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8:成功都是他的,失敗都是你的?教你反制「推鍋型」主管

EP38:成功都是他的,失敗都是你的?教你反制「推鍋型」主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Zoe 最近對「負責」這兩個字產生了哲學式的困惑

她的老闆 Mark,是一個能把「責任」當成傳送門丟來丟去的高端玩家🎮。

當專案成功時:「這是我們團隊努力的結果!」


當專案失敗時:「這是你們的問題,我當初可沒說要這樣做。」


🔥 數據出錯:「這應該是行銷部的問題吧?」


🔥 客戶抱怨:「這應該是客服的事吧?」


🔥 產品出問題:「當初提案時我有說 OK 嗎?」


最誇張的是,他還能在決策時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但當結果不如預期時,馬上「失憶」,開始甩鍋

Zoe 和同事們每天都在玩「誰是最後一個背鍋的人」的遊戲,這已經不是職場,而是現實版的《狼人殺》🤯。

她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來學習的,還是來練就推卸責任生存術的

她決定找 Alan 喝咖啡,看看這個「職場底層邏輯解析大師」,能不能幫她破解這場「老闆責任失蹤案」。


☕【老闆不負責的底層邏輯】

Alan,我的老闆是不是職場版的魔術師?每次出事他都能神奇消失。」Zoe 無奈地說,拿起咖啡猛喝了一口,試圖壓下內心的崩潰感。

Alan 挑眉,「讓我猜猜,他是不是平時很會畫大餅,但一遇到問題就裝死?

完全命中!」Zoe 瞪大眼睛,「而且他最擅長的就是:模糊權限、模糊決策,最後模糊責任歸屬。

Alan 笑著在紙巾上寫下:

📌 「不負責老闆的三種類型」

1️⃣ 推鍋型:「問題出現時,馬上把責任丟給別人。」🎾


2️⃣ 模糊型:「決策時不明說,事後才看結果來決定誰該負責。」🎭


3️⃣ 缺席型:「有風險的時候人間蒸發,等成功後再回來領功。」👻


你覺得你的老闆是哪種?」Alan 笑問

Zoe 沉思了一下,「應該是 1 跟 2 的綜合體……他會先模糊指示,然後等事情有問題時再推給別人。

Alan 點頭,「這就是典型的『模糊責任策略』,他不會明確指示,因為這樣未來他可以有迴旋空間,決定要不要承擔後果。

所以,我該怎麼辦?總不能等他哪天突然良心發現吧?」Zoe 無奈地說

Alan 笑了,「妳需要建立『責任確定機制』,讓他無法推鍋。


📊【破解「老闆不負責」的三步驟】

🔹 第一步:確保「決策有記錄」,不給甩鍋空間

  • 每次開會後,發送「決策確認信」,讓老闆的意見被記錄下來。
  • 例如:「Mark,根據會議討論,我們決定採取方案 A,這是您同意的方向,請確認。

🔹 第二步:拆解決策,讓老闆無法全身而退

  • 當老闆說「我們應該這樣做」,Zoe 可以回應:「這個方向不錯,那在細節上,您建議 A 或 B?
  • 當老闆被迫選擇,他的責任感就會提高,因為他參與了決策細節。

🔹 第三步:用數據說話,減少「情緒性推鍋」

  • 當老闆想推責任時,拿出數據:「這是根據當初討論的策略,您覺得這部分需要調整嗎?」
  • 這樣,老闆就無法單純說「這不是我要的」,而必須回應「那當時的決策是否該調整?」

這樣,你不是在跟老闆對抗,而是用『數據與流程』讓他無法輕易推卸責任。」Alan 笑道


🚀【Zoe 的職場反擊】

🔹 會議後,開始寄出「決策確認信」


Zoe 開始在每次開會後,整理會議結論,然後發送「決策確認信」。


結果,她的主管 第一次收到這種郵件,居然有點不自在,開始在開會時更明確表達意見,而不是模糊回應:「你們自己看著辦。」🎯

🔹 當老闆再試圖甩鍋,她開始用「選項框架」反擊


例如當老闆說:「這個案子進度不如預期,你們怎麼沒處理好?」


Zoe 直接回應:「根據上週的討論,當時決定選擇方案 A,而不是 B,這是我們共同確認的方向,您覺得現在應該優化哪個部分?

