。文章以輕鬆活潑的語氣,搭配豐富的圖像與標題,闡述蘇東坡的文學成就、書法、繪畫、美食等方面的才華,並將其人生哲學與現代生活結合,引導讀者思考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文章總結了《心態致勝領導學》一書的重點,並分享了從中獲得的啟發。文章探討了成長心態和定型心態的差異,以及環境如何影響心態。作者強調,打造一個讓人想成長的組織文化,需要合作而非競爭、心理安全感、鼓勵創新和失敗、讚美行為而非天賦,以及避免比較。作者呼籲讀者要改變心態,優化環境,讓成長成為自己的超能力。
5/5心態致勝領導學:最新組織心理學,培養成功的成長心態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人容易陷入「加法」思維的困境,並以《簡法》一書為例,說明如何透過「減法」提升生活效率與幸福感。文章提供五個實用的「減法生活指南」,並強調「減少」並非損失,而是種智慧,能讓重要的事情更凸顯。
這本書《幸福的陷阱》挑戰我們對幸福的迷思,指出幸福並非來自於達成目標(例如:賺大錢、變瘦、買房),而是來自於我們追求的價值(例如:安全感、被尊重)。作者鼓勵讀者活在當下,培養能帶來幸福的習慣,並提醒我們別將別人的認可當作倖福的標準。現在就開始享受生活,做讓你快樂的事,別讓「目標」成為拖延幸福的藉口!
這篇文章探討了《貧窮的本質》這本書,並從中分享了許多關於貧窮的反思,例如貧窮陷阱、不合理的援助方式、窮人的決策邏輯、教育的重要性等等。文章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引導讀者重新理解貧窮的複雜性,並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幫助弱勢族群。
大家好,我是Alan,今天來聊聊一本顛覆傳統觀念的書——《別再跳脫舒適圈》,作者是克里斯汀·巴特勒。這本書的核心概念簡單粗暴地打臉了我們長期被灌輸的「要成功就得跳出舒適圈」這個觀念。書名直接告訴我們:別跳!站住!舒適圈其實是個寶地! 讀完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感想就是:我們這一代真的太愛折磨自己了!從
5/5別再跳脫舒適圈
這篇文章介紹了蘇東坡多采多姿的人生,以及他如何用幽默和才華面對逆境,並推薦讀者閱讀《蘇東坡傳》。文章以輕鬆活潑的語氣,搭配豐富的圖像與標題,闡述蘇東坡的文學成就、書法、繪畫、美食等方面的才華,並將其人生哲學與現代生活結合,引導讀者思考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文章總結了《心態致勝領導學》一書的重點,並分享了從中獲得的啟發。文章探討了成長心態和定型心態的差異,以及環境如何影響心態。作者強調,打造一個讓人想成長的組織文化,需要合作而非競爭、心理安全感、鼓勵創新和失敗、讚美行為而非天賦,以及避免比較。作者呼籲讀者要改變心態,優化環境,讓成長成為自己的超能力。
5/5心態致勝領導學:最新組織心理學,培養成功的成長心態
這篇文章探討了現代人容易陷入「加法」思維的困境,並以《簡法》一書為例,說明如何透過「減法」提升生活效率與幸福感。文章提供五個實用的「減法生活指南」,並強調「減少」並非損失,而是種智慧,能讓重要的事情更凸顯。
這本書《幸福的陷阱》挑戰我們對幸福的迷思,指出幸福並非來自於達成目標(例如:賺大錢、變瘦、買房),而是來自於我們追求的價值(例如:安全感、被尊重)。作者鼓勵讀者活在當下,培養能帶來幸福的習慣,並提醒我們別將別人的認可當作倖福的標準。現在就開始享受生活,做讓你快樂的事,別讓「目標」成為拖延幸福的藉口!
