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職場溝通困境?底層邏輯助你逆襲,從菜鳥到帶動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Zoe 在暮色中走出公司大門時,天已灰藍。她彷彿看見城市的霓虹燈一盞一盞亮起,卻無法點亮她心底的沈重。她是新來的社會新鮮人,卻總在溝通上碰壁:跟同事討論專案時,大家火花四射卻僅止於爭吵;跟主管報告進度時,總被冷冷一句「再想想」帶過。她懷疑:「是不是我表達有問題?」😓

她想起了老朋友 Alan——那位堅持「底層邏輯」的溝通大師。她撥通電話,跟對方相約在老地方。


舊書攤的咖啡香

兩人碰面地點選在一間藏身舊書攤旁的咖啡館,淡淡的紙墨味混合豆香。Zoe 坐下時,整個人仍渾渾噩噩。

Zoe(嘆息): Alan,我覺得自己像被捲進可怕的風暴。要嘛同事不買帳,要嘛主管不想理。我一開口就被打斷,要結束也收不回來。怎麼辦?🤯

Alan(微笑端起咖啡): 別急,我們先用「底層邏輯」的思路來看看你的狀況。先想想,為什麼你在溝通時老被卡?


1. 事實、觀點、立場、信仰:拆解你的卡點

Alan先撕了張紙巾,寫下四個詞:事實、觀點、立場、信仰

Alan:

  • 事實:妳有新的專案想法,但同事並沒全面理解;主管也對妳報告不表態。
  • 觀點:妳覺得「他們不想理我」、同事覺得「Zoe 不懂公司文化」、主管覺得「需要更多具體數據」。
  • 立場:妳想證明自己;同事怕新計畫會搶資源;主管在意業績風險。
  • 信仰:妳也許深信「我一定說不清」、他們可能堅持「新人就該聽老規矩」。

Alan(聳肩): 溝通出問題,多半是妳用立場對撞他們的立場,大家都沒互相看見「事實」。先把彼此的「觀點與信仰」分開,重新定義具體需求,再談不遲。

Zoe 恍然大悟:「原來我常用情緒化語氣,忽略用數據和證據說話。」🤔


2. 「為什麼 + 觀點」注射器:別被帶跑

Zoe(皺眉): 他們老問我:「為什麼你的提案都不成熟?」害我很想瘋狂解釋。

Alan(笑): 這就是「為什麼 + 觀點」的威力。對方先假設「提案不成熟=錯」,然後用「為什麼」逼妳陷入辯解。下次先反問:「你覺得哪裡不成熟?能否更具體?」把球拋回去,別被帶跑。

Zoe 拿筆記本拼命抄:「對,要先質疑對方的前提!」😏


3. 假設—驗證—結論—調整:小步試探溝通

Alan 建議 Zoe 在部門裡做個小規模提案實驗:假設同事、主管對新方法不熟,所以先準備簡報+Demo,讓他們看見實際效果。若反饋不錯,再擴大執行;若遇到阻力,就調整企劃,繼續進行下一輪測試。

Alan: 別一次就想爭個對錯,用「假設—驗證—結論—調整」方式,小步展示妳的想法可行度。事實證明一切,比言語辯論有力。

Zoe 稍微鬆口氣:「OK,小範圍成功,也能給主管信心。」


4. 有意義的玩:別把溝通當難題,把它當挑戰✨

Alan用手指敲了敲桌面:時間四象限裡,Zoe若把溝通的難題視為「無聊苦工」就更排斥;把它視作「找樂子」又過於輕率;最終要把它看成「有意義的玩」——一種能夠提升自我與團隊的挑戰。

Alan: 當妳覺得有趣,就不怕被打斷、質疑;妳會在過程中不斷修正,從溝通新人升級為「帶動者」。😎

Zoe 聽得眼裡發亮:「好,我試著把這看成闖關遊戲!」


結局:Zoe 的逆襲

兩週後,Zoe 依 Alan 的建議,對企劃方案做了小規模測試,收集客戶回饋,用數據佐證她的創意可行。她邀請同事一起檢討,把「你的觀點」寫下來,用「事實」對照,並追問主管「最擔心的是哪部分?」語氣誠懇而不防禦。

