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社會最大的看點是長期鼓吹「武統台灣」的陸配網紅亞亞(劉振亞)被移民署撒銷長期居留權,並且被驅離台灣。由於離台前亞亞大動作舉行記者招待會,許多潜藏在台灣各階層的中共代理人組織及統派政治人物、媒體,都紛紛現形。不止執政當局,連一般百姓都看傻眼。
最近的輿論及社會對此事件的回應,不能不説台灣社會對於主權意識、國家認同的問題,已突然被激化,超越藍綠意識形態束縛,凝聚保家衛國意志,此其時矣。 為了維護台灣這塊土地的主權地位及國家認同,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並非易事,却已十分迫切。台灣長期面對中共的打壓及武力威脅,很奇怪的是許多政治人物與媒體人都深陷其中,無視中共天天派飛機軍艦擾台,不敢譴責中共政權的霸道,反而持續站在「接受統一」的立場,和中共口徑一致,譴責綠營執政黨挑起戰端。這樣的邏輯混亂歪曲,也同樣令人看傻眼。有些媒體人甚至表現得情緒激動,已經到了語無倫次的地步。當然,這背後肯定有不單純的個人動機,合理懷疑是承受境外勢力脅迫與現實壓力所致。
衆所皆知,民主體制下的政治人物,仰賴特定選民群體與政黨支持,而選民與政黨本身就帶有既定的意識形態期待。一旦政治人物的立場有所偏離,可能導致選票流失,甚至陷入孤立的境地。
此外,從政多年已使部分人士內化了某些特定意識形態,將其視為個人價值的一部分。改變立場,不僅意味著自我否定,更可能遭到媒體與對手的放大檢視,從而被被貼上「變色龍」或「背叛理想」之標籤。
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他們即便已有全新的思考,也可能不敢輕易表態改變。尤其許多人還涉及龐大的政治利益,稍有變動就可能引發巨大反彈。意識形態提供了一個簡單明確的敘事框架,能有效動員支持者,使政治立場更為鮮明。然而,一旦拋棄這種框架,就必須面對未知的不確定性與風險。 當下台灣的國家認同正受到認知作戰的極大影響,這不僅是內部問題,更是外部敵對勢力長期統戰滲透的結果。因此,提升媒體識讀能力與教育素養,增強社會辨識假訊息的能力,降低被操弄的風險刻不容緩。
學校應將「媒體識讀」納入公民課程,提升全民資訊素養。同時,透過強化事實查核機制,提供民眾可信的資訊來源,減少假訊息的影響。
政府應主動發布準確資訊,迅速回應認知作戰的攻擊,防止錯誤訊息擴散,並建立穩定透明的溝通機制,以提升公信力。此外應設立專責單位監測認知作戰行為,並培養專業人才,以強化台灣的防禦能力。
我們還需深化台灣歷史與文化教育,讓民眾更了解自身歷史,建立堅定的國家認同,而非僅依靠意識形態對抗外來影響。借鑒芬蘭的「全民防禦」模式,讓民眾理解認知戰的運作方式,並具備抵禦外來操弄的能力。
國際合作同樣至關重要。我們應與民主國家聯手對抗假訊息,透過經驗與技術交流,共同提升防禦能力。此外,必須積極對外講好台灣的故事,利用多語言平台,向世界展現台灣的主體性與民主價值,削弱敵對勢力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擺脫意識形態束縛絕非易事,除了個人的勇氣,更需要政治空間、選民的理解以及社會輿論的包容。唯有超越過去的藍緑意識形態,以理性務實的態度面對中共的挑戰,才能確保台灣的未來發展與國家安全。
政府與民間必須攜手合作,提升資訊素養、深化國家認同,並強化國防韌性,才能在這場認知戰中守護台灣的價值與主體性。
居家附近(李建崑攝影)
杉林溪步道(李建崑攝影)
杉林溪步道(李建崑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