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清楚自己要什麼」、「你好有執行力」、「你有很強的心理韌性」、「你在閃閃發光耶」去年底到今年初,我開始收到許多類似的回饋。
距離第一次與我的諮詢師做諮詢,至今剛好滿2年多一些時日,我從一個沒想過有其他選擇的工作者,轉換到現在身處一個自由且人性化的團隊,下班前還能與我的主管隨興的談心,我感到非常滿意及珍惜,這樣的工作環境是2年前的我完全無法想像的。
這些轉變源自於我接觸了職涯諮詢。6次職涯諮詢:
我跟我的諮詢師在半年內進行了6次諮詢,從一開始最基礎的6型人格探索,到有興趣職業的聚焦,最後很落地的盤點HR職能落差,我也從諮詢師的鼓勵和市場資訊持續吸收的過程中,越來越有自信。
職涯諮詢培訓:
出自助人的熱情,我報名了職游的培訓。每次課程都收穫非常多理論和技術,更多的是團體討論、督導時的思維方式分享、交流。在對於職涯發展概念的熟悉以及更深入了解人的過程中,我也越來越知道這些知識可以如何套用在自己身上。
行動:
探索和規劃完成後,最重要的莫過於真正踏出那一步。因為沒有實際經歷過,一切都只是想像,而執行後就有了改變的可能,而且往往伴隨著更多的發現。
接受現有最佳方案:
職涯諮詢通常會帶來訪者釐清內心價值觀,多數人的挑戰在於忙著追求普世價值而非內心真正覺得重要的;或是同時追求很多價值觀的滿足(例如要高薪、高成長又準時下班),可能會讓下一步變得困難。但如果清楚什麼對自己現階段是最重要的,就相對容易選擇、也容易對現狀感到滿意。
持續內在探索及外界資料收集:
帶著上一個階段對自我的了解,進入新環境後經常有不同發現(例如在頻繁加班時發現如果是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工作內容,反而是能接受的),於是藉由不同經驗開始累積關於自己的線索;同時也在專業成長道路上,不斷向職場前輩學習。
對生活其他面向的顯著幫助:
回歸到內在價值觀釐清與追尋上,一般而言職涯諮詢不單是討論職業,也多少會接觸生涯規劃,其中當然包含與家人、伴侶甚至是朋友的相處,我的感受是當自己可以明確表達需求(也就是價值觀中你在意的部分),就有機會讓溝通變得順暢和融洽,避免在共識上的混亂。例如說你清楚「能好好照顧家人」對你而言比「資產與金錢」重要時,你就能在必須扣薪請假照顧家人時,向家人表達你很樂意這麼做,也許能讓他們放鬆不少。
相同的,當一些對你而言不是這麼重要的價值觀,四周的人無法滿足時,你也會比較放寬心看待。
雖然現階段已令我感到感激與滿意,我仍然有下一個階段渴望達成的目標,只要對於理想情境夠明確,評估可行性後不斷持續及修正,我就能相信自己可以越來越靠近畫面裡我的理想生活。
你也想改變嗎?歡迎來約我聊聊吧!