這篇文章探討了《貧窮的本質》這本書,並從中分享了許多關於貧窮的反思,例如貧窮陷阱、不合理的援助方式、窮人的決策邏輯、教育的重要性等等。文章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引導讀者重新理解貧窮的複雜性,並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幫助弱勢族群。
大家好,我是Alan,今天來聊聊一本顛覆傳統觀念的書——《別再跳脫舒適圈》,作者是克里斯汀·巴特勒。這本書的核心概念簡單粗暴地打臉了我們長期被灌輸的「要成功就得跳出舒適圈」這個觀念。書名直接告訴我們:別跳!站住!舒適圈其實是個寶地! 讀完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感想就是:我們這一代真的太愛折磨自己了!從
5/5別再跳脫舒適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明白因緣的來龍去脈,就知道如何善解一切不好的緣份。一個人只要能善解就不會瞋怒、不會埋怨,也不會怪東怪西怪別人怪命運。「善解」是生命的良藥,苦口婆心,能解救溺水邊緣的人,也能讓春光無限的人更懂得誠懇與謙卑。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書生叫屈師,閒來無事到河邊散步,有一天,屈師走到大海銜接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姚念廣推薦吳家德老師的書《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分享了書中心得與吳老師的素質。書中主張「對人好」建立人緣,並分享吳老師對人好的生活故事。推薦給想增進人際關係、社交機會的人。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領悟,強調追求內在價值大過外在價值的重要性,並提到當你把對財富、名氣或權勢的追求當成目的時,你的生命變成了這個目的而存在的手段。
Thumbnail
徐子陵最後感嘆,當自己能達到靜如止水的心境,戰鬥時就能不再以勝敗、滿足利益為重點,而是全心沈浸於過程中的樂趣與進步,進而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此處則與匈牙利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心流(Flow)」概念相映成趣。
Thumbnail
  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林彪和孔子)運動中。於1974年批判會上,主持人問沈默不語、提倡復興儒學的梁漱溟感想,他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主持人要求他解釋,他答曰:「我認為,孔子本身不是宗教,也不要人信仰他,他只是要人相信自己的理性,而不輕易去相信別的甚麼。別的人可能對我有啟
Thumbnail
內在的開悟,要比外在的教育更重要。(川端康成) 這是1968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川端康成的勸學金言,但是要如何理解這兩句話呢? 且待我細説分明。
要嘛孤獨 否則庸俗 叔本華也好 愛蜜莉·狄金生也好 陶淵明也一樣 我所知道最有智慧的人 都不會活在別人的嘴裡或眼底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後來我就幾乎忘記投稿、忘了參加文學獎⋯⋯。
Thumbnail
📍前言 近期受到父親啟蒙,持續接觸哲學,並拜賜鏡好聽所製作的哲學好好玩,主講人紀金慶老師詳細地闡述了班雅明的哲學理念,深入淺出、入木三分的解析,讓我墜入、沉浸於哲學淵淵長河之中。 📍哲學慰藉vs社會觀點 哲學中總是富含許多可以解釋現代社會為何演變至今的現象,印證社會現象的前因後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明白因緣的來龍去脈,就知道如何善解一切不好的緣份。一個人只要能善解就不會瞋怒、不會埋怨,也不會怪東怪西怪別人怪命運。「善解」是生命的良藥,苦口婆心,能解救溺水邊緣的人,也能讓春光無限的人更懂得誠懇與謙卑。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個書生叫屈師,閒來無事到河邊散步,有一天,屈師走到大海銜接的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姚念廣推薦吳家德老師的書《不是我人脈廣,只是我對人好》,分享了書中心得與吳老師的素質。書中主張「對人好」建立人緣,並分享吳老師對人好的生活故事。推薦給想增進人際關係、社交機會的人。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領悟,強調追求內在價值大過外在價值的重要性,並提到當你把對財富、名氣或權勢的追求當成目的時,你的生命變成了這個目的而存在的手段。
Thumbnail
徐子陵最後感嘆,當自己能達到靜如止水的心境,戰鬥時就能不再以勝敗、滿足利益為重點,而是全心沈浸於過程中的樂趣與進步,進而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此處則與匈牙利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心流(Flow)」概念相映成趣。
Thumbnail
  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林彪和孔子)運動中。於1974年批判會上,主持人問沈默不語、提倡復興儒學的梁漱溟感想,他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主持人要求他解釋,他答曰:「我認為,孔子本身不是宗教,也不要人信仰他,他只是要人相信自己的理性,而不輕易去相信別的甚麼。別的人可能對我有啟
Thumbnail
內在的開悟,要比外在的教育更重要。(川端康成) 這是1968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川端康成的勸學金言,但是要如何理解這兩句話呢? 且待我細説分明。
要嘛孤獨 否則庸俗 叔本華也好 愛蜜莉·狄金生也好 陶淵明也一樣 我所知道最有智慧的人 都不會活在別人的嘴裡或眼底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後來我就幾乎忘記投稿、忘了參加文學獎⋯⋯。
Thumbnail
📍前言 近期受到父親啟蒙,持續接觸哲學,並拜賜鏡好聽所製作的哲學好好玩,主講人紀金慶老師詳細地闡述了班雅明的哲學理念,深入淺出、入木三分的解析,讓我墜入、沉浸於哲學淵淵長河之中。 📍哲學慰藉vs社會觀點 哲學中總是富含許多可以解釋現代社會為何演變至今的現象,印證社會現象的前因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