令人驚喜的是,同事漸漸理解 Zoe 的提案,主管也發現她提供的數據頗有說服力。當下,他露出難得的微笑:「Zoe,看起來你是對的,我們可以試著在更大範圍嘗試。」

Zoe 在下班後興奮地傳訊給 Alan:「**我終於成功溝通!**😆」Alan 那端只回了一個豎起拇指的emoji,和一句簡單的祝福:「繼續加油,用底層邏輯破一切難關。

窗外的夜色柔軟閃爍,Zoe 卻在心裡燃起新的光芒。她發現,溝通不再是無奈,而是一場酣暢的修煉:以底層邏輯為劍,一步步踏進更廣闊的職場天空。✨


—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4會員
144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4/13
Zoe 發現自己越來越沒有工作動力,既不積極學習,也對進步無感,讓她擔心自己是不是變成了「職場背景板」。但透過 「找到為什麼」 建立明確目標,「即時回饋機制」 讓進步變得有感,並 「刻意離開舒適區」 創造挑戰,她成功找回動力,從被動變主動,讓自己成為職場中的高價值人才!🚀✨
Thumbnail
2025/04/13
Zoe 發現自己越來越沒有工作動力,既不積極學習,也對進步無感,讓她擔心自己是不是變成了「職場背景板」。但透過 「找到為什麼」 建立明確目標,「即時回饋機制」 讓進步變得有感,並 「刻意離開舒適區」 創造挑戰,她成功找回動力,從被動變主動,讓自己成為職場中的高價值人才!🚀✨
Thumbnail
2025/04/12
Zoe 總是被突如其來的職場變化打亂節奏,讓她焦頭爛額。但透過 「建立變化預警系統」 預測趨勢,「培養快速試錯心態」 來減少適應痛苦,並 「增加多元技能」 讓自己更有彈性,她成功轉變為「職場適應高手」!不再害怕變動,而是駕馭變化,讓每一次變革都成為新的成長機會!🚀✨
Thumbnail
2025/04/12
Zoe 總是被突如其來的職場變化打亂節奏,讓她焦頭爛額。但透過 「建立變化預警系統」 預測趨勢,「培養快速試錯心態」 來減少適應痛苦,並 「增加多元技能」 讓自己更有彈性,她成功轉變為「職場適應高手」!不再害怕變動,而是駕馭變化,讓每一次變革都成為新的成長機會!🚀✨
Thumbnail
2025/04/11
Zoe 發現,自己雖然很努力,但老是被指出相同錯誤,陷入「假進步」的職場輪迴。她透過 「錯誤日記」 來分析核心問題,「五個為什麼」 找到真正的根源,並透過 「定期回顧」 確保錯誤不會再犯,最終成功建立真正的成長機制!學習不是避免犯錯,而是確保同樣的錯誤不會發生第二次!🚀✨
Thumbnail
2025/04/11
Zoe 發現,自己雖然很努力,但老是被指出相同錯誤,陷入「假進步」的職場輪迴。她透過 「錯誤日記」 來分析核心問題,「五個為什麼」 找到真正的根源,並透過 「定期回顧」 確保錯誤不會再犯,最終成功建立真正的成長機制!學習不是避免犯錯,而是確保同樣的錯誤不會發生第二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希望上回的分享,各位都能從中有些啟發。 職涯中第二回停留101大樓的時間,一年半左右,擔任高階主管職位。 號稱組織扁平的架構(確實也是如此),公司裡講話最大聲的就是業務,行銷、後勤都得聽命行事。業績做得出來,身為行銷企劃支援的人,做這做那、辛苦一點我無話可說,業績不好全怪別人,千錯萬錯都是⋯⋯
Thumbnail
希望上回的分享,各位都能從中有些啟發。 職涯中第二回停留101大樓的時間,一年半左右,擔任高階主管職位。 號稱組織扁平的架構(確實也是如此),公司裡講話最大聲的就是業務,行銷、後勤都得聽命行事。業績做得出來,身為行銷企劃支援的人,做這做那、辛苦一點我無話可說,業績不好全怪別人,千錯萬錯都是⋯⋯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你的職涯諮詢夥伴,今天要跟大家談談的議題是「如何增進職場中的溝通技巧」。在職場中,溝通是我們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解決問題以及達成目標的重要工具。現在就讓我們透過一個案例來了解如何具體操作吧。 假設我們的主角是一位新手經理人李先生。他在工作職場中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部門內的溝通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你的職涯諮詢夥伴,今天要跟大家談談的議題是「如何增進職場中的溝通技巧」。