**結果,老闆開始改變策略,不再輕易推責,而是被迫參與調整方案!**🔥

🔹 用數據回應,讓責任透明化


當老闆再說:「這次行銷策略沒達標,應該是執行的問題!


Zoe 拿出數據:「根據當初會議確認的 KPI,我們的達成率是 80%,但競爭對手近期廣告投放提高了 50%,這部分我們需要新的預算決策。

**結果,老闆竟然開始認真考慮「預算問題」,而不是單純甩鍋給執行團隊!**🎯


🏆【結局:從被動挨罵,到主動管理責任】

幾週後,Zoe 發現——

🎯 老闆開始更謹慎地做決策,不再隨意模糊方向!


🎯 團隊壓力減少,因為「責任」變得更透明化了!


🎯 會議結論變得更有系統,大家知道誰該負責什麼!


這天,她發訊息給 Alan:「成功讓老闆負起責任了!😂 這真的是職場革命!

Alan 回了一個大拇指:「恭喜妳,這次妳不是抱怨老闆,而是學會了如何管理老闆。🎓

Zoe 笑了,這一次,她知道,職場不是在等待一個完美老闆,而是學會如何管理不完美的老闆✨。


🎯【結語:如何應對不願負責的老闆?】

✅ 1. 會議後,發送「決策確認信」,讓決策有記錄。


✅ 2. 當老闆模糊決策時,提供「選項框架」,讓他無法全身而退。


✅ 3. 用數據回應,減少情緒性推責,讓責任透明化。


💡 「職場不是比誰會甩鍋,而是比誰能讓別人背不起鍋。」 🚀✨


「希望這篇內容有幫助到你!如果你有任何的想法、建議,或是希望我下一次談什麼主題,都歡迎留言跟我說喔!」

(完)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4會員
143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Zoe 發現自己越來越沒有工作動力,既不積極學習,也對進步無感,讓她擔心自己是不是變成了「職場背景板」。但透過 「找到為什麼」 建立明確目標,「即時回饋機制」 讓進步變得有感,並 「刻意離開舒適區」 創造挑戰,她成功找回動力,從被動變主動,讓自己成為職場中的高價值人才!🚀✨
Zoe 總是被突如其來的職場變化打亂節奏,讓她焦頭爛額。但透過 「建立變化預警系統」 預測趨勢,「培養快速試錯心態」 來減少適應痛苦,並 「增加多元技能」 讓自己更有彈性,她成功轉變為「職場適應高手」!不再害怕變動,而是駕馭變化,讓每一次變革都成為新的成長機會!🚀✨
Zoe 發現,自己雖然很努力,但老是被指出相同錯誤,陷入「假進步」的職場輪迴。她透過 「錯誤日記」 來分析核心問題,「五個為什麼」 找到真正的根源,並透過 「定期回顧」 確保錯誤不會再犯,最終成功建立真正的成長機制!學習不是避免犯錯,而是確保同樣的錯誤不會發生第二次!🚀✨
Zoe 發現自己越來越沒有工作動力,既不積極學習,也對進步無感,讓她擔心自己是不是變成了「職場背景板」。但透過 「找到為什麼」 建立明確目標,「即時回饋機制」 讓進步變得有感,並 「刻意離開舒適區」 創造挑戰,她成功找回動力,從被動變主動,讓自己成為職場中的高價值人才!🚀✨
Zoe 總是被突如其來的職場變化打亂節奏,讓她焦頭爛額。但透過 「建立變化預警系統」 預測趨勢,「培養快速試錯心態」 來減少適應痛苦,並 「增加多元技能」 讓自己更有彈性,她成功轉變為「職場適應高手」!不再害怕變動,而是駕馭變化,讓每一次變革都成為新的成長機會!🚀✨
Zoe 發現,自己雖然很努力,但老是被指出相同錯誤,陷入「假進步」的職場輪迴。她透過 「錯誤日記」 來分析核心問題,「五個為什麼」 找到真正的根源,並透過 「定期回顧」 確保錯誤不會再犯,最終成功建立真正的成長機制!學習不是避免犯錯,而是確保同樣的錯誤不會發生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