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話的業務?
金融業總是光鮮亮麗,新聞中總是報導著年終多少多少,上看10~20個月,除了科技業之外,羨煞多少在職場打滾的工作者;而泛金融業體系中,蓬勃發展的租賃體系(薯條三兄弟?),遊走於金融邊緣的融資需求,補足了金融體系中資金不足的缺口;然而就其本質上來說,租賃金融業與銀行借資金,再轉手貸予個人或中小企業等有資金需求的客戶,其中關鍵的業務人員,原來......,不需要太多的專業,只要你,會打電話承受壓力即可。
時代轉變下,現今這個時代業務工作滿街跑,只要你願意做業務,有一筐的工作機會等著你(只要你本身不會太奇怪,如果一直找不到,請找職涯諮詢師諮詢),而公司要的是你帶來業績,因此想要進入金融業,現在學歷條件已經與以前很不相同了,不是商管相關背景的,也...大~丈~夫!,先進來公司再說,更何況還是租賃業呢!
新人進公司模擬情境
『進來公司!先打電話!』(我說我才來第二天,我還不懂公司,怎麼打電話?...那名單呢?)
『名單!名單當然自己蒐集壓!還要我給你唷!』(什麼!喔喔,公司不是有什麼新人訓練嗎?)
『你說人資辦的新人課程,還是那個什麼線上e學習的嗎?』
『你自己有時間自己再看就好,不重要,公司找你來是要你來帶業績的,又不是學校,爽爽的,以為上上課就有錢賺唷!』
就公司的觀點來說,你打到電話約訪到客戶,帶來業績比你自我成長與學習重要,而打電話所謂的實戰歷練,就是要你每天打百通的電話,讓你產生困惑於
「??我不是金融業的體面業務嗎?」
「怎麼一直在打電話?」
而因為名單是自己找(所謂的陌生開發),而大部分去找後,其實其他業務都打過了,沒有什麼新意(那些上位的主管也是這樣過來的,新人也不用奢望有什麼新觀念或新管道),變成是碰碰運氣,看有沒有意願的客戶,願意讓業務人員去拜訪。
~當然這段期間,人資還是會三不五時刷一下存在感說,你該來上課了唷!(但是你的主管其實不是很重視,心想:畢竟我們要求實戰,人資辦一堆紙上談兵的課程...)
所以,非商科? 沒關係!
沒有相關經驗背景? 沒關係!
沒有做過業務? 也沒關係!(畢竟這年頭,想做打電話陌生開發的業務太少了)
只要~~ 你會『打電話』! (沒專業也沒關係)
就剛步入職場想走往業務沒有經驗的新鮮人來說,嗯~很不錯,至少底薪比其他產業可能要高些,畢竟,公司基本上也不怎麼挑人,好手好腳,展現一下積極度,能有這個底薪也不錯。
但是壓力當然不會是小的,每天打電話,每天被拒絕,走不出去拜訪客戶,每週的開會都被主管關注,即使可能有所謂的輔導員,也沒有什麼幫助,而有「人脈」,可能才是這個工作可以繼續做下去的主因。
公司如果是上市櫃公司,通常也會標榜自己是所謂的幸福企業或友善職場(或得過很多獎,但是這都不重要~),有balabala什麼的福利與措施,但是如果你仔細去看,很多可能也是限制重重,或是根本是不需要的東西,如取悅主管強迫參加的團體尾牙、家庭日等等,只要你有幾位從那個產業離開的業務人員,問問看就會知道幸不幸福了(我遇過有人形容蠻像軍隊的呢!)。
因為租賃業的業務就是在洗人,洗了一批又一批懵懂的青年(起薪可能還不錯),
我想,大家在104都有接到這些招募的電話或訊息吧!(請深思~!)
進入公司後,隨著高壓做不出成績後,往往在幾個月內就說拜拜,畢竟~公司所處的產業是業務導向,沒業績就免談,有業績就開後門!並讓你快點晉升主管!
即使......你不會帶人(不過人資也會假裝有辦一些管理相關的訓練課程)
然後在少子化的現代,青年已經越來越少了,反而發現同事可能都接近中年,而這些有社會工作背景經驗的,主管也不會帶,也只會要求打電話,想當然,同事就會來來去去的了。
業務百百種,有些能學到專業,讓你帶著走到不同的產業與環境,而有些公司因為業務導向,學的東西或願意教你的,就是公司認為可以短期讓公司獲利的技能,才會願意培育你,而你離開公司後,回頭看,發現你什麼都不會,只會打電話詢問有沒有資金需求,而對於認為更加了解產業與環境市場,卻發現自己也沒學到什麼,講出去分享還會被人家覺得太淺了~
因此,如果某些產業因為政經因素越來越萎縮時,請避免自己越陷越深!也不用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