在職場中,溝通是我們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解決問題以及達成目標的重要工具。現在就讓我們透過一個案例來了解如何具體操作吧。 假設我們的主角是一位新手經理人李先生。他在工作職場中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部門內的溝通狀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相當有趣,是盤點20 項職場人最重要的軟硬技能,其中溝通能力榜上有名,如何減少溝通成本、達成高效合作、進而成功議價,或成就專案成果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會面臨到的挑戰之一。 然而,對有些人來說,最困難的並不是不知道如何開始溝通,而是常常表達的不夠具體,像我的同事H,有次曾經和主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相當有趣,是盤點20 項職場人最重要的軟硬技能,其中溝通能力榜上有名,如何減少溝通成本、達成高效合作、進而成功議價,或成就專案成果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會面臨到的挑戰之一。 然而,對有些人來說,最困難的並不是不知道如何開始溝通,而是常常表達的不夠具體,像我的同事H,有次曾經和主
Thumbnail
認知落差可能會對公司產生非常重大的負面影響。如果下屬無法理解領導者的指示或期望,將會影響工作的進展和結果。此外,這種誤解還可能導致情緒上的衝突和不滿,進而影響團隊的凝聚力和合作。因此,解決這種溝通問題是至關重要的。
Thumbnail
認知落差可能會對公司產生非常重大的負面影響。如果下屬無法理解領導者的指示或期望,將會影響工作的進展和結果。此外,這種誤解還可能導致情緒上的衝突和不滿,進而影響團隊的凝聚力和合作。因此,解決這種溝通問題是至關重要的。
Thumbnail
上週我在商業思維學院分享30分鐘講座,主題為「職場晉升攻略:跨部門高效溝通術」,會後收到許多朋友來信詢問他面臨的跨部門溝通議題,這讓我回想起自己在職場上遇到情境,當時怎麼想?內心上演哪些小劇場?後來如何突破找到解方?
Thumbnail
上週我在商業思維學院分享30分鐘講座,主題為「職場晉升攻略:跨部門高效溝通術」,會後收到許多朋友來信詢問他面臨的跨部門溝通議題,這讓我回想起自己在職場上遇到情境,當時怎麼想?內心上演哪些小劇場?後來如何突破找到解方?
Thumbnail
在職場遇到爭議時,作者底層邏輯提供了明確答案,即有最大損失的一方應該承認錯誤。避免堅持已錯的想法,而是要寬恕他人,承擔責任,開啟新可能。
Thumbnail
在職場遇到爭議時,作者底層邏輯提供了明確答案,即有最大損失的一方應該承認錯誤。避免堅持已錯的想法,而是要寬恕他人,承擔責任,開啟新可能。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在聚會上想要跟大家聊天,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能發出一些無聊的聲音;或者你在工作上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卻不小心得罪了同事或老闆,讓自己陷入困境;或者你在跟朋友或家人溝通時,卻因為一句話引起了爭吵或冷戰,讓彼此的關係變得緊張。人活著,就會有對話,因此溝通是不可或缺的社交行為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在聚會上想要跟大家聊天,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能發出一些無聊的聲音;或者你在工作上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卻不小心得罪了同事或老闆,讓自己陷入困境;或者你在跟朋友或家人溝通時,卻因為一句話引起了爭吵或冷戰,讓彼此的關係變得緊張。人活著,就會有對話,因此溝通是不可或缺的社交行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