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會時:「大家多溝通,有問題隨時問!」(但所有關鍵資訊都只藏在他腦子裡🧠)
🔥 專案執行時:「這部分 Zoe 你負責,放心,方向我都掌握!」(她負責的?方向掌握?怎麼她自己都不知道?🤯)
🔥 出錯時:「這不是我要的啊,Zoe 你沒搞清楚嗎?」(你有跟我說過要什麼嗎?😑)
她慢慢發現,Nick 有一種「資訊消失術」,他不會主動分享重要資訊,但等事情出問題時,又是第一個跳出來說:「你怎麼沒做好?」
🔥 她問 Nick:「這份報告要怎麼寫?」他說:「妳先試試看!」
🔥 她試了,Nick 卻說:「這不是我要的!」(???)
🔥 她請教資深同事,對方嘆氣:「這就是 Nick 啦,事情順利是他帶得好,出錯了就是下屬沒理解。」
「這種主管,到底該怎麼辦?」
她決定找 Alan 喝咖啡,看看這個**「職場底層邏輯解析大師」**,能不能幫她找出破解「雙面主管」的策略!
「Alan,我的主管好像一台資訊黑洞,什麼都吸進去,什麼都不輸出。」Zoe 無奈地攪拌著拿鐵的奶泡。
Alan 挑眉,「讓我猜猜,這位主管平時不給明確資訊,但等妳出錯時,他馬上出現,告訴大家妳沒搞清楚?」
「完全命中!他是『資訊不流通 + 甩鍋大師』的完美結合體!」Zoe 翻了個白眼,「這種主管,該怎麼應對?硬碰硬,還是裝作沒事?」
Alan 笑了,拿起筆,在紙巾上寫下:
📌 「雙面主管的三大特性」
1️⃣ 資訊壟斷型:「關鍵資訊只掌握在他手裡,不主動提供,讓下屬自己猜。」🔐
2️⃣ 模糊指示型:「只說大方向,不給明確標準,最後可以說『不是我要的』。」🎭
3️⃣ 甩鍋專家型:「成功了是他帶得好,出錯了是你沒理解,絕不承擔責任。」🚨
「妳的主管是哪種?」Alan 笑問。
Zoe 苦笑,「我覺得他是三種的綜合體,資訊不透明,指示模糊,最後還會甩鍋……這樣我根本沒辦法好好工作!」
Alan 點點頭,「那麼,妳的問題不是『如何讓主管改變』,而是『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保護自己,避免背鍋』。」
🔹 第一步:建立「確認機制」,確保資訊透明化
🔹 第二步:用「紀錄方式」避免被甩鍋
🔹 第三步:讓資訊流通,避免自己成為唯一的背鍋者
「這樣,妳不是在挑戰主管,而是在用策略確保自己不會成為替罪羊。」Alan 微笑道。
🔹 建立確認機制,讓主管無法模糊指示
當 Nick 說:「這次報告妳先試試看。」
Zoe 回應:「好的,我會按照 XYZ 方向進行,這是我理解的範圍,請確認。」
結果,Nick 只好點頭,之後就沒辦法說「這不是我要的」!🎯
🔹 用書面紀錄,避免被甩鍋
當 Nick 在會議上隨口說了幾句模糊指示時,Zoe **立刻整理成 email:「根據剛剛的討論,我們的方向是這樣,請確認。」
結果,幾天後 Nick 突然改口時,Zoe 拿出紀錄:「當時我們確認的是這個方向。」Nick 當場無言!🔥
🔹 讓資訊流通,降低資訊黑洞的影響
她開始與其他部門成員交流資訊,確保不被 Nick 控制所有關鍵資訊。
結果,她比其他同事更快掌握真正的決策方向,不再陷入資訊不對稱的陷阱!💡
這天晚上,Zoe 發訊息給 Alan:「成功破解雙面主管的套路,現在不但資訊更透明,還避免被甩鍋!😂」
Alan 回了一個笑臉:「恭喜妳,這次妳不是被動接受,而是學會了如何在混亂中生存。🎓」
Zoe 笑了,這一次,她知道,職場不是「等待主管提供正確指示」,而是「確保自己不會掉進資訊陷阱」。✨
✅ 1. 建立確認機制,確保主管的指示透明化,避免「試試看」變成「不是我要的」。
✅ 2. 用書面紀錄,確保每個決策都有證據,避免被甩鍋。
✅ 3. 讓資訊流通,不讓主管成為唯一的資訊持有者,避免資訊不對稱。
💡 「職場不是等主管變好,而是學會如何在困境中自保。」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